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27、28课时综合检测卷.doc
《湖南省永州市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27、28课时综合检测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永州市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27、28课时综合检测卷.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综合检测卷(一)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量 90 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及科目,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2回答第 I 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 II 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卡。第卷 (选择题,共 48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
2、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商代的国家政体是方国联盟制,商王不过是“盟主” ,而周王却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可见,与商代相比,西周A. 对地方实行间接统治 B. 依靠血缘关系维系统治C. 依靠分封以开疆拓土 D. 王权政治得到一定加强解析:材料反映了周与商相比,王权的权威提高,不能说明对地方是否间接管理,A项错误;分封都是依靠血缘关系维系政治统治,B 项错误;分封都扩大了王朝的统治疆域,C 项错误;从商朝商王是“盟主”到西周周王权威至高无上,说明王权得到了加强,D 项正确。答案:D2. 孔子所编的春秋在遣词用字方面非常讲究,
3、如鲁君遇“弑”者有四人(隐、闵、子般、子恶) ,被戕于外者一人(桓公) , 春秋对此或书以“薨” ,或书以“卒” 。这一表述体现了孔子A. 评判历史的价值观 B. 记载历史的客观性C. 纪传体的叙史模式 D. 评价历史的公正性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春秋对于用词非常讲究, “弑” “薨”体现出孔子对于当时等级秩序的推崇,实质上反映了孔子评判历史的价值观,A 项正确;孔子记载历史具有一定的主观性,B 项错误;春秋是编年体史书,C 项错误;孔子的春秋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并不是评价历史的公正性,D 项错误。答案:A3. 汉初,陆贾告诫刘邦,守天下与夺天下不同,马上得之不能马上治之, “汤武
4、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他在新语本行中,还提出了“治以道德为上”的观点。据此可知,陆贾A. 告诫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 B. 治国理念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C. 阐述了社会教化的必要性 D. 反对汉初黄老思想的治国方略解析:A 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可以排除;根据“治以道德为上”可知,陆贾注重道德教化,符合儒家思想,B 项正确;材料只是说明陆贾提出“治以道德为上”的观点,没有阐述社会教化的必要性,排除 C 项;材料无法体现反对汉初黄老思想的治国方略,排除D 项。答案:B24. 南北朝时期,史籍中有关巴蜀豪族称谓的词汇通常有“大姓” 、 “大族” 、 “豪族” 、 “著姓”等等,但隋唐以
5、来, “土豪” 、 “富室” 、 “富人” 、 “田家”等词汇取而代之,特别是中唐以后,这种情况变得尤为常见。这主要反映了A. 商品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 B. 传统宗法血缘组织的弱化C. 赋税制度调整加剧了土地兼并 D. 地方势力割据的风险加大解析:材料总没有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 A 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隋唐以来豪族阶层向“富民”阶层转化反映出了隋唐以来传统的宗法性血缘组织的松懈弱化和家庭社会功能的强化,B 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出赋税制度的改变,C 项错误;“富民”阶层在政治上更多的是扮演了王朝支持者和维护者的角色,D 项错误。答案:B5. 开元年间,唐玄宗改贞观十道为十五道,每道
6、设立一名固定的监察官员采访处置使。玄宗后期,在设置节度使的道内出现了集节度使与采访使于一身的现象。这一变化A. 直接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B. 使藩镇割据局面最终形成C. 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D. 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解析:A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未体现藩镇割据,排除 B 项;集权于一身,不一定会提高行政效率,排除 C 项;材料中采访处置使变为集节度使与采访使于一身(兵权和监察权于一身) ,说明地方权力的相对膨胀,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 项正确。答案:D6. 宋初文书写道:“凡制敕所出,必自宰相。 ”宋仁宗时期,台谏制度得以重视,台谏官员脱离对宰执的依附,只需对皇帝一人负责。仁宗朝的宰
7、执因台谏而罢免者达 57 人,欧阳修感叹道:“近年宰相多以过失,因言者罢去。 ”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A. 北宋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监察体系 B. 谏官地位上升保证了政治统治清明C. 官僚政治对皇权的制约作用下降 D. 台谏与宰相的斗争削弱了中央集权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监察制度的变化,A 项错误;据材料“凡制赦所出,必自宰相”到“台谏官员脱离对宰执的依附,只需对皇帝一人负责”再到“宰执因台谏而罢免者达 57 人”可知,宰相的权力在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强化,故 C 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政治统治清明” ,也未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故 B、D 两项错误。答案:C7. 隆庆三年(1569),大学士高拱上疏反
