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课件.pptx
《(浙江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课件.pptx(34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专题十二 文言文阅读,高考语文 (浙江专用),一、(2018浙江,141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20分) 颜太初杂文序 司马光 天下之不尚儒久矣。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 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邪?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舍此 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 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 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既得其理,不徒诵之, 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 求天下国家
2、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 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五年高考,A组 自主命题浙江卷题组,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 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 废。 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 官。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非狂人也。自临晋改应天府 户曹,掌南京学,卒于睢阳。旧制,判、司、簿、尉四考,无殿负,
3、例为令录。虽愚懦昏耄无所取 者,积以年数,必得之。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 终身,死时盖年四十余。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犬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 寿两穷如此? 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 止得其两卷。在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 世者多矣。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 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 弊政矣;观其望仙驿记,则守长不事厨传矣。由是言之,为益岂不厚哉
4、! (选自司马光集) 注 殿负:因欠国家赋税而考核为下等。,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发言必自称曰儒 发言:发表意见。 B.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 拘:束缚,拘束。 C.牧亦坐是废 废:(被)罢免。 D.实宽良有治行 治行:政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 B. C.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作者认为,对真正的儒者而言,读书不应雕章琢句,作文不应只追求辞藻华丽,而应抱着学以 致用的目的,匡正时弊,有益社会的进步。,B.颜太初考中进士后,担任过临晋
5、主簿和应天府户曹。主簿是县令的属官,户曹是知府的属 官。县令的上级是州牧。 C.颜太初宽厚正直,才识过人,效法嵇康、阮籍,诗文讥刺时事,遭到利益集团的嫉恨排挤,终身 仕途不顺,郁郁不得志。 D.文章叙议结合。作者在记叙颜太初生平经历中,表达了欣赏的态度并寄寓深切同情;在评价 颜太初诗文创作时,充分肯定了其作品的价值。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世 人 见 太 初 官 职 不 能 动 人 又 其 文 多 指 讦 有 疵 病 者 所 恶 闻 虽 得 其 文 不 甚 重 之 故 所 弃 失 居 多 余 止 得 其 两 卷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既得其
6、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4分) (2)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4分),一、 1.答案 A 本题考查对重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发言:开口。 2.答案 B 本题考查对重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B.“其”都是人称代词,他的。A.助词,的 /提宾标志,不译。C.介词,在/引出对象,给。D.所+动词=名词性结构/为所,被动结构。 总结拓展 (1)之:用作助词时 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如:“古之学者必有师。” 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 “何陋之有?”“夫晋,
7、何厌之有?” 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其:用作副词时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根据语境 可译为“大概”“难道”“还要”“希望”等。例如:“其皆出于此乎?”(表测度);“其 孰能讥之乎?”(表反诘);“吾其还也。”(表婉商);“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表期望)。,(3)于:用作介词时 在、从、到。如:“乃设九宾礼于廷。”“卒于睢阳。” “在方面”“在中”。如:“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由于。如:“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向、对、对于。如:“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8、,于其身也,则耻师 焉。” 被。如:“君幸于赵王。”“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与、跟、同。如:“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超过、比。如:“苛政猛于虎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所:用作助词时 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 情况”等。如:“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如:“夜则以兵围所寓 舍。”“臣所过屠者朱亥。”,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如:“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重为乡党所笑, 以污辱先人。” 所以,a.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的凭借”“是用来
9、的” 等。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如:“吾 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答案 C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概括能力。“效法嵇康、阮籍”错。由第二段“当时 四方士大夫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可知,C项张冠李戴。 方法总结 抓准对象。当选文中出现的人物不止一个时,我们要抓住题中特定人的行为举 止进行筛选和判断。 体情察意。作者往往通过记叙人物言行来刻画人物性格,因此要洞察人物言行背后的“隐 情”,进而分析人物性格。 锁定内涵。选项中对人物某种品质或做法的解读,有时是命题者自己进行了概括,有时则摘 引原文中的字眼,它们有时是明晰的,有时
10、则是隐蔽的,要注意回到原文进行甄别。 关注手法。古代散文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往往采用多种手法,如叙述描写、作者评说等,抓,住这些手法或信息有助于对文章信息的理解和处理。 4.答案 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 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根据关联词“又”“虽”“故”断句,然后根据句 意完整断句。 5.答案 (1)(颜太初)掌握了先王书中的义理以后,不是仅仅称道它,用来夸大欺骗世人,而是必 定亲自去实践。 (2)前代的读书人活着时地位不显赫,但文章在后代长存的太多了。颜太初虽然地位低寿命短, 他的文章难道一定流传不
11、了吗?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既:副词,已经、以后。不徒:不仅、不 只。夸:夸耀、夸大。诳:欺骗。蹈:实践,践行。 (2)不显于时:状语后置,不于时显。其不:难道不。贱:地位卑下。 参考译文 天下人不崇尚儒家很久了。当今的士大夫,开口必称自己是儒家。儒家的人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戴着高高的帽子,束着宽而长的衣带,穿宽大衣袖衣服的就是儒家吗?拿着书伏在书册上,诵 读不止就是儒家吗?又只是点评文章,写出华美的文字就自称儒家,这也相差太远了。放下这 些暂时不说,像西汉的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的欧阳歙、张酺、胡广,都是世人 所说的大儒,他们果真能够称得上儒家的名声吗?
