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岷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甘肃省岷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岷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岷县一中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认为“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都起源于道家”。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科技成就是:( )A. 造纸术 B. 印刷术 C. 火药 D. 指南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 “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都起源于道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火药就是道家术士炼丹时产生的,因此选 B。ACD 都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火药2.马克壵认为:明清之际中国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出现的新思想是很重要的
2、,如果按照这种思路发展下去,则可以有助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目标。下列思想与之对应的有( 黄宗羲“工商皆本” 陆九渊“心即理也” 顾炎武“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王夫之“循天下之公”A. B. C. D. 【答案】D【解析】陆九渊“心即理也”是主观唯心主义,和走向现代化无关系,本题凡是含均是错误的,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A 含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B 含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C 含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3.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这一思想家是A. 孔子B. 庄子C. 韩非子2D
3、. 墨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的大意是“以德行来安排职位,按官职从事于职事,按功劳(的大小)决定赏赐(的多少) ,衡量功劳(的大小)而分配俸禄。所以官吏没有永远不变的富贵,而百姓也不会自始至终贫贱;有才能的人就选用他,没才能的人就使之居于下位” ,这句话体现了墨子“尚贤”的主张,选择 D 项符合题意。A 项儒家思想;B 项道家;C 项法家。所以答案选 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家思想4.明清时期贞节旌表制度发达,使得不能参与科举考试当官的女性,也有了光大门楣的机会。一些妇女较主动地选择了守寡一途,以使自己在家族家庭中获得较高的地位及财产的继承权。材料
4、的主旨是A. 理学纲常开始成为束缚女性的枷锁B. 贞节旌表制度存在一定的社会基础C. 商品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妇女的地位D. 君主专制的强化阻碍了社会的进步【答案】B【解析】妇女通过贞节旌表制度获取一定的社会地位,主要是受到理学思想的影响,说明该制度的产生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故 B 正确;理学开始束缚女性从宋朝已经开始,故 A 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商品经济发展对于女性地位提高作用,故 C 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女性光大门楣的机会,与君主专制统治没有直接关系,故 D 错误。5.史记记载:“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
5、 ”。这反映了孔子A. 重视思想教化使人向善B. 强调礼制稳定社会秩序C. 推行仁爱缓和社会矛盾D. 恪守中庸之道治理朝政【答案】B【解析】3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动,使当时的等级名分受到破坏,弑君父之事屡有发生,孔子认为这是国家动乱的主要原因。所以他告诉齐景公,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恢复这样的等级秩序,国家就可以得到治理。故 B 正确;ACD 都不符合材料主旨。6.爱日斋丛抄中记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术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据此可知A. 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B. 活字印刷术在唐末开始使用C. 刻板印刷技术已经传入西方D.
6、 造纸技术出现了重大的改进【答案】A【解析】北宋时期,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唐末已经渐有印书,只是并未盛行,到五代之时,随着印刷术的发展,经籍流布于天下。结合所学可知,雕版印刷术产生于唐代,它的产生促进了书籍的广泛传播,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故 A 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出中国的印刷术已经流传到西方,故 C 项错误。根据“印书”等的信息,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印刷术而非造纸术,故 D 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四大发明及其影响,需要掌握雕版印刷术的运用和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唐末渐有印书” 、 “当五季乱离 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的分析理。7.中国山水画往往通过对自然界
7、的赞美来表现出人的理想心态及人格。许多画家在创作中刻意表现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并对人类心意与自然物性的对应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画家们在作画时力求简单、随意,把画作为纯粹的内心直觉体验。这表明中国山水画A. 注重营造温馨的气氛B. 体现出儒道思想的影响C. 都用于表达政治观念D. 力求再现客观真实世界【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山水画的特点,与“营造温馨的气氛”无关,排除 A;根据“刻意表现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并对人类心意与自然物性的对应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 符合禅的哲学精神,是将儒、道、佛、印度教的思想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的观察宇宙人生的思维4方式,其本质是一种生活体验,故 B 正确
