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模块检测卷(三)(含解析).docx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模块检测卷(三)(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模块检测卷(三)(含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模块检测卷(三)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6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消化液都是体液B.内环境保持稳定就是指渗透压、温度、pH 这三个指标的相对稳定C.人体红细胞内 O2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至少通过 6 层由磷脂分子组成的膜D.家兔、鱼类、鸟类、草履虫都是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答案 C 消化液存在于消化道中,不属于体液,选项 A 错误;内环境保持稳定指渗透压、温度、pH、一定的离子浓度、底物浓度等保持相
2、对稳定,选项 B 错误;红细胞内 O2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需要穿过红细胞膜(1 层膜)、毛细血管壁(2 层细胞膜)、组织细胞膜(1 层膜)、线粒体膜(2 层膜),共 6 层由磷脂分子组成的膜,选项 C 正确;草履虫为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选项 D 错误。2.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 涂抹其子房,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2,4-D 浓度 mg/L 0 5 10 15 20 25 30 35无籽番茄平均重量(g/个)0 13.5 26.2 46.5 53.6 53.7 43.0 30.2据表分析
3、可得出的结论是( )A.2,4-D 浓度超过 25 mg/L 时,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B.2,4-D 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C.2,4-D 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D.2,4-D 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为 25 mg/L 左右答案 D 2,4-D 是一种生长素类似物,从题中可以看出,它具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A 选项,据表可知,浓度超过 25 mg/L 时仍能促进果实发育;由于缺少使用生长素的实验,故不能得出 B 选项的结论;C 选项与表格数据无关;D 选项,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2,4-D 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为 25 mg/L 左右。23.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以“探究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
4、相对含量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课题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以下所得结论合理的是( )A.植物是否发芽主要取决于生长素的浓度B.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根的分化C.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比值高时,可促进发芽;当该比值低时,可促进生根D.当两种激素浓度相等时,不能促进生根和发芽答案 C 当细胞分裂素浓度较低时,无论生长素的浓度高或低,都不发芽,可知植物是否发芽主要取决于细胞分裂素的浓度,A 项错误;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芽的分化,B 项错误;当两种激素浓度适中且相等时,既可促进生根也可促进发芽,D 项错误。4.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炎热环境下,鸟类可通过出汗的方式散热B.一般情况下
5、,环境温度达到 29 时人开始出汗C.在寒冷环境下,皮肤血管舒张,血流增加D.当气温接近人体体温时,机体依靠辐射和蒸发散热答案 B 鸟类没有汗腺,不能通过出汗方式进行散热,A 错误;一般情况下,环境温度达到 29 时人开始出汗,35 以上出汗成了唯一有效的散热机制,B 正确;在寒冷环境下,皮肤血管收缩,血流减小,C 错误;当气温接近人体体温时,辐射和对流都失去散热作用,只有靠蒸发散热。5.如图为某人被狗咬后的处理和治疗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清理伤口,不包扎,能减少人被狂犬病病毒、厌氧菌等感染的机会B.狂犬病病毒具有一定的潜伏期,注射狂犬疫苗,是为了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C.每隔
6、一定时间注射狂犬疫苗,对机体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起到增强作用D.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能直接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狂犬病病毒3答案 D 被狗咬后,首先要清理伤口,目的是减少人被狂犬病病毒感染的机会,不包扎是为了促进细胞的有氧呼吸,抑制厌氧菌的繁殖,A 项正确。注射疫苗,即注射特定的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使机体产生免疫力。每隔几天加强注射狂犬疫苗,机体产生大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B、C 项正确。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即注射抗体,能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减少被感染的机会,但抗体不能消灭细胞内的抗原,D 项错误。6.下列各项中,都是由人体内缺乏激素而引起的疾病是( )呆小症 糖尿病 白化病 血
