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课件新人教版20190215388.pptx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课件新人教版20190215388.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课件新人教版20190215388.pptx(12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模块一,专题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PART 1,体系构建 宏观把握,线索一 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是其突出特征。 线索二 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是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体系构建 宏观把握,线索三 古代商业的发展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贸易管理、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贸易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宽松
2、的过程。 线索四 古代的经济政策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二者均是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体系构建 宏观把握,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主干整合,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续表),(续表),深化理解,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及与政治统治的关系 (1)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原始社会:土地氏族公社所有制。 商周时期:以井田制为主要形式的土地国有制。 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包含三种类型,即地主土地所有制(商鞅变法时期确立)、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均田制)和农民土地
3、所有制。,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2)古代土地制度与政治统治的关系 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统治的经济基础,所以从根本上看,封建政府要全力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存在,又不可避免地导致土地兼并,封建政府往往会抑制土地兼并。不抑制土地兼并,一方面政府的收入会减少,另一方面也会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危及封建政府的统治。 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主要地位,但与地主土地所有制一样,也是封建统治的重要基础。封建王朝为发展经济、巩固统治,一般会实行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的政策,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保证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力役征派,巩固中央集权统治。否则,封建统治就可能会崩塌。,试练1 汉代的国有
4、土地称为“公田”,除士兵和服役农民耕种外,还假(租赁)给百姓,征收一定的假税,称为“假民公田”。这一制度的宗旨是 ( ) A.冲击地主土地所有制 B.打破“累世公卿”局面 C.推动租佃关系的形成 D.稳固小农经济增加租税,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答案 D 解析 汉朝加强封建土地所有制,故A项错误;“假民公田”是一种经济制度,“累世公卿”是政治现象,且两者不构成直接逻辑关系,故B项错误;租佃关系的形成是在战国时期,汉代租佃关系比较普遍,故C项错误;依据题干中“假民公田”“征收一定的假税”,结合汉初小农经济处于巩固期可知,D项正确。,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试练2 屯田制是中国古代由国家利用农民或士兵耕种
5、国有土地、征收一定数额田租的制度。曹魏时期的民屯每50人为1屯,收成与国家分成:使用官牛者,官6民4;使用私牛者,官民对分。屯田农民不得随意离开屯田地。这种民屯的经营模式是 ( ) A.宗族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 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所给时间“曹魏时期”以及所学知识民屯以招募流民为主可知,民屯并不是以宗族为单位,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田庄规模生产主要存在于东汉豪强地主的庄园中,故B项错误;屯田制是个体农户耕作,但这些个体农户均由官府招募而来,故C项错误;个体农户耕作是中国古代土地私有制确立后的主要耕作方式,但屯田制下屯田民
6、是被编制成军队形式的,这就决定了这些农民是官府招募而来,这种民屯经营模式并非简单的个体农耕,故D项正确。,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2.小农经济的地位和影响 (1)概念: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 (2)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3)影响 政治: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中央集权制度又是分散的小农经济的重要保障,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发展。,经济: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是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根源。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7、、落后性,要求统治阶级抑制工商业的发展,防止工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 科技文化: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与农业相关的科技的发展。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多集中在农学、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领域,造就了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同时,小农经济发展的落后性也决定了中国古代科技无法实现根本性的突破,无法发展为近代科技;古代许多文学作品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憧憬。,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民族心理与家庭伦理观念:小农经济下的中国农民具有忠厚老实、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有狭隘和保守的不足;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封闭性、保守性,导致“重男轻女”“安土重迁”等思想观念的产生;同时也
8、铸就了中国古代注重孝道、重视加强邻里和睦的观念。,试练3 观察下图,它反映了 ( )A.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十分发达 B.我国古代手工业十分发达 C.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 D.我国古代男女的社会地位,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答案 C 解析 据图不能得出小农经济发达,故A项错误;从图中只能看出家庭手工业,它并不能代表全部古代手工业,故B项错误;从图中可知男耕女织,这是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故C项正确;图中男女都在劳作,看不出他们的社会地位,故D项错误。,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试练4 下表为据汉书食货志汇编而成的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该表信息主要反映出西汉 ( )A.传统农业的精耕
