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历史专题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阶段质量评估练习人民版选修3.doc
《2018年高中历史专题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阶段质量评估练习人民版选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中历史专题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阶段质量评估练习人民版选修3.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4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阶段质量评估(四)(时间:60 分钟 分值: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1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说:“我们现在的新敌人就是昨天的光荣的盟国”这里的“新敌人”是指( )A苏联 B德国C美国 D法国解析:从材料“新敌人就是昨天的光荣的盟国” ,可以排除 B 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法等国追随美国,故排除 C、D 项;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结束,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与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利益冲突,故正确答案为 A。答案:A21946 年,美国驻苏联代办乔治凯南指出,苏联“狂热地坚信,它同美国之间不可能
2、有永久的妥协。它坚信,如果苏联政权要得到巩固,那么搞乱我国社会的内部和谐,破坏我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损害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权威,这种做法是可取和必要的” 。其本质意图是( )A苏联是个很狂热的国家 B苏联与美国有很大的矛盾C苏联必然会危害美国的利益 D美国应该对苏联采取遏制的政策解析:根据时间可以作出判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同盟关系破裂。材料之意就是要对苏联采取遏制的政策。答案:D3在古巴导弹危机的最后一刻,苏联方面下令舰船返航。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腊斯克曾兴奋地对国家安全顾问说:“两个家伙比赛瞪眼珠子,结果那个家伙先眨眼。 ”上述材料体现的信息不能反映出( )A美苏两国
3、对峙B美苏由对峙走向缓和C美苏两国关系极度紧张D对抗中美国占优势解析:美、苏关系由对峙走向缓和是从 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开始的,题干反映的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故 B 项不符合当时的史实。答案:B4某一条约有如下内容: “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联邦德国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该条约的签订( )2A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B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C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解析:本题选 C 项。A 项应指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B 项是雅尔塔体制的影响;D 项
4、是杜鲁门主义的影响。答案:C51961 年,民主德国政府修建“柏林墙” ,阻隔东西柏林之间的往来。民主德国政府将“柏林墙”定名为“反法西斯防卫墙” ,其含义是指( )A抵制西方势力的渗透B阻止欧洲一体化进程C防止法西斯残余势力的进攻D反对美苏冷战对峙解析:解题关键是掌握修建“柏林墙”的目的。 “柏林墙”是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故 D 项不正确。B、C 两项均不符合史实,只有 A 项符合题意。答案:A6.右边漫画中有四个人物形象,其中美国高大健壮,英法两国依附其左右,美国正在对代表联合国的瘦弱的女士用命令的语气说:“You try it,sister!”此漫画反映的正确历史信息不包括(
5、 )A美国以冷战推行霸权主义B英法当时只能唯美国马首是瞻C联合国一度被美国操纵D苏联在铁幕后消极应对解析:从文字材料中的美国以命令的语气同联合国说话和图片下方的文字“我们采取了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可以看出,美国操纵联合国,以冷战推行霸权主义,A、C 两项表述正确。材料中英法两国依附美国左右,可以看出英法唯美国马首是瞻,B 项的表述正确。面对美国的冷战政策,苏联进行了还击,D 项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故正确答案为 D。答案:D7学习“两极世界的形成”这一课时,就美苏两极对峙对世界造成的消极影响,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四个结论,最后同学们一致认为不正确的是( )A浪费大量资源,不利于经济发展B导致德国和
6、朝鲜的分裂C使得世界人民一直处在核战争的恐惧之中3D导致东欧剧变解析:A、B、C 三项说法正确,D 项东欧剧变发生于 1989 年,与两极格局形成产生的影响无关。答案:D8首次把美苏形成的核力量均势用国际法律文书的形式确定下来的标志性事件是( )A美苏签订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B美苏签订防止核扩散条约C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协议的签署D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召开解析:A、B 两项仅仅是美苏缓和的起步。D 项并不涉及限制和裁减核武器。答案:C9下列四幅图最能体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格局特征的是( )解析:A 项反映的是雅尔塔会议,发生在冷战之前;C 项与题意不符;D 项发生在冷战结束之后,均
7、排除;B 项反映的是古巴导弹危机,符合题意。答案:B10观察以下两幅漫画,根据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判断图二中走在送葬队伍最前面的人是(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解析: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是苏联的解体,而苏联解体发生在戈尔巴乔夫时期。故正确答案应是 C。4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第 11 题 15 分,第 12 题 12 分,第 13 题 18 分,第14 题 15 分,共 60 分)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中苏边界冲突是指发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中苏交恶高潮时一系列中国和苏联之间的武装军事对抗。苏联不断挑起边境流血事件,导致中苏边界冲突升
8、级。其中的珍宝岛保卫战几乎导致了苏联和中国两国之间的战争。珍宝岛冲突爆发后,苏联领导层反应十分强烈,以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元帅、部长助理崔可夫元帅等人为首的军方强硬派主张“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 ,准备动用在远东地区的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当量达几百万吨级的核弹头,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等重要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由于美国的强烈反对以及中国的积极备战,苏联人终于放弃了对中国核打击的想法。10 月 20 日,中苏边界谈判在北京举行,由珍宝岛事件引发的紧张对峙局面开始缓和。1969 年中国面临的核危机也随之灰飞烟灭。百度百科(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 20 世纪 60 年代末中苏边界冲突的背景
9、。(6 分)(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中苏核危机得以解决的原因。(9 分)解析:第(1)问中苏边界冲突有边界争端的历史问题,20 世纪 60 年代初中苏关系破裂,中国面临苏联压力,中国外交政策进行调整等。第(2)问中苏核危机得以解决可根据材料“由于美国的强烈反对以及中国的积极备战,苏联人终于放弃了对中国核打击的想法” ,再结合战后国际格局分析。答案:(1)中苏边界存在争端;中苏关系恶化;中国调整对外战略。(2)核战争是一把双刃剑;美国的强烈反对;中国积极备战。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70 年)美苏战略核力量比较(见下表)国家陆基洲际导弹潜射导弹 战略核弹头 战略轰炸机美国 1 05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年高 历史 专题 雅尔塔 体制 冷战 和平 阶段 质量 评估 练习 人民 选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