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第 I 卷(共 6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对一些远古传说进行了重新解释,如把“黄帝四面”解释为“派遣四个大臣去治理四方”,把“黄帝寿长 300 年”说成“影响后世 300 年”。这表明A儒家思想具有理性精神 B儒家对鬼神敬而远之C远古神话是儒家的根源 D儒家宣扬君权神授2汉元帝在做太子时,见其父汉宣帝所用的大臣多是一些精通法律的“文法吏”,便劝谏说:“陛下治国太偏重于刑法,应该起用儒生,实行德政。”汉宣帝勃然变色,斥责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以德教,用
2、周政乎?”这表明当时A统治者强调外儒内法 B儒法对立现象严重C儒学统治地位受冲击 D依法治国趋势出现3据汉书载,海昏侯刘贺不学无术、不尊礼仪、掠取女子,终被霍光所废;近年对刘贺墓考古出土了论语 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有人据此判断,刘贺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宗室贵胄, 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据此可知A出土文物最接近于真实的历史 B文献记载具有主观性不足为信C史料实证需要科学严谨的态度 D历史叙述相互印证可还原真相4下面为汉代教育结构图。从图中可以获取的最有效的信息是A封建教育系统已大体形成B儒学已经垄断了学校教育C汉代的儒学教育逐渐下移D太学可统领地方各级学
3、校57根据下列文本材料所示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一朝代是秦朝 B纸得到了推广C出现的新文体是赋 D设乐府说明市民文化兴盛6下表是 16 世纪至 17 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对比。这反映出中 国 西 方21596 年刊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637 年刊出宋应星的天工开物1639 年刊出徐光启的农政全书1642 年刊出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1513 年刊出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1628 年刊出哈维的血液循环论1632 年刊出伽利略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1687 年出版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A中国古代科技已全面落后于西方B西方已经进入了民主社会时期C当时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不断加深D西方科
4、技逐渐具有近代化特征7“19 世纪末,当人们开始换种眼光看待世界时,科学解释以雄辩的事实大声质问圣经的真实性,上帝创世说更多地成为故事般的讲述。”材料现象出现主要是因为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提出B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C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D伏尔泰天赋人权学说流行8西周时代,贵族阶级普遍盛行孝友或孝悌观念,周公曾告诫卫叔康不孝不友是最大的罪恶。由此可知,西周时期 A.儒家伦理观念已初步确立 B.统治秩序借助于道德观念C.贵族阶级内部实现了团结 D.社会道德体系已基本建立9. 汉初歌谣唱道:“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 ”到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
5、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这一变化表明A. 黄老之学不能适应汉初社会的发展B. 儒家思想比道家思想更有利于社会发展C. 统治思想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 汉代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治国方略的变化10. 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 ”从中可知A. 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 B. 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C. 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 D. 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11. 周公要求统
6、治者“敬天保民” ,孔子主张“德治” ,孟子提出“仁政” ,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 “郡守、县令、民之师帅” ,朱熹强调“正君心” 。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A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B顺应天意,无为而治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12. 自西周末始,井田制已出现瓦解的迹象,到春秋中期, “公田不治”现象已很普遍,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授田制,秦国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废井田,开阡陌” 。上述现象3A。导致土地私有制的出现B。促使新兴阶层的发展壮大C。标志新的社会制度诞生D。抑制了大土地所有者产生13. 韩非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矛盾”的概念。他还指出“
