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美术上册美术与环境第3课《空间的魅力》教案1赣美版.doc
《七年级美术上册美术与环境第3课《空间的魅力》教案1赣美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美术上册美术与环境第3课《空间的魅力》教案1赣美版.doc(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空间的魅力1 教学目标初步掌握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原理。2 学情分析没有知识体系的支撑,学科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另外初中阶段的学生也开始逐渐重视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没有知识体系支撑的学科,会让学生觉得简单,没意思。所以,虽然提倡以审美教育、情感教育为主,但帮助学生建立最基本的知识体系框架,与此并不矛盾,反而是有益的。3 重点难点重点:结合实际认识方形物体透视规律及画法。难点:熟悉、理解生活中和绘画作品中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提高审美能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4 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 教学活动活动 1【导入】(一)欣赏视频、导入新课提问:通过观看 2012 年中国阅兵仪式视频,让同学们说
2、说纵深整齐的队列越往远处感觉怎么样?(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答:近的宽、远的窄;近的大、远的小教师总结物体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活动 2【讲授】赏析图片、讲授新课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和画面,让学生分析课本左上角四个图形的不同状态,并联系生活中不同物体(如:书本、写字台、房间等等)。通过师生问答,对照课文阐述,归纳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原理,结合教材图例,阐明知识点。活动 3【讲授】师生合作、释析难点透视现象的概念:物体在空间中近大远小的视觉变化,即透视现象。1、透视术语:(1)视点:观察者眼睛的位置。(2)视平线:目光平视前方,在假想画面上与视点等高的一条水平线。
3、在开阔的野外,视平线是与地平线重合的。(3)主点:由视点向正前方延伸一条视中线,与视平线相交的一个点(亦称“心点”)。(4)余点:方形物体的两组水平平行线向左右两边分别聚集并在视平线上消失的两个点。2、平行透视:方形平面的两对边线,一对平行于画面,另一对垂直于画面,故平行透视又称直角透视。3、成角透视:方形平面的两对边线,同画面所两个夹角相加为 90角,两角互为余角,故成角透视又称余角透视。4、归纳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的区别:平行透视正方体的一面与眼睛正对2与画面垂直的线都消失于主点有一个消失点成角透视正方体的一棱与眼睛正对两直立面上下边线分别消失于余点有两个消失点活动 4【活动】课堂实践、教师指导试画出立方体或一本书,感受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书本摆放参考教师出示范画,并巡回辅导。活动 5【活动】交流评价、展现自我通过学生、师生评价,讨论改进方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态度、参与意识和热情提高,使学生热爱校园,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活动 6【作业】课堂小结 1、 针对学生作业,指出优缺点,总结本课内容,阐述重要知识点。2、 指导学生整理本人学具,注意班内卫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美术 上册 环境 空间 魅力 教案 赣美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