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历史第九章中国戊戌变法阶段质量评估北师大版选修1.doc
《2018年高中历史第九章中国戊戌变法阶段质量评估北师大版选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中历史第九章中国戊戌变法阶段质量评估北师大版选修1.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九章 中国戊戌变法阶段质量评估(九) (时间:60 分钟 分值: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1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 。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后(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B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的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民族工业获得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D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解析:甲午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与甲午战争前相比,中国近代社会有了质的变化,故甲午战争被称为“分界线” 。答案:C2下列对
2、早期维新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是( )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以解救民族危难、缓和社会矛盾为目的 以振兴工商业、实行君主立宪为目标 为戊戌变法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A BC D解析:早期维新思想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它在一定程度上为维新变法准备了条件,为后来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答案:A3 “1895 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A领导人 B时间C参加者 D地点解析:“公车上书”是康有为联络在京应试的各省举人发动的,不是各省官员。答案:C4康有为认为,在“公车上书”四项主张
3、中,只有一项是“立国自强之策” 。这就是( )A “下诏鼓天下之气” B “迁都定天下之本”C “练兵强天下之势” D “变法成天下之治”解析:康有为等资产阶级代表实行变法的主要目的是图强,四项主张中只有 D 项符合,这也是“公车上书”的主要目的。其余三项与题干材料无关。答案:D519 世纪末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进一步发展”是2指( )要求进行政治改革 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 由社会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 与洋务派划清了界限A BC D解析:“进一步”的意思是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超越,仅仅相同而没有超越,不能叫“进一步” 。项只是两者的相同之处,不是“进一步发展”的表现。
4、答案:A61895 年,康有为等维新派创办的宣传维新变法的报刊中外纪闻和在北京建立的政治团体强学会,不久便被清政府查封。其根本原因是这一刊物和这个团体( )A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 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C损害了洋务派的威信 D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解析:A 项表述错误;B 项是表面现象;C 项是错误的,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已经破产。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和学会,宣传维新变法和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因此遭到清政府的查封。答案:D7百日维新期间,普通绅民纷纷上书,据康有为记载:“至有野民渔人上书,纸用二尺长条,称及皇上亦不抬头,上亦一笑置之。 ”这说明( )A中国下层
5、人民对光绪皇帝不尊敬B许多上书没有遵照奏折格式,人民急需教育C新政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激起资产阶级和普通民众的参政热情D光绪皇帝比较通情达理解析: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多次颁布诏令,鼓励士民上书言事,这大大激起了资产阶级和普通民众的参政热情,他们纷纷对新政提出建议。答案:C8从促进近代化的角度看,戊戌变法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A确立了维新思想的主导地位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与发展C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解析:注意对近代化的理解。A 项是变法在当时的积极影响,B 项是辛亥革命的影响,D 项表述与本题不符。答案:C9 纽约时报1908 年在专
6、电中提到中国一位刚刚去世的皇帝时说,1898 年这位皇帝3“表现出了鼓励改革运动的愿望” , “如果这些法令真正实行的话,将意味着大清国全盘西化” 。下列与这个皇帝的改革运动无关的是(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传播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有利于社会风俗的改变解析:1898 年光绪皇帝“表现出了鼓励改革运动的愿望”支持维新派改革,因此这个皇帝的改革运动是戊戌变法,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戊戌变法的背景,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传播是戊戌变法的条件,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有利于社会风俗的改变,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辛亥
7、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 C 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C10著名的史学家戴逸对于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送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 ”这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主政治解析: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同时是近代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头脑开始清醒”可知,材料强调了戊戌变法引领思想启蒙的意义,故 C 项说法符合题义。A、B、D 三项说法与题干
8、材料不符。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第 11 题 14 分,第 12 题 14 分,第 13 题 16 分,第14 题 16 分,共 60 分)11改革的成败,既取决于社会基础,也取决于改革者的智慧与能力。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近代初期,欧洲和日本一样,是从多样性的封建体制(注:指分封体制)和充分发展的社会结构的母胎中诞生的。明治领导人在竭力实行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他们废除了藩体制,撤销了原来的阶级制度,依靠征兵制设置了军队以取代过去的武士阶级,建立了近代经济机构的基础,这都促进了日本的工业化,进而创建了近代政治体制。赖肖尔近代日本新观材料二 从中古东方型的社会,转入现
9、代西方型的社会其工程之浩巨,可想而知。但是那光绪也要把这百年难变之“型” ,而变之于指顾之间,其必然失败。4诏书一日数下,朝野莫知所适,也不是个办法。不幸这位年轻皇帝,显然感到国亡无日,所以迫不及待。但是他的军师谋臣,应该有见及此。不幸康某禾讷执拗,识见不足;而操切浮躁,且有甚于幼主。唐德刚晚清七十年材料三 这场变法引起了清朝权贵保守派的政治反动。一批更为昏庸、眼界更狭隘的“原教旨”保守派注定成为清王朝残存的权威合法性资源的巨大消耗者另一方面,戊戌变法的失败,使相当一批现代化知识精英,由于对体制内的变革失望,而开始走向体制外的革命。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0、日本在明治维新中采取了哪些革故鼎新的措施?有何效果?(6 分)(2)同为近代化改革,中国的戊戌变法却失败了,请根据材料二概括其失败的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戊戌变法的失败客观上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2 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哪些?(2 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的信息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可根据材料二信息“那光绪也要把这百年难变之型 ,而变之于指顾之间” “诏书一日数下,朝野莫知所适” “不幸康某木讷执拗,识见不足;而操切浮躁,且有甚于幼主”概括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三信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年高 历史 第九 中国 戊戌变法 阶段 质量 评估 北师大 选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