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8年中考化学题型突破方案复习题型训练6实验探究题20190114346.doc
《江西省2018年中考化学题型突破方案复习题型训练6实验探究题2019011434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8年中考化学题型突破方案复习题型训练6实验探究题20190114346.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题型突破六实验探究题题 型 训 练类型 1 有关物质组成、成分的探究1 【2017江西】为了解甲酸的分解产物,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查阅资料 甲酸(HCOOH)的熔点为 8.6 ,能分解生成两种物质。提出猜想 实验小组对甲酸的分解产物提出了猜想:猜想 1.H2和 CO2;猜想 2.CO 和 H2O。设计实验 20 时,甲酸的状态为_;从图 T62装置中选择合适的装置_(填序号)对甲酸进行加热。为了加快分解速率,实验小组加入了催化剂,反应后将分解产物通入图装置进行实验。图 T62实验预测 若猜想 1 成立,则 D 中的实验现象应为_。进行实验 实验中观察到 C 处瓶内出现大量水珠,F 处玻璃
2、管中出现的现象为_,甲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交流拓展 资料表明,不同条件下,甲酸的分解产物不同,猜想 1 和猜想 2 均能成立。据此小新对甲酸的分解产物又提出新猜想:猜想 3.H2O 和 CO2;猜想 4.CO 和 H2。经讨论认为无须进行实验就能确定猜想 3 和猜想 4 都错误,理由是_。2 【2016江西】央视频道是真的吗?栏目中有一段视频:将“锡纸”剪成一段两头宽中间窄的纸条,然后两头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观察到“锡纸”立即燃烧。据此,小晟同学取某种“锡纸”进行了探究:(1)“锡纸”燃烧的原因:“锡纸”两端接入电池两极后造成短路致使“锡纸”燃烧,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开始“锡纸”不燃烧但短
3、路后却能燃烧的原因是_(填“与氧气接触”或“温度达到着火点”)。(2)探究“锡纸”中金属的成分:“锡纸”中的金属是锡吗?查阅资料 “锡纸”由锡箔或铝箔和纸黏合而成;锌粉是一种深灰色固体;锡(Sn)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生成2 价的锡盐。提出猜想 猜想:“锡纸”中的金属是锡;猜想:“锡纸”中的金属是铝。进行实验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2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与结论取打磨后的“锡纸”片放入试管中,滴加氯化锌溶液“锡纸”表面有深灰色固体析出根据实验现象,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猜想_(填“”或“”)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交流讨论 实验中打磨“锡纸”的目的是_;下列物质的溶液可以替代氯化锌溶液完成上
4、述实验的是_(填序号)。A氯化铜 B硝酸银C硫酸钠 D硫酸亚铁拓展应用 电器短路会引起火灾,我们要严加防范。如果电器着火应该采取的灭火方法是_。 3 【2015江西】实验中,小红误将氢氧化钠溶液当成酸滴加到金属铝中,结果发现也有气泡产生,为了解该气体的成分,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提出猜想 小红猜想是氧气;小敏猜想是氢气;小雨猜想是二氧化碳。其他同学认为小雨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_。进行实验 利用图 T63 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图 T63(1)小红:反应一段时间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a 处,观察到_,则她的猜想错误。(2)小敏:用图 T64 所示装置干燥从 a 导管出来的气体,将管口 a
5、 与_(填“b”或“c”)端管口连接。反应一段时间,点燃干燥的气体,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她的猜想正确。图 T64得出结论 铝、氢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NaAlO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交流讨论 有同学认为,小敏的实验方案有欠缺,步骤中存在安全隐患,理由是_。反思提升 许多重大科学发现,源自对实验中异常现象的大胆质疑,深入研究。下列科学成果是通过对异常现象研究得出的是_(填序号)。A波义耳不慎将浓盐酸溅到花瓣上从而发现了酸碱指示剂B侯德榜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发明了联合制碱法C拉瓦锡深入研究前人忽视的异常现象发现了氧气D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多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4 【2014江西】
6、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干电池中物质的成分,将电池剖开时闻到异味且发现有黑色物质。提出问题 为什么有异味?黑色物质的成分是什么?网络搜索 干电池的成分有二氧化锰、铁粉及铵盐等物质。实验设计 同学们分别设计实验进行探究。3实验.小婧取适量黑色物质与_混合置于研钵内研磨,嗅到氨味,再用湿润的石蕊试纸检测,试纸变蓝,证明黑色物质中含有铵盐。实验.小清用一种物理方法发现黑色物质中不含铁粉,他采用的方法是_。实验.小明将黑色物质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静置后过滤,取滤渣进行实验。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适量黑色滤渣装入试管中,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_ 有气体生成 立即向试管中_ 木条复燃 该气体是氧气上
