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必修2.doc
《2019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必修2.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七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 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2、 域 内 。 写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卷本 卷 共 20 个 小 题 , 每 小 题 3 分 , 共 60 分 。 在 每 小 题 给 出 的 四 个 选 项 中 ,只 有 一 项 是 符 合 题 目 要 求 的 。1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是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权力高度集中,缺乏群众监督C忽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律建设D肯定价值规律和商品市场关系21934 年 2 月,苏联通过二五计划决议,规定对生产资料的工业部门的投资比一五计
3、划增加 1.5 倍,而对生产消费品的工业部门的投资则增加 3.6 倍。对农业的投资增加 50,产值要求增加 1 倍。这表明苏联A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B力图调整国民经济结构C注重提高国民的收入水平 D积极推动工业化的实现3苏联从 20 世纪 30 年代初实行义务交售(主要为谷物、畜产品、土豆等)之后,义务交售价格除了在 1935 年提高了 18,以后十六七年也没有变动。这种做法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体现了经济的高度稳定C为工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D基本承认了市场的作用41918 年 3 月,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列宁提出了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对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实行严格的计算和监督,建立合作社等具
4、体设想,作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大生产的中间环节。这说明以列宁为首的苏俄领导人A主张全面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设想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C已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D决定建立计划经济体制5下图为苏联二五计划(1933-1937)国民经济目标增长率与实际完成率比较。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农业和轻工业呈现出负增长趋势B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C反映了苏联调整经济结构的愿望D开始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61920 年,苏俄国民经济最高委员会下设有 52 个总管理局,分别直接管理下属各工厂的原料、生产、产品调拨等经济活动。苏俄此举主要是为了A适应国内战争对工业品的需要B探索符合国情的工业建设模式C满足国内民
5、众改善生活的要求D争取逐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27下表是 1928 年世界主要国家重要工业产品产量的比较。表格信息揭示出A欧洲国家经济增长率落后于美国B美国工业发展速度跃居世界第一C苏联加快重工业建设的迫切要求D欧洲国家遭受经济大危机的打击8普京时期的总构架大纲中说“30 年代初同新经济政策时期相比,(苏)用赶超的速度发展了军事工业,以及同军事相关的科学。以此奠定了 1945 年的胜利以及战后在宇宙和原子技术等方面成就的基础”。据此可知该文件A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取得的成就C否认了列宁改革的必要性D肯定了斯大林体制的工业成就91921 年苏俄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为经济长远
6、发展准备计划、为落实当年的经济计划提供可操作的方案。此后,该组织提供的计划数字越来越重要,到1926 年,已经成为中央委员会决策的重要依据。据此可知当时苏俄(联)A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B面临的国际形势越来越紧张C行政体制与经济政策存在矛盾D经济建设突破了意识形态束缚10苏联国民生产总值(GNP)在 1928 年至 1952 年间增加了 3.5 倍,这一发展速度超过了同一时期其它任何国家。苏联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1921 年的 15%增长到了 1939 年的 10%。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新经济政策活跃了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B斯大林体制利于集中人力物力发展生产C集体农庄大大提高了农民
7、的生产积极性D赫鲁晓夫改革中“物质利益原则”推动11在 1920 年 12 月,列宁说,不使小农经济在实际上得到大量的改善,我们就没有出路,因为没有这个基础,任何经济建设都不能进行,无论多么伟大的计划都会落空”,也“不应该幻想向社会主义和集体化的过渡”。这说明列宁A认为农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B认为推行新经济政策时机不成熟C看到了当时经济政策的一些弊端D在经济政策取舍上逐渐过于保守121975 年,苏联的电力、原油、钢等产量,均大幅度超过了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由 1950 年相当于美国的 33%上升到 1975 年的 53%,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主要是因为A美国经济陷于“滞胀”危机 B苏联革
8、除了斯大林模式弊端C苏联改革重点在重工业发展 D美国已经转型到知识经济时代13据历史记载,19211923 年,苏俄(联)多数电影院恢复放映,单是莫斯科一地,电影院的数量就从 10 家增加到 50 家,看电影成为市民的重要娱乐活动之一。这表明当时苏俄(联)A计划经济取代了新经济政策B经济和社会重新焕发了活力C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D社会主义改革取得一定成效141931 年苏联进口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市场上机器设备销量的 1/3,1932 年这一比例上升到 50%。以上史实表明A苏联经济完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新经济政策大大促进了苏联工业化建设C西方国家放弃了对苏联的敌视政策D苏联工业化曾一定
9、程度上实行对外开放315下图反映了 19281932 年间苏联国民经济主要部门在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中的比重情况。据此可知,此时期A已经基本实现了工业化B把工业作为建设的重点C农业生产规模大幅缩小D民众生活得到极大改善16俄共(苏共)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起先打开了一半,我们说。实行地方性的商品流转。但是地方流转根本没有守住自己的地方性的范围之内,它冲出去了。于是我们再打开军事共产主义时期所堵塞的东西,于是就有了新经济政策。”材料中“打开”的本质含义是A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B承认和运用市场经济关系C允许农民进行农产品交换D通过租让制吸纳外国资本17苏联“二五”计划规定:“轻工业生产的年增长率将由
