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温室中混合播种不同比例的大麦和燕麦,结果如下表: 播种量的比例 收获种子的产量 大麦 燕麦 大麦 燕麦 0 2 0 4 0 6 0 8 0 8 0 6 0 4 0 2 42 81 98 105 133 56 32 13 如果在温室中 ,混合播种 50%的大麦和 50%燕麦 ,其他条件不变任其发展 ,若干年后温室中的植株数 A、大麦和燕麦各占一半 B、大麦远远多于燕麦 C、燕麦远远多于大麦 D、大麦和燕麦均减少 答案: B 试题分析:比较大麦和燕麦播种量的比例和收获种子的产量:随着大麦和燕麦播种量比例的增大
2、,收获产量的比例增大的幅度更大,由此可说明大麦比燕麦在竞争中具有更大的优势。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混合播种 50%的大麦和 50%燕麦,大麦的数量会多于燕麦。 考点:本题考查竞争的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理解层次,要求学生理解竞争的结果。 下列各项叙述,错误的是 A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 B分解者都是异养需氧型生物 C消费者消耗的有机物都直接或间接来自生产者 D人体内的蛔虫是厌氧型的消费者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产者是指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生物,属于自养生物;分解者是指将动植物的尸体、遗体、残枝落叶或排遗物中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的生物,包括异养需氧型生物、异养兼性厌氧型
3、生物、异养厌氧型生物;消费者消耗的有机物直接或间接来自生产者;人体的消化道缺乏氧气,所以蛔虫体内没有线粒体,进行无氧呼吸,属于厌氧型消费者。 考点:本题考查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理解层次,要求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组成成分。 如图所示, A、 B、 C、 D、 E、 F各代表一种生物种群,下列对该图分析合理的是 A该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 B图中 C种群获得的能量占 A种群能量的 10%20% C E和 F存在着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D若 D种群为增长型年龄组成,则 E种群密度将逐渐增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中所有生物的全部个体,该图含有阳
4、光、空气、水等生态因子,所以该图表示生态系统;图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有 B、 C、 F,所以 C 种群获得的能量没有 A 种群能量的 10%20%;E和 F处于同一环境中,不存在于地理隔离; D种群为增长型年龄组成,可推测 D种群的数量增加,则 E种群密度将增大。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理解层次,要求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建立数学模型研究方法中包括以下步骤: 提出合理假设; 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研究步骤的正确顺序为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5、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建立数学模型需先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再提出合理假设,然后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最后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考点:本题考查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理解层次,要求学生理解建立数学模型的步骤。 在一个农田里最好使能量流向农作物,农民除草就是调整 ( ) A作物和杂草间的关系 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D水和肥料的使用效率 答案: C 试题分析:杂草和农作物均能吸收光 能、水和无机盐,二者表现为竞争关系,农民除草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流向农作物,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6、。 考点:本题考查能量流动的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理解层次,要求学生理解除草的目的。 人们常用能量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A能量与生物代谢类 B能量与个体大小 C能量与个体数量 D能量与营养级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们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叫做能量金字塔。从能量金字塔可以看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可推测能量金字塔用于说明能量与营养级的关系。 考点:本题考查能量金字塔的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理解层次,要求学生理解能量金字塔的含义。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已知
7、上一个营养级与下一个营养级的个体数分别为 N1、N2,个体平均重量分别为 M1、 M2,则下列 4项中正确的是 A N1 M1N2 M2 B N1 M1= N2 M2 C N1 M1N2 M2。 考点:本题考查能量流动的特点。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理解层次,要求学生理解能量流动的逐级递减。 某河流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共有 4个营养级,分别以 a、 b、 c、 d表示。一年内输入这 4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该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 者所属营养级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表现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随着营养级的增加,能量逐渐减少,根据表格中能量数据
8、可知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是 dabc ,b是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 考点:本题考查能量流动的特点。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理解层次,要求学生理解能量流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知识。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成分组成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以热量形式散发到大气中 C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大于草原生态系统 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热能是生态系统不能利用的能量,生态系统中