7、述实验中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据此小明认为黑色物质中一定含有二氧化锰。交流讨论 大家对小明的结论提出了质疑。(1)小莹认为若要证明黑色物质中一定含有二氧化锰,必须验证二氧化锰的质量和_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2)小仪认为除了小莹考虑的因素外,另一个原因是氧化铜等黑色物质对过氧化氢分解也有催化作用。5 【2017河北】小明在市场看到:鱼老板将一勺白色粉末加入水中,水中奄奄一息的鱼很快张开嘴,活蹦乱跳起来。小明对这种“白色粉末”很感兴趣,与小刚进行了相关探究。查阅资料 这种“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化学式为 Na2CO4),常温下,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实验 1 小明选用图 T65 所
8、示装置中的_(填序号),进行过碳酸钠与水的反应并收集产生的气体。经检验该气体是氧气,检验方法是_。图 T65提出问题 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后得到的溶液 M 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作出猜想 根据过碳酸钠和水的组成作出三种猜想。猜想一:Na 2CO3; 猜想二:NaOH;猜想三:Na 2CO3和 NaOH。实验 2 小明取溶液 M,滴加 C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他认为白色沉淀是 CaCO3,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小刚提出质疑,认为产生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 CaCO3。他的理由是_。实验 3 小刚取溶液 M,滴加稀盐酸,观察到_,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 Na2CO3 ,从而否定了猜想二。Na
9、 2CO3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实验 4 为进一步确定溶液 M 中是否含有 NaOH,他们向溶液 M 中滴加 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取上层清液,加入_,无明显现象。证明溶液中无 NaOH,猜想一正确。该实验中用 CaCl2溶液而不能用饱和石灰水,原因是_。反思拓展 (1)根据过碳酸钠的性质,保存时应注意防潮。 (2)检验 A、B 两种物质是否同时存在,一定要考虑二者性质互相干扰的问题。 6 【2017徐州】某班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探究铁与水蒸气的反应。4图 T66(1)按图 T66 装好药品、连好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其中 A 装置的作用是_。(2)加热一段时间后,灰色铁粉逐
10、渐变黑,吹泡器连续吹出气泡,且气泡向上飞起;用燃着的木条靠近气泡,能产生爆鸣声。该气体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 (3)同学们讨论后认为: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固体是“铁的一种氧化物” ,玻璃管内的黑色固体中还可能含有“过量的铁” 。查阅资料 铁有三种氧化物(FeO、Fe 2O3、Fe 3O4),其中 FeO 接触到空气会立即由黑色变为红棕色;铁的三种氧化物都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倒出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平铺于白纸上 黑色固体不变色黑色固体中一定没有_(填物质名称)取上述黑色固体少许,装入试管,加入足量_溶液_,且有红色固体出现黑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探究结论 铁与水蒸
11、气发生置换反应,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_。拓展创新 同学们利用微型仪器“长柄 V 形玻璃管”改进了图 T66 装置,设计出图 T67 装置,并分别选用湿棉花、湿粉笔、芦荟叶、芭蕉茎、氢氧化镁、氢氧化铜等作为供水剂,实验都获得成功。图 T67甲、乙装置相比,乙装置有很多优点,请你写出一条:_。分析上述供水剂的供水原理,其中正确的是_(填字母)。A疏松、多孔的物质,有良好的吸水性和保水性能B新鲜的富水植物,在受热时水分容易释放出来C本身不含水的固体物质,不能用作供水剂7 【2017江西样卷一】西藏“茶马古道”芒康县盐井是香格里拉唯一的产盐区。盐田是用紫红色黏土抹平压实的晒盐池,当地人把卤水注入盐田中经
12、过日晒风吹,就得到上等且味道很好的红盐。为揭秘红盐呈红色的原因,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提出问题 红盐中存在什么物质使盐呈现红色?查找资料 (1)西藏紫红色黏土中含大量的氧化铁(Fe 2O3)。(2)溶液中三价铁离子(Fe 3 )遇到硫氰化钾(KSCN)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作出猜想 红盐中含少量的氧化铁使盐呈现红色。实验探究 小组同学从一定量的红盐中提取少量红色粉末,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解释与 结论实验 步骤:取少量红色粉末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盐酸 红色粉末恰好全部 色粉末中含有_,步骤涉及反应的化学5溶解步骤:往所得溶液中滴入硫氰化钾(KSCN)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方程
