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2016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6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2016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6 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时,拟在此散文集中选择一个学生熟悉的人物导入作品阅读。下列适合的是( )。(A)祥林嫂(B)藤野先生(C)杨二嫂(D)孔乙己2 教学杨绛的散文老王,教师推荐相关文学作品,让学生比较不同作品中的车夫形象,下列不适合的是( )。(A)老舍骆驼祥子(B)鲁迅 一件小事(C)欧 亨利警察与赞美诗(D)契诃夫苦恼我拿我的苦恼向谁诉说3 教师引导学生辨析文言词语“孰” 的用法。下列句子中 “孰”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2、)(B)明日,徐公来,孰视之(邹忌讽齐王纳谏)(C)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D)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4 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一句所用的“拟人”修辞手法时,拟找出类似句子举一反三,下列适合的是( )。(A)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B)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C)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5 某版教科书端午的鸭蛋一课后有这样一道练习题:“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鸭蛋久久不能忘怀?”对于该题设计意图的分析,恰当的是( )。(A)指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情感(B)指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C)引导学
3、生从鸭蛋入手了解家乡习俗(D)引导学生从文章中了解端午的风俗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要求“ 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某教师在教学斑羚飞渡时插用了一殷作者沈石溪谈创作意图的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艺术手法。对于此“视频” 的利用,下列分析恰当的是 ( )。(A)提供必要的背景资料有利于理解作品(B)播放 “视频” 能够激发学生创作兴趣(C)观看 “视频” 会干扰学生个性化解读(D)播放“视频 ”占用了有限的教学时间7 下图是某教师教学塞翁失马时的板书设计,对其评价不正确的是( )。(A)概括内容,简明扼要(B)突出重点,化解难点(C)分析结构,思路清晰(D)运用符
4、号,形象直观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语文知识教学提出具体建议,帮助学生形成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下面是某地中考试题:对该试题语文知识学习导向的分析,下列不恰当的是( )。(A)运用对联知识学写对联(B)运用短语知识恰当表达(C)借用文学常识丰富表达(D)借用相关资料巩固知识9 教学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教师让学生用符号为诗歌设计朗读脚本。对该做法目的的分析,下列适合的是( )。(A)练习用符号替代朗读提示语(B)使齐读的语气语调一致(C)让朗读脚本的符号规范统一(D)准确表达对诗歌的理解10 教学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新闻的学习方法。下列做法适
5、合的是( ) 。(A)梳理新闻内容,把握故事情节(B)认知新闻结构,细读消息导语(C)分析细节描写,揣摩新闻特征(D)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新闻人物11 阅读孔乙己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师:说到给小朋友分茴香豆了,我们再来看看分茴香豆的细节。生 1:看这个“ 罩” 字,孔乙己本来是挺善良的,给孩子们分豆吃,可是又“罩”住,说明孔乙己太幼稚了,甚至用迂腐来形容都不为过。生 2:他的整个动作就像一个孩子一样,孩子还想要,他就用五指将碟子“罩” 住,不肯多给,有点抠门的样子。生 3:孔乙己思想比较幼稚,有点掩耳盗铃的感觉,他给每人一颗豆,想大方,可是又不能特别大方。生 4:他还用古文的方式来说
6、话,引得孩子们笑,连小孩子都有些瞧不起他。不仅说明他的社会地位低,也说明当时的社会很不公平。师:好,我来做点总结。这个地方,孔乙己只有一碟茴香豆,他还分给小孩,说明他还是很善良的。可是每人分完一颗,他就说:“多乎哉? 不多也。”又穷又酸。“穷”是因为他没多少钱,他也只有一碟茴香豆,分一点点可以了。“酸” 是说他口中的那些迂腐之语。从运用课堂评价促进学生理解人物形象的角度,对上述教学实录(节选)进行分析,下列正确的是( ) 。(A)生 1 回答问题出现偏差时,教师可以不打断学生,学生自能悟出人物形象(B)教师应该让生 4 模仿孔乙己说话时的语气,让学生通过模仿理解人物性格(C)教师应让其他学生对
7、上述发言进行评价,引导学生逐步完善对形象的理解(D)教师最后的分析结论阐释清晰,学生能由此准确理解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12 阅读生物入侵者教学实录导入语,按照要求答题。师:今天咱们学习说明文生物入侵者,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因此很多活动就靠大家来做。老师的建议是:我们在活动里重点学习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咱们第一个活动内容是要从全文里提取信息,请看屏幕:速读,提取全文信息。换一个说法,就是速读全文,浓缩课文内容;再换一个说法,就是用课文里的语言文字来准确全面地概括文章内容。下面速读课文,提取你认为应该提取的信息。对上述教学实录导入语的分析,下列正确的是( )。(A)教师能根据文体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内
