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doc
《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龙泉中学 2019 届高三年级 12 月月考历史试题23. 几十年前,有一句谚语叫“立夏到小满,种啥都不晚” ,劝农民开春的时候一定要晚耕种。现在,农业专家却劝农民早耕种, “谷雨到立夏,种啥都不怕” 。这一早一晚的变化:启示我们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体现了人们对气候和耕种关系的认识永无止境源于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不断深化 说明人们根据气候的变化改变了原来的耕种规律A. B. C. D.24.巡抚始于明太祖令太子朱标“巡抚”陕西。宣宗时,由于地方动乱,开始常设巡抚。巡抚职权不断扩大,不仅掌政,而且掌军,实际上已成为地方军政首长;但其中央官性质未变,还必须经常上京汇报军政事
2、务。关于明代巡抚的设置说法正确的是A.明代巡抚已正式演变为地方长官 B.明初地方“三司”制不利中央集权C.设置的最初目的是镇压地方动乱 D.利于实施有效的行政节制和统属25.秦汉时代,南方的郡面积都比北方的大得多。例如,秦朝北方的河东、上党、太原等五郡才相当于今山西省,而南方的长沙郡就相当于今半个湖南省。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秦汉时期A.北方地区开发的程度更高 B.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更重要C.南方驰道等交通设施更完善 D.北方地区实行郡国并存制度26.后汉书蔡邕列传记载:“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熹平四年,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
3、外。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儒家经典在焚书坑儒后大多遗失损毁 B.蔡邕所书的石经字体一律采用小篆C.朝廷注重儒家经典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D.标志着儒学成为官方推崇的正统思想27.共进会领导人刘公在武昌起义前命人制作铁血十八星旗时曾表示:“革命必须使用武力,- 2 -以热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外角十八颗金黄星表示晚明汉地十八省人民铁血主义精神。”但 1912 年元旦南京临时政府却定五色旗为国旗。这说明A.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软弱性 B.满清贵族与革命派实现了妥协C.近代中国民族观念不断进步 D.民主革命的过程艰难而又曲折28.据北洋政府农商部的统计,江苏、安徽、浙江、山西、河
4、南、吉林、察哈尔 8 省在 1912年共有农牧垦殖公司 59 家, 1919 年已发展到 100 家。投资人主要是军阀、官僚及买办商人、华侨和少数工业资本家。但许多公司成立仅仅是为了贱价领取官荒,然后再以高出若干倍价格将土地出售。据材料可知A.农垦公司仍然属于封建地主经济的范畴 B.近代农村经济获得极大发展C.农垦公司的创立完全是一种土地投机行为 D.中国农村资本主义经济的滋长29.1917 年 11 月,上海进步报刊民国日报把十月革命后俄国的状况称为“乱况” “乱事”,把布尔什维克党称为“乱党” “过激党”等,而到 1918 年 6 月 17 日,该报社论首次称俄国为“民主友邦”,称布尔什维
5、克为“新派” 。对这一变化,最合理的解释是A.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新思潮的传播 B.布尔什维克倡导和平的外交政策C.国人对俄国十月革命道路的推崇 D.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成效显著30.1952 年英国对华出口额为 300 万英镑,1953 年上升为 1030 英镑,1957 年达到 1200 万英镑,1958 年又增加一倍多,同时中国对英出口额也有大幅度增加。中英贸易迅速发展的背景是A.中英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B.新中国开放的外交政策C.我国“一五”计划的推动 D.美国放松对华贸易禁运31.从 1994 年起,国务院把国有企业所得税、集体企业所得税、私营企业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内资企业所得税。统一后的
6、内资企业所得税实行 33%的比例税率。这一改革A.标志着国企改革进入产权制度创新阶段 B.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的构建C.表明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得到巩固 D.体现了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32.公元前 5 世纪初,雅典出现了一个新词 isegoria,意思是“言论自由” ,但这一“自由”只意味着在所有公民的集会上就最重要的问题拥有发言权,而不是“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 。这说明古代雅典A.公民言论自由权被剥夺 B.倡导公民关注公共事务C.直接民主制度存在弊端 D.缺乏对公民权利的保障33.从华盛顿开始,历届总统都设立内阁辅助其行使行政权。19 世纪 60 年代以来,不断有人- 3 -提倡改
7、革内阁,加强内阁与国会的关系,提高内阁的地位,使其成为对议会负责的机构,但结果都未获得成功。导致内阁改革未获成功的根源在于A.内阁地位提高会削弱总统权力 B.美国内阁的政治地位比较低 C.总统与国会之间的权利制衡 D.1787 年宪法规定的立国原则34.下表是德国三大产业劳动力比例变化(1882-1907 年) 。据此可知,当时德国三大产业人口比例的变化 1882 年 1907 年农业劳动力占总人口比例 42% 35%工业劳动力占总人口比例 39% 42%服务业劳动力占总人口比例 19% 23%A.农业人口的流失导致了农业衰退 B.城市化与工业现代化的进程缓慢C.经济结构得到了重大调整和完善
8、D.国家统一起到了直接推动作用35.1939-1955 年,英国以燃料、食品等为代表的被管制商品的黑市交易非常活跃, “汽油劵”更一度成为“硬通货”在市场流行,这对英国经济造成了较大影响。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B.战争造成英国物资短缺C.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欧洲煤钢联营的冲击- 4 -41 (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从三国到北宋,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逐渐扩大到闽广地区。当时的制棉工具仅有铁杖和小竹弓,制棉技术还是比较落后的。到南宋末年,棉花种植及棉纺织业已扩大到江南地区。棉布经纬纱相当均匀一致,南宋的棉纺织技术已达到较高的工艺水平。元代,黄道婆
9、将黎族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和原有的纺织工艺结合起来,推动了棉纺织技术的革新。家庭手工业开始增添棉纺织业。政府允许百姓将税粮折合成棉布加以征收,加之农桑辑要农书等农业书籍将棉纺织技术加以总结推广,共同促进了元代棉纺织业的大发展。明代建立后,朱元璋大力提倡植棉加之生产上积累的丰富经验,棉纺织业非常发达,遍及全国,产品精美丰富。清代,中国棉布大量出到西方。鸦片战争后,西方大量廉价的棉布输入中国,洋布逐步取代土布,传统的棉纺织业开始衰落。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材料二 大量东方廉价棉布涌入英国激发了普通民众的服饰革命,刺激了国内商人对东方棉纺织品的模仿,现代棉纺织业的雏形开始在英国出现。18 世纪中期以前,
10、世界各地的棉纺织业都属于手业经济。手工业者高昂的工资使得英国棉纺织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这种情况迫使棉纺织业在技术上寻求突破。不久,一连串机械化操作开始在英国率先实现,极大地提高了棉纺织生产的效率,扩大了业规模,强大的经济力量使英国走上世界霸主的地位。然而,英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依然存在固有的禀赋矛盾:一方面,棉花要从外国进;另一方面,英国国内市场有限,不足以使其保持持久的增长优势。英国棉纺织工业凭借政府的力量,在克服固有禀赋矛盾的过程中,统合起世界各个相关地区,对全球体系的演进产生了重要影响。一一摘编自杨松、马瑞映内驱与统合:英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及对全球体系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荆门市 龙泉 中学 2019 届高三 历史 12 月月 考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