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0单元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作业新人教版201901184159.docx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0单元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作业新人教版20190118415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0单元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作业新人教版201901184159.docx(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10 单元 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课时作业(二十二) 第 22 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时间 /40 分钟一、选择题1.下图反映的美国经济指标最有可能是 ( )A.通货膨胀率 B.失业率C.财政赤字率 D.银行存款利率2.1932 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帝国经济会议上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这一做法 ( )A.加剧了成员国间的贸易摩擦B.旨在维护英国的经济地位C.反映了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D.使英国放松了对殖民地的控制3.胡佛反危机措施的核心是倡导地
2、方和民间团体实行“自愿联合政策”。为此,他批准了“邻居互助计划”,通过法令倡导轮流工作,前期要求就业者或半就业者帮助四邻中的生活困难者,后来强迫公务员每年实行为时 1 个月的无薪休假,以扩大就业面。这表明胡佛 ( )A.拒绝采取有效措施缓解经济危机B.依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C.把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结合起来D.对国家经济进行了有限干预4.1931 年 9 月至 10 月间,各国央行大量抛售美元资产,囤积黄金,出现了海外挤兑风潮。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将再贴现率提高到 3.5%,虽然阻止了黄金外流,却加大了美国银行的倒闭风险,仅 10 月份就有 522 家商业银行关门。各国银行的行为最终促使美国 (
3、 )A.恢复银行信用2B.货币主动贬值C.放弃金本位制D.央行扩权5.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政府部分税收比例发生较大变化,如个人所得税从38%下降到 22%,企业所得税从 43%下降到 25%,而消费税却从 19%上升到 53%。下列对此变化出现原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 )A.个人所得税下降是因为美国想减轻资本家的负担,维护资本主义制度B.企业所得税下降的原因是通过减少企业成本,复兴工业生产C.提高消费税的目的是刺激社会消费,扩大国内市场D.税收额度调整的目的是通过加强国家干预,增加财政收入6.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先后成立了民政工程署、工程兴办署、公共工程署、全国青年总署等机
4、构,通过这些机构耗资上百亿美元,雇佣了至少 600 万失业人口,将他们投入到 3 万个以上的工程中。由此可知 ( )A.罗斯福新政具有社会主义色彩B.社会环境得到改善,有利于国家长远发展C.资本家的自由生产受到限制D.美国以总统为中心的现代总统制建立7.下图为 19321942 年美国失业人数变化情况示意图。由此可以推知,这一时期美国 ( )A.社会危机得到解决B.政府疏于救济工作C.工人政治地位提高D.新政取得较好效果8.据统计,罗斯福每天收到群众来信少则 5000 多封,多则 8000 多封。胡佛仅用 1 名秘书来回复信件,而罗斯福则用 50 名。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 )A.群众支持罗斯
5、福新政3B.胡佛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C.胡佛无更多精力处理群众来信D.罗斯福致力于加强政府的职能9.学者托尼朱特在沉疴遍地中写道:新一代的保守主义者才有胆量挑战他们的前任的“国家主义”,提出激进的方案,来解决他们所称的野心过大的国家的“硬化”及其对私人主动性的缓冲作用。这表明 ( )A.斯大林模式受到广泛重视B.对凯恩斯主义产生了怀疑C.主张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D.经济大危机使人总结教训10.下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a 理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B.b 理论崇尚自由放任政策C.罗斯福新政是在 b 理论指导下进行的D.a 理论在 1
6、980 年后复苏的重要原因是经济出现“滞胀”危机11.下表反映了美国1981 年综合预算调整法中削减的部分内容及金额(单位:10 亿美元)。据此可知,美国政府的政策调整旨在 ( )内容 1982 财年 1983 财年 1984 财年医疗、社会保险 3.5 4.8 5.9医疗、住房补贴 1 1.2 1.7其他项目 21.8 29.7 35.3A.遵循“自由放任”,推广“新经济”B.加强宏观调控,缓解经济“滞胀”4C.节省政府开支,发展高新技术D.减少政府干预,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12.“特别是从 1996 年起,美国经济连续增长了 112 个月,年实际增长率达到 4%,与此同时保持着较低的失业
7、率和通货膨胀率,基本实现了经济学家们梦想的零通货膨胀率下的充分就业水平。”材料所述现象主要得益于 ( )A.国家干预的加强B.混合经济的完善C.第三产业的兴起D.信息技术的推动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下表是 19281941 年美国发电量统计表(单位:亿千瓦时)。年份(年) 192819291930193119321933 1934发电量 10811167 1146 1094 994 1027 1104年份(年) 193519361937193819391940 1941发电量 11891360 1465 1420 1613 1799 2083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材
