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物理第一篇选择题拿满分必须夯实的14种热考题型专题08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题型抢分卷.doc
《2019年高考物理第一篇选择题拿满分必须夯实的14种热考题型专题08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题型抢分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物理第一篇选择题拿满分必须夯实的14种热考题型专题08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题型抢分卷.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08 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1、考法分析和解题技法热门考法考法 1 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及计算考法 2 天体运行规律及应用考法 3 卫星、航天器的变轨问题解题技法 技法 1 理解万有引力定律并能运用解决相关物理问题; 技法 2 天体运行规律及应用问题主要涉及:(1)天体质量和天体密度的估算;(2)人造卫星、天体运行规律。 技法 3 理解卫星、航天器的变轨原理。在运行中的变轨有两种情况:离心运动和向心运动。二、真题再现考例 1 (2018 全国 III 卷,T15) 为了探测引力波, “天琴计划”预计发射地球卫星 P,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 16 倍;另一地球卫星 Q 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
2、的 4 倍。 P 与 Q 的周期之比约为( )A. 2 : 1 B. 4 : 1 C. 8 : 1 D. 16 : 1【答案】C【考法】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及计算或开普勒第三定律。考例 2 (2018 全国 II 卷,T16) 2018 年 2 月,我国 500 m 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发现毫秒脉冲星“J0318+0253” ,其自转周期 T =5.19 ms,假设星体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 126.70Nm/kg。以周期 T 稳定自转的星体的密度最小值约为( )A. 935/ B. 12350kg/m C. 1530kg/ D. 18350kg/m【答案】C【解析】设脉冲星
3、值量为 M,密度为 ,根据天体运动规律知:22MGmrTr,34/MVr,代入可得: 1530kg/m,故 C 正确。【考法】天体运行规律及应用:求天体密度。2考例 3 (2017 课标卷,T14)2017 年 4 月,我国成功发射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了首次交会对接,对接形成的组合体仍沿天宫二号原来的轨道(可视为圆轨道)运行与天宫二号单独运行时相比,组合体运行的( )A周期变大 B速率变大C动能变大 D向心加速度变大【答案】C【考法】卫星、航天器的变轨问题。三、试题预测预测 1 如图所示,有一个质量为 M,半径为 R,密度均匀的大球体从中挖去一个半径为 的R2小球体,并在
4、空腔中心放置一质量为 m 的质点,则大球体的剩余部分对该质点的万有引力大小为(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 ) A G B0 MmR2C.4G D GMmR2 Mm2R2【答案】D【解析】若将挖去的小球体用原材料补回,可知剩余部分对 m 的吸引力等于完整大球体对 m 的吸引力与挖去小球体对 m 的吸引力之差,挖去的小球体球心与 m 重合,对 m 的万有引力为零,则剩余部分对 m 的万有引力等于完整大球体对 m 的万有引力;以大球体球心为中心分离出半径为 的球,R2易知其质量为 M,则剩余均匀球壳对 m 的万有引力为零,故剩余部分对 m 的万有引力等于分离出18的球对其的万有引
5、力,根据万有引力定律, F 281RMG G ,故 D 正确Mm2R2运用“填补法”解题的关键是紧扣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条件,先填补后运算,运用“填补法”解题主要体现了等效思想. 3【考法】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及计算。预测 2 双星运动是产生引力波的来源之一,假设宇宙中有一双星系统由 a、 b 两颗星体组成,这两颗星体绕它们连线的某一点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测得两星体的轨道半径之和为l1,轨道半径之差为 l2, a 星体轨道半径大于 b 星体轨道半径, a 星体的质量为 m1,引力常量为G,则 b 星体的周期为( )A. 12)mlB 12)(GlC. )(21lD )(21lm【答案】
6、A【考法】天体运行规律及应用:双星问题。预测 3 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我们已能够成功发射宇宙飞船去探知未知星球如图所示为某飞船发射到某星球的简要轨道示意图,该飞船从地面发射后奔向某星球后,先在其圆形轨道上运行,在 P 点从圆形轨道进入椭圆轨道, Q 为轨道上离星球最近的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 P 点时飞船需突然加速才能由轨道进入轨道B在 P 点时飞船需突然减速才能由轨道进入轨道C飞船在轨道上由 P 到 Q 的过程中速率不断增大D飞船通过圆形轨道和椭圆轨道上的 P 点时加速度相同【答案】BCD4【考法】卫星、航天器的变轨问题。4、跟踪速练1.(2018 全国 I 卷,T20) (多选)
