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 1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5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1 汉朝规定“ 婚姻之家及两州人士,不得对相监临” 的法律称为( )。(A)酎金律(B)三互法(C)上计律(D)见知故纵之法2 下列关于隋朝法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A)隋朝首次创立了十恶(B)隋朝首次将六种非法攫取财物的行为合称为六赃(C)隋朝使封建制五刑法定化(D)隋朝首次区分了公罪和私罪3 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几部法典的结构体例,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法经中相当于近代刑法典总则
2、部分的“具法”被置于 6 篇中的最后一篇(B) 魏律对秦、汉旧律有较大改革,如将“具律 ”改为“刑名” ,并将其置于律首(C) 晋律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一篇,并将法典篇章数定为 20 篇(D)永徽律疏将疏议分附于律文之后颁行,分为 12 篇 30 卷4 下列关于唐朝经济立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我国第一项外贸征税法令颁布于唐朝(B)唐朝土地立法的最大成就是实行禁榷法(C)唐朝将在海路通商城市划定的特定区域供商人居住和营业的场所称为市舶司(D)唐朝实行赋税改革,实行夏、秋两季和户等征税,该法律称为一条鞭法5 唐朝将六赃犯罪中的监临主司以外的其他官员“因事受财” 构成的犯罪称为(
3、)。(A)受财枉法(B)受财不枉法(C)受所监临财物(D)坐赃6 下列有关古代法律或法典制定者的表述,正确的是( )。(A)邓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的制定者(B) 连坐法的制定者是战国时期的魏相李悝(C)汉代的叔孙通在法经和秦律的基础上,制定了九章律(D)贞观律是在房玄龄、长孙无忌修订律令的基础上完成的7 唐朝开元年间,旅居长安的突某(来自甲国)将和某(来自乙国)殴打致死。根据唐律关于“化外人 ”犯罪适用法律的原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适用当时甲国的法律(B)适用当时乙国的法律(C)当时甲国或乙国的法律任选其一(D)适用唐朝的法律8 唐朝针对“ 百官有司之所常行之事 ”临时发布的
4、各种敕令称为 ( )。(A)律(B)格(C)令(D)式9 唐朝关于审讯、判决、执行和监狱管理的法律称为( )。(A)捕断律(B)捕亡律(C)断狱律(D)斗讼律10 下列关于唐朝法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唐律规定,法官对于疑罪可以各持己见,展开异议,但不得超过三次(B)唐朝的换推制度指的是起诉制度(C)唐朝的法定流刑一共四等(D)永徽律疏在宋代以后被称为唐律疏议 11 唐朝“十恶 ”罪中,构成恶逆罪的是 ( )。(A)咒骂父母的犯罪(B)奸父亲妾的犯罪(C)殴打父母的犯罪(D)告发父母的犯罪二、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
5、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2 下列关于秦朝法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A)秦朝是我国封建法律儒家化的重要历史时期(B)秦朝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以身高确立刑事责任年龄的朝代(C)御史台是秦朝最高的中央监察机关(D)秦律在编纂体例上开创了我国封建成文法典的总则篇13 下列关于法经的表述,正确的有( )。(A)法经中的“ 具法” 相当于近代法典的总则部分(B) 法经的“六禁” 包括淫禁、狡禁、城禁、嬉禁、徒禁、金禁(C) 法经中有关侵犯财产性的犯罪规定在“贼法 “中(D)法经的篇目一共是 7 篇14 下列有关汉朝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
6、。(A)汉朝的法律形式包括律、令、格、式四种(B)汉文帝的刑制改革并没有涉及宫刑的改革(C)汉武帝时期颁布的“告缗令”是有关重农抑商的法令(D)汉朝为了限制告诉权,特区分了公室告和非公室告15 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发生了许多发展变化,对后世法律具有重要影响。下列表述正确揭示了这些发展变化的有( )。(A)北齐律共 12 篇,首先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一篇(B) 魏律以周礼“八辟”为依据,正式规定了“八议” 制度(C) 北周律首次规定了“重罪十条”(D)北魏律与陈律正式确立了“官当” 制度16 下列有关北齐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A)北齐律首次规定了“十恶” 制度(B) 北齐律直接成为唐律疏
