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11月月考试题201901070298.doc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11月月考试题20190107029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11月月考试题201901070298.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成都龙泉中学 2016 级高三(上)11 月月考试卷语 文(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第卷 阅读题(70 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2、。在文明初起的时代,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星光熠熠,照亮了各处的夜空。一边天生仲尼,万古长夜将尽;一边柏拉图走出洞穴,迎 接明媚的阳光。虽然两个大陆中间的广漠横无际涯,峻岭层峦叠嶂,但声声驼铃却串起了东西文明汇聚、世界民族交融的动人故事,一卷卷绮丽的丝绸渲染了沿途壮美的风景。这条沟通中西、美丽而又沧桑的文明纽带就是丝绸之路。 作为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条实际通道,丝绸之路有着多条路线和悠久的历史。春秋战国之际,随着古代游牧民族的脚步,东西方之间贸易往来已经开始,其路线被称为“草原之路” 。这就是丝路的前身。草原之路,从黄河中游,北上经蒙古草原,越阿尔泰山脉进入哈萨克草原;再经里海北岸、黑海北岸直达
3、多瑙河流域。正是通过这条道路,当时为中国所独有的丝绸进入西方世界。到两汉时期,张骞受命西进通使西域,正式宣告了陆上丝路主干道的形成。及至唐代社会的繁荣,先进的文明,开放的文化,吸引了世界各国来华贸易,陆上丝路弦歌不绝,海上丝路也逐渐建立起来。 丝绸之路是一条鲜活的道路,它不仅加强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还加强了彼此间的思想文化交流。 隋唐时期,中国与波斯一直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双方使者不断,相互之间的文化交流丰富多彩,不论是作为波斯物质文化代表的金银器,还是作为精神文化的景教、摩尼教,都从波斯传入了中国,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撒马尔罕壁- 2 -画上手捧丝绢的唐朝使者,波斯、阿
4、拉伯文献对中国物产、工艺传入的记录,以及大量瓷器、丝织品的考古发现,都说明了中国文化向西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事实上,古代中西之间的交流,不论是丝绸、玉器、香料、陶瓷、珍禽等物质层面的物品,还是佛教、景教、伊斯兰教、儒家思想、道教等思想层面的结晶,都是通过这条东西交往的道路双方交流的。 在丝绸之路汇聚的多种宗教文化既相互碰撞,又和平共处,和谐共存。汉唐时期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思想观念以佛教的影响力最为巨大。中华王朝不论迎佛也好,辟佛也罢,都展现了佛教对代表中国意识形态的儒家思想的新塑造。西域的于阗王国是丝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仅是商人驻足之处,也是西行东来的僧侣歇脚所在。这里修筑了大量的佛寺,宝殿
5、主尊是佛像,佛像两边上方都是千佛,而下方则往往描绘地方神祇,其外部特征有似祆教神祇。由此可以看出,丝路上的诸神之间并没有战争,而是安然地保佑着各自的信徒。 按照塞缪尔亨廷顿的观点,不同文化由于自我认知身份的差异而存在着激烈的冲突。但历史经验表明,在冲突之外,文明之间还有着更为广泛的交流和竞争。公元 751 年,唐王朝与大食爆发战争,史称“怛罗斯之役” 。这件小小的战事插曲迅速被和平交流取代,唐朝大量被俘工匠随大食军队西归,直接导致了以中国造纸术为代表的科技西传。随后,中亚撒马尔罕形成了一个造纸中心,并在以后的岁月中将造纸术从西亚传入欧洲,埃及人的纸草和羊皮纸开始退出舞台。可以说,怛罗斯之战在中
6、西文化交流史上极具象征性。抛开军事上的胜败不论,中国文明与阿拉伯文明在怛罗斯之外的广阔空间里竞争并共生,对双方文化的发展都极具积极意义。文化多元、文明交往、和谐共存,这正是丝绸之路留给我们今天最可宝贵的财富。 (节选自丝绸之路与中西文明交流,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东西文明在初起时代,都诞生过开启文明的巨星,丝绸之路则突破地域隔阂使东方文明走向西方,成为穿越时空的文明长廊。 B春秋战国时的“草原之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前身,两汉时,张骞出使西域,使其发展成为主干道,到了唐代它就更加繁忙了。 C一些西方的现存壁画、文献记录及考古发现,都印证了中国文化曾经
