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 ( )(A)教育学(B) 论共产主义教育(C) 新教育大纲(D)民主主义与教育2 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和特点。比如我国目前的教育有很多方面不同于解放初期的教育,这主要是因为 ( )(A)教育具有历史性(B)教育具有永恒性(C)教育具有阶级性(D)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3 自然科学的教学内容之所以不可能在古代社会学校中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古代社会( )(A)教育规模的限制(B)学
2、生数量的限制(C)教师水平的限制(D)生产力水平的限制4 我国唐代由中央直接设立的学校有“六学二馆” ,其中 “二馆”是 ( )(A)书学馆和算学馆(B)文馆和武馆(C)教馆和学馆(D)崇文馆和弘文馆5 美育又可以叫做 ( )(A)艺术教育(B)情感教育(C)审美教育(D)美学教育6 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作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的知识,这种方法是 ( )(A)实验法(B)演示法(C)参观法(D)实践活动法7 教学是 ( )(A)教师教的活动(B)学生学的活动(C)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8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 )(A
3、)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 “情” 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以 “行” 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多种选择9 了解和研究学生基本的方法是 ( )(A)谈话法(B)观察法(C)考核法(D)问卷法10 经常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动手、自己检查,体现了课外、校外教育中的 ( )(A)独立性(B)多样性(C)实践性(D)自愿性11 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 ( )(A)气质和性格的特征(B)生理和心理的特征(C)认识和情感的特征(D)情感和意志的特征12 我国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并且充实了自然科学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的现代
4、学制是 (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辨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6 分。首先请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13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14 集体舆论是班主任倡导的言论。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8 分。15 为什么说“ 教育救国论 ”是错误的?16 对中小学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有哪些要求?17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论述题本大题 15 分。18 试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9 心理学是研究下列哪方面内容的科学 ( )(
5、A)心理过程(B)认知过程(C)个性(D)心理现象20 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称之为 ( )(A)反映(B)感受性(C)意识(D)感应性21 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 ( )(A)判断性(B)认知性(C)选择性(D)理解性22 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因素的干扰 ( )(A)前摄和消退抑制(B)前摄和倒摄抑制(C)消退和干扰抑制(D)倒摄和干扰抑制23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一平衡一不灵活” 型与下列哪种质类型相对应 (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24 在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
6、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 ( )(A)原型定向(B)操作定向(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25 看见一面红旗,人们马上能认出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 )(A)条件反射(B)认知能力(C)感官刺激(D)知觉感应26 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并用的注意品质是 ( )(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广度(C)注意分散(D)注意的转移27 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 ( )(A)时快时慢(B)均匀递减(C)先慢后快(D)先快后慢28 动作灵活、稳定、正确、动作高度协调、连贯、多余动作消失,动觉控制占主导地位紧张感逐渐消失等活动方式属于 ( )(A)操作
7、定向阶段(B)操作整合阶段(C)操作熟练阶段(D)操作模仿阶段29 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 ( )(A)社会过滤效应(B)最近效应(C)近因效应(D)首因效应30 提出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荣格(B)多伊奇(C)韦纳(D)马斯洛辨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6 分。首先请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31 思维和感觉、直觉一样,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32 能力是指能够完成某种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8 分。33 简要分析记忆系统的编码方式与存贮特点。34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试卷 教育 理论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