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北京课改版.doc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北京课改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北京课改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教学目的】、了解驳论文的特点,学习驳论文的写法。 (教学重点)、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教学重点)、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教学课时】 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疏通课文,弄清写作背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人说,新世纪的第一年年是“中国年” ,申奥成功,加入,国足出线等等,喜事不断,中国人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自豪;然而,多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面貌呢?那时的中国人又是怎样的精神状态呢?当时,有一位思想的巨人,顽强的战士,以犀利的目光洞悉着这一切,一次次振臂呐喊,一次次冲锋陷
2、阵他,就是鲁迅先生。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 (板书课题) ,看看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新的启发,学到怎样的做人,作文的方法。二、解题本文是一篇驳论文。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 ,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 ;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从广义上来看,这又是一篇杂文,短小精悍,写法灵活。其杂文有“匕首” , “投枪”之喻。本文属鲁迅后期杂文,鲁迅写这篇文章之前的一个月,肺病已相当严重。文章写完之后的两个多月,写了病后杂谈 ,还致信杨霁云,自称是在敌人和“战友”的夹攻下的“横战” 。可是,健康的恶化和精神的压力,并没有影响他对
3、世事的热忱关注。课题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聚焦当时社会的热点问题,把要谈的对象“中国人”和事件“失掉自信力了吗”直接放在标题上,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阅读欲望。三、 写作背景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中国近代本来就国运积弱,屡遭欺侮, “九一八”事变又在许多中国人心中投下失败的阴影,国内悲观论调一时甚嚣尘上,然而鲁迅却凭着2对社会现状的洞悉,发出中国人当自信自强的呐喊,实在难能可贵。四、疏通课文、弄清字词障碍:搽(ch) 玄(xun)虚 省(xng)悟 自欺欺人 脊(j)梁 渺(mio)茫 诓(kung)骗 怀古伤今 为民请命、朗读全文。、思考问题: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
4、误的?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明确: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因为信“地”信“物”信“国联” ,从来就没有相信过自己:而现在的求神拜佛,则是在自欺了。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中国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因为有过去和现在的事实为证。五、布置作业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弄清文章的论证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二、驳论文简介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批驳对方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三 单元 11 中国人 失掉 自信 教案 北京 改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