7、有过西向传播的事实,且对西方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入的。 D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虽历经中华王朝的抵制和排斥,但仍对代表中国意识形态的儒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3 -A第二段主要介绍了“丝绸之路”取代“草原之路”的变迁历史。 B文章列举中国与波斯的文化历史,是从物质和精神文化两个角度来表述的。 C “丝绸之路”上修筑的佛寺,证明了东西方多种宗教文化的共生共荣。 D文章引用“怛罗斯之役”的事例,证明了不同文化间在存在激烈竞争的同时,更有共生。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方文明
8、的重要纽带,千百年来始终充满着活 力,至今仍对沿路国家、民族的交往产生积极影响。 B因为唐代社会的繁荣,先进的文明,开放的文化,海上丝路在唐代也逐渐建立起来,这与陆上丝路形成的原因是一样的。 C塞缪尔亨廷顿认为,不同种族因文化的差异会产生一些激烈的冲突。但在某种意义上,即便是冲突,也无碍文明的交流。 D怛罗斯之战不经意间为中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契机,中国文明与阿拉伯文明在怛罗斯之外的广阔空间里竞争并共生,对双方文化的发展都极具积极意义。【答案及解析】:1、C A 项, ”使东方文明走向西方” 错,应是”使不同文明走向交融” 。B 项, “丝绸之路有着多条路线和悠久的历史”说明春秋战国、两汉、隋唐
9、时期的丝绸之路有很多条。根据选项句意,“其”在此处代指“草原之路” ,而依据文意,成为主干道的不是“草原之路” ,应是张骞出使之路。 D 项, “抵制和排斥”错,相关信息在第四段, “中华王朝不论迎佛也好,辟佛也罢,都展现了佛教对代表中国意识形态的儒家思想的新塑造, ”由此可知,并不只是“抵制和排斥” 。 2、A A 项第二段主要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形成历史, “草原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前身,文意重点并不是谈替代关系。3、B B 项,对陆上丝路与海上丝路形成的原因理解有误。陆上丝路是双方贸易互动的结果,而海上丝路则是唐代社会的繁荣、 先进的文明、开放的文化对世界各国的吸引,原文表述“及至
10、唐代中国社会的繁荣,先进的文明,开放的文化,吸引了世界各国来华贸易,陆上丝路弦歌不绝,海上丝路也逐渐建立起来。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题。最苍凉的海岸- 4 -迟子建第一眼看到那片浩大的墓地的时候,我以为看到了正在安闲地吃着青草的一群羊。那些伫立在草地上的白色十字架,连绵在一起,远远一望,像极了雪白的羊群。我悄悄在入口处的草地上摘了一簇碎碎的小黄花,拈着它走向墓地。墓地太大了,它被划分了十几个区,白色的墓碑数不胜数,墓碑前几乎是没有鲜花的,不像我沿途经过的那些乡村小教堂旁的墓地,总有鲜花点缀着。我真不知该把花放在哪一座墓碑前。天气晴朗极
11、了,阳光飞舞着,环绕着墓地的翠绿的松柏将它的影子投到草地上,就像为墓葬镶了一道花边。那里的游人零星可数,四周静悄悄的,只听得一片呢喃的鸟语和草地下的大海的平静的呼吸声,我缓缓地独自穿行在墓地间看着十字架上的碑文,后来将那簇黄花献给了一个年龄只有十五岁的战士,十五岁花季的年龄啊!有谁还会记忆着这些客死他乡的战士呢!他们无声无息地躺在这里,隔着苍茫的大海,诉说着他们永远的乡愁!他们的死亡,在历史教科书中,是伟大的辉煌的死亡。可是再崇高的定义,也不如生命本身的存在更富诗意,他们在最该对着青山碧海抒发豪情的年龄闭上了眼睛,在最该亲吻恋人的年龄闭上了嘴巴,所以我相信,他们年轻的心,一直没有死亡,大海上那
12、些漂浮的云,可是他们流浪着的灵魂?他们该诅咒谁?诅咒制造了那场人间地狱的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或者诅咒让他们成就英名的艾森豪威尔?在二战的将帅中,我最尊崇的人就是艾森豪威尔。凭着自己咄咄逼人的“战绩” ,他成为一名五星上将,并且做了两届的美国总统。他的战绩之一,就是我面前的这片庞大的墓地,这样的战绩是多么的让人撕心裂肺啊!走在这样的墓地中,艾森豪威尔的光环在我心中黯淡了一圈,虽然我知道他仍然是一个伟大的将军!当我们折取橄榄枝的时候,其实对它已经构成了一种摧残!诺曼底登陆距今已有六十年了。为了纪念这个历史性的日子,在六月六日的一天,美国总统布什和英国首相布莱尔将莅临诺曼底,祭奠他们长眠在这里的士兵。
13、所以,诺曼底一带的公路正在为迎接这两国的领导人而加紧重修着。诺曼底一带旅馆的房价,也因此而提前几个月就开始了暴涨。当布什与布莱尔沿着平坦的道路畅通无阻地抵达这片墓地时,我相信这些越来越被世人所遗忘的战士的墓碑前会有鲜花覆盖着,庄严的祭奠的礼炮也会隆隆地响起。只是谁知他们带着怎样的情怀来到这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的举动,将会使他们的政治天平中,又增加一个砝码!诺曼底的那片海域很美,可在我的眼里,它是我见过的世界上最苍凉的海岸!那飞起飞落的鸟,那飘来荡去的云,那在微风中摇曳着的松柏,那一望无际的墓碑,都在轻声诉- 5 -说着一段已被我们逐渐遗忘的历史,如果我们在阳光下看到了阴影,请不要惊诧,因
