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十三生物技术实践课件.ppt
《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十三生物技术实践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十三生物技术实践课件.ppt(9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专题13 生物技术实践,答案速填: 水、碳源、氮源、无机盐 灭菌 尿素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酵母菌 压榨法 纸层析,考纲要求: 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2.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3.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4.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5.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的成分 6.运用发酵加工食品的基本方法,热点一 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及应用 【示范题1】(2017全国卷T37)某些土壤细菌可 将尿素分解成CO2和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回答下列 问题: (1)有些细菌能分解尿素,有些细菌则不能,原因是前者 能产生_。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不能以尿,素的分解产物CO2作
2、为碳源,原因是_ _,但可用葡萄糖作为碳 源,进入细菌体内的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_ _ _(答出两点即可)。,(2)为了筛选可分解尿素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应 选择_(填“尿素”“NH4NO3”或“尿素 +NH4NO3”)作为氮源,不选择其他两组的原因是 _。,(3)用来筛选分解尿素细菌的培养基含有KH2PO4和 Na2HPO4,其作用有_ _(答出两点即可)。,【考题追问】如果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某一土壤样 品中分解尿素的细菌数,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实际 数目低,原因是:_ _。,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看到的只是一个菌落,【热点纵横联】 微生物的分离、计数与鉴定 1.土壤中分
3、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1)过程:土壤取样样品的稀释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2)筛选菌株:利用选择培养基(本实验选用尿素作为唯一氮源)筛选菌株。 (3)计数: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于活菌计数,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2.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1)实验原理:,即:可根据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2)鉴定方法:刚果红染色(鉴别培养基)。 (3)流程: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平板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对点聚焦练】 1.(2017江苏高考)苯酚及其衍生物广泛存在于工业废水中,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小明同学准备依据下图操作步骤,从处理废水的
4、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酚降解高效菌株。请回答下列问题:,(1)酚降解菌富集培养基含有蛋白胨、K2HPO4、MgSO4、 苯酚和水,其中可作为碳源的有_。,(2)将采集到的样品接种培养,苯酚用量应随转接次数增加而逐渐_,以达到富集酚降解菌的目的。若上图平板中菌落过于密集,应进一步_,以便于菌落计数与分离。制备平板培养基时除了需要水、营养物质外,还必须添加_。,(3)下图为连续划线法示意图,在图中_(填图中序号)区域更易获得单菌落。,(4)采用比色测定法(使用苯酚显色剂)检测降解后的废水中苯酚残留量。先制作系列浓度梯度并进行显色反应,下表中15 号比色管的苯酚浓度应分别为_。,如果废水为50 mg/L
5、苯酚溶液,降解后约有21%的苯酚残留,则需将残留液稀释_(填序号:5 10 20)倍后,再进行比色。,【解题指导】解答本题需要关注: (1)筛选分解苯酚高效菌株,需要逐渐增加苯酚用量,且苯酚作为碳源。 (2)标准显色液浓度从0开始且梯度浓度差值相同。,【解析】(1)蛋白胨和苯酚都是含碳有机物,可以为酚 降解菌提供碳源。(2)将采集到的样品接种培养,随转 接次数增加而逐渐增加苯酚用量可以增大酚降解菌的 比例,以达到富集酚降解菌的目的。如果图中平板中菌 落过于密集,说明培养液中酚降解菌数量过多,需要进 一步稀释后再涂布,以便于菌落计数与分离。平板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在配制的时候除了需要水、营养物
6、质 外,还必须添加琼脂等凝固剂。(3)因为每次划线的菌 种都来自上一次划线的末端,所以最后一次划线结束的 时候更容易获得单菌落。(4)根据表中6号管中苯酚浓 度为1 mg/L,可推知15号管中苯酚浓度应分别为 0 mg/L、0.2 mg/L、0.4 mg/L、0.6 mg/L、0.8 mg/L。,根据题意,废水为50 mg/L苯酚溶液,降解后约有21%的苯酚残留,要使稀释后苯酚残留液浓度在01 mg/L,需将残留液稀释20倍。 答案:(1)蛋白胨、苯酚 (2)增加 稀释涂布 凝固剂 (3) (4)0、0.2、0.4、0.6、0.8 ,2.(2018唐山二模)请回答生物技术实践的相关问题: (1