7、2017 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过程,在两颗中星合并前约 100 s 时,它们相距约 400 km,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 12 圈,将两颗中子星都看作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由这些数据、万有引力常量并利用牛顿力学知识,可以估算出这一时刻两颗中子( )A. 质量之积 B. 质量之和 C. 速率之和 D. 各自的自转角速度【答案】BC【解析】双中子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频率 f =12 Hz(周期 T =1/12 s) ,由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可得: 2121()mGrf, 212()mGr, r1+ r2= r = 40 km,联立解得:( m1+m
8、2)=(2 f )2Gr3, B 正确、A 错误;由 v1=r 1=2 fr1, v2=r 2=2 f r2,联立解得: v1+ v2=2 f r,C 正确;不能得出各自自转的角速度,D 错误。2(2018 山东济南一中上学期期中)(多选)在未来的“星际穿越”中,某航天员降落在一颗不知名的行星表面上该航天员从高 h L 处以初速度 v0水平抛出一个小球,小球落到星球表面时,与抛出点的距离是 L,已知该星球的半径为 R,引力常量为 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A该星球的质量 Mv20R22GLB该星球的质量 M2v20R25GLC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v v0 R2LD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v
9、 v0RL【答案】AC3.(2018 山东潍坊高三上学期期中)(多选)2017 年 8 月 16 日凌晨,中国量子卫星“墨子”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目前“墨子”已进入离地面高度为 h 的极地预定轨道(轨道可视为圆轨道),如图所示若“墨子”从北纬 30的正上方按图示方向第一次运行至南纬 60正上方,所5用时间为 t,已知地球半径为 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g,引力常量为 G,忽略地球自转,由以上条件可知( ) A地球的质量为gRGB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为2tC卫星运行的线速度为 R2tD卫星运行的线速度为 R h2t【答案】BD【解析】在地球表面 Mg , M ,A 错;第一次运行至南纬
10、60历时 t ,而GMmR2 gR2G T4T ,所以 ,B 对; v (R h) ,C 错,D 对2 2t R h2t4(2018 华中师大第一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多选)已知甲、乙两行星的半径之比为 21,环绕甲、乙两行星表面运行的两卫星周期之比为 41,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行星表面卫星的动能之比为 14B甲、乙两行星表面卫星的角速度之比为 14C甲、乙两行星的质量之比为 12D甲、乙两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 21【答案】BC【解析】由 mr 2 得GMmr2 mv2r , v , Ek mv2,GMr3 GMr 12T 2 ,代入数据得 M 甲 M 乙 12, 甲 乙
11、14, v 甲 v 乙 12,卫星2 r3GM质量关系不知,不能比较动能大小5(2018 江苏泰州高三上学期期中)(多选)2016 年 10 月 19 日 3 时 31 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此时天宫二号绕地飞行一圈时间为 92.5 6min,而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一圈时间为 24 h,根据此两组数据我们能求出的是( )A天宫二号与地球同步卫星受到的地球引力之比B天宫二号与地球同步卫星的离地高度之比C天宫二号与地球同步卫星的线速度之比D天宫二号与地球同步卫星的加速度之比【答案】CD6(2018 安徽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多选)登上火星是人类的梦想,
12、“嫦娥之父”欧阳自远透露:中国计划于 2020 年登陆火星地球和火星的公转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忽略行星自转影响,火星和地球相比( )行星 半径/m 质量/kg 公转轨道半径/m地球 6.4106 6.01024 1.51011火星 3.4106 6.41023 2.31011A.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的 0.45 倍B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的 1.4 倍C火星公转的向心加速度约为地球公转的向心加速度的 0.43 倍D火星公转的向心加速度约为地球公转的向心加速度的 0.28 倍【答案】BC【解析】根据第一宇宙速度公式 v (M 指中心天体太阳的质量), G