8、映商人的愁苦和商业的窘困,并奏请皇帝革除宿弊。之后张居正提出农商荣枯相因,进一步肯定商业的作用。明代中后期,部分士大夫认为经商有成,在价值上也等同于读书有得。这些史实折射出A. 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B. 商业繁荣推动了文化重心转移C. 货币体系转向为以银本位为主 D. 商业发展影响了士大夫的认知解析: A 项“取代”不符合史实,可以排除;题干中没有涉及文化中心转移,B 项错误;材料中也没有提到货币问题,C 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明朝时期的部分官员和士大夫肯定了商业发展的作用,联系所学可知,明朝时期商业发展较为繁荣,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士大夫阶层思想的转变,D 项正确。答案:D8. 秦汉时期
9、,漕运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漕运线路由秦汉时期的东西向呈现出东南、西北向的变动。宋元明清时期,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漕运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B. 关中自然环境的恶化C. 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 D. 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解析:经济中心南移,政治中心在北方,才出现漕运为南北方向,A 项不全面,可排3除;B 项不符合史实,并且也无法说明漕运转变为南北方向的原因,排除 B 项;国家疆域的扩大与漕运方向的转变没有直接联系,排除 C 项;结合所学可知,唐朝以前,经济中心在北方,政治中心在西方、北方,所以漕运大致为东西方向,南宋朝后经济中心
10、转移到南方,而元明清都城在北京,所以漕运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说明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是漕运方向改变的主要原因,D 项正确。答案:D 9.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对近代国际法茫然无知。而到后来,李鸿章提出了“彼族要求之事,无非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等言论。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A. 中国在被动中与世界接轨 B. 中国的民族危机有所缓和C. 清政府积极收回国家主权 D. 救亡图存的意识开始萌发解析:材料由开始的茫然无知到李鸿章的言论“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表明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伴随着国门的代开,国人思想开始发生转变,中国在被动中与世界接轨,A
11、 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B 项错误;清政府积极收回国家主权不符合史实,C 项错误;救亡图存意识开始萌发,应该是林则徐、魏源时期,故 D 项错误。答案:A10.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思想界仍采用“体” 、 “用”范畴来说明东西方文化的关系。1919年以后,瞿秋白等人以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不同文化高下的标准,打破了东西方文化的截然划分。这反映出A. 中体西用已被彻底抛弃 B. 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C.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D. 中西文化逐渐走向融合解析:A 项中 “彻底抛弃”表述有误;材料并未涉及同主与科学的内容,排除 B 项;根据材料“以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不
12、同文化高下的标准” ,以及瞿秋白等人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身份,可以得出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C 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谈中西文化区别的标准,而不是中西文化的融合,排除 D 项。答案:C11. 在 19141921 年,中国面粉进口在最少时仅有 05 万担,国产面粉已能基本实现自给。火柴也由 1914 年的 2384 万箩减为 1918 年的 1334 万箩,减幅达 44。此外,搪瓷制品、精盐、酸碱、卷烟、橡胶制品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制。这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A. 出现轻重工业比例失衡的畸形局面 B. 已经实现完全独立的自主发展C. 基本摆脱了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依赖 D. 从对外引进到进口
13、替代的转变解析: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轻重工业比例失衡” ,排除 A 项;19141921 年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可能实现完全独立的自主发展,排除 B 项;C 项不符合史实,可排除;数据表明 19141921 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国产面粉、火柴、橡胶制品等一定程度上实现自给,说明近代民族工业逐渐从对外引进到进口替代的转变,D 项正确。答案:D12.(改编题)民国初期,史学界对近代史开端的说法,有“明清之际”与“鸦片战争”两种观点。到了 20 世纪 30 年代,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著作则大多以鸦片战争为起点,鸦片战争开端说成为史学界主流观点。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
14、因是A. 史学研究水平的制约 B. 政府更迭频繁的结果 C. 民族危机加深的影响 D. 民众史学素养的提高 4解析:材料不能说明史学研究水平的高低,A 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政府更迭频繁,B 项错误;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侵华,民族危机严重,故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著作则大多以鸦片战争为起点,C 项正确;D 项不合史实,明显错误。答案:C13. 胡适在倡导“整理国故”运动时说:“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 ”这表明胡适A. 认为传统思想文化没有系统化 B. 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C