7、友病 巨人症 侏儒症 夜盲症A. B.C. D.答案 C 呆小症是由幼年时期缺乏甲状腺激素而引起的疾病;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导致糖尿病;白化病和血友病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属于遗传病;巨人症和侏儒症分别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和过少引起的;夜盲症是缺乏维生素 A 而引起的。7.图甲为所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表、,给予适宜刺激后,电表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电位变化对应于 PQ 兴奋传导过程B.电表记录到处电位值时,Q 处无 K+外流C.电表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D.若 S 处电极移植膜外,电表的指针将发生两次反
8、向偏转答案 C 图中电表测得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差,故图乙中电位变化,为兴奋到达Q 点时电位的变化,故 A 错误;电表记录到处电位时,恢复成静息电位,静息电位与 K+外流有关,故 B 错误;电表的两个电极也是测膜内和膜外的电位差,开始时静息电位读数与电表读数相同,当兴奋传导至 R 点时,电位发生变化,然后恢复成静息电位,由于在突触部位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兴奋不能到达右侧电极,故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但数值不同,故C 正确;若 S 处电极移植膜外,由于兴奋不能到达右侧电极,电表的指针偏转一次,故 D 错误。8.下列能够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A.血浆蛋白的合成 B.葡萄糖分解为
9、丙酮酸4C.H1N1 的增殖 D.抗原和抗体的结合答案 D 血浆蛋白的合成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是在细胞溶胶中,H1N1 的增殖是在宿主细胞内,A、B、C 所示生理过程均发生在细胞内,A、B、C 不符合题意;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可以发生在血浆中,这是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D 正确。9.如图是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射弧属于二元反射弧B.表示感受器C.表示神经元D.在处给予适宜刺激后能产生一个负电波答案 D 题图中的反射弧包含三个神经元,为三元反射弧,A 错误;和传出神经元相连,表示效应器,B 错误;表示神经中枢,C 错误;在处传入神经元上给予适宜刺激后能产
10、生一个负电波(动作电位),D 正确。10.甲型流感病毒(H1N1)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细胞分化形成的效应细胞能特异性识别 H1N1 的宿主细胞B.呈递给甲细胞的抗原是巨噬细胞重新合成的子代病毒外壳C.甲细胞直接感受抗原刺激会产生白细胞介素-2 作用于 B 细胞D.对感染 H1N1 病毒的患者应注射疫苗实施主动免疫答案 A 图示甲细胞为 T 淋巴细胞(辅助性 T 淋巴细胞或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分化形成的效应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能特异性识别被 H1N1 感染的宿主细胞;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后,将它们消化,其上的抗
11、原分子被降解成肽,然后与巨噬细胞的 MHC 蛋白结合,形成抗原MHC 复合体,这种复合体移动到细胞表面呈递出来;甲细胞不能直接感受抗原刺激;对感染 H1N1 病毒的患者应注射抗体实施被动免疫。11.如图表示人体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过程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5A.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B.正常情况下,的成分保持不变C.是血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D.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处的液体会减少答案 C 根据成分交换关系,分别代表组织液、淋巴和血浆,A 错误;正常情况下,的成分保持相对稳定,B 错误;不同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不同,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所以血浆是血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
12、C 正确;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处的液体会增加,D 错误。12.如图表示丹麦科学家波森詹森进行的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化学物质能够透过明胶却不能透过云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两组实验均需要单侧光照射B.自变量是苗顶端与其下部联系是否被阻断C.本实验证明了生长素由苗顶端向下传递D.若要使实验更严谨,则需再设计空白对照答案 C 本题考查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本实验证明,的确有一种化学物质由苗尖端向下传递,但并未证明该物质是生长素。该实验无法排除明胶和云母片对实验的干扰,所以若要使实验更严谨,需再设计空白对照。13.下图表示某种鱼类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相关
13、叙述中,正确的是( )6A.该鱼类种群数量的增长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B.气候条件的改变不会影响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当种群数量达到 d 点时环境阻力开始影响种群增长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 c 点以保持最高的增长速率答案 A 该鱼类种群呈 S 形增长,其数量的增长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A 正确;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是固定不变的,受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B 错误;呈 S 形增长的种群的增长一直受环境阻力的影响,C 错误;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 b 点以保持最高的增长速率,D 错误。14.某岛屿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调查了 30 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 值变化曲线(如图)。以
