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外国文学史(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外国文学史(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外国文学史(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外国文学史(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模拟试卷 5 及答案与解析一、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1 司汤达红与黑的副标题是(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的副标题是( ),哈代德伯家的苔丝副标题是( )。2 司汤达的( ) 被看作是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篇美学宣言。3 司汤达的( ) 被称为现实主义的宣言书。4 人间喜剧分为三部分,分别是( )、( ) 、( )。5 普希金的别尔金小说集包括了( )、( ) 、( )、( )、( )等小说。6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的男主人公是( ),女主人公是( )。7 人间喜剧8 人物再现法9 举例说明 19 世纪俄国文学的分期及其依据
2、,并请你谈谈对这样分期的看法。10 简析司汤达红与黑的艺术特点。11 如何理解巴尔扎克文学创作中的思想倾向。12 简述福楼拜包法利夫人中包法利夫人的人生道路。13 结合卡拉马佐夫兄弟主要人物简述“卡拉马佐夫性格” 的内涵。14 简述果戈理死魂灵中乞乞科夫所拜访的五个地主的名字和性格特征。15 套中人的思想艺术特色。16 19 世纪现实主义形成的条件是什么?17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和艺术特征18 红与黑仅仅是一部政治小说吗?19 试析于连形象和红与黑的心理描写。20 人间喜剧的创新性何在?21 什么是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 形象,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22 比较分析于连、拉斯蒂涅、杜洛
3、阿这几个文学人物。23 谈谈福楼拜小说的艺术特点及其对后来文学的影响。24 试分析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形象。25 呼啸山庄的叙事手法,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象征意义。26 试分析叶甫盖尼.奥涅金这一艺术形象。外国文学史(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模拟试卷 5 答案与解析一、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1 【正确答案】 1830 年记事;外省风俗;一个纯洁的女人。【知识模块】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2 【正确答案】 拉辛与莎士比亚【知识模块】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3 【正确答案】 拉辛与莎士比亚【知识模块】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4 【正确答案】 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
4、【知识模块】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5 【正确答案】 射击;暴风雪;棺材匠;驿站长;村姑小姐。【知识模块】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6 【正确答案】 拉斯柯尔尼科夫;索菲娅。【知识模块】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7 【正确答案】 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 90 多部小说的总题名。全部作品分为三大类: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其中风俗研究又分为六个场景,包括私人生活、外省生活、巴黎生活、政治生活、军事生活、乡村生活。巴尔扎克采用分类编目和人物再现的方法,将各部小说串连起来,建成人间喜剧这座文学大厦。人间喜剧以编年史的叙述方式,描写贵族阶级的没落史、资产阶级的发迹史、金钱的罪恶史。巴尔扎克以清醒的现实主
5、义笔触,再现了 18161848 年,也就是王政复辟到七月王朝期间广阔的社会图景。被恩格斯誉为“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尔扎克时期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知识模块】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8 【正确答案】 所谓人物再现法,就是让同一个人物在不同作品中连续出现。每出现一次,就展示其性格的一个侧面,最后,将这些作品情节贯穿起来,就形成了人物的思想发展轨迹,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再现其性格的全部。比如拉斯蒂涅,在高老头中只是写野心家的雏形,在纽沁根银行中,发展为野心家的典型,在贝姨与阿尔西的议员中,是个挤进贵族行列的豺狼般的金融寡头了。【知识模块】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9 【正确答案】 列宁