13、式为_步骤:如图所示,将红色粉末与足量的黑色炭粉混合均匀,装入玻璃管中,先通一段时间氮气,再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红色粉末变黑反应产生的气体为_;红色粉末中一定含_元素实验步骤:冷却后,取出玻璃管中黑色粉末,将磁铁靠近黑色粉末黑色粉末部分被吸引红色粉末中一定含_元素实验结论 猜想_(填“正确”或“错误”)。实验反思 实验中能否用 CO 气体代替黑色炭粉并说明理由:_。8 【2017龙东】小维与家人聚餐时,对火锅燃料“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与同学对其成分进行如下探究。查阅资料 (1)该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的。(2)氯化钙、氯化钡溶液均呈
14、中性。提出问题 (1)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2)固体酒精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作出猜想 猜想一: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猜想二:固体酒精中氢氧化钠已变质。图 T68实验探究 (1)按图 T68 进行实验,发现澄清石灰水_,可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2)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杯底有白色沉淀。取沉淀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固体溶解并有气泡产生,则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实验结论 (1)酒精中含有碳元素。(2)固体酒精中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拓展延伸 为进一步确定固体酒精中是否还含有氢氧化钠,小维与同学继续探究。(1)他另取少量固体酒精,加水溶解后,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15、,酚酞溶液_,于是得出固体酒精中还含有氢氧化钠。(2)小维的同学认为他的实验不能证明固体酒精中一定有氢氧化钠剩余,理由是_。(3)他们另取上层清液,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氯化铁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他们一致认为固体酒精中氢氧化钠有剩余。反思交流 (1)实验中,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2)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应_保存。9 【2017常州】膨松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某研究小组对膨松剂进行了如下探究。6趣味实验 实验 1:和面。向 20 g 面粉中加入 10 mL 水,制得的面团编为 1 号;向 20 g 面粉中加入 10 mL 水,再加入 2 g 膨松剂 M,制得的面团编为 2 号
16、。实验 2:发面。将和好的 2 个面团放入微波炉中加热,几分钟后,取出面团,发现 1 号面团无明显胀大,2 号面团明显胀大,且手感比较松软。提出问题 膨松剂 M 的成分是什么?提出假设 假设 1:M 是 NH4HCO3;假设 2:M 是 NaHCO3;假设 3:M 是 NH4HCO3和 NaHCO3。实验探究 1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 M 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无刺激性气味,试管内壁有水珠,试管内有固体剩余假设_成立,假设_不成立提出新问题 实验试管中剩余固体是什么?实验探究 2 实验:将实验所得的固体继续加热,无明显现象,冷却,向试管中加水,固体全部溶解,将所得溶液分为
17、 2 份,向其中一份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向另 1份溶液中滴加足量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 2 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不变红。得出结论 实验试管中剩余固体是_(填化学式)。反思提高 (1)NH 4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2)热稳定性:Na 2CO3_(填“” “CaHPO4b. 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遇到酸性物质能产生气体c. 根据上述反应,产生 0.22 g CO2,至少需要 NaHCO3的质量为 0.42 g10 【2017绵阳节选】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如图 T69),同学们对此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2018 年中 化学 题型 突破 方案 复习 训练 实验 探究 20190114346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