9、的能量最终均以热能散失到大气中;与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营养成分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通过营养结构 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理解层次,要求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在生态系统中是生产者,在其细胞结构中无成形细胞核的生物是 A香菇 B细菌 C烟草花叶病毒 D蓝藻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能够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又细胞结构中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香菇属于分解者的真核生物,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烟草花叶病毒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10、;蓝藻属于生产者的原核生物。 考点:本题考查生产者的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理解层次,要求学生理解生产者 的内涵。 某植物种子成熟后需经低温贮藏才能萌发,为探究其原因,检测了该种子中的两种植物激素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根据激素的作用特点,推测图中 a、 b依次为 A赤霉素、脱落酸 B细胞分裂素、生长素 C脱落酸、细胞分裂素 D赤霉素、乙烯 答案: A 试题分析: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植株增高,诱导开花,促进果实生长;乙烯可以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叶片和果实脱落;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延缓叶片衰老,诱导芽的分化;脱落酸能促进芽和种子的休眠,促进叶片和果实的衰老、脱落;生长
11、素有促进生长的作用。低温贮藏后种子才能萌发,说明低温处理后促进种子萌发的激素增加,抑制种子萌发的激素减少,即脱落酸的含量减少,赤霉素的含量增多。 考点:本题考查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理解层次,要求学生熟记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 在光裸的岩地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发展期到 成熟期群落演替的趋势较为明显。下列四项趋势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生态特征 发展期 成熟期 A. 营养结构 简单 复杂 B. 有机物总量 较多 较少 C. 抵抗力稳定性 弱 强 D. 动物类群丰富度 较低 较高 答案: B 试题分析:群落演替过程中,动植物种类和数量增加,营养结构由简单向复杂发展,抵抗力稳定性
12、由弱到强,动物类群丰富度由低向高发展,由于植物种类和数量增加,有机物的总量由少向多发展,即成熟期比发展期多。 考点: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趋势。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理解层次,要求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规律。 如图所示,甲图表示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的照射,乙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如果甲图中 b处的生长素浓度为 m,设 a处的生长素浓度为 X,则 A mi 答案: A 试题分析: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导致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且背光侧生长速度大于向光侧,根据图乙可知若 b 侧(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 m,则 a侧(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介于 m和 n之间。 考点:
13、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两重性以及植物的向光性。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属于理解层次,要求学生理解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的曲线以及植物向光性。 每年的 7月 11日被定位 “世界人口日 ”,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下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则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的 b曲线 B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 K)为 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55亿 C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 , 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应多以动物性食物为食 D如果人口剧增带来的资源短缺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
14、图中 C曲线。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于生活资源和空间有限,则人口的数量增长曲线应为 S型曲线,即 b曲线;种群数量为 K/2时增长率最大,是种群的最适数量,即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 55亿;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应提高能量利用率,减少能量损耗,缩短食物链,则应多以植物性食物为食;若资源短缺现状得不到改善,则人口增长趋势将表现为减少走势。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数量增长的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理解层次,要求学生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甲、乙、丙和丁共 4组实验,用 1000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
15、,在 25 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下图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 曲线对应的实验组是 A -乙 B -甲 C -丙 D -丁 答案: B 试题分析: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大,则酵母菌生长繁殖速度快,因此 、 是甲或乙, 、 为丙或丁。培养液体积越 小,则瓶内氧气越多,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生长繁殖快,达到最大数量的时间短,故 是乙, 是甲, 是丁, 是丙。 考点:本题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理解层次,要求学生理解酵母菌繁殖过程中氧气的消耗以及营养物质的变化。 有关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图中共有 6条食物链 细菌与狐
16、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草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细菌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不占有营养级,所以图中共有 2条食物链,细菌能够分解狐的排遗物以及狐的尸体,二者不构成捕食关系和竞争关系;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草)固定的太阳能。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理解层次,要求学生理解生态系统以及食物链的知识。 某同学在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 NAA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实验中获得了如图所示结果,有关本实验分析或评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本实验的