6、说:“俄国解放运动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这与曾给该运动以深刻影响的俄国社会的三个主要阶段是相适应的,这三个主要阶段就是:一、贵族时期,大约从 1825 年到 1861 年;二、平民知识分子或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期,大致上从 1861 年到 1895 年;三、无产阶级时期,从 1895 年到现在。”这段话就是19 世纪俄国历史和文学史分期的依据,即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发展和衰落的三个时期。(此前还有黄金时期、白银时期之说,以 1921 年为界)看法:基本赞同。但文学虽然深受革命历程的影响,却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不能简单对应。【知识模块】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10 【正确答案】 红与黑的
7、艺术特点:(1)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典型材料,通过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来反映时代特征。小说通过了 3 个典型环境(维立叶尔、贝尚松神学院、巴黎)中个人奋斗的悲剧过程,揭露了复辟时期大革命的深刻影响,资产阶级的压迫、平民的反抗、贵族和社会的腐败统治等时代特征;又说明了个人奋斗在专制特权社会中失败的客观真理。(2)特别善于把握和分析人物心理。如于连收到玛特儿小姐约他半夜来的信时的心理活动。他既高兴又怀疑,即犹豫又自责心理活动互相冲突,揭示了他内心的冲突和感情的瞬间变化,突出了他的性格。(“要准备战斗 ”)(3)情节紧凑、结构严谨。以于连的个人奋斗史为“经” ,以他和德.瑞娜市长夫人、玛特尔小姐恋
8、爱生活为“ 纬 ”。经纬交织、条理明晰。三个典型环境的转换衔接自然顺畅,出场的人物都与主人公有关。人物、情节和环境都显得严整清晰,井井有条,形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知识模块】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11 【正确答案】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展现了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现实主义历史。(1)作品深刻地描写了封建贵族衰亡史。在古物陈列室和农民中,作者通过描写资产阶级和贵族间的矛盾,来揭露封建贵族必将灭亡的客观历史规律。名门贵妇鲍赛昂夫人的盛衰史和贵族阶级的盛衰史紧密相连,高老头中她情场失意,被资产阶级小姐击败,被迫离开巴黎,是贵族厄运的写照;弃妇中男爵卡斯顿经不起金钱的诱惑,抛弃了她,贵妇人再次
9、受到社会的弃绝,就这样资产阶级妇女靠金钱击败了贵族妇女并代替她们活跃于上流社会。(2)资产阶级的上升史。作者通过一系列本质相同而形象各异的资产阶级人物真实地再现了资产阶级的发家史。高利贷者中的高布赛克是单纯的高利贷者,不懂商品的流通和资本的周转。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懂得在流通中使资本增值。纽沁根银行家中的纽沁根是交融资产阶级的典型,不仅懂得怎样获得高利润,还会制造谣言、假象等。(3)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金钱罪恶。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不让女儿爱破了产的查理,断送了女儿的青春。导致女儿被查理抛弃,使她即遭到金钱关系的摧残,又受到金钱关系的毒害,是其父的牺牲品。(4)对共和主义者的赞美和对社会
10、理想的探索。对共和主义者即不完全理解他们的思想实质,但又看到他们是高尚品德的人。幻灭中的克雷斯蒂安、农民中的尼雪龙艺术形象虽不够丰满,但描写他们的精神却十分突出。【试题解析】 恩格斯评论巴尔扎克时指出:“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他的全部同情在注定灭亡的那个阶级方面”,为上流社会的必然崩溃唱挽歌,但又辛辣地讽刺了“贵族男女”描写他们在资产阶级暴发户的逼攻下必然失败、毁灭,赞扬他的政敌“共和党人英雄们”。巴尔扎克之所以能自觉地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往往决定于他世界观中进步的倾向。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具有的积极作用,可以某种程度削弱作家思想中的消极部分。【知识模块】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12
11、 【正确答案】 爱玛是一个在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腐蚀和逼迫下堕落、毁灭的妇女形象。爱玛出生于一个薄有田产的农民家庭,本来天生丽质,生性纯洁,并且得到父亲的溺爱,被送往修道院接受上流社会的教育。但是,不恰当的教育使她沉迷于中世纪浪漫幻想的爱情故事之中,向往上流社会奢华的生活。这种不健康的教育带给她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为其后来不幸的婚姻生活埋下了种子。离开修道院,她的家庭出身使她只能嫁给一个不苛求嫁妆的乡村医生包法利。丈夫的平庸愚蠢、不思上进,生活环境的闭塞无聊,不仅没有改变爱玛,反而让她不计后果地追求虚幻的爱情,也让富裕的地主罗道耳弗乘虚而入,爱玛开始走向堕落与毁灭。被罗道耳弗抛弃后,爱玛没有觉醒,
12、在偶遇旧相识赖昂后再一次陷于情欲之中。为了满足自己和情人的奢华生活,在商人的诱骗下她欠下了高额债务,最后再次被情人抛弃,而且还面临清偿债务的判决。在求告以往的情人、债主无果的情况下,走投无路的爱玛吞砒霜自杀。爱玛是平庸污浊社会的受害者和不健康教育的牺牲品,她的悲剧性命运是社会造成的。通过爱玛由追求到幻灭的人生历程,福楼拜揭示了爱玛悲剧的社会性和普遍性,谴责了社会环境的庸俗以及人们精神生活的空虚和堕落。同时,对爱玛身上不切实际的幻想和享乐习气,福楼拜予以了批评,但对其悲剧性命运,则表达了深切的同情。【知识模块】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13 【正确答案】 老卡拉马佐夫是高尔基所说的“卡拉马佐夫气质
