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必修1.doc
《2019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必修1.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 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2、 域 内 。 写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卷本 卷 共 20 个 小 题 , 每 小 题 3 分 , 共 60 分 。 在 每 小 题 给 出 的 四 个 选 项 中 ,只 有 一 项 是 符 合 题 目 要 求 的 。1有西方报纸对某会议说:“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消除了国外人们头脑中一个好战的中国的形象。他的发言代表了亚洲人的声音经过这次会议,也架设了中、美官员双方接触的桥梁。”此会议对新中国来说,是A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
3、会议B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C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打破了中美外交的僵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22003 年 10 月,中国签署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关系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2001 年 6 月,中国与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五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些活动表明新时期的中国A切实推行多边外交活动B积极展开全方位外交C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方针D奉行友好结盟的政策3在美苏勾结反华、操弄两个中国的阴谋时,1964 年 1 月 27 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法国的外交行动被称为“一次突发的外交核爆炸”,“对美
4、国人来说,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据此可知,中法建交A使中国掀起新一轮建交热潮B冲击了美国对华的封锁政策C为中国提供稳定的外部环境D改变了当时国际关系的格局420 世纪 50 年代中后期至 60 年代末,广大亚非拉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形成了新中国建国以来的第二次建交高潮。该外交成就主要得益于中国A推动日内瓦会议达成了共识B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D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5下表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 1950 年本科第一学期的教学计划,对其解读正确的是科目马克思列宁主义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史经济地理俄语高等数学基础体育周课时 6 1 1 2 12 2 2学期总课时132
5、 22 22 44 264 44 44A政治课在总课时中占比最B课程设置受到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2C贯彻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D课程安排体现面向工农的时代要求6罗斯福新政是世界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但从新中国成立到 1981 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却没有任何文字表述。1982 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出现在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本中。对这一现象最合理解读是A中美之间意识形态差异日益消失B时代变化影响历史教学内容的选择C历史教科书客观地反映了历史真相D中国与世界逐步从隔绝走向联系71955 年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1961 年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下
6、列属于两次会议都强调的内容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反对殖民主义建立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捍卫国家主权ABCD8新中国成立后,对外关系方面主要有四次建交高峰(如下图所示)。其中第四次出现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这一时期中国建交的对象主要集中于A非洲和欧洲 B亚洲和北美洲C亚洲和欧洲 D非洲和亚洲9据中新社电,2014 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 9 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谋求持久发展共筑亚太梦想的主旨演讲。习近平指出,亚太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我们有责任共同构建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携手打造开放型亚太经济格局。表明当前中国A在经济上主
7、动融入西方经济体系B引领亚太发展主导亚太发展规则C整合欧亚经济全方位联通欧亚非D取代欧美主导世界经济游戏规则10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中国外交方针政策的调整有重大影响。下列各项对应正确的是AA3BBCCDD111965 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 1957年的 17.9%上升到 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12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写道,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接待外国国家首脑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也派出很多代表团分赴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对不
8、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友好交往日益密切,60 年代后期中国周边那种严峻局势已根本改观。这一变化A打击了以美苏大国主导的两极格局B树立了中国在国际舞台的中心地位C有利于深化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D为日后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提供条件13下列图表中,导致美国驻台湾军队“人数”及“军官衔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间 美国驻台湾军队人数 美国驻台湾军队最高军官衔级1972 年 9800 中将19741975 年 4500 少将1976 年 2200 准将1977 年 1400 上校A美国严格执行中美建交公报B美国放弃了对台湾的军事支持C中美关系正常化并得到发展D美国军事战略重点转移到欧洲14“当工业主义发现世界被分割成
9、许多小的经济单元时,它就通过两种方式着手改变整个世界的经济结构了一个就是减少经济单元的数目,扩大每一个经济单元的规模,另一个方式就是消除各个经济单元之间的贸易壁垒。”以下不能印证上述材料中观点的是A三次王朝战争后建立德意志帝国B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C英国发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D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15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共党内保留着“布尔什维克”这个词语,到了 1950 年代中期,该词语逐渐退出流行政治语汇,与此相联系,“布礼”(布尔什维克的敬礼)这个共产党员之间的称呼也被“革命的敬礼”所取代。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中国A经济上实行“八字方针”纠正错误B改善了同西方国家的关系C践行了“另起炉灶”的外