8、;材料内容与政治观念无关,排除 C;D 选项不符合“刻意表现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 ,注重写意,不是客观真实的再现,排除 D。8.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试图限制君主的权力,剥夺君主及其政府干预司法事务的权力,以保障人民的政治自由和生命财产的安全。为此,启蒙思想家主张A. 分权制衡必须成为建制原则B. 君主立宪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C. 权力的运用须体现人民意志D. 人民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答案】A【解析】启蒙思想家追求政治自由和生命财产安全,他们认为必须限制君主权力以及实现司法独立,因此启蒙思想家主张分权制衡应当成为建制原则。故答案为 A 项。其他三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BCD 项。9.孔子曾
9、说:“舜其大孝也与” ;战国时期的孟子言必称尧舜,也说:“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 ;荀子也称善“尧舜者天下之善教化也” 。这些表明A. 儒家学说源自于远古的尧舜B. 儒家借助圣王宣扬伦理道德C. 儒学理论不适应现实的需要D. 儒家注重维护封建伦理秩序【答案】B【解析】由“舜其大孝也与” “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 “尧舜者天下之善教化也”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借助尧舜来宣扬孝悌的伦理道德,故本题答案选 B 项;A 项说法错误,儒家学说是春秋时期形成的;C 项说法与题干材料无关,题干主要强调孝悌等伦理思想;D 项错误,孔子时期不是封建社会,不可能维护封建伦理秩序。【名师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正确理解“舜其大
10、孝也与” ” “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 “尧舜者天下之善教化也”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是借助尧舜来宣扬伦理道德的。10.国史大纲记载:“他引用性恶论,提倡反恩主义(即尚权力的反人道主义)”据此判断, “他”代表的学派可能是A. 儒家5B. 法家C. 墨家D. 道家【答案】B【解析】【详解】法家主张“严而少恩” ,崇尚法治,故 B 项正确。儒家强调仁和礼,故 A 错误。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故 C 项错误。道家主张无为思想。故 D 项错误。11.儒学是在不断吸收众家之长中发展的。下图是某学生整理的宋代儒家发展图。下列推论正确的是A. 标志着儒家开始广泛吸收其他思想B. 当时儒学吸收错误的思想可
11、能为佛教C. 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思想的多元性D. 儒家思想自此确立正统地位并巩固【答案】B【解析】【详解】图片显示儒家受到道家、阴阳和法家等思想冲击,错误的思想应该是佛教,此时是儒学受到道教和儒学思想冲击,故 B 项正确。儒家开始广泛吸收其他思想是西汉时期,故 A 项错误。中国古代思想仍然是儒学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是多元化,故 C 项错误。D 是西汉时期,排除。12.“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这是古代中国一位思想家的言论。下列关于该言论的解读正确的是A. 该言论出自天下郡国利病书B. 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C. 为近代中国反专制斗争提供了思想武器6
12、D. 由此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答案】C【解析】“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出自顾炎武的日知录 ,排除 A;上述言论为近代中国反专制斗争提供了思想武器,故 C 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权问题,排除 B;“天下为主,君为客”出自黄宗羲的观点,排除 D。13.董仲舒对先秦儒家伦理思想进行了理论概括和神学改造,创立了“天人感应”说,颠倒了大自然和精神的关系。他还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的思想,构建了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政治伦理体系,加强了政权、 族权、神权和夫权的精神枷锁对人民的束缚。这实质上( )A. 是为了儒家学说的发扬光大B. 反映了儒家学说兼收并蓄、
13、与时俱进C. 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神圣不可侵犯D. 为君主代表天意进行独裁统治提供理论根据【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宣扬君权神授,神化皇权,为君主统治披上了神圣的外衣。再结合材料“构建了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政治伦理体系,加强了政权、族权、神权和夫权的精神枷锁对人民的束缚”可以得出董仲舒学说的实质是为君主代表天意进行独裁统治提供理论根据。点睛: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天人感应”这一概念的内容和影响,再结合材料即可得出正确答案。14.中国古代, “尊君”和“重民”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一体两翼,而儒家民本思想中的“爱民” “重民” “恤民”则常被后世引述。这说明A. 儒家思想
14、能够制约绝对君权B. 儒家思想推崇明君反对尊君论C. 民本思想可以完善皇权政治D. 民本思想顺应绝对君权的需要【答案】C【解析】7据材料提到, “尊君”和“重民”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一体两翼,而儒家民本主义的警辟词句“爱民” “重民” “恤民”则常被后世引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民本主义可以完善皇权政治,巩固统治,故 C 正确。A 项夸大了儒家思想的作用,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儒家推崇明君反对尊君论,故 B 排除。民本思想对绝对君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而不是顺应绝对君权的需要,故 D 排除。点睛:民本是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之下的一种君本理念,通过重民、敬民、爱民等措施来维护统治,实现长治久