13、” 的代表,他出身贫贱,曾为食客,从一个不引人注意的丑角而逐步发迹,积聚了十万卢布的家财。他的两次婚姻都与财产和私欲有关,丧妻后竞发展到无恶不作,以致奸淫疯女,生下私生子斯麦尔佳科夫,由仆人收养,长大后成了他的厨师。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卑鄙无耻、自私自利、野蛮残暴、放肆淫逸、腐化堕落等品质。长子德米特里是又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物,在他的身上,既有抹不掉的“卡拉玛佐夫气质” ,也有心向上帝、赎罪自救的精神。次子伊凡身上更多体现的是超人哲学和强权思想。他的理智多于激情,不相信上帝,对社会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但由于他对社会的未来没有信心,其清醒的认识反而导致了他的悲观厌世,认为世间只有暴力和奴役,人可
14、不顾道德而为所欲为。三子阿辽沙代表了东正教观念,虽然没有梅思金公爵那样顽疾在身,但也是一个思想上的白痴。他的纯洁、善良、友爱及牺牲精神虽然高尚,但却是被过于理想化的。四子斯麦尔佳科夫也像他的父亲那样是恶的化身,他没有信仰,不讲道德,仇视所有的人,在他的身上只有欲望而没有灵性,因此他为了三千卢布竟敢杀死自己的父亲。内涵:卡拉马佐夫父子、兄弟之间围绕金钱、女人产生了激烈的矛盾斗争,这个道德沦丧,人欲横流的地主之家,其成员为了各自私利,勾心斗角,分崩离析,性格也各不相同,但却有一种共同的精神气质把他们捆绑在一起,这就是文学史上称之为的“卡拉马佐夫气质 ”(或称性格),即俄国农奴主制度和资产阶级种种丑
15、恶的精神气质的总和那就是卑鄙无耻,自私自利,野蛮残暴,放肆淫逸,腐化堕落的集中表现。评价:这一家人的充满仇恨,矛盾的多层次对照的丑恶关系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农奴主阶级的丑恶本质在俄国农奴制改革后所产生的混杂畸形关系的反映。是俄国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知识模块】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14 【正确答案】 死魂灵描写了一系列地主形象,在揭示其共同具有的剥削、贪婪、寄生等阶级属性的同时,又刻画了几位地主的不同个性。玛尼罗夫是位外表“高雅可爱的地主绅士 ”,但实质上肤浅无能,毫无实际生活能力。女地主科罗潘契加善于理财,讲究实际,但愚昧迟钝、无知狭隘。罗士特莱夫吹牛、说谎,是一个厚颜无耻的流氓加恶棍式的无赖
16、、地方恶少式的地主典型。索巴凯维奇是俄罗斯地主阶级中最顽固、最凶狠的代表,他既贪婪残忍,又精明狠毒,反映了贵族阶级的残忍本性和剥削性。泼留希金是守财奴和吝啬鬼的典型,他对财富的一味占有转变为对财富的巨大浪费,丧失了正常的人性,反映了贵族阶级的腐朽性。【知识模块】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15 【正确答案】 套中人是契诃夫对奴性心理的更进一步揭露。他不但害怕专制制度,同时也在维护专制制度。契诃夫主要是从两个角度来完成对别里科夫这一典型的塑造的:一是从衣食住行、待人接物、精神状态、言语习惯、社会影响等方面,对别里科夫作一般性的描述。二是把主人公推到“ 婚姻”这一人生大事面前,对别里科夫作集中的、画龙
17、点睛式的刻画。套中人里的别里科夫身上就同时具有这两类人的精神特质。他战战兢兢地生活在这个社会里,时刻担心“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 ,结果把自己的生活搞得可笑之极:“他所以出名,是因为他即使在顶晴朗的天气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的雨伞总是用套子包好,表也总是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包好;连削铅笔的小折刀也是装在一个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一个套子,因为他老是把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上耳朵;他一坐上马车,就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来。”他之所以这样,是和他的僵化思想紧密相关的,他一切都循规蹈矩,“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其中写着禁止什么事情,他才
18、觉得一清二楚。”像别里科夫这样的人,如果有哪一位大人突然把他训斥一顿,那他一定会一命呜呼的。但他连偶然冒犯大人物都不可能,因为他生活得太规矩,未必有胆量与大人物坐在一起看戏。生活如此僵化的人已经把专制社会视为天经地义,因此他又自觉地用套住他的套子去套别人,有时竟然干出盯梢、告密的勾当,搞得全城人都怕他,人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赈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作者似乎有些过于夸张了,但作者不仅意在让读者充分认识别里科夫这类人,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生存状态,因为我们都生活在大大小小的套子里,所以,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大声疾呼:“不成,不能再照这样生活下去啦!”别里科夫的形
