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9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二说明文阅读课件.ppt
《重庆市2019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二说明文阅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2019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二说明文阅读课件.ppt(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说明文考点探究,说明对象及特征(12年3考)(1)找出说明对象(2012)看题目。不少说明文标题直接指出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看段首、段尾。许多文章在段首或段尾点出说明对象。如大自然的语言最后一段,“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即体现了说明对象。抓中心句或总结句。一些文章用中心句或总结句来点明说明对象。如大自然的语言中最后一段是文章的中心句。归纳总结。若以上方法都不行,可逐段分析,归纳总结,确定说明对象。,方法指导,(2)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2016B、2014A)从标题入手。分析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这些成分往往就是对说明
2、对象特征的概括。如中国石拱桥中“石拱”即是特征。找中心句或关键句。这些句子往往能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及特征。概括归纳段意,确定说明对象特点。从说明方法入手。分析说明方法,借助说明方法把握事物特点,任何一种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对象的特点服务的。从事物的“定义”入手。这个定义即是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1.(原创)阅读全文,说说中国的岁时饮食文化有什么特征? (4分) 【答案】【变式设问】阅读全文,说说岁时饮食文化有什么讲究? 文章从哪些方面说明岁时饮食文化,请结合文章加以说明。,食物种类多。每个节日有特定的饮食。南北方有所不同。食物背后都蕴含了特定的寓意和祝福。,说明顺序(12年4考)(1)判断题干问
3、的是某段还是全文。通常一篇说明文往往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2)判断说明顺序。看内容辨顺序。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功效等,一般是逻辑顺序 ;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一般是时间顺序 ;说明事物形状、构造,一般是空间顺序 。语言标志词语辨识。时间顺序多用“古代、现代、21世纪”等表示时间变化的词;空间顺序多为“上下、远近等”表示方位的词,逻辑顺序多如“因为、其次”等表示逻辑关系的词。,方法指导,16B,17A、16A,07,小技巧:可采用排除法判断。根据文中最明显的标志特征判断,如根据方位词或时间词判断空间顺序或时间顺序,排除之后,剩下的就是逻辑顺序。根据说明对象辨别。说明事物的内部
4、联系及认识事物的规律,多为逻辑顺序;说明人物生平、科学观察记录、事物的历史发展,多为时间顺序;说明实体性的事物,包括建筑物、名胜、风景区等的结构或布局,多为空间顺序。注意:一般事物说明文多为时间、空间顺序,事理说明文多采用逻辑顺序。答题时,除答出大类的顺序类型,也要把大类中的小类说明顺序写清楚,如采用由上到下的空间顺序、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等。答题规范: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2.第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节日饮食风俗”的?请结合内容具体说明。(4分) 【答案】【变式设问】第段说明“节日饮食风俗”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你认为这样
5、的顺序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 文章第段按照一年中节日的顺序依次介绍节日饮食风俗,具体说说这样安排顺序的好处。 文章段能否调换顺序?请简要分析。,时间顺序。先介绍春节和元宵节的食俗,接着介绍夏天端午节、秋天中秋节和重阳节的食俗,最后介绍冬天除夕的食俗。(或:按照春夏秋冬来介绍节日的食俗,同一个季节又按过节的先后来介绍),说明方法及作用 (12年11考)(1)锁定题干要求的句子或段落,根据标志性语言(词语)判断其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具体判断方法详见说明文文体知识梳理“说明方法及作用”。(2)结合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如下:举例子 :具体、形象列数字(据) :科学、
6、准确、具体作比较 :突出、强调打比方 :生动形象,方法指导,12年5考,15B、14B、07,12年5考,14B、08,引用 :科学、可信、增强趣味作诠释:通俗、解释下定义(判断句):科学、准确、简明分类别:条理清晰摹状貌:形象、具体地答题规范:判断说明方法+说明方法作用关键词+说明了在文中的作用(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成因、变化、发展等)。,17A,3.第段中引用了古籍清嘉录中的话,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答案】【变式设问】第段画线句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具体说说它的作用。 第段画线句除举例子外,还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具体说说它的作用。 文章第段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指出其中一种并
7、分析其作用。,再现了古人除夕吃年夜饭的情景;为“从古代起,人们就极为重视除夕之夜”作佐证;使文章语言典雅。,赏析说明文语言(12年10考) 考向1:词语的表达效果(11年9考)(1)解释词语意思,定性。(2)结合文章分析说明了什么。注意效果词的运用,副词多从准确性(具体准确)分析;运用修辞多从生动性(形象生动)分析。答题规范:解释词语(有时需解释修辞)+带词解句(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去词解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方法指导,4.(1)请从说明文用语准确的角度,品析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相传吃汤圆始于春秋时期,宋代时已经称其为“圆子”“团子”。 【答案】 正月十五元宵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市 2019 年中 语文 现代文 阅读 专题 说明文 课件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