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四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时规范练17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湘教版.doc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四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时规范练17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湘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四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时规范练17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湘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课时规范练 17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高考题组(2016全国卷,68)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 13题。1.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2.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3.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答案 1.C 2.D 3
2、.C解析 第 1题,考查地形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高山苔原带气温低、降水量少、植被覆盖率低,其都与该地带海拔高密切相关。在高山苔原带,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所以与海拔有关,A 项错误;降水量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多再减少,B 项错误;相同面积相同降雪量,坡度大积雪厚度小,坡度小积雪厚度大,与坡度密切相关,与海拔基本无关,C 项正确;坡度大小影响土层的厚薄,海拔高低影响气温,土层和气温都会影响植被的生长,D 项错误。第 2题,考查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冬半年冻害的形成与大幅度降温有关,长白山西北坡冻害高发,说明西北坡受坡向影响,存在导致出现异常降温天气的因素。我国东北地区冬季盛
3、行西北季风,长白山为东北西南走向,西北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风力大,积雪薄,且易被风力吹散,受其影响冬季降温幅度最大,冻害高发,D项正确;年降水量的大小对冬季少雨季节的低温影响较小,A 项错误;冬季气温最低不一定降温幅度2最大,B 项错误;长白山北坡的年日照时数最少,而不是西北坡,C 项说法错误。第 3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降雪的条件不易形成,使得长白山降雪期缩短,裸露的矮小灌木缺少积雪的覆盖,使得冻害加剧;并且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使得矮小灌木生长期延长,同样也使得冻害加剧,C 项正确。蒸腾加剧影响土壤水分,不影响气温,不会导致冻害加剧,A 项错误。全球气候变暖与低温更低相矛盾
4、,且与太阳辐射变化无关, B、D 两项错误。4.2016 全国卷,37(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 世纪 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 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1976年、1987 年和 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答案 (1)20世纪 70年代(1976 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 80年代后期(1987 年)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 21世纪初(200
5、0 年),栖息地面积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度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 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恢复与扩展。解析 考查生物生存环境的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第(1)题,抓住图中所示不同年份分布范围的图例信息,主要从面积大小和变化方向两方面进行分析解答。结合图示信息分阶段分析描述即可:整体为片状碎片状向北、向西扩大。20 世纪 70年代(1976 年),栖息地呈片状;到 80年代后期(1987年)面积退缩,碎
6、片化严重;90 年代至 21世纪初(2000 年),栖息地面积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3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第(2)题,材料中提供的人类活动对森林面积的影响和图示中交通工程的建设是分析该题的关键。按照上题的时间步骤逐一解释原因即可,植被破坏(栖息地减小)修建道路,栖息地被割断(碎片化)停止采伐天然林,面积扩大。该题关键结合材料寻找关键信息。模拟题组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资料,完成 56题。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如图)及产生的影响。5.图中所示地区 19362018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
7、相符的是(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 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 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6.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A.沿海地区的平均海拔 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 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答案 5.D 6.D解析 第 5题,从图示信息看,2018 年与 1936年相比,绝大部分冰川融化,说明全球气温升高,则年蒸发量变大,A 项错;河湖水量开始会增加,但随冰川融水量减少,水量会减少,B 项错;生态环境的改变,会导致生物种类减少,C 项错;图中显示地表冰川消融殆尽,从长久来看,该地位于美国西北部山地为大陆性气候,降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第四 自然地理 环境 整体性 差异性 课时 规范 17 湘教版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080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