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6.3人口对城市化的影响学案.doc
《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6.3人口对城市化的影响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6.3人口对城市化的影响学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人口对城市化的影响【知识精析】1人口增长模式对城市化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决定着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快慢和人口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化速度产生重要影响。传统型增长模式人口增长较快,为城市化提供丰富的人口资源;而三低型增长模式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严重,抑制了城市化的速度。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3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分布对城市化的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大的地区,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能够容纳较多的人口,
2、为城市化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相反环境人口容量较小的地区,会限制城市规模和城市化水平。在相同生产力水平下,人口分布相对集中的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人口相对稀少的地区,城市化水平低。4人口素质对城市化产生一定影响一方面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较高,有利于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有利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人口素质高,有利于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减少城市问题的产生,有利于推动城市化发展。5地域文化对城市化的影响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以及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其中城市中的建筑,包括城市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等方面最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市
3、的影响。【高考例析】(2018天津卷)读图文资料,回答 1-2 题。2表 1 2016 年四城市基本情况统计表城市名称 人口数量(万人) 城市面积(平方千米) 经济总量(万亿美元)东京 1351 2155 095巴黎 1060 2845 074纽约 833 798 090伦敦 978 1738 0521依据图表信息,对四城市地域文化的正确推断是A东京众多的星级餐厅,是构成该市地域文化的主体B巴黎地域文化的标志是美术馆、电影院屏幕总量最多C纽约人喜爱观赏戏剧,是该市地域文化的特征之一D伦敦地域文化特色突出,体现为外籍学生、博物馆多2四城市相比,经济功能比文化功能突出的一组城市是A东京、纽约 B纽
4、约、伦敦C东京、巴黎 D巴黎、伦敦1. C 东京众多的星级餐厅,是构成该市地域文化的一部分,并不是主体;同样,美术馆、电影院屏幕也是巴黎地域文化的组成或反映,并不是标志。纽约人喜爱观赏戏剧,是该市地域文化的特征之一;外籍学生是受伦敦教育的吸引而来,并不是伦敦地域文化特色的体现,据此分析选 C。2.A 餐厅、剧院都属于经济活动,以营利为目的,图书馆、博物馆则属于文化设施,据此结合图示,经济功能比文化功能突出的一组城市是东京、纽约,选 A。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地域文化特征和城市功能。3【试题点评】易错提醒: 地域文化是指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环境相融合打上了地域的烙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具有独特性
5、。一个区域的地域文化有多个标识,不能把某一种简单经济活动当作区域的地域文化代表。【素养提升】一、选择题(全国 100 所名校 2018 届高三模拟示范卷(四) )大伦敦都市区是英国最重要的人口聚集区城。大伦敦都市区划分为内伦敦和外伦敦,下图示意大伦敦都市区 1811 年-2011 年间的人口增长变动情况。读图,完成13 题。1下列时间段大伦敦都市区的人口数量最多的是A 1861 年-1871 年 B 1931 年-1941 年C 1971 年-1981 年 D 1991 年-2001 年21861 年-1961 年的近 100 年间,大伦敦都市区的城市化阶段处于A 城市化起步 B 逆城市化C
6、郊区城市化 D 再城市化31991 年-2011 年大伦敦都市区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 英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 大量农村人口的迁入C 当地死亡率进一步下降 D 青壮年国际移民迁入1B 当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率由正值变为 0 时,该地人口数量会达到一个最高值。读图可知,大伦敦都市区自 1811 年之后人口增长率长期为正值,直至 1939 年人口达到历史峰值,此后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大约 1991 年以来人口又呈现出正增长态势。42C 读图可知,1861 年-1961 年,大伦敦都市区整体上经历了人口增长速度不断降低的过程,外伦敦的人口增速快于内伦敦核心区,说明人口由核心区域向外围区域不断扩
7、散,即此阶段为郊区城市化过程。1961 年-1991 年,内伦敦和外伦敦人口均呈负增长,此时应处于逆城市化阶段。1991 年以后大伦敦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为再城市化阶段。3D 1991 年-20l1 年,大伦敦都市区人口重现正增长,进入了再城市化阶段,其主要原因是大量国际移民的迁入,国际迁入人口多为年轻的成年人,直接造成了伦敦人口的高出生率。【点睛】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城市化程度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自然条件、地理环境、总人口数量的差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国城市化的水平和速度相差很大。经济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的城市化程度要远远高于经济比较落后的农业国家