15、. 反对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 D. 与新文化运动的宗旨背道而驰解析:A 项表述明显错误,可以排除;根据材料“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 ,并结合所学可以看出,胡适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B项正确;C 项材料不能反映;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D 表述错误。答案:B14. 农会是国民革命时期中共领导建立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权。1927 年中共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农会”的口号,这是对传统乡村社会政治关系的有力冲击。它推翻了地主阶级政府,成为新的政权形式。这说明当时A. 国内形势变化导致革命性质变
16、化 B. 土地革命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C. 乡村民众政治追求高于经济诉求 D. 中共注重政权建构动员农民革命解析:1927 年中国革命性质依旧是反帝反封建,A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B 项错误;材料没有突出民众政治与经济诉求的比较,C 项错误;从材料来看,共产党在国民革命时期格外注重开展农民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国民革命运动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推翻地主阶级政府建立新政权,D 项正确。答案:D15.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国民党第一、二、五战区等虽然都部署了大股部队留驻敌后,开展游击战争,但多以失败而告终,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则获得了重大发展。这一现象形成
17、的主要原因是国共两党A. 军队的武器装备不同 B. 游击战战略地位不同C. 作战地域的分布不同 D. 抗战指导思想的不同解析:由于国民党敌后游击队的抗日态度、对游击战重视的程度及军民关系等方面的原因,最终战斗力日益下降,即国共两党抗战指导思想的不同导致结果不同,武器装备、游击战战略地位以及作战区域等均非主要原因,D 项正确。答案:D16. 新中国的建立程序,既不同于美国式的先地方后中央,也不同于苏俄式的先中央后地方,而是中共在局部地区建政后逐步创立全国性政权,继而推动各级地方政权的建立。造成这些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A.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水平 B. 各国政党发展成熟程度C. 革命发展所处的基本国
18、情 D. 所面临的国际形势不同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苏俄以及新中国政权建立程序的差异性主要在于三国所面临的基本国情不同,美国独立战争是发生在英国在北美所建立的相互独立的十三个殖民地的基础上,苏俄的革命模式是通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后夺取中央政府政权实现的,新中国政权是在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C 项正确;A 项包括在 C 项之中,排除;美国独立前尚未出现政党,B 项错误;虽然国际形势对各国政权的建立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影响,排除 D 项。5答案:C17.1954 年 10 月,在会见日本议员访华团时,周恩来即明确提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处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适用于
19、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 ”这反映了中国A. 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B. 从革命外交转向国家外交C. 突破美国包围封锁政策 D. 将谋求与美日关系正常化解析:新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表明中国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与题干无关,排除 A 项;结合所学“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映了中国的外交思想从强调意识形态的“革命外交”转向了注重国家利益的国家外交,B 项正确;新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表明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包围封锁政策,C 项错误;从材料中无法得出中国将谋求与美日关系正常化,D 项错误。答案:B18. 罗马法中规定:“土地所有人无适合的通道而
20、不能有效利用其土地,有权以公正的价格向邻居购买通行权,邻居不得拒绝。 ”由此可知,此规定A. 意在维护公平和正义 B. 严重限制了公民自由C. 旨在调和贵族间矛盾 D. 违背了契约公平原则解析:材料“土地所有人无适合的通道而不能有效利用其土地,有权以公正的价格向邻居购买通行权,邻居不得拒绝。 ”可见这是基于维护土地所有人的利益,但没有根本上损害邻居的固有利益,故选 A 项;取得通行权但付出公正的价格,排除 B 项;材料中是要实现土地所有人的特殊利益而做出自身部分利益的让渡,排除 C 项;材料“以公正的价格向邻居购买通行权” ,说明没有违背契约公平原则,排除 D 项。答案:A19. 法国启蒙学者
21、博马舍在剧作中为老贵族巴尔多洛安排了这样一段台词:“我们这个时代产生过什么东西值得赞扬?尽是些胡说八道的东西,地心引力、电气、种牛痘、 百科全书 、信教自由、思想自由。 ”这反映出在当时的法国A. 启蒙运动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 B. 启蒙思想推动了近代科学发展C. 出现了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思潮 D. 新旧思想之间存在激烈的斗争解析:启蒙运动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拥有坚实的社会基础,排除 A 项;材料未涉及启蒙思想与自然科学的相互关系,排除 B 项;不满现实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思潮出现反映了浪漫主义风格文学的特征,与材料不符,排除 C 项;根据材料可知,启蒙学者塑造愚昧反动的老贵族形象,旨在嘲讽批判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省 永州市 2019 年高 历史 二轮 复习 27 28 课时 综合 检测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