7、议的蓝本(C) 北齐律以“刑网简要、疏而不失”而著称于世(D)北齐律确立了以“名例律” 作为法典总则的篇目17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登闻鼓直诉制度最早确立于汉朝(B) “张杜律” 指的是北齐律(C)北齐是首次将大理寺作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的朝代(D)最早规定八议制度的封建成文法典是晋律 18 以廷尉作为中央最高司法机关的朝代有( )。(A)秦朝(B)汉朝(C)曹魏(D)两晋三、简答题第 64-66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19 简述汉文景帝刑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20 简述战国至唐代基本法典总则的完善。四、分析题第 67-69 小题,每小
8、题 10 分,共 3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0 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讯狱:凡讯狱,必先尽听其言而书之,各展其辞,虽知其詍勿庸辄诘。其辞已尽书而无解,乃以诘者诘之。诘之又尽听其解辞,又视其它无解者以复诘之。诘之极而数詍,更言不服,其律当笞掠者,乃笞掠。笞掠之必书曰:爰书:以某数更言,毋解辞,笞讯者。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21 该段文字反映的是秦朝的何种法律制度?22 该段文字的基本含义是什么?23 如何评价秦朝的上述规定?23 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当耐为司寇而以耐隶臣诬人,何论? 当耐为隶臣。”又:
9、“完城旦,以黥城旦诬人,何论 ?当黥。”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 法律答问在性质上是什么?25 何谓耐为司寇、耐为隶臣、完城旦和黥等刑罚?对于以耐为司寇和完城旦之刑分别以耐为隶臣和黥城旦诬人者,如何论处?26 试分析该段文字反映的定罪量刑原则。26 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仕伍甲盗,以得时值赃,赃值过六百六十,吏弗值(通假字“ 知” 一一编者注 ),其狱鞫乃值赃,赃值百一十,以论耐,问甲即吏何论?甲当黥为城旦,吏为失刑罪。”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7 何谓耐?请结合材料分析甲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28 何谓“失刑 ”?请结合材料分析官吏为何以“失刑”罪论处?29 试分析秦律规定
10、失刑罪的意义。29 汉书.刑法志:“ 景帝元年,下诏曰: 加笞与重罪无异,幸而不死,不可为人。其定律:笞五百日三百,笞三百日二百。狱尚不全。至中六年,又下诏曰:加笞者,或至死而笞未毕,朕甚怜之。其减笞三百日二百,笞二百日一百。又曰:笞者,所以教之也,其定棰令。丞相刘舍、御史大夫卫绾请:笞者,棰长五尺,其本大一寸,其竹也,末薄半寸,皆平其节。当笞者,笞臀。毋得更人,毕一罪乃更人。自是笞者得全,然酷吏犹以为威。死刑既重,而生刑又轻,民易犯之。”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30 请根据材料分析汉景帝对刑制继续改革的原因和总体措施。31 请根据材料总结汉景帝刑制改革的具体
11、内容。32 请根据材料分析此次刑制改革的意义。32 后汉书.章帝纪:“律十二月立春,不以报囚。冬至以后,在顺阳助生之文,而无鞫狱断刑之政。朕咨访儒雅,稽之典籍,以为王者生杀,宜顺时气。”盐铁论.论蕾:“ 春夏生长,利以行仁。秋冬杀藏,利以施刑。”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33 该段文字反映了汉朝的什么制度?该制度的历史渊源是什么?34 汉朝实行该制度的原因是什么?体现了什么思想?35 汉朝实行该制度有何例外规定?为什么?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 1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5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12、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汉朝在官吏选任中实行回避制度,为此制定了三互法,规定“婚姻之家及两州人士,不得对相监临”,故选 B 项。酎金律是汉代制定的打击危害中央集权犯罪的法律;上计律是汉代考课之法;见知故纵之法是汉代制定的打击危害国家政权犯罪的法律。【知识模块】 中国法制史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隋朝在北齐律“重罪十条”的基础上,首次创立了十恶,故 A 项表述正确。唐朝首次将六种非法攫取财物的行为合称为六赃,而不是隋朝,故 B项表述错误,选 B 项。隋朝首次使封建五刑法定化,开皇律中将封建制五刑定型为笞、杖、徒、流、
