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总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总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总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3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总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罪刑法定的表述,下列哪一理解是不准确的?(2011 年卷二第 1 题)(A)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罪刑法定是依法治国在刑法领域的集中体现(B)权力制约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罪刑法定充分体现了权力制约(C)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国的政治基础,罪刑法定同样以此为思想基础(D)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网民对根据 刑法规定作出的判决持异议时,应当根据民意判决2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有以下观点:罪刑法定只约束
2、立法者,不约束司法者罪刑法定只约束法官,不约束侦查人员罪刑法定只禁止类推适用刑法,不禁止适用习惯法罪刑法定只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2 年卷二第 3 题)(A)第句正确,第 句错误(B)第 句正确,第句错误(C)第 句正确,第句错误(D)第句正确,第 句错误3 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关系有以下观点:罪刑法定的思想基础是民主主义与尊重人权主义,具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罪刑法定既约束司法者,也约束立法者,符合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要求罪刑法定的核心是限制国家机关权力,保障国民自由,与执法为民的理念相一致罪刑法定是依法治国理念
3、在刑法领域的具体表现关于上述观点的正误,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3 年卷二第 2 题)(A)第句正确,第 句错误(B)第 句正确,第句错误(C)第 句正确,第 句错误(D)第 句均正确4 关于公平正义理念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4 年卷二第 1 题)(A)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罪刑相适应原则与公平正义相吻合(B)公平正义与罪刑相适应原则都要求在法律实施中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C)根据案件特殊情况,为做到罪刑相适应,促进公平正义,可由最高法院授权下级法院,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D)公平正义的实现需要正确处理法理与情理的关系,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
4、做到罪刑均衡与刑罚个别化,二者并不矛盾5 关于刑法解释,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3 年卷二第 3 题)(A)学理解释中的类推解释结论,纳入司法解释后不属于类推解释(B)将大型拖拉机解释为刑法第 116 条破坏交通工具罪的“汽车” ,至少是扩大解释乃至是类推解释(C) 刑法分则有不少条文并列规定了“伪造”与“变造” ,但不排除在其他一些条文中将“变造 ”解释为“伪造”的一种表现形式(D)刑法第 65 条规定,不满 18 周岁的人不成立累犯; 刑法第 356 条规定,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本节规定之罪的,从重处罚。根据当然解释的原理,对不满 18 周岁的人不适
5、用刑法第 356 条6 关于刑法用语的解释,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4 年卷二第 3 题)(A)按照体系解释,刑法分则中的“买卖” 一词,均指购买并卖出;单纯的购买或者出售,不属于“ 买卖”(B)按照同类解释规则,对于刑法分则条文在列举具体要素后使用的“等”“其他”用语,应按照所列举的内容、性质进行同类解释(C)将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行为,认定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属于当然解释(D)将盗窃骨灰的行为认定为盗窃“尸体” ,属于扩大解释7 刑法修正案(八) 于 2011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根据刑法第 12 条关于时间效力的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6、(2013 年卷二第 4 题)(A)2011 年 4 月 30 日前犯罪,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适用修正前的刑法条文,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 2011 年 4 月 30 日前拖欠劳动者报酬,2011 年 5 月 1 日后以转移财产方式拒不支付劳动者报酬的,适用修正后的刑法条文(C) 2011 年 4 月 30 日前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的,适用修正后的刑法条文(D)2011 年 4 月 30 日前扒窃财物数额未达到较大标准的,不得以盗窃罪论处8 关于构成要件要素,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4 年卷二第 4 题)(A)传播淫秽物品罪中的“淫秽物品” 是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客观的构成要件