12、 鲁地人颜太初,字醇之,常常对当时的风气感到愤慨。他诵读先王的书籍,不拘泥形式,一定要 探求其中的道理。(颜太初)掌握了先王书中的义理以后,不是仅仅称道它,用来夸大欺骗世人, 而是必定亲自去实践。他的身份地位和平民无异,他的才华也没有得到彰显。不彰显才华,先 王之道就会湮没无闻,于是开始探求国家治理及发展社会风气的得失,用诗歌和文章的形式来 宣扬传布它。景祐初年,青州的地方长官行事荒淫放荡,向往嵇康、阮籍的处世方式,当时四方 的士大夫陶醉于没有名教的约束,一致效仿,慢慢地形成了风气。颜太初憎恨他们成了扰乱社 会风气的根本,作了一首东州逸党的诗来讽刺他们。这首诗被皇上听到,皇上立即治青州 长官的
13、罪。又有郓州的长官对下属的清廉正直与自己不同而感气愤,用罪名诬陷下属,致使他 在狱中被拷打而死。他的妻子孩子弱小无处控诉,颜太初平素与他交好,怜悯他被冤死,作了一 首哭友人的诗,州牧也因此获罪被罢免。,二、(2017浙江,141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20分) 上池州李使君书 杜 牧 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足下性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故处世显明无罪悔。(仆)在京 城间,家事人事,终日促束,不得日出所怀以自晓,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 去岁乞假,自江、汉间归京,乃知足下出官之由,勇于为义,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果为不缪,私 自喜贺,足下果不负天所付与、仆所期向,二者所以为喜且
14、自贺也,幸甚,幸甚。仆不足道,虽能 为学,亦无所益,如足下之才之时,真可惜也。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此才可 惜也;年四十为刺史,得僻左小郡,有衣食,无为吏之苦,此时之可惜也。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 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 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何者?以其书具而事多也。今之言者必曰:“使圣人微旨不传,乃 郑玄辈为注解之罪。”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 若使玄辈解释不足为师,要得圣人复生,如周公、夫子亲授微旨,然后为学。是则圣人不生,终 不为学;假使圣人复生,即亦随而猾之矣。此则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欺乱常人耳。自汉已降,其
15、,有国者成败废兴,事业踪迹,一二亿万,青黄白黑,据实控有,皆可图画,考其来由,裁其短长,十得 四五,足以应当时之务矣。 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乃随所见闻,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楚王问萍实,对曰: “吾往年闻童谣而知之。”此乃以童子为师耳。参之于上古,复酌于见闻,乃能为圣人也。诸 葛孔明曰:“诸公读书,乃欲为博士耳。”此乃盖滞于所见,不知适变,名为腐儒,亦学者之一病。 仆自元和已来,以至今日,其所见闻名公才人之所论讨,典刑制度,征伐叛乱,考其当时,参于前古, 能不忘失而思念,亦可以为一家事业矣。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 病也。如足下天与之性,万万与仆相远。仆自知
16、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 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自古未有不学而能垂名 于后代者,足下勉之。 (选自樊川文集,有删节) 注 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李使君,即李方玄,杜牧好友,时任池州刺史。缪:通 “谬”。郑玄:字康成,东汉人,师从马融,遍注五经,为古文经学大家。萍实:南方池泽中常 生蓬草的果实。,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 期:期待。 B.真可惜也 可惜:令人惋惜。 C.使圣人微旨不传 微:精深微妙。 D.参之于上古 参:检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17、(3分) ( ) A. B. C.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作者对非议郑玄等人且否定古注的“今之言者”深表不满,对这些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扰 乱治学的不良学风更以“欺乱”斥之。 B.作者提倡以据实控有的态度去对待历史上的成败兴废、事业踪迹,厘清因果,比较优劣,这样,“足以应当时之务”,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 C.作者认为自己在学问上虽可成就一家之事业,但还是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轻目重耳,拘泥于所 见而不知适应变化的弊病。 D.作者在这封书信中对同龄友人推许鼓励,倾吐怀抱,笔端流露真情;谈论治学之道,眼界开阔, 见解精辟,语言洁净简要。 4.用“/”
