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3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巩固提升岳麓版必修1.docx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3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巩固提升岳麓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3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巩固提升岳麓版必修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一、选择题1.(2016北京学业水平测试)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解析 从图片看,这是三省六部制的图示,该制度创设于隋唐时期,故选 B项。答案 B2.(2016年 1月天津学业水平测试)有史学家认为,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是指( )A.既保证了皇权独尊,又使宰相能各司其职B.既保证了皇权独尊,又彻底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既保证了中央集权,又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D.既保证了中央集权,又彻底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解析 三省六部制
2、既保证了皇权独尊,又使宰相能各司其职,故选 A项。该制度没有消除皇权和相权的矛盾,B 项错误;该制度和地方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C、D 两项。答案 A3.(2018江苏学业水平考试)魏晋时期修谱之风盛行,除了帝王将相的世系,一般宗族的家谱也受到广泛重视。这一时期形成这种风气的制度性因素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2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解析 本题时间是魏晋时期,关键词是宗族的家谱,这一现象的出现与九品中正制的实行有关,故选 C项。答案 C4.(2016年 12月山东学业水平测试)中国古代把读书、考试、做官结合起来的选官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解析 科
3、举制实现了读书、考试、做官相结合,故选 D项。答案 D5.(2016内蒙古学业水平测试)“在这种制度下,有文才的人得天独厚,往往成为政府最有力的拥护者而平民百姓,因为有可能通过(它)而同样步入上层因而他们对现有秩序也往往表示拥护。”这种“制度”是指( )A.科举制度 B.察举制度C.分封制度 D.九品中正制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该制度得到了有文才的人的欢迎,也使百姓能通过努力步入上层,由此可知,该制度是科举制,故选 A项。答案 A6.(2016广东学业水平测试)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目的是( )A.加强专制皇权B.削弱地方割据势力C.建立内阁辅政制度D.提高相权解析 实行三省六部制是为了
4、分散相权,加强皇权,A 项正确;三省六部制涉及中央皇权与相权,不涉及中央和地方权力,B 项错误;建立内阁辅政制度是在明朝,C 项错误;实行三省六部制是限制相权而不是提高相权,D 项错误。答案 A37.(2017北京学业水平测试)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存在于 ( )A.秦朝 B.汉朝C.宋朝 D.明朝解析 图片所示是宋朝的二府三司制,故选 C项。答案 C二、非选择题8.(2017江苏学业水平测试)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关注官员的素质,内含治国理政的智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察举制强调以德行、才学为主,由丞相、列侯、刺史等官员甄别人才,推荐给朝廷,经考核合格后授予官职察举制奉行“以德取人”的价值
5、取向,希望实现为政以德、教民以德,以及由深仁厚泽的君子贤人任官。陈荣香、杨月坤人才选拔应兼顾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材料二 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三 明初开科取士并无南北之分,中期以后有了分地录取的新规定。中央会试首先是南北分卷,后来进一步按南、北、中地域分卷考试,对不同地域考生按比例录取。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才地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等(1)材料一中的察举制始行于哪一朝代?其对官员素质的期待,体现了我国古代哪
6、一思想流派的治国理念?4(2)分别指出魏晋和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名称。(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中期以后“开科取士”的新规定及其作用。(4)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古代选官制度所蕴含的积极的价值取向。参考答案 (1)朝代:西汉(汉朝)。流派:儒家。(2)九品中正制;科举制。(3)新规定:分地录取(分卷考试)。作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才地域分布不平衡的问题。(4)价值取向:以德取人;自由开放;公平公正。能力素养拓展一、选择题1.“省,宰相之府,所以临百司、统万机、定谋画、出政令,佐天子以安天下者也,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 处的文字应该是 ( )A.中
7、书 B.尚书C.门下 D.内阁解析 中书省是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符合题意,故 A项正确。答案 A2.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中书门下,机要之司。擢才而居,委任实重。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比来惟觉阿旨顺情,唯唯苟过,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这表明中书门下的职责之一是( )A.匡正皇帝过失 B.执行皇帝意旨C.草拟皇帝政令 D.审批决策机要解析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门下省负责审核,材料中“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表明唐太宗鼓励上谏,故 A项正确。答案 A53.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官员为相。这
8、些非三省长官的宰相有各种名义,如参知机务、参预朝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这样做的目的是( )A.加强政府办事能力B.减少皇帝决策失误C.加强皇权削弱相权D.帮助皇帝处理政务解析 在三省外皇帝任命其他官员为相是为了进一步牵制、削弱相权,从而保证皇权的独尊,C 项正确。唐初三省六部制已提高效率,单靠增多“非三省长官的宰相”反倒会降低效率,故 A项错误;唐初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体系较完备,但另外增多“非三省长官的宰相”对决策程序不利,故 B项错误;唐初设三省的宰相就是要帮助皇帝处理政务,故 D项错误。答案 C4.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历史 第一 单元 中国古代 中央集权 制度 古代 政治制度 成熟 巩固 提升 岳麓版 必修 DOCX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26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