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一无端崖之辞教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一无端崖之辞教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一无端崖之辞教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无端崖之辞【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并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2、体会庄子散文中寓言故事的深刻含义。3、体会庄子艺术表达形式的奇妙之处。过程与方法: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落实文言基础知识,疏通文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庄子的思想观点并给予客观的评价,认识庄子思想的现实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重点】重点讲授第 1 则、第 3 则。【教学难点】品味庄子散文想像奇特的特点。【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导入: 庄子逍遥游中写到了鲲鹏之大“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儿为鸟,鹏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运” 。这些句子用了夸张
2、手法,奇特的想象。这节课我们用“奇”来继续解读庄子寓言。二、题目解析“无端崖之辞”无端可寻、无边可见的言辞。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庄子及其后学们营造的艺术表现形式,最鲜明的一个特点是“奇”。因为庄子认为天下之人皆沉滞混乱,不能跟他们讲严正的话,所以,他在表现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时,常常使用“谬悠之说” 、 “荒唐之言” 、 “无端崖之辞”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请同学分别朗读第 1、3 则,正字正音。(二)集体朗读(三)积累文言字词1、顾谓从者曰 2、 漫其鼻端 3、郢人立而不失容 4、 吾无以为质矣 5、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 6、 尝试凿之 7、运斤成风 四、合作探究内容2合作探究
3、一1、第一则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明确:第一则内容解析紧扣“奇”字解读(1)奇,庄子给人送葬经过惠子墓,说了一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2)奇,白色尘土弄到鼻子尖上再平常不过了,但这位郢人却让木匠来砍掉这尘土;(3)奇,木匠挥动斧头呼呼成风,速度极快,任意砍下,竟然把苍蝇翅膀一般大小薄厚的尘土全部砍了下去,郢人的鼻子却丝毫没有受伤,这是木匠的高妙之处,也是庄子为文大奇之处;(4)奇,斧头从自己鼻子尖上砍过去,郢人岿然站立面不改色。这是郢人的高妙之处,又是庄子为文大奇之处;(5)奇,二人搭档配合的高妙(为文的根本) 。其实, 庄子这里不是单说匠石的高妙,也不是单说郢人的高妙,其根本是在说二人搭档配合
4、的高妙。换一个木匠,郢人断不会如此安然地承受这一砍;换一个对象,匠石也不可能砍得如此准确无误。所以宋元公佐要匠石试着表演一下砍去鼻子尖上的尘泥,殊不知没有郢人,匠石根本不能发挥如此高超的技艺。庄子说到这里,一般人仍然是摸不着头脑,于是他点破其中的寓意,说:“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2、 “郢人斫垩”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明确:在选文中,庄子睹物思人,感慨自从惠子死了以后,自己已经没有谈话的对象了,自己已经没有谁可以说话了。为失去了这样的对手产生无尽的悲凉情怀,所以拿匠石和郢人的寓言比喻自己和惠子的特殊关系。 庄子和惠子面红耳赤地争论,交情却极为笃厚。此则寓言表现庄子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语文 第五 单元 无端 教案 新人 选修 先秦 诸子 选读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