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9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课件.ppt
《重庆市2019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2019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课件.ppt(4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1节 整体感知,情节梳理与概括(12年16考) 考向1:情节梳理(12年8考)(1)按记叙要素划分结构。可依据时间的先后、地点的变化、人物的变化,以及事情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梳理情节,归纳内容。一般而言,题干本身会给出一些示例。这些示例暗示了文章结构划分的标准。我们要依据这些标准来梳理情节,补充出空缺的内容。特别要注意,在作答时,要依照示例的句式来组织答案。,方法指导,(2)按思想情感的变化划分结构。一般而言,要勾勒出文章感情的变化过程,最好去寻找文章中表示情感的词语,把这些词语从文章中抽离出来,就组成了答案。有时候文章中没有直接出现表示情感的词语,那么,则需要分析语言、动作、神态、心
2、理、景物等描写内容,加以判断、概括即可。1.(1)参照下面的表述,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4分)凌晨拾荒,捡养弃婴 为救弃婴,倾其所有无助之中,八方相助子辈相求,决然离去 【答案】 ,婆媳争吵,妥协寄居 捐建学校,拾荒依旧,【变式设问】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表。,考向2:内容概括(12年8考)(1)分析题干,明确答题区域、方向、要求。看题干有无点明答题区域,再提取关键词。如点明段落,则需根据要求仔细阅读内容,提取关键内容,若题干没有涉及,则需要结合全文仔细辨别。(2)如果是全文,可借助各要素来回答,可以表达为: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了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答题时有些不必,方法指导,
3、要的要素可以舍去。也可借助各段段意,将各段段意进行合并,合并时,只合并各段主要的大意,并综合相同的内容。(3)同时,注意分析概括时也可以从情感、情节等角度分析。(2)(原创)文章第段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4分) 【答案】 【变式设问】文章题目是“拾荒”,文中王婆婆都拾到了哪些东西?请简要概括。,王婆婆面对高额治疗费用万般无奈的镜头被记者捕捉到并报道,继而收到了社会的爱心捐款。,心理活动分析(12年7考)从人物描写入手。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的前因后果,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从关键词语入手。抓住能体现人物心理活动的动词和形容词,结合情节分析,揭示出人物的心理。从修饰、
4、限制性词语或关联词语入手。在故事情节中,人物的心理是有变化过程的,因而抓住修饰限制性词语,就可以分析出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方法指导,2.小说第段中写到“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请你描写此刻王婆婆的心理活动。(4分) 【答案】 【变式设问】品读第段画线句,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王婆 婆的心理。 小说第段画线句体现了王婆婆怎样的心理? 请品读第段画线句,任选角度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王婆婆的心理的? 请品读第段中加点词表现了王婆婆怎样的心理?,示例:这笔钱并不属于我们,我不能拿来给你们买房子,先前收养孩子时你们争吵阻挠,现在凭什么来要这笔钱;这笔钱,我要用它来回报社
5、会。,文章线索(2013A)(1)看文章内容和体裁。首先判断文章是散文,还是小说;其次了解文章各部分的大意,确定文章的主要叙述对象。(2)看文章标题。有时候,题目就是文章的线索。(3)看文章中反复出现的事物或词语。(4)看文章中的议论、抒情句。这类句子往往具有提示作用。(5)看作者思想感情发生变化的句子。(6)看文章中表时间变化、地点转移的词语。(7)判断文章是否依循着某一个人物的见闻感受来行文。 概括起来,即:看本质(贯穿全文、串联材料)、看题目、看高频(文中反复出现的人、事、物等)。,方法指导,3.(原创)文章线索有着串联全文、贯穿文脉的作用。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为什么?(4分) 【答案】【
6、变式设问】小说多次写到“弃婴”,找出具体语句,看看人们都为弃婴做了什么,作者用“弃婴”来贯穿全文,有什么用意? 小说围绕弃婴,采取了明暗结合的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作者围绕 (线索)有很多的思考,作者都思考了什么?,“弃婴”是文章的线索。围绕“弃婴”分别写了王婆婆捡拾弃婴、救治弃婴、人们为弃婴捐款、王婆婆用善款捐建学校,而且通过王婆婆捡拾弃婴反衬现在人们丢失的美好品质。,分析人物形象(2018B、2014B、2010、2009)(1)仔细审题,明确方向。确定答题要求,是概括还是分析。涉及的两种题型:例1: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的性格特征。答:直接概括人物形象要点
7、。例2: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人物形象特征)?答:先概括出人物性格,再结合具体的词、句、段落加以分析,概括得出结论。(2)总体把握,划句分析。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文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句子。,方法指导,2010、2009,2018B、2014B,有关人物描写的语句。如2010年15题,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老人差一点看到好望角的激动心情和想到老伴去世、儿子遭绑的痛苦心情。作品中其他人物(或作者)对主人公的评价。(3)归类合并,恰当表述。如果几个段落中人物的形象是一致的,则把一致的性格特点合并。如果几个段落中人物性格各
