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84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84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84及答案与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8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列宁说:“ 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式固定下来。这些式正是(而且只是) 由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先入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这主要说明 ( )(A)认识对象来自实践(B)认识内容源于实践(C)逻辑格式源于实践(D)客观公理来自实践2 马克思引用亚当? 斯密的话指出, “他清楚地看到: 个人之间天赋才能的差异,实际上远没有我们所设想得那么大,这些十分不同的、看来是使从事各种职业的成年人彼此有所区别的才赋,与其说
2、是分工的原因,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由此可见 ( )(A)个人之间才能的差异是天赋的(B)成年人彼此之间的区别是分工的原因(C)生理素质决定个人才能的高低(D)实践造成了个人之问才能的差异3 恩格斯说:“ 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 ( )(A)人的智力为自然界立法(B)自然界是人的智力发展的现实基础(C)实践锻炼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D)自然界的改变决定了认识能力的改变4 王夫之的“ 知行始终不相离 ”说和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的关系是 ( )(A)二者都是唯心主义观点(B)
3、二者都把知与行混同(C)前者肯定知行统一,后者混淆知行差别(D)二者都肯定知行的对立统一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知是绝对的,不知是相对的(B)承认不知就是真知(C)实事求是才是真知(D)现象可知,本质不可知6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 )(A)知行合一(B)因知进行(C)行先于知,由行致知(D)以知验行,以知证行7 “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 这一说法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行可以包括知(B)知可以包括行(C)知必能行(D)知行合一8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是先思后行,以知统行。这种现象
4、说明 ( )(A)认识决定实践(B)思第一,行第二(C)思高于行(D)知反作用于行9 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军事发展的需要,产生并推动了高能物理、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遗传工程学、现代材料学等学科的发展。这主要表明( )(A)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B)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C)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全部条件(D)人的大脑和感官在生理素质上的差异对认识的影响10 哥白尼提出的地球绕着太阳转的理论,完全把太阳绕着地球转这一直观常识颠倒了过来,此后人们就把具有这种颠倒意义的理论称为“哥白尼式的革命” 。“哥白尼式的革命” 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直观常识是错觉
5、(B)直接经验来源于间接经验(C)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D)科学理论能预见未来,端正实践的方向11 认识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既有客体对主体的作用,更有主体对客体的作用。主体是具有复杂结构和进行活动的社会性的人,它在反映客体的过程中,必然会动用其内部结构的所有功能,对所反映对象的内容进行选择、整理、改造、解释、猜想,等等,因此不仅能对客观对象进行直观的摹写,而且能对客观对象作出抽象和概括的反映;不仅能反映事物当下的样子,而且能反映它由于人的改造活动而可能成为的样子。也就是说,人的认识不仅仅是客观事物的“摹本” ,而且能为改造客观事物提供“蓝图” 。这主要体现在认识的 ( )
6、(A)客观性(B)对象性(C)反映性(D)创造性12 黑格尔说,对于同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年人之口与出自缺乏阅历的青少年之口,其内涵是不同的。这一思想的哲学寓意是 ( )(A)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总是同理性认识对立着的(C)同一句格言,由于理论准备不同,感受就不一样(D)感性认识丰富的人与经验贫乏的人相比,对事物的理解深度是不一样的13 毛泽东说:“ 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能解决本质问题。” 这句话强调了 ( )(A)现象是本质的反映(B)现象与本质的同一性(C)感性与理性、现象与本质的对立(D)感觉与理论的相互渗透14 哲学史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 ( )(A)都是唯心主义
7、哲学派别(B)都否认了反映论(C)都属于不可知论(D)各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15 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 )(A)都犯了类似唯理论的错误(B)都犯了类似经验论的错误(C)其错误既是唯心主义又是形而上学(D)都坚持从感觉、经验出发16 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 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 )(A)熟知即真知(B)熟知不等于真知(C)熟知起源于真知(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17 成语中的“ 量体裁衣” 和 “按图索骥”,这两种正反的典型事例主要说明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 ( )(A)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B)解决个别的、具体的问题(C)从实际出发,坚持理
8、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D)把理论的正确性与现实的可行性统一起来18 马克思说:“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这一观点主要说明 ( )(A)直觉和灵感激发人的创造力(B)想象和幻想是科学创造中的可贵品质(C)意志对人的认识的发展是一种重要的支撑力量和推动力量(D)借助科学理论,可以对纷繁复杂的现象作出系统的说明19 列宁说:“ 以为只有诗人才需要想象,这是没有道理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想象,甚至微积分的发现没有想象也是不可能的。”这一思想主要说明非理性因素的 ( )(A)动力作用(B)诱导作用(C)预见作用(D)激发作用2
