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40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40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40及答案与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 40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关于老年人犯罪,说法正确的有( )。(A)已满 75 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一律减轻处罚(B)已满 75 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一律免除处罚(C)已满 75 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已满 75 岁的人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2 王某盗窃正在使用的汽车的轮胎,数额不大,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刘某盗窃轮胎厂准备出厂的轮胎,数额较大,构成盗窃罪。王某、刘某的行为所侵犯的对象相同,但罪名不同,原因是( )。(A)犯罪对象数额大小不同(B)犯罪对象本身性质不同(C)犯罪对象可能造成的危害不同(D)犯罪行为所破
2、坏的社会关系的性质不同3 对累犯从重处罚的刑罚制度,体现了我国刑法的( )。(A)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B)罪刑法定原则(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刑法适用平等原则4 绑架妇女、儿童的,可以构成( )。(A)绑架妇女、儿童罪(B)绑架罪或者拐卖妇女、儿童罪(C)绑架罪或者偷盗婴幼儿罪(D)绑架罪5 绑架罪的既遂应以( ) 为标准。(A)行为人实际控制被害人(人质)或者完成偷盗婴幼儿的行为(B)行为人实际勒索到财物或者获取非法利益(C)行为人对被害人人身自由开始进行限制时(D)以上选项都不对6 对集资诈骗罪认识错误的是( )。(A)侵犯客体是出资人的财产所有权和国家对金融活动的管理秩序(B)客观
3、方面表现为行为人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C)犯罪主体是自然人和单位(D)主观方面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间接故意7 行为人在组织、领导或者参加恐怖活动组织后又具体实施杀人、绑架、爆炸等犯罪行为的,应当( ) 。(A)以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从重处罚(B)从一重处断(C)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D)以故意杀人罪、绑架罪或爆炸罪从重处罚8 行为人甲看到股票交易所的椅子上坐着乙和丙,他们面前放着一个手提包,乙在睡觉,丙在看交易信息。甲以为手提包是乙的,遂上前将手提包拿走,被丙发现。手提包实际上是丙的,丙害怕被甲报复,看着手提包被甲拿走而没有喊叫。甲的行为构成( ) 。(A)盗窃罪(B
4、)诈骗罪(C)抢夺罪(D)侵占罪9 下列哪些犯罪分子不成立特别累犯?( )(A)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犯罪分子(B)恐怖活动犯罪的犯罪分子(C)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D)毒品犯罪的犯罪分子10 甲欲杀乙,误将丙当乙杀死,甲的行为属于事实上的认识错误之( )。(A)目标的认识错误(B)手段的认识错误(C)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D)行为误差11 犯罪未遂中的“ 犯罪未得逞 ”是指( )。(A)犯罪结果没有发生(B)犯罪行为没有实施完毕(C)犯罪目的没有达到(D)行为没有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二、多项选择题12 下列关于军人违反职责罪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战时是所有军人违反职责罪从重处罚
5、的法定情节(B)武装警察可以构成军人违反职责罪(C)服刑的军人一概都不能构成军人违反职责罪(D)军内在编职工,如军队锅炉房的工人不能构成军人违反职责罪13 战时缓刑的适用条件包括( )。(A)适用的时间是国家宣布进入战争状态,部队受领作战任务或者遭敌突然袭击时,或者部队执行戒严任务或者处置突发性暴力事件时(B)犯罪军人被判处 3 年以下有期徒刑(C)在战争条件下宣告缓刑没有现实危险(D)犯罪军人不是累犯14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甲在走私石油的过程中使用暴力抗拒缉私,按照走私普通货物罪与妨害公务罪实行数罪并罚(B)乙在走私毒品的过程中使用暴力抗拒检查,按照走私毒品罪与妨害公务罪实行数罪
6、并罚(C)丙使用李某的摩托车后藏匿不想归还。李某要求其归还时,丙谎称摩托车被盗。丙欺骗李某的行为不单独构成诈骗罪(D)丁盗窃信用卡并使用,按照盗窃罪一罪定罪处罚15 下列行为中,构成受贿罪的有( )。(A)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原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B)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索取他人财物,为请托人谋取正当利益(C)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所处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收受请托人财物(D)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
7、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16 判断行为人无责任能力的医学标准要求的条件有( )。(A)行为人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B)行为人患有精神病(C)行为人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D)行为时行为人的精神病正处于发病期17 知悉国家秘密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境外组织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 )。(A)以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一罪定罪处罚(B)以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定罪处罚(C)属于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和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想象竞合犯(D)既侵犯了国家保密制度,又危害到国家安全三、简答题
8、18 简述接送不合格兵员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19 简述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界限。四、辨析题20 牵连犯是实质的一罪,所以其处断原则是从一重处断。五、法条分析题20 刑法第 234 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试说明:21 根据犯罪构成理论确认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构成。22 “致人死亡 ”的含义是什么 ?23 什么是“重伤 ”?24 “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