8、。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不同 发达国家 1.起步早。 2.城市化水平高。3.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 1.起步晚,发展快。2.城市化水平较低。3.城市发展不合理。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 2018 届高三高考 5 月第六次模拟)2017 年末北京常住人口 2 170.7 万人,主要居住在六环以内。北京市六环内面积约 2 500 平方千米。下图示意 2004-2015 年北京市出让的居住用地分布(最外圈为六环) 。据此完成 45 题。42004-2015 年北京市出让的居住用地5A 中心少边缘多,沿地铁分布 B 中心多边缘少,沿环线道路分布C 非均衡分散分布.西北多,东南少 D 均衡
9、集中分布.东南略多5据材料和图可以推断出,现今的北京A 人口密度适中,可出让的居住用地多 B 人口稠密.发展空间受限C 人口密度适中,可出让的居住用地少 D 人口稠密,但发展空间较大4A 根据图例,2004-2015 年北京市出让的居住用地中心少边缘多,沿地铁分布,A 对。中心多边缘少,环线道路沿线分布少,B 错。非均衡分散分布,在东南部分布比西北部多,C、D 错。5B 根据材料和图可以推断,现今的北京人口主要居住在六环以内,面积约 2 500 平方千米,人口稠密,发展空间受限,B 对,D 错。北京人口密度大,可出让的居住用地已经不多,A、C 错。(河南省巩义市市直高中 2018 年高中毕业班
10、模拟考试)就业与居住作为城市的两大主要功能,其空间关系直接影响城市的交通流向、通勤距离和成本。下图为我国长江沿岸某城市 1996 年2005 年就业与居住人口年均增长率的变化图。据此完成 67 题。 61996 年2005 年,居住功能提升最明显的区域是A 马塘区 B 新芜区 C 鸠江区 D 镜湖区71996 2005 年间,该城市就业群体的A 平均交通成本下降 B 平均工作时间增加C 交通流向比较稳定 D 跨区交通出行比重上升6A 根据图例,1996 年 2005 年,居住人口年均增长率最高的是马塘区,居住功能提升最明显的区域是马塘区,A 对。新芜区、鸠江区、镜湖区居住人口年均增长率较小,提
11、供不明显,B、C、D 错。7D 1996 2005 年间,该城市就业人口的年均增长率是负值,说明劳动力人口算出务工,群体的跨6区交通出行比重上升,D 对。外出人口多,平均交通成本上升,A 错。就业率下降,平均工作时间减少,B错。不能判断交通流向比较稳定,C 错。点睛:居住人口年均增长率最高的是马塘区,居住功能提升最明显的区域是马塘区。城市就业人口的年均增长率是负值,说明劳动力人口算出务工,群体的跨区交通出行比重上升。人口增加,就业率下降,平均工作时间减少。(四川省德阳市 2018 届高三三诊考试)职住平衡是指多数职工能够在工作地点附近找到合适的住房。近年来,针对又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城市问題
12、,我国部分城市在规划中提出了促进职住平衡的思路。下图为我国某特大城市不冋区域就业岗位与居民数量之比的分布。据此完成 810 题。8根据城市地域结构推断,该城市所在地的地表环境特点是A 千沟万壑 B 山高谷深 C 平坦开阔 D 河网密布9图中比值为 0-0.11 的区域所属的城市功能区是A 居住区 B 商业区 C 工业区 D 文化区10提倡职住平衡最有助于解决城市前A 人口膨胀问題 B 交通拥堵问題 C 政业困难问題 D 住房紧张问題8C 从图中城市的道路网分布,可以得出该城市形状为环形放射式,这种城市道路网在丘陵、山地、沟谷中无法形成,多形成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开阔,所以 C 正确。 9A 从
13、图中可以看出,比值为 0-0.11 的区域晚间人口密集,白天人口稀疏,符合这种特征的城市功能区为住宅区,即夜晚回家居住,白天上班工作或其他户外活动,所以 A 正确。10B 职住平衡是指多数职工能够在工作地点附近找到合适的住房,提倡职住平衡可以减少交通费用,最有助于解决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所以 B 正确。7【点睛】城市功能分区是按功能要求将城市中各种物质要素,如工厂、仓库、住宅等进行分区布置,组成一个互相联系、布局合理的有机整体,为城市的各项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根据功能分区的原则确定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形式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种重要方法。(河南省六市 2018 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 )非农
14、化人口是指从事二三产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口,非农化率是指非农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值,NU 值是非农化率与城市化水平的比值,NU 值趋近于 1.2 时就业结构较为合理。读 1992 年以来我国 NU 值的变化图,回答 1112 题。11结合图文信息可以推断A NU 值越低,则城市化水平越高B 1992 年以来,我国就业结构趋于合理C 农村中会含有少量的非农化人口D 图示期间,非农化率与城市化水平基本同比变化12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示期间城市化水平先降再升后趋于稳定B 1992-1998 年,非农化率的增速减缓C 2003-2010 年,非农化率保持稳定D 1995-2003 年,城市化
15、进程明显加快11C NU 值是非农化率与城市化水平的比值, NU 值越低,可能是城市化水平高,也可能是非农化率低,A 错。NU 值趋近于 1.2 时就业结构较为合理,1992 年以来,我国就业结构先是不合理,2002 年后,趋于合理,B 错。农村中会含有少量的非农化人口,C 对。图示期间,非农化率与城市化水平在 1995-2003 年间,变化不同比,D 错。12D 图示期间城市化水平基本是上升趋势,先降再升后趋于稳定的是 NU 值,A 错误。1992-1998 年,非农化率的增速先是加快,后减缓,B 错误。2003-2010 年,NU 值保持稳定,C 错误。1995-2003 年,城市8化进程
16、明显加快,NU 值降低,D 正确。点睛:NU 值是非农化率与城市化水平的比值, NU 值越低,可能是城市化水平高,也可能是非农化率低。农村中会含有少量的非农化人口。1995-2003 年,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NU 值降低。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 1314 题。13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14 “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A土地资源浪费 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13.C “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说明农村大量人口迁移到了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地理 二轮 复习 专题 要素 探究 设计 63 人口 城市化 影响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