8、容(B)导入语过于强调情境,影响学生的自读探究(C)提取信息的要求,偏离了该堂课的教学目标(D)教师提示学习方法,过程清晰,表述准确13 阅读下面的教学论文(节选),按照要求答题。我也和穆济波先生一样,不赞成以语文的本身为国文教学的唯一目的。但他似乎将“人的教育”的全副重担子都放在国文教师的两肩上了。似乎要以国文一科的教学代负全部教育的责任了,这是太过了!即如他所举的“本科教学各方面之目的” ,初级小学必修科第一条云:在人生教育上,须使明了人生现实之可贵,及社会的共存,与个人应有之责任。这岂是国文一科应做的事,公民科也不要做同样的事吗?我以为这是全部中等教育的宗旨,无论哪一科均须以此为基础,谋
9、本科的发展,却不详细规定于某一科内。穆先生自己说得好:本科教学目的在贯彻中等教育的宗旨,反对专以本科知识与技能为主的教学。对于以上教学论文(节选) 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语文的特点决定“ 人的教育” 就是语文教育(B)语文学科要以承担发扬“人的教育”为己任(C)语文应以“人的教育”为宗旨,谋本科发展(D)语文教学应以学科知识和语文技能教学为主14 阅读下面沁园春雪的教学反思(节选),按照要求答题。教学这首词,我做了充分准备,课前查阅掌握了大量资料。教学手段上重点运用了“朗读”和“想象”,带动词句的品味、意境的把握。尤其是修辞及个别副词的妙处通过“朗读 ”自然地涵泳其间,也就是说,用了
10、一种以无形化有形的手法。至于意境的玩味,又集中使用了两种策略:一是比较法,拿柳宗元的江雪与本诗进行写景抒情的比较;二是背景介入,对“风流人物” 的理解,有些学生能朦胧感觉出就是毛泽东本人,但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教师该讲的时候,我就姑且放开讲一回,比如“抒情主人公 ”的心态,比如 1936 年的写作背景,比如 1945 年的发表背景等。虽然这种理解不是唯一合理的解释,但作为一种更契合诗词特点的阐释,似乎有必要提供给学生,以启发思路。感觉不足的是,教学环节顺次推进,过于平淡,缺乏大开大合,以致显得课堂教学有些碎,教师牵引的痕迹也重了些。通过上述教学反思(节选) ,分析该教师教学的得失,下列不正确的是
11、( )。(A)“朗读”和“想象”能很好地帮助学生体验诗歌意境(B)恰当地补充资料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突破理解的难点(C)过多地补充资料是导致这堂课琐碎牵引痕迹重的原因(D)诗歌可以有多元的理解但是首先应该理解作者的原意15 阅读综合性学习“ 生活中的广告语 ”活动设计(节选),按照要求答题。活动一: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广告语:分清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的区别。活动二:讨论广告语的特点;分析广告语的常见写作手法。活动三:教师提供材料,学生尝试写广告语。活动四:师生互动,点评,修改所写广告语。对上述活动设计(节选) 的评价,下列不恰当的是( )。(A)联系生活,从常见的语文现象中发掘教学资源(B)依据认知
12、规律安排“广告语”的学习活动步骤(C)以写作实践为核心,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D)能够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二、案例分析题15 阅读绿色蝈蝈教学案例的“教学过程” 部分,回答问题。问题:16 梳理教学过程,概括出每个环节的教学任务。17 请从学生活动的角度,指出并评析该教学案例的一条优点。17 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回答问题。后面有片风景角落里的风景,不被人注意,却有自己的美。我家后面有一片尘封的风景:靠着楼房的一棵树,约四层楼高,枝繁叶茂,树的旁边有着成凹状的坑地,里面的草长到坑口,轻风吹过,好像一湖的绿浪。一圈几米高的小树围绕着大树,如同花瓣簇拥着花蕊,树下的青草编织成绿毯,
13、不知名的花点缀其中。这片只有半个操场大小的地方,仿佛与世隔绝,我是它唯一的欣赏者。我喜欢在黄昏时看那里,昏黄的阳光铺在地面,树叶镀上一层金红色的光斑驳的光从树叶的缝隙中撒下,像碎了一地的金子,天边大片大片的火烧云不断换着颜色,这片小小的天地在黄昏的渲染下像是剪影,又如同一幅美伦美奂的油画。我站在窗前,看着像静止的风景,思想仿佛也凝固了,所有烦恼也一起忘掉了。当火烧云褪去最后一丝颜色,当月牙弯上树梢,夜幕降临,几棵树在月色下,像一朵朵亭亭玉立的雪莲。月光倾泻下来,树叶染成银色,镶嵌上星光,在风的细语中歌唱,草地上的昆虫们窃窃私语,不知疲倦。凝视着,心里仿佛被洗绦了,烦躁的心逐渐平静下来。下雨时,
14、是这里最欢快的时候。淅淅沥沥,一场小雨到来,树枝在风雨中轻轻摇摆,雨滴打在叶子上,发出“啪” 的声响,进溅出无数晶莹剔透的水滴。草叶被完全淋湿,叶尖不断滴落水珠。雨中,这里就是一片水墨画,朦朦胧胧中带着清新的气味,深深吸入湿润的空气,整个人都觉得神清气爽烦心事烟消云散。家里后面的一片风景,是我的秘密地点。在我烦恼时,总喜欢来到窗前,看着风景,想着心事。这里有一种魔力,让人能忘记烦恼。被隐藏的风景,从来都无人问津,只有被发现时,被注意时,才能有别样的美。18 请从第段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 段找出一处病句,分别改正。19 请指出该习作的一个缺点,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三、教学设计题19 阅读文本材
15、料和相关要求,回答问题。与朱元思书原文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课后练习一、背诵课文。二、作者说:“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三、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 的景色。单元介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2016 年下 半年 中学 教师资格 认定 考试 初级 语文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答案 解析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892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