14、为阴影从来就没有远离我们!我想起了艾森豪威尔在 1953 年就任美国第 34 任总统时发表的演说,他说:“在人类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中,我们已经走了多远?我们是否正在接 近光明,接近所有人类都应享有自由和平的一天?还是另一个黑暗的暗幕正在向我们逼近?”也许在他任职的四年中,他深深体会到了这样的黑暗仍然存在,所以他在 1957 年连任时又强调:“愿自由之光,普照一切黑暗的角落,燃起明亮的火焰,直到最终黑暗消失为止!”黑暗消失了吗?愿这样的墓葬能像火炬一样,照亮人间还残存的黑暗;让人类的光明,能像诺曼底的海水一样,汪洋澎湃,势不可挡!(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15、)A第段环境描写写出了诺曼底战士墓占地广、坟墓数量多,冷清、肃穆,和平年代少有人来,意在表明人们已经渐渐淡忘了他们,借此抒发对他们的敬意和惋惜之情,引出下方对战争的反思。B第段画线句子承上启下,引出艾森豪威尔相关的演说,其中“阴影”一词,既用本意,又用比喻义。C结尾段用“火炬”比喻墓葬,形象表达出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用呼唤的口吻,有助于抒发强烈的情感。D本文以游踪为线,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融历史回顾与现实感怀于一体,引发读者思考。5理解下面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5 分)当我们折取橄榄枝的时候,其实对它已经构成了一种摧残!6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以“最苍 凉的海岸”为题?(6 分)
16、【答案及解析】:4.D5.答案:“折取橄榄枝” , “已经构成了一种摧残” ,就意味着我们是在用战争换取和平,是以流血乃至牺牲生命为代价的,这时人的生命已遭践踏,和平环境已遭破坏。 (3 分)这句发- 6 -人深省,告诉我们只有彻底拒绝战争,才能真正拥有和平。 (2 分)6.答案:正因为这里不仅是海滩,还是一大片年轻战士的墓地,作者以此为题表达了对他们的追悼;(2 分)这里已经渐渐被人们遗忘,或会有政客为增加政治砝码来到这里,作者以此为题,表达了自己心情的悲凉和复杂;(2 分)虽然二次大战已经结束了六十年了,但是战争还存在,人们没有吸取教训,作者以此为题表达了对历史和战争深刻的反思。 (2 分
17、)(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8 月 10 日,基于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的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国家气象中心天气业务内网建设小组历时一年研发,将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无缝接入中央气象台决策服务 APP 移动终端,标志着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服务正式跨入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时代。智能网格预报产品研发及其应用工作,是国家气象中心重点工作之一,下一步工作组会进一步明确定位,达成共识,打造以格点化实况预报产品为核心、面向预报服务的多终端应用体系,持续创新、改进完善,加强网格产品在影响预报和决策服务中的业务应用。(摘编自中国气象
18、局网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跨入移动互联云时代 ,有删改)材料二:网格化预报针对每一个网格开展。与原来的定点预报相比,它在空间上更加精细,也更具针对性。以北京的预报为例,原来的预报仅以南郊观象台这一个点的气温、降水等来代表整个城市的天气情况;而通过开展网格化預报,针对北京的气象服务和天气预报可以精细地反映在整座城市每个不同的网格之中。目前,部分省份甚至可以做到分钟级的天气预报;在空间上,已有十几个省份可以实现 3 公里分辨率、25 公里分辨率乃至更精細化的预报。网格化預报的精细不仅体现在空间上,还反映在能以每天更高频次的更新和发布上。原来,一天的天气预报中只会涉及一种天气现象,現在网格化预报
19、可以做到全国范围内逐 3 小时 10 天预报。随时随地,公众都能了解到自己当前所处网格是何种天气,能够清楚地了解气温、降水、风等多个基本气象要素。在原先的预报产品中,公众接触较多的就是气溫、风和天气现象这 3 个要素,网格预报实现后,可以为公众提供更细致丰富的预报内容。当前的陆地和海洋预报产品就已细化到 4大类 18 个气象要素。(摘编自牧狐网“网格天气预报” ,有删改)材料三:- 7 -国家级智能网格气象预报特点协 调 主客观预报融合,格点站点一致,落区格点一致协 同 对接国省智能网格业务流程,实现预报结果一致精 细 10 天内基本要素逐 3 小时预报,3 天内逐小时预报滚 动 24 小时内
