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二11月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二11月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二11月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二 11月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江苏是全国最缺电的省份之一,同时又是风能大省和科技大省,潜在风力发电量 2 200万千瓦时,约占中国风能资源的 1/10,发展风电等新能源的条件优越。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 1】从生态角度分析,发展风电 ( ) A对缓解温室效应效果不大 B可以获得较大的投资回报 C能够减轻大气污染 D能够实现能源的多样化 【小题 2】江苏正在如东市建设世界上最大的风电场,在连云港建设田湾核电站,关于其背景叙述正确的是 ( ) 江苏经济基础雄厚,风力发电经验丰富 江苏常规能源短缺,电力需求增长迅速 江苏综合运输网络不够健全
2、,导致能源运输不畅 江苏能源结构单一,环境污染日益加剧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注意题目的要求是从生态角度进行分析,其中选项 B D不属于生态方面的问题,故排除。风能发电减少了煤炭的使用,进而就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减少了粉尘和其它有害气体对大气的污染,故选 C。 【小题 2】江苏地处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常规能源短缺,能源消费结构中以煤炭为主,对大气环境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风能、核能发电,都属于新能源的开发,都还处在探索应用阶段,不可能说具有丰富经验,故凡有 的选项都是错误的,选 B 考点: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 点评:本组题要求考生
3、了解新能源的开发的生态、社会意义及其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即可,难度不大,属于常规的、基础题目。 背景材料: 2002年 7月 4日,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项目 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开工。西气东输是一项举世瞩目的宏大工程,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这项工程的建设对 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提高新疆及沿线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推进沿线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大意义。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 1】 “西气东输 ”、古 “丝绸之路 ”及第二亚欧大陆桥均从 A地形区经过,自然地理原因是 A路程最短 B气候适宜 C地形平坦 D物产丰富 【小题 2】 “西气东输 ”工程,有利于解决我国 A
4、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B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C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不协调的问题 D木材短缺的问题 【小题 3】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我国西部地区 ( ) 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改善城市大气环境 增加就业机会 保护植被,改善环境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中的 A是河西走廓,注意题目要求是要回答的自然地理原因,选项 A D不属于自然地理的范畴,河西走廓是地处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这是气候干燥,也不正确, “西气东输 ”、古 “丝绸之路 ”及第二亚欧大陆桥均经过河西走廓是因为其地形比较平坦,其南北两侧分别是祁连山和内
5、蒙古高原。故选 C 【小题 2】 “西气东输 ”工程是把 西部的天然气经过管道运输送到东部地区,故不能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和木材短缺的问题,排除选项 A D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而常规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西部地区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西气东输 ”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我国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不协调的问题。故选 C 【小题 3】 “西气东输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使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得到改善,不会对西部的大气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故选项中不能含有 ,故选 A 考点: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点评:本组题难度较小,只要考生对我国地形比较熟悉,对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 其意义有比较
6、明确的了解即可完成。属于基础性题目。 关于东北地区资源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部分平原地区是黑钙土,其有机质含量全国最高 B山环水绕;平原相间分布,不利于农业大规模机械化 C可耕荒地多,自然肥力高 D人多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高 答案: C 试题分析:东北平原地区的土壤主要是黑土和黑钙,地势平坦,集中连片分布,且地广人稀,为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提供了可能,故选项 A B D均是错误的,结合所学的东北地区的区域地理知识,只能选 C。 考点:区域的农业发展的条件 点评:只要考生地我国东北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比较熟悉,完成此题并不难,是属于一般性的、基础题。 针对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
7、然条件以及良好的工业基础、便利的交通条件,东北地区将建成全国性的( ) 商品粮基地 商品棉基地 林业基地 畜牧业基地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我国的棉花主产区不在东北,故不能建成全国性的商品棉基地,答案:中不能含有 ,排除选项 A B C ,只能选 D,东北是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天然林基地。故选 D 考点:区域的农业发展 点 评:只要考生地我国东北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比较熟悉,完成此题并不难,是属于一般性的、基础题。 读图 “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 ”,回答问题: 【小题 1】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200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
8、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 1993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 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 【小题 2】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A产业基础良好 B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C腹地范围广阔 D技术水平高 【小题 3】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地形的阻隔 B水源不足 C夏季气温高温多雨 D河流航运里程较短 【小题 4】以下工业中,最有可能在 20世纪 60 90年代初从日本迁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是
9、A服装制造业 B钢铁工业 C生物制药工业 D化学工业 【小题 5】该种产业部门的迁移,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影响是 A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发展 B有利于发挥珠江三角洲能源丰富的优势 C有利于发挥珠江三角洲资源丰富的优势 D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发展提供契机 【小题 6】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A外来投资 B个体私营企业发展 C乡镇企业发展 D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小题 3】 A 【小题 4】 A 【小题 5】 D 【小题 6】 A 试题分析: 【小题 1】从图上可看出 2001年长三角的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是首次
10、而是第二次超过珠三角地区;图示时间范围内,珠三角的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 1993年后有下降的趋势( 95、 96年有回升的迹象),但也一直是高于长三角地区的,故选项 A B C 都是错误的,只能选 D 【小题 2】教材在讲述珠三角面临的产业升级的困境时有一句原话: 20世纪 90年代以来,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由此不难选出答案: D了。 【小题 3】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处南岭以南,要开拓国内市场,在自然条件上就受到这一地形的阻隔,故选 A 【小题 4】 20世纪 60 90年代初从国外转移到我国沿海地区的产业一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东部沿海的矿产
11、资源与常规能源贫乏,不可能是钢铁工业,更不可能是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生物制药工业,同时受国际环境的影响也不可有把其化学工业转移过来,只能是劳动密集型的服装制造业。 【小题 5】从上题的分析中可知,转移过来是服装制造业,它不可能促进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发展,故选项 A不正确;又因为东部沿海的矿产资源与常规能源贫乏,再排除选项 B C ;只不过,服装制造业的发展也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发展提供契机,故选 D。 【小题 6】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主要区位优势之一就是 “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 改革开放后,广大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利用他们在海外的各方面的关系,通过投资、引商、引资,为推动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
12、城市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故选A 考点:区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点评:本组题利用教材的原图 “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 ”考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关知识,题量大,考查的知识面全,试题难度不大,强调教学回归教材的理念。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 A劳动力导 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B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C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D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改革开放之后到上世纪 90年以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基本上凭借政策、侨乡优势,吸引了国内大量的劳动力在此大力发展是劳动
13、密集型产业;到了第二个阶段即上世纪 9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实力的增强,逐渐失去了政策优势;并且随着工人工资水平的上涨,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也逐渐失去了,主导产业不得不走向了高、精、尖、新的方向,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考点:不同发展阶段区域的工业化的特征 点评:本题只要考生熟悉教材中提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即可准确做答,试题不难。 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 20世纪 80年代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的分析, 工业基础雄厚,产值高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良好的区位条件 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 B
14、 试题分析:在 20世纪 80年代属于改革开放的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刚好起步,并 且该区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一直都十分贫乏,故在正确的选项中一定不能含有 ,答案:就只有 B。改革开放的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凭借国家政策的扶持、多侨乡、承接国外产业转移等良好的区位优势迅速走上了工业化和城市道路 考点:区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只要知道 “我东部地区的矿产资源、常规能源贫乏 ”及改革开放之初, “我国各地的工业基础都比较薄弱 ”这些基本常识即可完成。 流域的开发都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流域的具体特征,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 1】田纳西河流域实施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甘肃省 武威 第五 中学 11 月考 地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