8、料二 1932 年,美国垦务局提交了大古力水坝设计的详细方案,1933 年美国华盛顿州拨款37.7 万美元,美国国会拨款 6300 万美元,作为工程的起始资金。最后,美国国会开会进行表决,同意建设该坝,工程开挖于 1933 年 12 月,同时也开始了“三通一平”工作。1935 年 8月,水坝的主体工程建成,而发电厂房和抽水泵站还在建设之中。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西北地区对铝的需求飞速增加,发电成为水坝的优先任务,灌溉的功能减弱。在战争期间,6 台机组并网发电,还有两台机组等待安装。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水坝的功能重新被定义为灌溉。(1)根据材料一,概括 20 世纪 20 年代末到 40
9、年代初美国发电量的三个阶段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三个阶段特征出现的原因。5(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古力水坝修建的意义。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 经济理论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产生之后,又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若运用不恰当,反而会起阻碍经济发展的作用。结合材料和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经济理论与经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课时作业(二十三) 第 23 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时间 /40 分钟一、选择题1.苏俄领导人在总结 的经验时明确指出:“我们为热情的浪潮所激励,我们首先激
10、发了人民的一般政治热情,然后又激发了他们的军事热情,我们曾计划依靠这种热情直接实现与一般政治任务以及军事任务同样伟大的经济任务。”横线上应是 ( ) A.“战时共产主义” B.斯大林模式C.赫鲁晓夫改革 D.新经济政策62.列宁在 1921 年指出:“我们那时已经认为,革命的发展、斗争的发展道路,既可能是比较短的,也可能是漫长而艰辛的。但是,在估计可能的发展道路时,我们多半(我甚至不记得有什么例外)都是从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建设这种设想出发的。”这段话表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原因包括 (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急于求成的心理B.对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性质认识不足C.对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困难有充
11、分认识D.对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结果作两手准备3.下图是 1919 年苏俄发行的纸币,纸币上印有多种文字译成的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1924 年末,该纸币几乎被排挤出流通市场并于 1925 年停发。关于该纸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发动社会革命的需要而发行B.因流通市场逐步恢复而受到排挤C.因违背计划经济模式而终止发行D.其历程反映了政治斗争的残酷4.1917 年,列宁指出,苏俄存在农民经济、小商品生产、私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到 1921 年实行新经济政策时,列宁重申了这一观点。这表明苏俄( )A.已经重新定义私有经济的作用B.并未对“战时共产主义”予以
12、否定C.国民经济已经恢复到战前水平D.向社会主义过渡宣告完全失败5.从 1925 年起,苏联要求农业税以货币形式缴纳,税额按农业产量计算,农民出售粮食换取货币,而粮价由国家统一规定,比较低廉;政府号召全国人民节衣缩食。其主要目的是 ( )A.稳定税率以促进农业稳步发展B.为反法西斯斗争打下坚实基础7C.集中力量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D.积累资金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6.这一体制的关键问题是对教条主义的理解、照搬马克思主义,没有认识到苏联社会主义的特殊性,忽视苏联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落后状态,盲目追求纯粹的社会主义,在经济上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上忽视了民主。材料中这一体制 ( )A.是取得国内战争
13、胜利的保障B.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C.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D.开创了全新的工业化模式7.有学者认为,由于没有彻底改革农业制度,原有耕地的产量还是上不去。苏联的严冬气候也不适于玉米种植,部分地区的干旱引发了严重的粮荒,国家不得不动用黄金储备购买粮食。这年,还实行了类似余粮收集制的计划收购办法。与材料中“改革”相关的是 ( )A.加强指令计划,降低农民生产积极性B.推广玉米种植,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C.建立家庭农场,忽视市场的调节作用D.降低收购粮价,引发了经济政治危机8.1954 年,赫鲁晓夫在回答英国贝尔纳教授问题时说道:“我知道,国外有人说,农业方面的新措施意味着苏联的整个经济政策有了根
14、本的改变。这种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我们并没有放松对工业发展的注意,我们并没有为了农业而牺牲工业,工业各部门将继续根据拟订的计划发展。在将来,主要的注意力还是放在重工业上。”这表明赫鲁晓夫 ( )A.仍然没有摆脱传统观念的影响B.将改革的重心放在重工业上C.改变了为工业化而牺牲农业的思路D.找到了增加消费品生产的有效途径9.下图是 20 世纪 60 年代到 80 年代苏联和美国的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图。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苏联工业产值的增速急剧下滑的主要原因是 ( )A.苏联的体制弊端日益暴露8B.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农业C.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D.“冷战”对峙消耗了苏联国力10.1984
