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衡阳市一中 2018-2019 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共 4 页,共 32 题,全卷満分:100 分,考试用时:60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题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題卷、草稿纸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题区城均无效。3非进择題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 30 题,每题 2 分,共
2、60 分)1.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 )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下列封国能够与晋国通婚的是A. 卫国B. 宋国C. 燕国D. 吴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同姓不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晋国是姬姓封国,卫国、燕国和吴国都是姬姓封国,因此晋国与卫国、燕国、吴国都不能通婚,故 ACD 项排除;宋国是商朝旧贵族微子的封国,不是姬姓封国,因此晋宋两国可以通婚,故 B 项正确。【点睛】 “同姓不婚”是解题的关键。2.“大宗维翰,宗子维城” 。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说法,错误的是A. 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父系
3、家长制演变而来B. 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 2 -C. 宗法制有利于维系西周中央集权统治D. 宗法制下的等级尊卑观念非常严格【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是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故 A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央集权制度是秦朝建立的,故 C 项错误,符合题意;西周宗法制有着严格的等级观念,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3.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和历史文献经常记载着分封诸候的指令,大意是:必须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也必须和当地的领袖们建立亲戚关系,这一做法A. 加强了专制王权B. 强化了中央集权C. 巩固了宗法制度D. 有利于文化
4、交流【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必须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 “和当地的领袖们建立亲戚关系”说明分封制度下诸侯要融入到当地风俗习惯中,这一规定有利于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故 D项正确;西周时期并不是专制主义王权,故 A 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度是秦朝建立的,故 B 项错误;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二者互为表里,故 C 项错误。【点睛】关键信息是“必须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 “和当地的领袖们建立亲戚关系” 。4.“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材料中的寡人A. 任用商鞅变法B. 创立皇帝制度C. 创立郡县制度D. 建立大汉王朝【答案】B【解
5、析】【详解】材料“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反映的是灭掉六国,完成天下统一,根据所学知- 3 -识可以得出“寡人”指的是秦始皇,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不是创立郡县制,故 B 项正确,C 项错误;A 项是指秦孝公,排除;D 项是指汉高祖刘邦,排除。【点睛】 “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是关键信息。5.“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都,郡置守、尉、监。更名曰黔首 ”。秦朝的郡县制A. 地方所有官吏均由中央直接任免B.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系C. 彻底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D. 郡守县令仍然享有大量封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郡县制下,郡县的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免,
6、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故 B 项正确,A 项错误;郡县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故C 项错误;郡守县令由中央直接任免,不得世袭,也没有封地,故 D 项错误。6.“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 。汉朝皇帝此举的意图是A. 施恩子弟B. 郡国并行C. 强干弱枝D. 守内虚外【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主父偃谋” “以私恩裂地”反映的是汉武帝推行的推恩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这样削弱诸侯国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故 C 项正确;A 项是推恩令的内容
7、,排除;B 项是汉高祖刘邦时设立的,排除;守内虚外是北宋赵匡胤设立的治军国策,故 D 项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主父偃谋” “以私恩裂地” 。7.中国古代为监察和约束官员而设计出了相应的制度。以下官职的设置能体现此目的的是A. 秦朝御史大夫汉朝中书令B. 秦朝太尉唐朝节度使- 4 -C. 汉朝刺史宋朝通判D. 宋朝枢密使明朝殿阁大学士【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朝的刺史负责监察地方,宋朝的通判负责监督地方官员,故C 项正确;秦朝的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汉朝中书令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排除 A 项;秦朝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唐朝的节度使是拥有军权和行政权的地方长官,排除 B
8、 项;宋朝的枢密使掌握军权,明朝的殿阁大学士是皇帝的侍从顾问,排除 D 项。8.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唐朝此制A. 民主政治色彩浓厚B. 保证了皇权独尊C. 确保中央集权加强D. 降低了行政效率【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中可以看出,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皇权,故 B 项正确,D 项错误;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专制主义,故 A 项错误;三省六部制调整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关系,没有体现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 C 项排除。9.某朝皇帝临终前,召大将军、
9、车骑将军、左将军等人,受遗诏辅少主。而宰相竟不得受遗诏。这最有可能体现的制度是A. 西汉的内外朝制度B.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C. 明朝的内阁制度D. 清朝的军机处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召大将军、车骑将军、左将军等人,受遗诏辅少主” “宰相竟不得受遗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大将军、车骑将军、左将军等人”组成的“中朝”参与了政事- 5 -决策,而“宰相”等“外朝”却没有参与决策,这体现的是西汉时期的内外朝制度,故 A 项正确;三省六部制下,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故 B 项排除;内阁是皇帝的咨政机构,没有决策权,故 C 项排除;军机处也没有决策权,故 D 项排除。10.马克斯韦伯说