7、要素(B)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中的“签订、履行 ”是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积极的构成要件要素(C) “被害人基于认识错误处分财产”是诈骗罪中的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D)“国家工作人员 ”是受贿罪的主体要素、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9 下列哪一选项构成不作为犯罪?(2012 年卷二第 4 题)(A)甲到湖中游泳,见武某也在游泳。武某突然腿抽筋,向唯一在场的甲呼救。甲未予理睬,武某溺亡(B)乙女拒绝周某求爱,周某说“如不答应,我就跳河自杀 ”。乙明知周某可能跳河,仍不同意。周某跳河后,乙未呼救,周某溺亡(C)丙与贺某到水库游泳。丙为显示泳技,将不善游泳的贺某拉到
8、深水区教其游泳。贺某忽然沉没,丙有点害怕,忙游上岸,贺某溺亡(D)丁邀秦某到风景区漂流,在漂流筏转弯时,秦某的安全带突然松开致其摔落河中。丁未下河救人,秦某溺亡10 甲女得知男友乙移情。怨恨中送其一双滚轴旱冰鞋,企盼其运动时摔伤。乙穿此鞋运动时,果真摔成重伤。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3 年卷二第 5 题)(A)甲的行为属于作为的危害行为(B)甲的行为与乙的重伤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C)甲具有伤害乙的故意,但不构成故意伤害罪(D)甲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11 关于不作为犯罪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4 年卷二第 5 题)(A)小偷翻墙入院行窃,被护院的藏獒
9、围攻。主人甲认为小偷活该,任凭藏獒撕咬,小偷被咬死。甲成立不作为犯罪(B)乙杀丙,见丙痛苦不堪,心生悔意,欲将丙送医。路人甲劝阻乙救助丙,乙遂离开,丙死亡。甲成立不作为犯罪的教唆犯(C)甲看见儿子乙(8 周岁)正掐住丙(3 周岁)的脖子,因忙于炒菜,便未理会。等炒完菜,甲发现丙已窒息死亡。甲不成立不作为犯罪(D)甲见有人掉入偏僻之地的深井,找来绳子救人,将绳子的一头扔至井底后,发现井下的是仇人乙,便放弃拉绳子,乙因无人救助死亡。甲不成立不作为犯罪12 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6 年卷二第 1 题)(A)“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 的原则当然适用于不作为犯罪,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作
10、为义务必须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B)在特殊情况下,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成立不需要行为人具有作为可能性(C)不真正不作为犯属于行为犯,危害结果并非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构成要件要素(D)危害公共安全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侵犯财产罪中均存在不作为犯13 下列哪一行为构成故意犯罪?(2012 年卷二第 5 题)(A)他人欲跳楼自杀,围观者大喊“怎么还不跳”,他人跳楼而亡(B)司机急于回家,行驶时闯红灯,把马路上的行人撞死(C)误将熟睡的孪生妻妹当成妻子,与其发生性关系(D)作客的朋友在家中吸毒,主人装作没看见14 农民甲醉酒在道路上驾驶拖拉机,其认为拖拉机不属于刑法第 133 条之一规定的机动车。关于本案的分
11、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6 年卷二第 4 题)(A)甲未能正确评价自身的行为,存在事实认识错误(B)甲欠缺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其行为不构成犯罪(C)甲对危险驾驶事实有认识,具有危险驾驶的故意(D)甲受认识水平所限,不能要求其对自身行为负责15 关于过失犯的论述,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1 年卷二第 6 题)(A)只有实际发生危害结果时,才成立过失犯(B)认识到可能发生危害结果,但结果的发生违背行为人意志的,成立过失犯(C)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这里的“法律” 不限于刑事法律(D)过失犯的刑事责任一般轻于与之对应的故意犯的刑事责任16 关于事实认识错误,下列哪一选项
12、是正确的?(2014 年卷二第 7 题)(A)甲本欲电话诈骗乙,但拨错了号码,对接听电话的丙实施了诈骗,骗取丙大量财物。甲的行为属于对象错误,成立诈骗既遂(B)甲本欲枪杀乙,但由于未能瞄准,将乙身旁的丙杀死。无论根据什么学说,甲的行为都成立故意杀人既遂(C)事前的故意属于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按照法定符合说,应按犯罪既遂处理(D)甲将吴某的照片交给乙,让乙杀吴,但乙误将王某当成吴某予以杀害。乙是对象错误,按照教唆犯从属于实行犯的原理,甲也是对象错误17 关于责任年龄与责任能力,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5 年卷二第 2 题)(A)甲在不满 14 周岁时安放定时炸弹,炸弹于甲已满 14 周岁后