13、死,封建制五刑正式确立。故 C 项表述正确。隋朝首次区分了公罪和私罪,该制度被唐、宋沿用。故 D 项表述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法制史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法经共 6 篇: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具法”是放在最后一篇,故 A 项表述正确。魏律将法经中的“具法”(秦律改为“具律”)改为“刑名”并置于律首,故 B 项表述正确。晋律在魏律的刑名律后增加一篇,称为“法例律“,而北齐律将刑名律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并将篇目定型为 12 篇。可见,C 项表述错误,故选 C 项。永徽律疏将疏议分附于律文之后颁行,分为 12 篇、502 条、30 卷。可见,D 项表述正确。【知识模
14、块】 中国法制史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唐太宗时期规定,对外国商船贩至中国的龙香、沉香、丁香、白豆蔻四种货物,政府抽取 10的实物税,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项外贸征税法令。可见,A 项表述正确。故选 A 项。唐朝实行赋税改革,实行夏、秋两季和户等征税,该法律称为两税法,两税法的内容主要包括:(1)基本原则是量出以制人,即国家根据当年财政支出的预算确定当年赋税的总额,然后到各地分派征收。(2)按户等征收。即各地根据每户土地和财产的多少评出户等,然后按户等的高低征收多、少不同的赋税。(3)分夏、秋两季征收。夏、秋两季征税,正是两税法名称的由来。两税法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税制改革。一条鞭法是明
15、朝内阁大学士、首辅张居正于 1581 年改革时推行的税制改革措施,一条鞭法并非大纲规定掌握的内容。可见,D 项表述错误。唐朝土地立法的最大成就就是推行自北魏以来实行的均田法。禁榷法并非土地立法,而是特定物品的专卖法。可见,B 项表述错误。唐朝将在海路通商城市划定的特定区域供商人居住和营业的场所称为蕃房,“蕃房“是供外来商人居住和营业之处。可见,C 项表述错误。【知识模块】 中国法制史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唐律首次将六种非法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归纳到一起,冠以“六赃”之名。据唐律疏议.杂律规定:“赃罪正名,其数有六,谓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强盗、窃盗并坐赃。“可见,“六赃”罪
16、包括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财物、强盗、窃盗和坐赃六种犯罪。其中,除了强盗、窃盗外,都是官吏所犯的赃罪。凡是犯“六赃”罪的,处刑较重。“受财枉法”,是指“受有事财而为曲法处断”的行为,即官吏收受当事人贿赂而利用职权曲法枉断,为其牟取不正当利益,或为其开脱罪责。“受财不枉法”,是指“虽受有事人财,判断不为曲法”的行为。“受所监临财物”,是指“监临之官不因公事而受监临内财物“的行为,一般是主管官员私下接受所监管的吏民的财物。“强盗”,是指“以威若力而取其财”的行为,即以暴力或暴力威胁而取他人财物。“窃盗”是指“潜形隐面而取”的行为,即秘密占有不属于自己的官私财物。“坐赃”,唐律疏议解释道:“
17、然坐赃者,谓非监临主司,因事受财,而罪由此赃,故名日坐赃致罪。”即非监临官利用不正当手段获取的本不当得的财物。可见,选 D 项。【知识模块】 中国法制史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的制定者是春秋时期郑围的执政子产,而不是邓析,邓析是竹刑的制定者。可见,A 项表述错误。 连坐法的制定者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而不是李悝,李悝是法经的制定者。可见,B 项表述错误。汉代的萧何在法经和秦律的基础上,制定了九章律,叔孙通是汉代傍章律的制定者。可见,C 项表述错误。唐太宗李世民命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全面修订律令,经过 11 年的时间,完成并正式颁布贞观律,唐代法典自此基本定型。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法律硕士 综合 中国 法制史 模拟 13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