7、)为了保持菌种的纯净,可将菌种接种到试管的_培养基上临时保藏,在合适的温度下培养,当菌落长成后,将试管放入_的冰箱中保藏。,(2)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是_。但这只是分离纯化的第一步,为了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_的实验。,(3)对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原理是:亚硝酸盐与对氨基 苯磺酸的反应产物能与_结合 形成_色染料。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流程 是:配制溶液制备_制备样品处理液比色。 其中,使滤液变得无色澄清透明的是_ _。,【解析】(1)临时保藏的菌种一般是接种到试管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等到菌落长成后,将试管放入冰箱(4 )低温保藏。,(2)刚果红与纤维素反应呈红色
8、,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的纤维素酶会将纤维素分解而不能与刚果红反应呈红色,在菌落周围会出现透明圈。为了确定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的测定。,(3)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一般步骤是:配制溶液制备标准显色液制备样品处理液比色,其中使滤液变得无色澄清透明的是氢氧化铝乳液。,答案:(1)固体斜面 4 (2)刚果红染色法 发酵产纤维素酶 (3)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 玫瑰红 标准显色液 氢氧化铝乳液,3.食物中的纤
9、维素(即膳食纤维)对人体的健康有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存在于蔬菜和粗加工的谷类中,有促进肠道蠕动,利于粪便排出等功能。但纤维素不能被人体吸收,因为人体缺乏分解纤维素的酶。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以下纤维素酶研究的工作,请回答下列问题:,(1)纤维素酶是一种_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三种,其中能够将纤维二糖分解为葡萄糖的是_。 (2)自然界中不少微生物具有分解纤维素的能力。取回的土样中含有多种微生物,兴趣小组在培养基中可加入_来帮助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目标菌落的特征是存在着以该菌落为中心的_。,(3)马、牛、羊等食草动物也具有消化纤维素的能力。若从马的胃中分离出纤维素分解菌,与从土壤中分离相比
10、较,除了要调节培养基的pH外,还必须控制的条件是_。配制好的培养基还应进行灭菌处理,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4)对筛选得到的微生物还需要进一步纯化培养以增加菌种的数量,为方便后续的计数,宜采用的纯化方法是_。 (5)分离出的纤维素酶还需要进一步鉴定。纤维素酶能催化纤维素分解为具有还原性的葡萄糖,根据这一特性,可加入_试剂并水浴加热,判断提取物是否起到了降解纤维素的作用。,【解析】(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三种,其中葡萄糖苷酶能够将纤维二糖分解为葡萄糖。 (2)纤维素分解菌常采用刚果红进行筛选,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结合形成红色复合物,纤维素分解菌由于能够将纤维素分解
11、而在平板上的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3)从土壤中筛选的纤维素分解菌属于好氧细菌,而马 的胃中是厌氧环境,分离的纤维素分解菌属于厌氧细菌, 所以从马胃中分离出的纤维素分解菌需要培养在厌氧 (无氧)环境中;培养基一般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 (4)微生物纯化的接种方法主要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 板划线法,其中稀释涂布平板法还可以用于微生物的计 数。,(5)纤维素酶能催化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属于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 答案:(1)复合 葡萄糖苷酶 (2)刚果红 透明圈 (3)保持无氧培养条件 高压蒸汽灭菌法 (4)稀释涂布平板法 (5)斐林,4.(2018衡水一模)“贵州茅台”被誉为我国
12、的国酒, 虽然工艺并不复杂,但是大家公认其独特品质的关键是 当地的独特气候、水质以及当地空气或环境中存在独 特的微生物。为了提取当地环境中的独特微生物,某研 究小组以优质高粱、上等小麦为原料,制作培养基,收 集、分离空气中的微生物。回答下列问题:,(1)该培养基按成分分类,属于_(“天然”或“合成”)培养基,培养基在接种微生物前,必须先进行_灭菌。,(2)将上述培养基暴露在空气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取 10 g 该培养基用无菌水配制成100 mL样品溶液,再将 样品溶液稀释104倍后,各取样品溶液0.1 mL在5个细菌 培养基平板上接种,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长出的细 菌菌落数分别为13、156、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生物 二轮 复习 专题 十三 生物技术 实践 课件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