10、:“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下列诗句与此制度有关的是A. 二十级爵靠军功,唯军为荣民尚武。B.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C.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 “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等信息,可以判断是隋唐科举制度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 项是秦国的军功爵制,排除;B 项是汉朝的察举制度,排除;C 项是九品中正制,排除;D项是科举制,符合题意
11、。【点睛】关键信息是“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 “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 。11.古代中国某机构的职责是“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创立这一机构制度的王朝是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机构执掌地方上的经济、军事和行政等大权,受中央机构“都省”的节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与都省(即中书省)为表里” ,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掌管所辖省内的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及其他军政事务,故 D 项正确;汉朝、唐朝和宋朝都不符合题意
12、,故 ABC 项排除。- 6 -12.下列古代官职或制度,按照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政事堂者,自武德以来,即以议事之所,谓之政事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设一员总领财政,下设盐铁、户部、度支三部皆编、检、讲读之官属,不得专制诸司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 “政事堂者,自武德以来”说明是出现于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说明描述的是清朝时期的军机处;“总领财政”说明是北宋时期三司;“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说明是是明朝的内阁;依据时间排序是,所以答案选 A。13.秦朝三公九卿、西汉内外朝、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
13、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A. 相权不断削弱B.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 皇权不断加强D. 中枢机构不断完善【答案】C【解析】三公九卿、内外朝特别是内阁、军机处等均是皇权加强的产物,所以说这些机构的设立在本质上反映了皇权不断加强,材料不是强调相权削弱、中央权力加强以及中枢机构完善等问题,所以本题只有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4.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始也” ,他评论的是A. 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B. 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C. 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7 -D. 清高宗实行闭关锁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有明之无善治” “高皇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明太祖下
14、令罢除丞相职位,以后成为定制,故 C 项正确;ABD 项不符合“有明之无善治” ,排除。【点睛】 “有明之无善治” “高皇帝”是关键信息。15.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统治者的本质意图A. 完善中枢权力体系B.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 密切各地经济联系D. 促进各地区间文化交流【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从两级制到三级制再到四级制,地方权力不断被分割,从而使地方的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故 B 项正确;A 项中枢权力体系的完备体现了专制主义不断加强,排除;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15、与经济文化联系不大,故 CD 项排除。16.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A. 秦朝御史大夫B. 唐朝六部尚书C. 宋朝枢密使D. 明朝内阁首辅【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利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说明一定不是法定的官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内阁是皇帝的侍从顾问,不是正式的行政机构,故 D 项正确;ABC 中的几个官职都是当时正式设立的法定官职,不符合题意。【点睛】 “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利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是关键信息。- 8 -17.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古代雅典确立民主政治
16、的决定性的因素是A. 独特的地理位置B. 杰出政治家的推动C. 人文主义思想D. 工商业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是古代雅典确立民主政治的决定性因素,故D 项正确;地理环境和杰出政治家的推动对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故 AB 项排除;C 项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排除。18.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 “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这一现象是雅典A. 政治体制的产物B. 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C. 频繁改革的结果D. 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强调“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说明在在古代雅典实行公民政
17、治,要想成为政治领袖必须具备出色的演说能力,才能获得公民大会大多数公民的认可,这一现象是雅典民主制这一政治体制的产物,故 A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社会矛盾的状况、频繁改革和思想文化的发展,故 BCD 项排除。【点睛】这一题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中“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词”的理解演说家成为政治家的主要原因是民主政治的环境。19.雅典一位政治领袖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一个穷困的人只要给国家提供某种服务,他便不会由于等级低下而被排斥于政治生涯之外。 ”为此,他A. 按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参政B. 以地区部落代替血缘部落进行选举C. 实行陶片放逐法维护民主制度- 9
18、-D. 为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公职津贴”【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只要给国家提供某种服务,他便不会由于等级低下面而被排斥于政治生涯之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伯利克里为了鼓励公民参政,向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公职津贴” ,故 D 项正确;A 项是梭伦改革的内容,排除;BC 项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排除。20.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A. 重视证据B. 重罪轻罚C. 司法不公D. 维护贵族利益【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反映的是罗马法规定,定罪不能基于怀疑,而要建立在实实在在的证据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省 衡阳市 第一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期中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