13、爆炸,导致多人伤亡。甲对此不负刑事责任(B)乙在精神正常时着手实行故意伤害犯罪,伤害过程中精神病突然发作,在丧失责任能力时抢走被害人财物。对乙应以抢劫罪论处(C)丙将毒药投入丁的茶杯后精神病突然发作,丁在丙丧失责任能力时喝下毒药死亡。对丙应以故意杀人罪既遂论处(D)戊为给自己杀人壮胆而喝酒,大醉后杀害他人。戊不承担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18 关于刑事责任能力,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6 年卷二第 3 题)(A)甲第一次吸毒产生幻觉,误以为伍某在追杀自己,用木棒将伍某打成重伤。甲的行为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B)乙以杀人故意刀砍陆某时突发精神病,继续猛砍致陆某死亡。不管采取何种学说,乙都成立故意
14、杀人罪未遂(C)丙因实施爆炸被抓,相关证据足以证明丙已满 15 周岁,但无法查明具体出生日期。不能追究丙的刑事责任(D)丁在 14 周岁生日当晚故意砍杀张某,后心生悔意将其送往医院抢救,张某仍于次日死亡。应追究丁的刑事责任19 甲欲杀乙,将乙打倒在地,掐住脖子致乙深度昏迷。30 分钟后,甲发现乙未死,便举刀刺乙,第一刀刺中乙腹,第二刀扎在乙的皮带上,刺第三刀时刀柄折断。甲长叹“你命太大,整不死你,我服气了” ,遂将乙送医,乙得以保命。经查,第一刀已致乙重伤。关于甲犯罪形态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2 年卷二第 8题)(A)故意杀人罪的未遂犯(B)故意杀人罪的中止犯(C)故意伤害罪的
15、既遂犯(D)故意杀人罪的不能犯20 吴某被甲、乙合法追捕。吴某的枪中只有一发子弹,认识到开枪既可能打死甲也可能打死乙。设定吴某对甲、乙均有杀人故意,下列哪一分析是正确的?(2016年卷二第 5 题)(A)如吴某一枪没有打中甲和乙,子弹从甲与乙的中间穿过,则对甲、乙均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B)如吴某一枪打中了甲,致甲死亡,则对甲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对乙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实行数罪并罚(C)如吴某一枪同时打中甲和乙,致甲死亡、乙重伤,则对甲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对乙仅成立故意伤害罪(D)如吴某一枪同时打中甲和乙,致甲、乙死亡,则对甲、乙均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实行数罪并罚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
16、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 51-90 题,每题 2 分,共 80 分。21 关于刑法分则条文的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2011 年卷二第 58 题)(A)即使没有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的规定,对于犯盗窃罪,为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的行为,也要认定为抢劫罪(B)即使没有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对于携带凶器抢夺的行为也应认定为抢劫罪(C)即使没有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对于盗窃信用卡并在ATM 取款的行为,也能认定为盗窃罪(D)即使没有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第四款的规定,对于保险事故的鉴定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实施保险诈骗提供条件的,也应当认定为保险
17、诈骗罪的共犯22 下列哪些选项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20l 4 卷二第 51 题)(A)将明知是痴呆女而与之发生性关系导致被害人怀孕的情形,认定为强奸 “造成其他严重后果”(B)将卡拉 OK 厅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大量播放其音像制品的行为,认定为侵犯著作权罪中的“ 发行”(C)将重度醉酒后在高速公路超速驾驶机动车的行为,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D)刑法规定了盗窃武装部队印章罪,未规定毁灭武装部队印章罪。为弥补处罚漏洞,将毁灭武装部队印章的行为认定为毁灭“国家机关” 印章23 关于刑法解释,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2015 卷二第 51 题)(A)刑法规定“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
18、的”构成强奸罪。按照文理解释,可将丈夫强行与妻子性交的行为解释为“强奸妇女”(B) 刑法对抢劫罪与强奸罪的手段行为均使用了“暴力、胁迫” 的表述,且二罪的法定刑相同,故对二罪中的“暴力、胁迫” 应作相同解释(C)既然将为了自己饲养而抢劫他人宠物的行为认定为抢劫罪,那么,根据当然解释,对为了自己收养而抢劫他人婴儿的行为更应认定为抢劫罪,否则会导致罪刑不均衡(D)对中止犯中的“ 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既可解释为自动采取措施使得犯罪结果未发生;也可解释为自动采取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有效措施,而不管犯罪结果是否发生24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与刑法解释,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6 卷二第 51