14、下叙述正确的是( )A.第 1 年至第 5 年间野兔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第 5 年后野兔种群数量开始下降C.第 15 年至第 20 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呈逻辑斯谛增长D.第 15 年时野兔种群数量最小答案 A 第 1 年至第 5 年间 1,而且不变,野兔种群数量持续增加,出生率大于死亡率,A正确;第 5 年到第 10 年间 1,野兔种群数量持续增加,B 错误;第 15 年至第 20 年间 1,则野兔种群数量越来越少,C 错误;在这 20 年中,该种群数量最小的年份是第 20 年,D 错误。15.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 4 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 4 种生物(甲、乙、丙、丁
15、)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7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答案 D 由图可知,丙种群的有机物总量最多,应该是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所以上述4 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乙种群数量增加,就要捕食更多的甲生物,因而甲生物的数量减少;随之丙的数量将增加,丁又是以乙为食,所以丁的数量随乙的增加而增加。16.某农场面积约 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
16、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 100 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 280 只,发现其中有 2 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 100 只/hm 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群落丰富度、标志重捕法以及食物链营养级与所含能量关系等相关知识。黑线姬鼠的天敌鹰的数量增加,可使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下降;设该农场黑线姬鼠总数量约为 x,则 = ,x=14 000 只,故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
17、为:=(100 只/hm 2);群落的丰富度强调的是物种的数目,而不是种群密度;食物链中的营养等级越高,物种所含能量越少。17.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8A.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从 D 传递到 A 和 FB.DABE 构成了一条食物链C.图中包含了 7 条食物链D.B 和 F 之间的关系为竞争和捕食答案 B 由题图可知,D 为生产者,A、B、E 为消费者,F 为分解者,C 为大气中的 CO2库。碳元素由 D 传递到 A 和 F 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食物链中不包括分解者,所以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 DABE;F 为分解者,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
18、的环节,所以 F 与 B 之间不存在竞争或捕食关系。18.甲、乙两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相等,甲生态系统只有一级消费者,乙生态系统有一级、二级和三级消费者。若其他的因素都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相等B.乙生态系统中的次级生产量就是指二级消费者所同化的物质或能量C.甲、乙生态系统消费者的总能量均小于生产者的总能量D.甲生态系统在能量的流动过程中流失的能量较乙生态系统少答案 B 甲、乙两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相等,因此两个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相等,A 正确;乙生态系统中的次级生产量就是指一级及以上消费者所同化的物质或能量,B 错误;能量流动具有
19、逐级递减的特点,因此甲、乙生态系统消费者的总能量均小于生产者的总能量,C 正确;甲生态系统的营养级少,因此在能量的流动过程中流失的能量较乙生态系统少,D 正确。19.关于植物生长素和生长素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生长素是一种大分子有机物,是在细胞内由色氨酸合成的B.植物生长素是植物体内信息的化学载体,起着信息传递的作用C.在植物不同生长时期使用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的调节效果基本相同D.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处理时应去掉枝条上所有的芽和叶答案 B 植物生长素是小分子有机物,A 错误。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一定部位产生,并运9输到作用部位,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B
20、正确。生长素类似物对同种植物的不同器官和不同时期的器官作用有所不同,C 错误。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但处理时应保留几个芽或幼叶,D 错误。20.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与垂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具有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的双重功能B.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会影响甲状腺的分泌活动C.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促进软骨的形成和钙化D.下丘脑与垂体功能上的联系是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联系的重要环节答案 B 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等,还能合成抗利尿激素等,因此具有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的双重功能,A 项正确;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会影响甲状腺的分泌活动,B 项错误;垂体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2020 高考 生物 一轮 复习 模块 检测 解析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