10、一五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 18.5%,重工业则由 40.1%降为 14.5%”。“二五”计划实施的结果,轻工业年增长率为 14.8%,重工业则高达 19%。材料说明苏联“二五”计划意在A实现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 B使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C完成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D尝试调整轻重工业发展失衡181991 年,苏联一些经济学家制定了经济改革计划,计划指出:“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实现的自由是基本的价值”,国家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对价格实行监督,反对通过行政方法提高价格。该计划反映出A经济学家成为改革的主导力量B物价问题成为改革的重中之重C经济改革领域出现过激的倾向D新经济政策重
11、新成为改革路径191929 年 10 月 1 日,苏联政府批准并签订了 70 个有关外国技术援助和技术咨询的协议,如与美国福特公司签订了为下新城(又译下诺夫哥罗德)建设汽车工厂提供咨询和供应设备的合同。这反映了苏联工业化建设A利用了西方经济危机的时机B得到了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持C具有稳步均衡发展的渐进性D尽力引进西方工业化的成果201928 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C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 D建立城乡市场交换
12、关系第 II 卷本 卷 包 括 两 大 题 , 共 计 40分 。 考 生 根 据 要 求 进 行 作 答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美国 苏联 中国1929 年,经济危机爆发。1928 年起,逐渐放弃新经济政策,开始第一个五年1933 年 3 月 1 日,财政部发布废两改元令41933 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1933 年 6 月,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1933 年,国会通过农业调整法。1934 年 1 月 31 日,罗斯福使荚元贬值 40%。1934 年 5 月 22 日,国会通过罗斯福总统提议的购银法案。1935 年,政府颁布社会保障法,通过社会保险法。计划。1929
13、年,开始全盘农业集体化运动。1929 年 5 月,苏联设立了“外国咨询中央局”,专门负责设备、技术和人才的引进业务。1931 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 1/3,向美国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 50%。1937 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19351937 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1935 年,实行“法币政策”。废止银本位,统一发行货币,实行纸币制;禁止使用白银,白银收归国有,白银限期到银行兑换法币。20 世纪 30 年代,继十月革命之后中国知识界出现了新的一轮“苏联热”。上表为
14、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苏、中三国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三国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写明论题,相互关联,史论结合。)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材料一 (苏联)一系列由国家制定的五年计划在工业发展过程中占据着优先地位,包括预期的产量和新设备等。政府在冶金、矿业、电力等部门修建大型企业,试图把苏联建设成独立的工业国家,摆脱西方银行和贸易的支配苏联仍然关注重工业的发展,试图以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依托另外,斯大林所追求的不仅是单纯地改变私人所有制形式因此,他并不依靠价格竞争,而是使用正式的、集中的资源分配来安置设备和物质。结果提高生产效率的努力遇到了瓶颈
15、,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因为每个工厂的配额都由莫斯科决定,而并非符合快速工业增长的需要。从头两个五年计划到 1937 年与此同时的西方世界正在遭受经济萧条苏联机器生产和钢铁产量提高了 14 倍。摘自迈克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 世纪全球史材料二 1932 年 7 月美国退伍军人为抗议补助金太低,在首都华盛顿举行示威活动。胡佛政府出动正规军骑兵,用军刀和催泪瓦斯血腥镇压了手无寸铁的退伍军人和妇孺家属,美国有 1500 多万人失业,许多人于是对美国的民主政体抱着十分怀疑的态度,大多数知识分子向左转。摘自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材料三 (日本)自民党执政后,在经济政治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政策。鸿山内阁制订的经
16、济自立五年计划;岸信介内阁制订的 19581962 年度新长期经济计划、农业基本法;池田勇人内阁制仃国民经济倍增计划等,提出了以加强“产业基础”和发展“重、化学工业”的重要政策。1957年,又通过电子工业振兴临时措置法、合成橡胶制造事业特别措置法等日本政府投资数额占政府支出的比率,1960 年为 35%,1965 年为47%,1970 年,又上升为 52%。据 1977 年统计,日本政府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6%,相当于美国的 14 倍,高于英、法、联邦德国、意四国同年投资的总和日本的法人税率,从 1952 年的 42%降为 1955 年的 40%,1958 年又降为38%。摘自欧阳云世界当代
17、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8 分)(2)出现材料二中“许多人于是对美国的民主政体抱着十分怀疑的态度”的原因是什么?美国是如何使其“民主政体”得以保存的?(6 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日本政府为推动经济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6 分)(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三国发展道路的探索对今天的中国经济建设有何启示?(5 分)12018-2019 学 年 高 一 下 学 期 第 七 单 元 训 练 卷历 史 ( 二 ) 答 案第 卷1【解析】斯大林模式是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其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中历史 第七 单元 苏联 社会主义 建设 单元测试 新人 必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