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3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几种情况,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2 一卡诺热机的低温热源温度为 7,效率为 40,若要将其效率提高到 50,则高温热源的温度需提高约( )K。(A)445(B) 651(C) 933(D)3333 两个正、负电荷周围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P、Q 为电场中两点,则( )。(A)正电荷由 P 静止释放能运动到 Q(B)正电荷在 P 的加速度小于在 Q 的加速度(C)负电荷在 P 的电势能高于在 Q 的电势能(D)负电荷从 P 移动到 Q,其间必有一点电势能为零4 某同学在做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支点
2、燃的蜡烛放在距离透镜 20 cm 的地方,当它向透镜移动时,其倒立的像移动速度大于蜡烛移动速度,则可判断此透镜( )。(A)是凸透镜,焦距为 20 cm(B)是凸透镜,焦距可能为 15 cm(C)是凹透镜,焦距为 20 cm(D)是凹透镜,焦距可能为 15 cm5 如图所示,均匀磁场中有一由半圆弧及其直径构成的导线框,半圆直径与磁场边缘重合;磁场方向垂直于半圆面(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0。使该线框从静止开始绕过圆心 O、垂直于半圆面的轴以角速度 匀速转动半周,在线框中产生感应电流。现使线框保持图中所示位置,磁感应强度大小随时间线性变化。为了产生与线框转动半周过程中同样大小的电流,磁感
3、应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的大小应为( )。6 水平地面上方有一木箱从某一高度处做自由落体运动。木箱内有一弹射装置某时刻沿竖直方向向上弹射一质量为 m 的小球,设小球刚发射时相对于木箱的初速度为 v0。假设小球对木箱的反冲忽略不计,木箱足够高,且在下列情形中一直未落地。关于小球运动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与木箱底面的最大距离为(B)小球与木箱组成的系统在发射前后动量守恒(C)小球相对于木箱始终以 v0 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D)经过 的时间,小球再次落回木箱底面7 如图,穿在足够长的水平直杆上质量为 m 的小球开始时静止。先对小球沿杆方向施加恒力 F0,垂直于杆方向施加竖直向上
4、的力 F,且 F 的大小始终与小球的速度成正比,即 F=kv(图中未标出)。已知小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且F0m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球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后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直到静止(B)小球先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后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直到最后做匀速运动(C)小球的最大加速度为(D)小球的最大速度为8 如图为氢原子能级示意图的一部分,则氢原子( )。(A)从 n=4 能级跃迁到 n=3 能级比从 n=3 能级跃迁到 n=2 能级辐射出电磁波的波长长(B)从 n=5 能级跃迁到 n=1 能级比从 n=5 能级跃迁到 n=4 能级辐射出电磁波的速度大(C)处于
5、不同能级时核外电子在各处出现的概率是一样的(D)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氢原子核一定向外放出能量二、简答题9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突出教材的重点及难点。10 以温度、物态变化的教学为例,简述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三、案例分析题11 下面是某学生对一道习题的解答。 题目:某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前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是 65ms,后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是 8ms ,全程用了 133 s,那么该同学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 解:设该同学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是 v。 v=725 ms 答:该同学的平均速度是 725 m s。 问题: (1)简述该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的知识点及其要点。 (2
6、)给出练习题的正确解答。 (3)针对作业的错误设计一个教学片段或思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分析和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12 案例:初中物理“ 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的一段课堂教学实录如下:师:同学们,在之前我们学习过电流、电压、电阻,还记得它们对于一个电路都有什么作用?生: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电压越大,电流越大;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越大,电流越小。师:很好,看来大家对之前的知识掌握非常到位了,那么,流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及加在它两端的电压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呢?我们来用实验验证一下,要想探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应采用什么方法和原理?生:控制变量法,电阻不变,改变电压
7、的值。师:对,研究两个物理量的关系,我们要控制第三个物理量不发生改变。那我们做这个实验都需要哪些器材呢?生: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电源、导线、开关。师: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呢?生:保护电路。师:好的,那现在同学们就来自己动手连接电路进行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到表格中。师:实验结束了,大家观察自己测量的数据,有什么发现?生:对于一个电阻,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它的电阻成反比。师:这位同学观察得非常细致,反应也很快,其他人的数据也具有这个规律吗?生:是。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流经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之间的关系: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两端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问题:(1
8、)请对上述课堂实录中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2)请设计一段教学片段,以改进上述问题。四、教学设计题13 下面是“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的实验。实验 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通过滑轮拉起重物,研究下面几个问题。 1使用定滑轮、动滑轮是否省力(成更费力)? 2使用定滑轮、动滑轮是否省了距离 (或需要移动更大的距离)? 3什么情况下使甩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 研究对可以参考图 1223,分别安装定滑轮(圈 1223 乙) 和动滑轮(图 1223 丙) 进行实验。自己设计表格,用来记录实验时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测力计和钩码移动的距离。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你的结论。任务
9、:(1)简述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2) 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14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中关于“ 串联和并联 ”的内容要求是:“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材料二某初中物理教材中为“ 串联和并联”设计了如下演示实验: 实验: 按照图 1533 连接串联电路,观察开关控制两个小灯泡发光的位置。还可以依次把开关改接到电路中的不同位置,观察开关控制两个小灯泡的情况是否有变化。 按照图 1534 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观察各开关控制小灯泡的情况。例如,闭合干路开关 S,依次断开两个支路开
10、关 S1、S 2 等。用箭头在图 1533 和图 1534 中标出电路闭合时电流的方向。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已学过电流和电路的基础知识。 任务: (1)简述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概念。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 300 字)。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3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选项 A 中测电笔使用不正确,手必须接触笔尾金属体,不能接触笔尖金属体,否则容易造成触电事故,选项 A 错误;电线和电视天线不能相连,容易发生触电,不
11、符合安全用电原则,选项 B 错误;开关与灯泡串联,开关另一端与火线连接,灯泡的螺口处接零线;插座的左孔与零线相连,右孔与火线相连,三孔插座的中间孔接地线,选项 C 正确;在高压线下放风筝,容易发生高压触电事故,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选项 D 错误。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卡诺热机效率 =1一 T1T 2(T1、T 2 分别表示低温热源和高温热源的温度,单位为 K),第一次 T1=7 =280 K,效率为 40,代入 =1 T1T 2解得高温热源温度 T2=4667 K;第二次 T1=7=280 K,效率为 50,代人 =1一 T1 T2 解得高温热源温度 T=560 K,所以高温热源温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中学 教师资格 认定 考试 初级 物理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模拟 13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