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检测卷人民版必修220190121164.doc
《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检测卷人民版必修22019012116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检测卷人民版必修220190121164.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检测卷(七)(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1.(选考)“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 ”为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列不属于这一政策内容的是( )A.把大中企业全都收归国有B.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C.取消一切商品贸易D.按国家规定价格征收农民余粮解析 本题考查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的识记。据所学基础知识可知 B 项不是其内容,符合题意要求。答案 B2.(选考)肖洛霍夫在静静的顿河中描述了一位暴动士兵的话:“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
2、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了,连小石磨都抬走了,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的吗?”这主要是因为苏俄(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推广企业国有化C.收取固定粮食税 D.坚持劳动义务制解析 由“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了”等信息,可判断题干材料反映了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过程中存在的弊端,故 A 项符合题意。答案 A3.(选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后,农民隐瞒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情况较为普遍,这说明( )A.苏维埃政权得不到农民的拥护B.工农联盟已经出现严重危机C.这种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D.小生产者的自私性暴露无遗2解析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规定: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其余粮食以极低的价
3、格交售给国家,这引起了农民的不满,隐瞒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情况日益普遍。A、B、D 三项与题干材料含义不符。答案 C4.(选考)1922 年在庆祝苏联成立的活动中,一个农民兴高采烈地对身边的伙伴说今年的粮食丰收了,他在交纳了粮食税后还剩下不少的余粮。按照当时规定,这些余粮( )A.全部上缴国家 B.只能由政府收购C.必须限量交易 D.农民可以自由支配解析 本题比较灵活,注意题干所给的时间“1922 年” ,此时期苏联已经实行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实行固定的粮食税。答案 D5.(选考)1919 年俄国 1 普特(重量单位)粮食的价格:国家零售价为 30 卢布,黑市价格为200 卢布,但农民必须以 6
4、 卢布的价格卖给国家。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俄国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 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连年战争对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 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A. B. C. D.解析 苏俄遭遇大旱灾而导致粮食匮乏是在 19201921 年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开始于1921 年 3 月,故排除含的选项。答案 B6.(选考)列宁指出:“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的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列宁否定了新经济政策的历史作用B.材料中的“错误”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当时
5、的生产力发展水平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解析 材料是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反思。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否定商品货币关系,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答案 A37.(选考)电影列宁在 1918中有这样的镜头:红军战士瓦西里在押送粮食回到彼得格勒后,自己却因为饥饿昏倒了瓦西里也曾对妻子许下最美好的愿望:“面包会有的”当时苏俄的经济政策是( )A.市场基础上的计划调节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D.改革开放政策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背景。1918 年苏俄处于国内战争时期,为了战胜敌人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
6、 B8.(选考)20 世纪 20 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这说明了( )A.农民不堪忍受国内革命战争的灾难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引起了这种状况D.苏维埃政权遭到了一切苏俄人民的反对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材料看,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导致苏俄社会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答案 B9.(选考)1921 年 3 月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下列各项,不属于新经济政策影响的是( )A.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B.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C.工农联盟得到巩固,从而巩固
7、了苏维埃政权D.形成了重工业过重、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经济结构解析 “重工业过重、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经济结构”是斯大林模式的影响。答案 D10.(选考)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1921 年苏俄决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由此开始实行( )A.重农抑商政策 B.新经济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海禁”政策4解析 1921 年苏俄决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由此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答案 B11.(选考)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联的历史依次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剥夺年代”是指( )A.俄国十月革命时期B.“战时共
8、产主义”政策时期C.新经济政策时期D.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解析 根据苏俄(联)自十月革命以来的历史阶段特点可知:十月革命后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应是“凯歌年代”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经济政策时期应是“退却年代”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时期(即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应是“剥夺年代” ;卫国战争时期应是“战争年代” ;二战后的经济改革时期应是“战后年代” 。答案 D12.(选考)20 世纪 30 年代,西方经济趋于崩溃,而苏联经济发展迅速,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 ”“它”是指苏联的( )A.农业集体化道
9、路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C.社会主义制度D.利用五年计划发展经济的做法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理解,考查苏联经济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借鉴作用。美国经济危机爆发是由于美国经济处于无政府状态,生产的盲目扩大与人民实际购买力降低之间的矛盾加剧,美国可以借鉴苏联计划经济的做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答案 D13.(选考)斯大林时期,为了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苏联采取的措施有( )优先发展重工业 实行余粮收集制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A. B. C. D.解析 斯大林时期,苏联处在资本主义列强的包围下,为了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苏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符
10、合新经济政策。5答案 C14.(选考)“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这一口号的出现,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出现了过激现象B.确立的生产关系不符合当时的生产力水平C.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积极性高涨D.苏联搞农业集体化运动的时机还不成熟解析 “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口号的出现,反映的直接问题是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出现了一些过激现象;反映的深层次问题是农民对农业集体化运动的不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这种生产关系不符合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答案 B15.(选考)这是前苏联的一段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
11、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坏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的(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C.农业集体化运动 D.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解析 解答本题要把握住时间“斯大林时期” ,隐含的关键信息是“农民几乎不占有生活资料” ,由时间可排除 A 项。由隐含的信息可排除 B 项和 D 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在农村实行农业集体化,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从而会出现笑话中“无油无锅又没柴”的现象,因此
12、C 项正确。答案 C16.(选考)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 ,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 。这表明斯大林模式( )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C.优先发展重工业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6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苏联实行指令性的计划管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故 B 项正确。苏联实行的是“指令性”计划而不是“指导性”计划,故 A 项错误,C、D 两项材料不能体现。答案 B17.(选考)1958 年,如果中国的官员去苏联参观访问,双方就当年的农业建设交流经验教训,中苏双方谈论的主要话题可能是( )中国的农业
13、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苏联的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A. B.C. D.解析 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当年”即 1958 年,由此辨析选项,是在 19531956 年,是在 20 世纪 30 年代,排除。答案 B18.(选考)有学者认为:“斯大林模式”是一种不成熟的或不完善的社会主义模式,它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处于帝国主义包围的这样一种国际环境中,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这样一种国度里,无社会主义建设先例的条件下形成的。 “斯大林模式”不成熟或不完善,主要是因为其( )A.基本上延续和发展了“新经济政策”B.是在特殊的国际环境下形成的体制C.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局部实行市场
14、经济D.受特殊的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解析 由材料中“社会主义国家处于帝国主义包围的这样一种国际环境中” “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这样一种国度里”可判断出 D 项正确;“斯大林模式”中止了“新经济政策” ,A项错误;B 项表述不全面,没涉及国内情况;C 项表述错误,可以直接排除。答案 D19.(选考)有人曾把 20 世纪 80 年代末的某大国比喻为一艘满载军火的航船,船体锈蚀,方向不明,当时的“船长”很不称职,缺乏应有的胆略和能力,仓促应对,危难关头, “船长”竟弃船而逃,使得这个大国走向衰败。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满载军火”讽喻该大国大搞军备竞赛B.“方向不明”是由于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专用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历史 专题 苏联 社会主义建设 经验 教训 检测 人民 必修 220190121164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50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