9、细作 B.耕织结合的经营方式 C.生活成本的居高不下 D.小农经济的根基脆弱,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答案 D 解析 A项中的精耕细作,与材料主题“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只有“粮食”,有耕无织,故B项错误;C项忽视了材料中“赋役”,不符合题意“该表信息主要反映出”,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的“5人”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小农经济,表格中的支出超过了收入,说明了小农的生活艰难,故D项正确。,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3.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 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充
10、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尤其是铁犁牛耕在南方地区得到推广。 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朝和南宋)或者东移(如明朝和清朝),加快了南方的开发。政权中心位于南方时,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农业发展,而且对外贸易条件比北方优越。,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2)影响 对城市交通、贸易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了南方沿海、沿江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后的元、明、清时期,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一直影响至今。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北方人口的南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重心
11、的南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吸引了北方人口的南迁。 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过度开发,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试练5 下表为宋代各地书院的数量情况表。该表说明当时 ( )A.江南地区经济文化比较繁荣 B.陆王心学成为主流思想 C.政府选拔官员以南方人为主 D.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中表格信息可知,宋代南方书院数量明显多于北方,此时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南方经济发达推动文化繁荣,故A项正确;宋朝时程朱理学是主流思想,故B项错误;根
12、据史实可知因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文化重心南移,宋朝科举考试选拔官员时以南方人为主在表格中无体现,故C项错误;唐朝中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故D项错误。,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试练6 明清时期,宗族组织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普遍出现。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北地区直至清代中后期宗族组织的发展依然较为迟滞,结构松散,规模有限,几乎没有族产,祠堂也很少见。造成宗族建设“南强北弱”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 A.战乱对南北方影响程度不同 B.宗法观念强弱存在地域差异 C.儒家进步思想影响区域变化 D.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有别,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答案 D 解析 元末明初与明末清初的战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北方宗
13、族建设,但不是造成宗族建设“南强北弱”的主要因素,故A项错误;宗族建设不仅与宗法观念有关,更重要的是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有关,故B项错误;明清之际的儒家进步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南方宗族建设,但不是造成宗族建设“南强北弱”的主要因素,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达,文化教育水平较高,更有利于宗族建设,而北方却因经济落后于南方,无法承担宗族建设的负担,故D项正确。,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考法1 依托历史情境描述,分析西汉农耕经济的发展情况 典例1 2018全国卷 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
14、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 )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突破高考,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西汉初期的社会经济状况。根据材料,文景时期虽然农民要缴纳的实物田租较少,但高额人头税和富商大贾的经济行为导致土地兼并严重,可以得出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的结论,故B项正确。未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与史实不符,故排除A项;农民流亡是因为土地兼并现象严重而非粮价低,故C项错误;材料中反映了富商大贾操纵物价而非税收,故D项错误。,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变式1 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时“豪人之室,连栋数百,
15、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这反映了当时豪强地主经济 ( ) A.已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 B.具有综合性经营的特点 C.破坏了自然经济自给性 D.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开展,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答案 B 解析 后汉书只是描述了东汉时豪强地主经济的存在,无法反映A项结论的正确性;材料“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说明了东汉田庄经济的综合经营性,故B项正确;东汉时期的豪强地主经济本身就是自然经济的一个典型表现,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考法2 通过社会现象的变迁,分析
16、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典例2 2015全国卷 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 )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答案 C 解析 本题以宋代的民间崇拜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与综合应用的能力。宋代经济发达,东南沿海地区航海业发展,妈祖和临水夫人是东南沿海居民为了保护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而形成的民间崇拜,并得到政府的认可,说明了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地位的提升,故答案为C项。A项在