9、0 余姚师多馆吴下,春初即到,腊尽方归,本土风景,反认不真。偶见柳丝可爱,向主人乞一枝,寄归种之。主人曰:“此贱种,是处俱有,贵处宁独无耶?”师曰:“敝地是无叶的。 ”这则笑话的哲学寓意是 ( )(A)世间万物是有因有果的整体,不能只见片段(B)规律都是在人的实践中形成的(C)认识主体决定了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D)任何价值都是目的性和工具性的统一21 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从客观方面看,事物的各个侧面及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从主观方面看,人的认识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人的认识要受实践范围、立场、观点、方法、思维能力、工作经验和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这表明 ( )(A)认识
10、过程具有反复性(B)认识内容具有主观性(C)认识发展具有无限性(D)认识能力具有至上性22 周恩来说:“ 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 这一观点的哲学寓意是 ( )(A)真理就是事实(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C)事实是本质,真理是现象(D)事实与真理都是社会存在23 主观真理论有两种典型表现:马赫主义认为真理是“思想形式” ,是“社会地组织起来的经验” ,凡是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实用主义认为“ 有用即真理”,把真理的有用性与真理本身等同起来。它们共同的错误都是 ( )(A)否定真理的意识性(B)否定真理的相对性(C)否定真理的客观性(D)否定真理的价值性24 “抽象地、简单地说下雨好还
11、是坏,都不是真理。” 黑格尔曾以下雨好不好为例说明 ( )(A)真理的绝对性(B)真理的相对性(C)真理的具体性(D)真理的一元性25 承认“人类的一切认识都具有相对性” 是( )(A)怀疑论的观点(B)诡辩论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26 有人把教条主义的破产看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危机,这种观点 ( )(A)片面夸大真理的绝对性(B)把已有理论看成是永恒真理(C)属于相对主义和怀疑论(D)否认真理中也包含谬误二、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26 “神九”任务乘组发回首条面向公众的太空短信。20
12、12 年 6 月 25 日 16 时 43 分,女航天员刘洋代表神舟九号航天员飞行乘组,利用地面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电子邮件传输系统,发回了第一条面向公众的太空短信,通过“天宫一号” 科普微博,向祖国致敬!向全国人民问好!这条来自太空的短信内容是:“此时此刻,我们在距离地球 340 千米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里向祖国致敬!向广大朋友们问好!希望这条从太空传回的信息,能够架起一座沟通天地的桥梁,以此展现栽人航天魅力,传承载人航天精神,激励更多有志之士投身国家建设和载人航天事业之中!神舟九号任务乘组。”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系列飞船,经过多次无人和有人航天实践,不断完善,并铸就了载人航天精神。伟大的事业
13、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请回答:27 自主创新的哲学依据和意义。28 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伟大事业与伟大精神的关系。29 用唯物史观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载人航天精神的重要作用。29 以下是关于社会发展的材料:材料 1 “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相互冲突中生产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成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所以到目前为止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
14、,而且实质上也是服从于同一运动规律的。”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第 697 页材料 2 列宁指出:“ 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摘自列宁选集第 2 卷第 694 页材料 3 邓小平指出:“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的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
15、,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摘自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83 页请回答:30 结合材料,运用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规律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社会发展是决定性和历史主体选择性的统一。31 结合材料 1、2、3,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偶然性和必然性辩证关系原理、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分析材料中所体现的社会发展的道路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31 中国互联网用户总数已经居世界第二位。互联网的发展具有两面效应:它既可以用来传播先进的文化也可以被用来散布各种文化垃圾;既为人们思想观念的丰富发展提供了新的广阔天地,又为许多负面信息的传播打开了方便之门。事实表明,互联网作为一种以物
16、质为载体的思想和文化存在,正在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江苏某学院做出了一个处罚决定。决定对 113 名考试八门以上不及格的学生做出了退学处理,而对 156 名考试四门以上不及格的学生留级一年。这么多的同学被退学和留级,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被处理的学生当中绝大多数是因为染上网瘾而荒废学业的。有评论说:早知今日,不如不花钱上学,直接开个网吧,还痛快些。请结合材料回答:32 用矛盾学说的有关原理分析互联网的作用。33 请分析互联网的作用与树立科学世界观和先进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关系。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8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
17、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列宁所说“逻辑的式”属于认识形式。认识的内容与形式是实践中形成的。但本题干是讲逻辑格式这种认识形式是经过反复实践而成为公理的。所以,备选 C 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B 项不符合题意。备选 A、D 两项观点错误。认识对象即客观事物先于、独立于人的实践活动。公理是主观意识。【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分工指人的实践的具体形式。实践活动不同造成了个人之间才能的差别。所以,备选 D 项是正确选项。备选 A、C 两项观点错误。实践决定个人才能的差异与水平高低。备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模拟 84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