19、象既概括了当时一部分胆小怕事、畏首畏尾的知识分子的心理状态,也概括了一部分因循守旧、顽固保守的反动知识分子的典型特征。既批判了沙皇专制制度的暴虐统治,也讽刺了知识分子的软弱自私。通过别里科夫这一喜剧人物的悲剧结局,提出了要彻底消灭套中人,就必须使人们从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套子里解放出来。归根结底,别里科夫害怕的是出现跟已有成规不一致的东西,害怕的是体现历史进步的新事物。如同斯大林说的那样,别里科夫像害怕瘟疫一样害怕一切新事物,害怕一切超出平凡庸俗的生活常轨以外的东西,别里科夫是一个顽固的保守势力的代表。【知识模块】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16 【正确答案】 (1)西欧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之后的产
20、物。随着欧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确立,启蒙时期宣扬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理想并没有得以实现,时代情绪开始由 19 世纪初期的乐观、激越向冷静、务实转变。(2)科学成就和科学思潮对人们生活和思维方式的影响。19 世纪自然科学取得突出成就,不仅帮助人们更加客观准确地认识自然和自我,而且还倡导了一种推崇观察、分析和研究的认知方式,推动作家采取科学的方式研究、观察社会。(3)自古希腊以来的传统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18 世纪启蒙文学和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等,都在文学内部为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知识模块】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17 【正确答案】 (1)
21、思想特征: 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以人道主义为思想武器,深刻地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的生存处境问题,表现出作家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2)艺术特征: 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 重视描写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具有内倾向性与外倾向性两种倾向,将内心世界与外部社会形态结合。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走向了成熟与繁荣。【知识模块】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18 【正确答案】 红与黑包含了爱情、政治和社会三方面的内容。(1)爱
22、情小说。通过描写于连的两次爱情,司汤达批判了德.雷纳尔夫妇的封建婚姻,以及贵族上流社会流行的金钱、门第观念。(2)政治小说。表达了鲜明的政治倾向性。首先,作者揭露了复辟王朝时期的腐败、黑暗以及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尖锐矛盾。其次,小说描绘了复辟王朝时期激烈的政治斗争。最后,红与黑揭露了贵族政权企图依靠外国势力干预政局的卖国行径。(3)社会风俗小说。小说描写了复辟王朝时期法国社会的风俗,提供了这一时期法国真实的社会历史画卷。故事发生的三个主要场景分别是汝拉山区维里埃尔小城的市长家、贝尚松的神学院和巴黎的德.雷纳尔侯爵府,三个场景所处的三个城市的风土人情得到了细致描写,不仅各具特点,而且共同概括了法国的
23、时代风貌。【知识模块】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19 【正确答案】 于连是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他出身低下,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希望自己能施展才华、建功立业,并开始了个人奋斗的人生。在实现个人理想的过程中,于连多层次、矛盾的性格得到了揭示。首先,强烈的自我意识是其性格的主导特点。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他形成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并由此产生出平等观念、反抗意识与个人野心。其次,于连的性格也呈现出复杂的特点。作为一名地位低贱的下层社会青年,在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为实现自我理想,他不得不采取伪装和投机的手段。而他对自我社会地位的敏感,也决定了其个人反抗的动摇性,影响到其性格的矛盾表现。再次,就
24、其性格而言,他的身上还存在着双重性。他一方面勇敢真诚,敏感自尊,另一方面又自卑怯懦,不乏虚伪投机心理。这一性格特征加重了其面对政治理想跟社会现实冲突时的矛盾表现。在目的和手段之间,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他常常陷于矛盾之中。面对冷酷的现实,他不得不通过妥协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的,在不择手段往上爬的过程中,充当保皇党的同谋;另一方面又一直坚守自己对拿破仑的崇拜,不愿出卖灵魂。此外,于连的性格是发展的。他的性格发展跟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经历了从反抗到妥协再到反抗的变化。一旦实现个人的目标,他就放弃反抗,跟当权者同流合污。在认识到自我悲剧的必然性和社会性之后,平民意识才在他身上再度增强。通过选择死亡,他最后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外国 文学史 19 世纪 现实主义 文学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