8、不相同,则把这些性格并列起来作为答案。避免出现同义词。 4.(原创)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王婆婆的性格特征。(4分) 【答案】 【变式设问】请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王婆婆这一人物的形象特征。 王婆婆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中的具体描写,谈谈你的理解。 从文章第段看,王婆婆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文章除了表达王婆婆的善良外,还体现了她什么性格特点?请结合本段相关词语具体分析。,勤劳朴实、善良无私、仁爱执着。,真题补充,1. 阅读第段画线句,从描写或修辞两个角度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4分)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
9、剥开自己的心。,【答案】示例一:动作描写。通过对拿钱的系列动作的描绘(答成“运用动词咬、撕、揭”也可) ,准确生动地写出了王婆婆救弃婴的决心,对这笔钱的不舍,王婆婆的善良仁爱。 示例二:细节描写。对存钱位置的描述,表现了王婆婆这笔钱来之不易和对钱的珍视。(也可答“动作细节”;“咬牙”“颤抖”;表现王婆婆的决心和不舍)。 示例三:比喻。将揭开包裹钱的小袋子的过程比做“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表现了王婆婆对这笔钱的不舍。,2. 小说段王婆婆捡弃婴的情节,时间很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段仅用“一年后”三个字一笔带过这一年发生的事情。作者为什么这样写?(4分)3. 小说最后一句写到王婆婆“捡拾垃圾,以
10、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结合小说具体分析,文中的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了哪些不应该丢弃的东西?(5分),【答案】段详细描绘弃婴的状况和王婆婆捡拾弃婴的过程,更能够充分展示弃婴的可怜和王婆婆的善心;段中,学校的修建过程对王婆婆形象的塑造和对全文主旨的表达作用不大,故一笔带过。,【答案】王婆婆儿子儿媳拒绝收养弃婴,丢弃了善良;王婆婆儿子儿媳想要用爱心款来买房,丢弃了淳朴(或:“正确的金钱观”“纯真”);婴儿的父母抛弃孩子,丢弃了责任。,第2节 鉴赏表达,词语理解与赏析(12年14考) 考向1:词语含义(12年8考)(1)审题干,分析词语的基本含义。(2)在语境中把握语境义(指代义、修辞义、引
11、申义等),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词句,以及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主旨,找出词语隐含的信息。指代义:找到词语所在句确定指代内容代入原文检查。修辞义:联系上下文,找出本体和喻体去掉喻体留下本体,即答案。引申义:解释本义(字面义)分析深层意思/言外义回答作用。,方法指导,1.(1)(原创)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轮椅上的女孩在风中静静地作画,她的肩上栖息着一只美丽的白鸽。题目:坚强的翅膀。 【答案】【变式设问】“翅膀”在第段中两次出现,联系上下文,说说其含义。 作者在第段说“为自己也为他人插上奋飞的翅膀”,“奋飞的翅膀”的含义是什么?,“坚强的翅膀”形容小翠身
12、残志坚、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小翠因车祸截肢,不能行走,但她并未沉沦,而是捡起画笔,热心帮助他人,就像长着翅膀的天使。, ,考向2:词语的表达效果(12年6考)思路一:理解词语的本义分析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表达的情感思路二:判断词性词语反映的情形表现出的作用,即人物(事物)形象、品质(1)动词 、形容词 :极富表现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2)副词 :强调了的特点。(3)量词 :从程度上限定,将的范围呈现得更加具体、直观。(4)叠词:运用叠词,起到了加深语意的作用,使语句朗朗上口,富于音韵美。(5)拟声词:运用拟声词,在这里指,形象地描写了,方法指导,12年4考,16B,15A,16A,思路三
13、:运用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作用表达的情感具体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详见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修辞角度”。注:以上思路可直接用于概括、组织答案。解答时一定要定位到文章的具体内容,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内容来谈表达的情感。答题规范:解释词语(本义)+判断(词性、修辞)+效果词+内容+情感(后两点带文分析),(2)(原创)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加点词丰富的表达效果。(4分)小翠含羞一笑,原来自己在不经意间,也成为了别人眼中的风景。 【答案】【变式设问】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表情达意的效果。 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品味其表达效
14、果。, ,“含羞”写出了小翠腼腆娇羞的神态,表现出她得知自己也成为画中人时的喜悦。,句子理解与赏析(12年15考) 考向1:句子理解(12年6考)(1)从位置入手。总领句结合下文;总结句联系上文;过渡句结合上下文。(2)从句中关键词入手。可用另一个词语替换,以此来把握语境意义,掌握句子含义。(3)从文章中心入手。结合文章主旨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领会句子含义。(4)从句子表达特点入手。明确句子所用的手法或技巧,进而揣摩它们的表达目的或表达效果。,方法指导,2.(1)对文中有关句子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拇指和食指框住的镜头里,左边是右边是”,表明小翠在专注地构思画作。
15、B.“小翠伸手拽了拽搭在身上的毛毯”,委婉地表现了被妈妈的责骂声惊醒后小翠的不满。 C.“真是的,自己供不好暖,居然麻烦我们”,表现了妈妈对热力工人工作的不理解。 D.“妈妈总是把她安置在另一个安静的房间里”,与下文的小翠“因车祸截肢”相呼应。【变式设问】第段画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 文章第段写道:“妈妈总是把她安置在另一个安静的房间里。”结合文章,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解析】通过拽毛毯的动作,写出了暖气停后人们感受到的寒冷。,B,考向2:句子的表达效果(12年9考)赏析句子可从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感官角度等方面分析,若句子没有运用这些,则从用词角度赏析。(一)修辞(1)掌握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市 2019 年中 语文 现代文 阅读 专题 记叙文 课件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