15、1986 年,苏联农产品年均增产速度为 2.6%,19871989 年下降为 1.5%;19861989 年,苏联年均进口粮食 3430 万吨;另外,肉、糖、黄油、土豆和水果等的进口量也日益增加。据此可推知,苏联 ( )A.重工业的增长速度过快B.国产粮食用于工业C.经济结构持续恶化D.农民生产积极性低11.1978 年后,中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形势有了很大改观。苏联的农村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 1/4 左右,戈尔巴乔夫提出把土地出租给他们 50 年,却没人愿意承包,因为他们无力投资购买机器,靠人力有宅旁园地就够了。材料表明 ( )A.“包产到户”不适合苏联B.苏联改革走“中国模式
16、”C.经济改革导致苏联解体D.苏联改变了单一的公有制12.二战后苏联实际上并没有加入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苏联经济主要还是在苏联和东欧那个小范围里循环,经济慢慢停滞下来。苏联在全球化浪潮中并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相反被边缘化了。苏联被边缘化 ( )A.根源于两极对峙格局B.是西方“和平演变”的结果C.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D.是苏联改革的失误所导致的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下图是 19131925 年俄国/苏俄/苏联粮食作物耕种面积、粮食作物产量变化示意图。9注:1 公顷=0.01 平方千米。摘编自苏联史材料二 下图为 19661980 年苏联国民收入平均年增长率、工业总产
17、值平均年增长率变化示意图。摘编自世界上下五千年(1)根据材料一,以史论结合方式概括 19131925 年俄国/苏俄/苏联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历程。(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经济发生示意图中变化的原因和趋势。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据俄罗斯权力杂志记者报道,俄罗斯政府为 2007 年版教师手册下达了评价历史人物的指示:“约定是这样的:斯大林好(建立了垂直的政权,但是没有私有制);赫鲁晓夫坏(削弱了政权的垂直性);勃列日涅夫好(按照评价斯大林的标准);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坏(毁灭了国家,但是在叶利钦时期出现了私有制);普京最好的执政者(加强了政权的垂直性和私有制)。” 有人据
18、此绘制了下图。10教师手册评价指示图据陆南泉苏联真相:对 101 个重要问题的思考整理解读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对该教师手册的任一评价指示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对所选观点进行肯定、否定或提出修改意见,并阐述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11课时作业(二十二)1.B 解析 据图中数据可以看出该经济指标显著增长出现在 19291933 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时期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失业人数激增,故选 B。美国通货膨胀严重出现在 20 世纪 70 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A 项错误;财政赤字率较高显示了财政出现入不敷出的局面,这与 19291933 年的美国不符,C 项错误;经济危机爆发,
19、银行倒闭,存款利率不可能在 19291933 年出现快速增长趋势,D 项错误。2.B 解析 根据材料“英联邦国家在帝国经济会议上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这一做法旨在维护英国的经济地位,故选 B。根据材料“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可知,其保护了成员国的利益,减少了成员国间的贸易摩擦,A 项错误;英联邦成员国经济会议不是区域集团化的表现,C 项错误;“英联邦国家”不同于殖民地,D 项错误。3.D 解析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政府当时着手干预经济,但核心是倡导地方和民间团体实行“自愿联合政策”,说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有限,故选 D。根据
20、材料可以看出,胡佛显然已经采取措施缓解经济危机,A 项错误;材料中“强迫公务员每年实行为时 1 个月的无薪休假,以扩大就业面”,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种表现,B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将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结合起来与材料主旨不符,C 项错误。4.C 解析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此时为美国政府胡佛的统治时期,当时经济危机已经全面爆发,并迅速恶化,美国银行大量倒闭,材料并不能体现银行信用恢复,后来在罗斯福新政时期,银行信用才真正恢复,故 A 项错误;结合材料我们可以看出,美元不是主动贬值,而是被海外大量抛售美元的恶劣环境压迫被迫贬值的,故 B 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美国大大提高
21、了贴现率,虽然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黄金外流,但美国银行大量倒闭,黄金储备大量减少,这迫使美国政府后来不得不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大幅度贬值,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美国扩大中央银行的权力,故 D 项错误。5.B 解析 企业所得税下降可以减少企业成本,复兴工业生产,故选 B。个人所得税下降可以提高民众的收入,刺激消费,扩大国内市场,A 项错误;消费税剧增增加了民众负担,抑制了购买力,使国内市场变小,故 C 项错误;此题主要问的是税额变化的原因,而不是主要目的,D 项错误。6.B 解析 罗斯福新政期间,通过以工代赈,修建了许多公共工程,改善了社会环境,有利于国家长远发展,故选 B。罗斯福新政没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历史 一轮 复习 10 单元 世界各国 经济体制 创新 调整 作业 新人 201901184159 DOCX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70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