19、题)(A)对甲法条中的“ 暴力” 作扩大解释时,就不可能同时再作限制解释,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乙法条中的“ 暴力 ”也须作扩大解释(B) 刑法第 237 条规定的强制猥亵、侮辱罪中的“侮辱” ,与刑法第 246条规定的侮辱罪中的“ 侮辱 ”,客观内容相同、主观内容不同(C)当然解释是使刑法条文之间保持协调的解释方法,只要符合当然解释的原理,其解释结论就不会违反罪刑法定原则(D)对刑法分则条文的解释,必须同时符合两个要求:一是不能超出刑法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二是必须符合分则条文的目的25 对于同一刑法条文中的同一概念,既可以进行文理解释也可以进行论理解释一个解释者对于同一刑法条文的同一概念,不可能同
20、时既作扩大解释又作缩小解释刑法中类推解释被禁止,扩大解释被允许,但扩大解释的结论也可能是错误的当然解释追求结论的合理性,但并不必然符合罪刑法定原则关于上述 4 句话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2011 年卷二第 51 题)(A)第句正确,第 句错误(B)第 句正确,第句错误(C)第 句正确,第句错误(D)第句正确,第 句错误26 刑法第 246 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关于本条的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2 年卷二第 51 题)(A)“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 属于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
21、B) “他人” 属于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C) “侮辱”“诽谤”属于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D)“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属于相对确定的法定刑27 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1 年卷二第 52 题)(A)宠物饲养人在宠物撕咬儿童时故意不制止,导致儿童被咬死的,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B)一般公民发现他人建筑物发生火灾故意不报警的,成立不作为的放火罪(C)父母能制止而故意不制止未成年子女侵害行为的,可能成立不作为犯罪(D)荒山狩猎人发现弃婴后不救助的,不成立不作为犯罪28 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3 年卷二第 51 题)(A)船 T 甲见
22、乙落水,救其上船后发现其是仇人,又将其推到水中,致其溺亡。甲的行为成立不作为犯罪(B)甲为县公安局长,妻子乙为县税务局副局长。乙在家收受贿赂时,甲知情却不予制止。甲的行为不属于不作为的帮助,不成立受贿罪共犯(C)甲意外将 6 岁幼童撞人河中。甲欲施救,乙劝阻,甲便未救助,致幼童溺亡。因只有甲有救助义务,乙的行为不成立犯罪(D)甲将弃婴乙抱回家中,抚养多日后感觉麻烦,便于夜间将乙放到菜市场门口,期待次日晨被人抱走抚养,但乙被冻死。甲成立不作为犯罪29 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5 年卷二第 52 题)(A)儿童在公共游泳池溺水时,其父甲、救生员乙均故意不救助。甲、乙均成立不作
23、为犯罪(B)在离婚诉讼期间,丈夫误认为自己无义务救助落水的妻子,致妻子溺水身亡的,成立过失的不作为犯罪(C)甲在火灾之际,能救出母亲,但为救出女友而未救出母亲。如无排除犯罪的事由,甲构成不作为犯罪(D)甲向乙的咖啡投毒,看到乙喝了几口后将咖啡递给丙,因担心罪行败露,甲未阻止丙喝咖啡,导致乙、丙均死亡。甲对乙是作为犯罪,对丙是不作为犯罪30 关于因果关系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3 年卷二第 52 题)(A)甲、乙无意思联络,同时分别向丙开枪,均未击中要害,因两个伤口同时出血,丙失血过多死亡。甲、乙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B)甲等多人深夜追杀乙,乙被迫跑到高速公路上时被汽车
24、撞死。甲等多人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C)甲将妇女乙强拉上车,在高速公路上欲猥亵乙,乙在挣扎中被甩出车外,后车躲闪不及将乙轧死。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D)甲对乙的住宅放火,乙为救出婴儿冲入住宅被烧死。乙的死亡由其冒险行为造成,与甲的放火行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31 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5 年卷二第 53 题)(A)甲驾车经过十字路口右拐时,被行人乙扔出的烟头击中面部,导致车辆失控撞死丙。只要肯定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甲就应当承担交通肇事罪的刑事责任(B)甲强奸乙后,威胁不得报警,否则杀害乙。乙报警后担心被甲杀害,便自杀身亡。如无甲的威胁乙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司法 试卷 国家 考试卷 刑法 总论 历年 汇编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