9、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是哪一种罪数形态 ?说明理由。25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的含义是什么?六、案例分析题25 被告人,许某,男,15 周岁,中学生;被告人,韩某,男,15 周岁;杨某,男,13 周岁。许某、韩某、杨某是同班同学。一日,三人在一起商议弄些钱。便采取顺手牵羊的办法,盗窃同学家的金项链一条、金戒指三个、摄像机一台,价值 13000 元。但因引起同学家长的怀疑,三人没有机会再利用这种办法盗窃。许某认为这样来钱太慢,便说:“我们大院的高某是外企的老板,是个有钱的主。我们绑架他的儿子作为人质,要高某用巨额现金赎领。”韩某、杨某听后表示同意。他们商定了绑架高某独生子的具体办法,
10、并到高某儿子就读的小学附近窥查地形。在此期间,三人发现该小学一个 11 岁的小女孩很漂亮,且无人接送,便起歹意,将小女孩骗到一地下室,由杨某放风,许某、韩某将其强奸。2004 年 3 月 15 日早晨 7 时,许某、韩某、杨某潜伏在高某家附近观察动静,见高某驾车将其儿子送到学校后即去上班,遂到学校探明了放学时间。尔后,许某、韩某、杨某一起守候在学校附近。下午 4 时 30分,高某的儿子放学回家途中,被许某等人掳走。与此同时,许某指使韩某用匿名电话通知高某带 50 万元现金到指定地点赎领,并威胁说:“如果报案,自己考虑后果。”高某接到电话后,立即向公安局报了案。后高某的儿子被许某等掳至野外一僻静
11、处,高某的儿子吵着要回家,许某等烦躁不安,便将高某的儿子放了。但三人连续数日仍采取打匿名电话的手段,加紧对高某进行威胁,要高某送现款,直至被公安局捕获。问:26 本案应当如何定罪量刑?27 如果三人在劫持高某儿子的过程中,将高某的儿子杀害应当如何定罪量刑?七、论述题28 试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内涵及要求。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 40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为了体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刑法修正案(八)对老年人犯罪的处罚作出了特别的规定,即已满 75 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故应当选择 D 项。【知
12、识模块】 刑法学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决定犯罪本质的是犯罪客体而不是犯罪对象。同一犯罪对象可能在不同的情况下表现出不同的社会关系。所以,虽然两个犯罪行为的对象都是轮胎,但是各自表现的犯罪客体不同,因而成立不同的犯罪。故选 D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累犯具有严重的人身危险性,再犯的可能性大,因此其刑事责任就重,所以应当对累犯从重处罚。故选 C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首先,我国刑法中不存在绑架妇女、儿童罪和偷盗婴幼儿罪,故应当排除 A、C 项。绑架罪和拐卖妇女、儿童罪的重要区别在于犯罪目的不同。绑架妇女、儿童的,如
13、果行为人以出卖为目的,按照拐卖妇女、儿童罪定罪处罚;如果行为人以勒索财物为目的或以被绑架者为人质提出其他要求,则按照绑架罪定罪处罚。故选 B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绑架罪是行为犯,行为犯的既遂以行为人实施完毕刑法分则规定的实行行为为准。绑架罪实行行为完成的标志是实际控制被害人(人质)或者完成偷盗婴幼儿的行为。故选 A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集资诈骗罪的主观方面需要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间接故意是对危害结果的放任,而非追求一定的危害结果的发生,所以集资诈骗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直接故意,而不可能是间接故意。故选
14、 D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又实施其他犯罪行为的,应当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故选 C 项。相似的还有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处断原则。【知识模块】 刑法学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只要行为人本人认为自己是在秘密窃取他人财物,即构成盗窃罪,而不管客观上他的行为是否被他人发现。故本题应当选 A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刑法修正案(八)对特别累犯的条件作出修改,在原来的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基础上增加了恐怖活动犯罪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所以应当排除A、B、C 项。毒品犯罪可以成立毒品再犯,但
15、是没有特别累犯的规定。故应当选择 D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刑法上的认识错误可以分为法律上的认识错误和事实上的认识错误两类。法律上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法律性质有不正确的理解;事实上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时的事实有不正确的理解。事实上的认识错误包括目标的认识错误、手段的认识错误和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目标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指向的事物性质和种类的不正确认识。目标的认识错误一般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把人当作兽,二是把兽当作人,三是把甲人当作乙人。本题中,甲的认识错误是属于上述第三种情况。故本题正确答案是 A 项。手段的认识错误是指行
16、为人对其选择的犯罪手段的性质发生错误认识,如把白糖当作砒霜。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是指对其所实施的行为和所造成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实际发展有错误认识。应当注意的是,本题中的行为误差并不属于认识上的错误,它是指行为人在实施某种危害行为时,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发生了并不是行为人所期望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对事实情况并没有发生错误认识。【知识模块】 刑法学1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刑法学二、多项选择题12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战时并非所有军人违反职责罪的法定从重处罚情节,像战时自伤罪,战时就是其构成要件。故 A 项表述错误。军人违反职责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包括两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法律硕士 专业 基础课 刑法学 模拟 40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