10、交方针D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16邓小平在谈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时提出:“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利益出发。”“不去计较历史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别,互相尊重、平等对待。”在这一精神指导下的外交活动是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B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D中英经过谈判解决香港问题417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勤劳”、“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 70 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发生变化的原因是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B中美关系开始
11、走向正常化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中美两国高层互访频繁18中国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的主要表现A2001 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C决定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D成立上海合作组织19下表为不同时期人民日报对美国报道的不同语态所占比例变化表。该表反映了1960 年 1 月至 3 月 1975 年 1 月至 3 月 1985 年 1 月至 3 月积极报道 0(0%) 2(2%) 51(14%)消极报道 323(95%) 81(87%) 88(24%)中性报道 16(5%) 10(11%) 224(62%)意识形态是影响语态变化的主要原因外交关系的变化强烈冲击语态的转变
12、国际格局的剧变影响着中国对美国态度不同语态折射出国人对美国认识逐渐走向理性ABCD20著名的加拿大学者罗纳德基斯在谈到万隆会议时说:当时“甚至连美国国务院的情报机构也承认,共产主义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所留下的良好印象应该归功于周恩来娴熟的外交技巧。在万隆会议上,美国的外交又输掉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仗,败在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手下。”这表明A万隆会议帮助一些亚非国家开始摆脱美国控制B具有个人魅力的外交家征服了美国C万隆会议促使许多亚非国家开始正确认识中国D社会主义运动趋势在世界明显增强第 II 卷本 卷 包 括 两 大 题 , 共 计 40分 。 考 生 根 据 要 求 进 行 作 答 。21阅读材料,
13、完成下列要求。(15 分)时间 世界 中国20 世纪 70年代美苏争霸:美国陷入越南战争,战略收缩尼克松访华,文化大革命结束,改革开放,中美正式建交20 世纪 80年代美苏争霸:美国开展“星球大战计划”,军备竞争,拖垮苏联经济。苏联发展停滞,战略收缩中国十二大“特色理论”中共十三大“初级阶段理论”20 世纪 90年代东、西两德统一,雅尔塔体制瓦解;欧共体12 国成员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共体改名为“欧洲联盟”;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贸易组织(WTO)开始运作,总加入亚太经合组织邓小平加快改革开放的“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香港回归澳门回归5部在日内瓦21 世纪初欧元启用
14、加入世贸组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摘编自世界历史大事年表上表为 20 世纪 70 年代至 21 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22近现代中国外交反映了国运的兴衰,新中国的外交发展则旗帜鲜明地体现了主权国家外交围绕国家核心利益的基本原则。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5 分)材料一 第十款上谕以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辛丑条约材料二 1950 年 2 月 14 日,中苏双方
15、在克里姆林宫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第一条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同时也约定苏联 1952 年底以前,无条件地将中国长春铁路移交给中国,从旅顺撤出苏联军队。同时,为中国提供一笔总数为三亿美元的建设贷款。(日)中岛岭雄外交关系:从朝鲜战争到万隆路线材料三 下表所列为自 1970 至 1973 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加拿大 1970 年 10 月 13 日 意大利 1970 年 11 月 6 日奥地利 1971 年 5 月 28 日 比利时 1971 年 10 月 25 日冰岛 1971 年 12
16、月 8 日 英国 1972 年 3 月 13 日荷兰 1972 年 5 月 18 日 联邦德国 1972 年 10 月 11 日澳大利亚 1972 年 12 月 21 日 新西兰 1972 年 12 月 22 日西班牙 1973 年 3 月 9 日 材料四 缔约国双方互相裁减军事力量,加强双方军事互信,以加强各自的安全,巩固地区及国际稳定。缔约双方将本着武器和武装力量合理足够的原则,努力确保本国的安全。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1)材料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反映出晚清外交典型特征是什么?该条约对中国近代社会最主要的影响是什么? (4 分)(2)根
17、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长期奉行的外交方针是什么?在这种外交方针指导下,我国选择了与苏联的新型外交友好结盟。分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目的。(9 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和所学知识,指出 20 世纪 70 年代初中国外交显著突破的几件大事,说出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局面重大突破的原因是什么? (6 分)(4)从材料二到材料四,中国与前苏联、中国与俄罗斯外交关系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说明当今中俄关系建立的基本出发点。(6 分)12018-2019 学 年 高 一 上 学 期 第 七 单 元 训 练 卷历 史 ( 二 ) 答 案第 卷1依据题干“他的发言代表了亚洲人的声音经过这次会议
18、,也架设了中、美官员双方接触的桥梁”,可知周恩来参加的是日内瓦会议,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故 A 项正确;“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成为解决国与国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与题干信息不符,故 B 项错误;“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 26 届联合国大会,与题干“架设了中、美官员双方接触的桥梁”信息不符,故 C 项错误;“打破了中美外交的僵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是指 1972 年尼克松访华,不符合“这次会议”,故 D 项错误。【答案】A2【解析】中国与东盟以及俄罗斯、塔吉克斯坦等国家发展进一步外交关系,说明中国实行多边外交活动,故 A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中历史 第七 单元 现代 中国 对外 关系 单元测试 新人 必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