18、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仆 自 知 顽 滞 不 能 苦 心 为 学 假 使 能 学 之 亦 不 能 出 而 施 之 恳 恳 欲 成 足 下 之 美 异 日 既 受 足 下 之 教 于 一 官 一 局 而 无 过 失 而 已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4分) (2)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4分),二、 1.答案 B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可惜:值得珍惜。 2.答案 B 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A.介词,用/介词,来。B.均为助词
19、,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代词,那些/副词,表推测语气。D.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 3.答案 C 根据第三段,作者先引“今之言者”的话,再对这些话予以否定。可见A项正确。 据第三段最后一句,可知B项正确。据第五段1、2句,可知作者所写为自谦之词。说自己虽也 可以成就一家之事业,但相比而言,也存在“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即重视听来 的而不太追求实际眼见的,忽视实地考据,这是做学问不严谨的表现。C项说“拘泥于所见而 不知适应变化”与此有出入。据全文信息可知D的判断正确。 4.答案 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 受足下
20、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 解析 初读原文,知其大意,再据文言语感,结合文言虚词断句。注意四个“之”字,前两个是 代词,位于句末;后两个则为助词“的”。,5.答案 (1)我认为上天给予您有将来的名誉声望,业绩光耀于身前身后,(时机)恰好在现在,岂 可不努力啊! (2)我看郑玄等人的分析说明,清楚完备,即使圣人复活,也定会提携他们,让他们坐在子游、子 夏的位置上。 解析 要求译准重点词语,如“仆”(我)、“以为”(认为)、“足下”(对对方的尊称)、 “迹”(功业)、“勉”(勉励、自勉),“完具”(完备)、“挈”(带领)、“置”(安排)。译文语 句要通顺。 译文 我与您年龄相同但追求不一样,您性
21、情优秀、通达、坚定、守信,心性守正而态度和蔼,再加上 温文尔雅、谦虚谨慎,所以处世坦荡没有被人指责或后悔之处。我在京城里,家里的事外人的 事,都让我整天应付不暇,不能每天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出来以自明志向,自然也就不敢因同辈的 人存在的差异期望您也是这样。 去年我告假休息,从长江、汉水回到京城,才知道您出任官职的理由,为了正义而勇敢赴任,以 前我对您的希望之意果然没错。内心为您高兴,为您庆贺。您果然不辜负上天对您的期许和,我对您的期望,这两点都是值得我高兴庆贺的。幸运啊,幸运啊。我是不值得说的,虽然还有能 力学习,但终究还是没有什么长进,像您这样才华卓著,又处在这个时代,真是值得珍惜呀!以前 所说
22、的优秀、通达、坚定、守信,心性守正而态度和蔼,再加上温文尔雅、谦虚谨慎,这是才华 值得珍惜呀;年纪四十岁就做刺史,能够主政一郡,衣食无忧,没有做吏的苦楚,这是时代值得珍 惜呀!我认为上天给予您有将来的名誉声望,业绩光耀于身前身后,(时机)恰好在现在,岂可不努 力呀! 我常想百年以来,未必就是不幸,为什么?因为有许多书流传下来并且从事研究的人多。现在 有些喜欢发议论的人说:“假使圣人的微妙意旨没有流传下来,一定是郑玄这类人犯强做注解 的错误。”我看郑玄等人的分析说明,清楚完备,即使圣人复活,也定会提携他们,让他们坐在 子游、子夏的位置上。如果让郑玄等人的解释不值得作为典范,必须要让圣人重生,如周
23、公、 孔夫子亲自教授(其中)精妙的要义,这样之后才可做学问。那么圣人如果不重生,我们终生无 法做学问;如果圣人重生,(我们)也会随之变得狡猾(奸诈)啊!这只不过是那些不学无术之人,喜 欢口出狂言,欺骗扰乱常人。自汉代以来,那些掌权者的成败兴衰,事业踪迹,不胜枚举,(但)青 红皂白,都有真实根据,都可以形象描述,考察其因果,判定其得失利弊,能够留下来十分之四五,三、(2016浙江,16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19分) 琅嬛福地记 明张 岱 晋太康中,张茂先注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视 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老人问茂先曰:“君读
24、书几何?”茂先曰:“华之未读 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 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愈富。又 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后至一密室,扃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署篆,曰“琅 嬛福地”。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秘籍。”指二犬 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 闻,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梼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茂先爽然自 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茂先为停信宿而出,谓老人曰:“异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年高 模拟 2019 语文 专题 十二 文言文 阅读 课件 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