17、自变量是促进插条生根的 NAA浓度大小 B银 杏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会影响实验结果 C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 c D用 NAA处理枝条的时间应该相同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 NAA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则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 NAA 的浓度,因变量是银杏插条生根的情况,可通过插条的生根数目或生根的平均长度来判断,无关变量有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 NAA处理插条的时间等。由于图中 NAA浓度大于 c时插条平均生根数目不清楚,所以不能确定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
18、,属于理解层次,要求学生正确分析图表以及促进 NAA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设计。 下图中的曲线 14 是在 W、 X、 Y、 Z四种条件下细菌种群的生长曲线,这四种条件是: W 不断提供食物、水、氧气,除去废物 X 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有害废物积累 Y 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无害物质积累 Z 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由于突变结果,出现了新的菌株,它们能代谢原有菌种产生的有害废物 以下哪项的生长条件和生长曲线的配对是正确的? 答案: C 试 题分析:细菌种群在繁殖过程中消耗有机物,同时产生代谢废物。若不断提供食物、水、氧气,同时除去废物,则种群数量表现为持续增长,即 3曲线;若随时间延续,
19、食物耗尽,有害废物积累,则种群数量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即 4 曲线;若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无害物质积累,则种群数量表现为增加,即 1曲线;若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由于突变结果,出现了新的菌株,它们能代谢原有菌种产生的有害废物,则种群数量表现为先增加后稳定,然后表现为增加,即 2曲线。 考点:本题考查细菌的繁殖过程中有机物、代谢废物的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理解 层次,要求学生理解细菌繁殖过程中营养物质对细菌数量的影响。 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 40 年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年数 物种数量 植物类别 1 4 15 25 40 草本 28 27 26
20、30 34 灌木 0 3 4 12 19 乔木 0 0 0 14 23 总计 28 30 30 56 76 A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 B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 C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 D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表可以看出随年数增多,植物种类增多,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由于植物种类增加,所以光能利用率增高,同时也使群落结构发生改变,由于该演替是在弃耕农田发生,属于次生演替。 考点: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理解层次,要求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知识。 如图表示 a、 b、 c三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则分解者的作用强弱依次是 A a b c
21、B c b a C c=b a D a c=b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解者分解落叶形成无机物,森林中土壤有机物是落叶供给量分解后形成的有机物,所以根据落叶供给量与土壤有机物量的差值可判断分解者的作用强弱,即 a地区森林中分解者作用最强, c地区森林中分解者作用最弱。 考点:本题考查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理解层次,要求学生理解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的中药。蝙蝠蛾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内而变为菌核,使虫体内部组织破坏,仅残留表皮,夏季菌核萌发,由幼虫口或头部长出具柄的子座,因而似直立的小草,这种真 菌与幼虫的关系属于 A
22、共生 B寄生 C竞争 D捕食 答案: B 试题分析:虫草属真菌侵入蝙蝠蛾幼虫体内,菌丝充满虫体内形成菌核,使虫体内部组织破坏,菌核于夏季萌发,可推测虫草属真菌寄生于蝙蝠哦的幼虫体内,二者之间表现为竞争关系。 考点: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的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理解层次,要求学生理解寄生的含义。 下列关于生长素运输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胚芽鞘中,生长素能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B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主动运输 C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进行非极性运输 D单侧光不影响生长素的运输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称为极性运输;生长素的运输方式
23、是主动运输,需载体协助,同时消耗能量;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单侧光可引起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导致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于背光侧。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的运输。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理解层次,要求学生理解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 “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熟,并无涩味 ”,这是宋朝苏轼植物粗谈 果品中记录的一种方法。此文中 “气 ”及其功能是 A “气 ”指的是 CO2,作用是使柿成熟 B “气 ”指的是赤霉素,作用是去除柿的涩味 C “气 ”指的是乙烯,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 D “气 ”指的是生长素,作用是促使子房发育为成熟的果实 答案:
24、C 试题分析: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主要由成熟果实产生,是唯一的气体植物激素,所以成熟木瓜能够释放乙烯,促进未熟红柿成熟。 考点:本题考查乙烯的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理解 层次,要求学生熟记乙烯的形态和功能。 如图表示一项生长素的研究实验,下列关于实验结果的叙述理论上是正确的是 A M长得比 N 长 B N 长得比 M长 C M弯向一侧而 N 不弯曲 D N 弯向一侧而 M不弯曲 答案: A 试题分析: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所以 X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高于 Y琼脂块,由于生长素能够促进胚芽鞘生长,所以 M胚芽鞘长得比N 胚芽鞘长,由于含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切去尖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甘肃省 天水 中高 学期 期中考试 生物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