20、逐小时滚动更新全覆盖 陆面(5 公里)与近海责任区(10 公里)全要素 基本要素+环境+海洋要素+强天气(短时)全球化 年底前发布气温、温度、风的全球网格预报(资料来源于 2017 年 8 月 17 日光明日报 )材料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也变得越来越智能,那么天气预报员是不是将无“用武之地”了呢?国家气象中心业务科技处副处长赵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气象是个复杂的系统,受诸多因素影响,例如降雨这种天气,即使水汽、湿度条件都满足了,但如果空气中没有“凝结核” ,雨也下不下来。预报员的优势就在于其丰富的经验和对关键天气形势的把握。所以在智能预报的初级阶段,预报员多年的经验可以用来“培养”机
21、器;当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人工订正的空间越来越小时,一部分预报员将会授入枝术研发的工作中,另一部分预报员将主要转向对关键转折性天气过程的气象服务工作。因此,在短期内天气预报员并不会被完全替代。(摘编自人民日报网格化预报,肢务百姓个性需求 ,有删改)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后,国家气象中心天气业务内网建设小组将重点转向打造更智能更高端的多终端应用体系。B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服务跨入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时代,这一系统已经能够全面适应各种用户对天气预报的需要。C网格预报实现后,天气预报的内容更丰富,预报也更准确,十分有利于公众对其所
22、处网格的天气的了解,方便了他们的生活。D 虽然天气预报愈发智能,但天气预报员并非再无用武之地,至少他们可以在智能预报初级阶段凭借多年经验“培养”机器。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 分)A前两则材料都是围绕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进行的报道,突出介绍了网格化天气预报的优越性,对其发展表示了认可。B材料二和材料四都聚焦网格化预报的优势,不同的是前者侧重介绍网格化预报的精细化,后者侧重介绍天气预报员承担的工作。C材料三主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国家级智能网格气象预报在协调、协同、- 8 -精细、滚动、全覆盖、全要素、全球化这七个方面的特点D材料四主要介绍了天气预报智能化的时代
23、,天气预报员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对天气预报员的发展前景作出了预言。E四则材料虽然来源不同,有网站、有报纸,但都体现了新闻媒体关注最新科技成果、关心民生向题的社会责任感。9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说明目前我国智能网格预报服务的优越性。 (4 分)【答案及解析】:7 (3 分)B【解析】 “已经能够全面适应各种用户对天气报的需要”言过其实,文中并无此意。8 (5 分)AE(选对一项给 2 分,两项全对得满分)【解析】B 项,材料四没有谈到网格化预报的优势,所以错误;C 项,不是主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而是主要运用用了分类别、画图表的说明方法,所以错误;D 项, “天气预报员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说
24、法是是错误的,原文是“在短期内天气预报员并不会被完全替代”。9 (4 分)天气预报精细化。空间上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网格化预报,覆盖更全面。 (1 分)时间上更新和发布的频次更高,有些省份可以做到分钟级天气预报。 (1 分)预报内容更细致丰富。陆地和海洋预报产品就已细化到 4 大类 18 个气象要素。 (1 分)具有协调性和协同性。能实现主客观预报相结合,能对接国省智能网格业务流程。 (1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乔执中,字希圣,高邮人。入太学,补五经讲书,五年不谒告。王安石为群牧判官,见而器之,命子弟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成都市 龙泉驿区 第一 学校 2019 届高三 语文 11 月月 考试题 201901070298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