13、MR v火v地 R地R火1.4 ,故 A 错误,B 正确根据向心加速度公式 a (M 指中心天体太阳的质量),6.41063.4106 GMr2 ( )20.43,故 C 正确,D 错误a火a地 r2地r2火 1.510112.310117.(2018 山东泰安高三上学期期中)(多选)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 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 2 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椭圆轨道 3.轨道1、2 相切于 Q 点,轨道 2、3 相切于 P 点轨道 3 到地面的高度为 h,地球的半径为 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g.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7A卫星在轨道 3 上的机械
14、能大于在轨道 1 上的机械能B卫星在轨道 3 上的周期小于在轨道 2 上的周期C卫星在轨道 2 上经过 Q 点时的速度小于它在轨道 3 上经过 P 时的速度D卫星在轨道 3 上的线速度为 v RgR h【答案】AD8(2018 山东临沂高三上学期期中)据报道,2020 年前我国将发射 8 颗海洋系列卫星,包括 2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和 2 颗海陆雷达卫星(这 4 颗卫星均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以加强对黄岩岛、钓鱼岛及西沙群岛全部岛屿附近海域的监测设海陆雷达卫星的轨道半径是海洋动力环境卫星的 n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相同时间内,海陆雷达卫星到地心的连线扫过的面积与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到地心的
15、连线扫过的面积相等B海陆雷达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的三次方与周期的平方之比等于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的三次方与周期的平方之比C海陆雷达卫星与海洋动力环境卫星角速度之比为 n 132D海陆雷达卫星与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周期之比为 1 n32【答案】B9.(2018 河北定州中学摸底)双星系统中两个星球 A、 B 的质量都是 m,相距 L,它们正围绕两者连线上某一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实际观测该系统的周期 T 要小于按照力学理论计算出的周期理论8值 T0,且 k(k1),于是有人猜测这可能是受到了一颗未发现的星球 C 的影响,并认为 C 位于TT0A、 B 的连线正中间,相对 A、 B 静止
16、,则 A、 B 组成的双星系统周期理论值 T0及 C 的质量分别为( )A2 , m B2 , mL22Gm 1 k24k L32Gm 1 k24kC2 , m D2 , m2GmL3 1 k24k L32Gm 1 k24k2【答案】D【解析】由题意知, A、 B 的运动周期相同,设轨道半径分别为 r1、 r2,对 A 有, m 2r1,对 B 有, m20Tr2,且 r1 r2 L,解得 T02 ;有 C 存在时,设 CGm2L2 (2T0) Gm2L2 L32Gm的质量为 M, A、 B 与 C 之间的距离 r 1 r 2 ,则 m r1, mL2 Gm2L2 GMmr 21 Gm2L2
17、GMmr 22Tr2,解得 T )4(23MmGL, k 得 M m.TT0 mm 4M 1 k24k210(2017 课标卷,T19)(多选)如图,海王星绕太阳沿椭圆轨道运动, P 为近日点, Q 为远日点, M、 N 为轨道短轴的两个端点,运行的周期为 T0.若只考虑海王星和太阳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海王星在从 P 经 M、 Q 到 N 的运动过程中( ) A从 P 到 M 所用的时间等于 B从 Q 到 N 阶段,机械能逐渐变大T04C从 P 到 Q 阶段,速率逐渐变小 D从 M 到 N 阶段,万有引力对它先做负功后做正功【答案】CD11(2017 北京卷,T17)利用引力常量 G 和下列某一
18、组数据,不能计算出地球质量的是( )A地球的半径及重力加速度(不考虑地球自转)9B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速度及周期C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D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答案】D【解析】A 能:根据 G mg 可知,已知地球的半径及重力加速度可计算出地球的质量MmR2B 能:根据 G 及 v 可知,已知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速度及周MmR2 mv2R 2 RT期可计算出地球的质量C 能:根据 G m r 可知,已知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可Mmr2 4 2T2计算出地球的质量D 不能:已知地球绕太阳做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物理 一篇 选择题 满分 必须 夯实 14 种热考 题型 专题 08 万有引力定律 航天 分卷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35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