17、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朝廷认可民间崇拜女神并不能说明女性地位得到提高,排除B项;朝廷认可民间崇拜与发展经济增加政府收入有关,不能表明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排除D项。,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变式2 书院是古代民间的教育机构。比较唐代、宋代书院分布图(图中数字为各地的书院数量),由此可推断出的结论是 (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A.宋代书院的分布范围趋于平衡 B.政治中心与文化中心日趋一致 C.文化教育中心随经济重心南移 D.书院的制度化趋势在不断加强,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答案 C 解析 据宋代书院的分布图可知南方书院数量多于北方,故A项错误;据材料,宋代政治中心所在地浙江的书院数量远低于非政治
18、中心的江西,故B项错误;对比唐宋书院分布可知宋代南方各省书院数量远远高于北方各省,结合唐末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可以推断文化教育中心随经济重心南移,故C项正确;材料仅仅显示各省书院数量没有说明书院制度,故D项错误。,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考法3 依托图表数据的分析,理解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情况 典例3 2017全国卷 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 )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答案 A 解析 本题以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现象的能
19、力。表格中显示,多数农户占有土地较少,说明当地盛行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自给自足的自耕农经济,故A项正确;表格中,占有20亩以下土地的户数占17.3%,占有20130亩土地的户数占74.1%,这说明该地土地集中的现象并不突出,故B项错误;均田制下,大量农户采用小农户个体方式耕种,表格内容无法体现均田制破坏严重,故C项错误;依据表格信息,无法得出农业生产效率提高,故D项错误。,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变式3 下表为太湖地区东晋至清代水灾、旱灾次数比较表。根据下表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推测出 ( ),A.隋唐政治制度完善导致水旱灾害较少 B.两宋时期水旱灾害较多导致经济倒退 C.经
20、济发展水平与水旱灾害次数成正比 D.农耕经济发展致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答案 D 解析 隋唐的政治制度是三省六部制,这一制度的意义在于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大权独揽,有利于加强皇权,与水旱灾害的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两宋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并在南宋时完成,太湖地区经济、文化都有很大程度的发展,故B项错误。通过表格可看出元朝时期,太湖流域的水旱灾害比南宋时期要少,“经济发展水平与水旱灾害次数成正比”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故C项错误。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东晋至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南方太湖地区水旱灾害次数较少,这一阶段经济重心在北方,南方经济相对落后;从宋代到明清时期,随
21、着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太湖地区水旱灾害次数明显增多,这说明农耕经济发展致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故D项正确。,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考点二 古代手工业生产的发展,主干整合,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续表),深化理解,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1.民营手工业经营艰难的原因及明清时期迅速发展的原因 (1)经营艰难的原因 市场因素: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市场商品的需求量不大。 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规模大、技术精,对民营手工业产生了冲击。 政策限制: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之征收重税。 社会动荡: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
22、冲击巨大。,(2)迅速发展的原因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 农业生产的进步为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 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条件。 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为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试练1 元代时,中国的棉纺织技术与近代英国一样都进行了技术革新,但在中国没有引发与英国相同的革命性效应,反而为自闭创造了条件,其根源是中国 ( ) A.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 B.农民的购买力低下 C.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D.长途贩运呈现萎缩,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答案 A 解析 小农经济具有自给自足、封闭性等特点,这直接导致了民营手
23、工业市场狭小,市场的需要限制了其进行扩大再生产,故A项正确。农民的购买力低下会导致市场的狭小,小农经济是农民购买力低下的根源,故B项错误。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在于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统治的经济基础,C项并非题干问题的根源,故C项错误。在元朝时期,长途贩运比较发达,如元世祖时开通了会通河和通惠河,D项表述错误。,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试练2 明初,景德镇制瓷业有官窑58座,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很快衰落下去。到清代,官窑仅6座,民窑的规模和产量远胜官窑。这反映出景德镇制瓷业中 ( ) A.官营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落后 B.雇佣劳动提高了生产效率 C.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的地位发生变化 D.民营
24、企业采用标准化生产,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答案 C 解析 材料说的是景德镇制瓷业中官窑和民窑数量在明清两代的变化,没有关于官营手工业生产技术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说的是景德镇制瓷业中官窑和民窑数量在明清两代的变化,没有关于雇佣劳动的信息,故B项错误;据材料“明初,景德镇制瓷业有官窑58座,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很快衰落下去。到清代,官窑仅6座,民窑的规模和产量远胜官窑”可以得出官营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的地位发生变化,故C项正确;材料说的是景德镇制瓷业中官窑和民窑数量在明清两代的变化,没有民营企业采用标准化生产的信息,故D项错误。,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2.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1)历史悠久、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历史 二轮 复习 专题 古代 中国经济 基本 结构 特点 课件 新人 20190215388 PPTX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55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