7、定理有存亡,有生死,有盛衰” 、 “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后衰者,不可为常。 ”这些思想A 反映了战国时期君臣关系的紧张对立B 反映了韩非对道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C 表明了春秋时期辩证法思想的萌发D 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规范人的思想14先秦时期,儒家在治国方略上经历了孔子的“以德治国” 、孟子的“仁政”和荀子的“君主的德最重要”等主张。这反映了此时儒家A反对法家的法治主张 B追求理想的人治政治C缺乏治国的明确标准 D渴望人伦秩序的规范15 “神农无制令而民从”这句话出自淮南子 ,该书系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作,目的是反对汉武帝推行的政治变革。从治国思想看,与这句话的主旨最为接近的是A法
8、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16“这一派别对宇宙论、认识论或者个人伦理道德不感兴趣,这些谋略家只专注于对无序的状态提出政治解决的办法,推荐积累权力的技巧。”以下观点中与该派别的思想主张一致的是A.仁者爱人尊君爱民 B. 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C.崇尚贤能厉行节俭 D. 厉行赏罚崇尚法治17. 1999 年,美国时代周刊推出世界风云人物,并对其中一位评价如下:“他为 20 世纪的科学思想洒下了种子,为现在的科技年代开辟道路。不但对科学界造成巨大震撼,对人文主义、文化和政治也带来重大影响。从此以后,无人再相信世界上有绝对的东西。 ”“他”是A.牛顿 B.法拉第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18. 在湖北郭店
9、楚墓中发现的战国儒家文献中, “德”被看作是“率民向方”的有效途径, “德”被具体化为以礼乐教化百姓, “先人以德,则民进善焉” 。这表明了当时的儒家A以关注社会秩序为重要内容 B把克己复礼作为封建统治主要手段C符合了普通百姓的实际需求 D促使教育对象朝着平民化方向发展19. 宋儒推崇大学 ,强调“修齐治平” ,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经典名言道了当时儒者的使命。这表明当时思想家的终极使命是A重建汉代儒学统治地位 B彰显儒家文化继承者的家国情怀C为实现稳定的社会秩序奠定精神基础 D重新恢复先秦儒学民本思想观念20. 程朱理学的理性主义特征使人们
10、从宗教感情中解脱出来,从鬼神迷信中清醒从汉唐经传注疏的胡同中走出,这说明程朱理学A、有利于人们思维观念的改变B、确立了理学官方哲学的地位C、破除了宗教的精神束缚D、改变了传统的治学方式421.明清之际,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表中信息说明名称 地点 描 述匡社 苏州 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复社 吴江 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裁量公卿岭南会馆 苏州 广州商人联乡谊,保商务,谋公益讲学会 无锡 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A.江南成为文化中心 B.文化政策相对宽松C.经世致用思潮影响 D.传统四民结构松动22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
11、:“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又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学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23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 ”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 ”朱熹认为:“人生气禀,理有善恶。 ”由此可推知朱熹A相信提高修养可以扬善抑恶 B认为人性的善与恶难以调和C强调纲常伦理以维护社会秩序 D初步完成重建儒学理论任务24西汉中期以后,董仲舒等人提倡将春秋大义作为司法裁判的指导思想,凡是法律中没有规
12、定的,司法官就以儒家经义作为裁判的依据;凡是法律条文与儒家经义相违背的,则儒家经义具有高于现行法律的效力。这种做法A否定了先秦以来依法治国的理念 B保证了司法的公平公正C使法律丧失调节社会矛盾的作用 D维护了儒家的正统地位25.孔子创办私学;论性,主张“性相近” ;论政,把“举贤才”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这表明孔子A具有改革社会现实的思想诉求 B否定职官世袭制度C将“仁”作为理想的道德标准 D反对贵族等级制度26明中叶以后,王守仁标榜“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这引发了士大夫对君主、圣贤、偶像的怀疑,此后,有些士大夫们一反陈规旧说,指责论语、直斥六经,张扬个性。这A、强调了人的自我价值 B、是
13、西学东渐的产物C、表达了民主政治诉求 D、是理学思想的创新27唐宋之前, 孟子在儒家的地位不高。唐宋儒者出于同佛教斗争的需要而自觉地抬升孟子的地位;孟子被南宋朱熹列入“四书” ,成为儒家的经典。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孟子A具有较强的思辨性 B构建了完整的儒学体系C继承了孔子的思想 D与佛教思想相冲突528明末清初出现了著名的三大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他们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命题,譬如“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 “知古必先通今” “史自为非书之作,鉴往所以训今” 。这反映了三大思想家A.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B.呼吁清政府进行政治改革C.仍然属于儒家学派的代表D.力图深刻反思明亡的原因
14、 29 “罪己诏”是古代帝王在面对灾异发生或政治失误等情况下,所下的自责反省文书。正式的“罪己诏”最早出现在汉代,且数量较多。这主要是因为,汉代A.皇帝善于检讨反省 B.封建迷信思想泛滥C.君相矛盾趋于尖锐 D.统治思想发生变化30 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B.工业革命后,各国阶级矛盾更加尖锐C.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射洪县 射洪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