15、安,要明确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是为专制制度服务的。15.史学家陈旭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写道, “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但是,在明清之际,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 ”下列思想中属于材料中所说的“转变迹象”的是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 “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C.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D. “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注意题干要求是“明清之际” “转变迹象” 。C 项出自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16、故 C 项正确。战国时期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故 A 项错误。南宋时期理学家陆九渊提出“心学”主张,故 B 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提出“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故 D 项错误。16.“智者们关心的是如何运用他们精彩美妙的演讲来使他们的听众获得实际的效用,他们的演讲并非真理性的,而是效用性的,在他们光辉伟大的形象背后,却埋藏着深刻的危机。”“埋藏着深刻的危机”主要指A. 脱离实际的宣传B. 混淆是非,迷惑民众C. 突出个人作用,形成个人崇拜D. 没有是非,导致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产生【答案】D【解析】8【详解】智者运动提出“人是万物尺度” ,过分强调人主观能动性,容易
17、导致个人极端主义思想出现,故 D 项正确。智者运动缺陷并不是脱离实际的宣传。故 A 项错误。智者运动也不是混淆是非,迷惑民众,故 B 项错误。突出个人主义,并没有形成个人崇拜,故 C 项错误。【点睛】智者运动思想影响(1)“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开始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表明希腊人清楚地认识到人才是社会的主角。提高了人的地位,肯定了人的作用。(2)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3)这一主张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觉醒。(4)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性,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
18、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17.薄伽丘的小说集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 。故事讲述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了句“我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 ,结果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后来他疏通关系,还“献上一大块肥膏 ,让神父涂在眼上,也好医治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 。最后他被释放回家。该故事意在A. 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B. 倡导人生及时行乐并崇尚理性与科学C. 反对教会的专制并讽刺教会的腐败D. 抨击教会的贪婪和灵魂获救的骗局【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薄伽丘属于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家,作品主要讽刺教会的腐败, “让神父涂在眼上,也好医治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体现出对教会专制的讽刺,故 C 项正
19、确。A 是彼得拉克。崇尚理性与科学的是启蒙运动思想家主张,故 B 项错误。灵魂获救属于宗教改革思想主张,故 D 项错误。18.南宋乾道年间,岳麓书院达到鼎盛时期。书院的指导思想是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在教学方面,提出“循序渐进” “学思并进” “慎思审择”等原则。由此可知9A. 该书院的理念倾向朱熹的理学B. 该书院受陆九渊的影响最大C. 该书院的宗旨有与朝廷相对抗的内容D. 该书院的教学方法完全独创【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抓住关键词“南宋、 “循序渐进” 、 “慎思审择” ,这是朱熹区分了教 育的“小学”和
20、“大学”两个阶段,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故选 A 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19.中西社会经济土壤虽有很大差异,但思想领域常有异曲同工之处,如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被誉为“中国的卢梭” ,他的思想在近代中国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黄宗羲获此称谓最主要的原因在于A. 他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张B. 他反对“重农抑商” ,提倡“工商皆本”C. 他抨击虚伪的道学家,主张思想革新D. 他抨击公有制,主张发展小商品经济【答案】A【解析】【详解】启蒙运动思想家卢梭反对君主专制,提倡人民主权,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张,符合卢梭思想主张。故 A 项正确。B
21、 项属于黄宗羲经济主张,不符合卢梭思想主张,排除。他抨击虚伪的道学家,主张思想革新不符合黄宗羲思想主张,故 C 项错误。抨击公有制,主张发展小商品经济不是黄宗羲思想主张,故 D 项错误。20. 时宪历系明末徐光启等以“西洋新法”编制而成,清顺治元年由传教士汤若望上呈清廷,被定名为“时宪” ,予以颁行。后引起中国儒生和钦天监旧官员的不满,导致理学与西学之争, 时宪历遭到废除,传教士也受到打击。材料反映了A. 文化冲突阻碍社会进步B. 西方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C. 程朱理学思想日益僵化10D. 中国的传统历法更加精确【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我国明清时期的历法改革。材料中反映了由时宪历导致
22、“理学与西学之争, 时宪历遭到废除,传教士也受到打击”的结果,说明当时中国的传统儒学和西学之间的文化冲突现象不利于新的科技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故 A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西方对中国的文化侵略,故 B 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程朱理学的发展状况,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时宪历被废除,不能推动中国历法更精确,故 D 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文化冲突阻碍社会进步【名师点睛】与西方比较,明清时期的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原因;21. 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 ,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 。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甘肃省 岷县 一中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 第一次 月考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