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S 14830-2004 Method of test for distillation range of volatile organic liquid《挥发性有机液体蒸馏范围试验法》.pdf
《CNS 14830-2004 Method of test for distillation range of volatile organic liquid《挥发性有机液体蒸馏范围试验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NS 14830-2004 Method of test for distillation range of volatile organic liquid《挥发性有机液体蒸馏范围试验法》.pdf(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印行年月 94 年 10 月 本標準非經本局同意不得翻印 中華民國國家標準 CNS 總號 類號 ICS 83.080.01 K6110314830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印行 公布日期 修訂公布日期 93 年 7 月 6 日 年月日 (共 14 頁 )揮發性有機液體蒸餾範圍試驗法 Method of test for distillation range of volatile organic liquid 1. 適用範圍:本標準規定經由手動或自動程序,量測在蒸餾過程中化性穩定,液體沸點介於 30 350之蒸餾範圍的試驗法。其適用之有機液體含碳氫化合物、化學中間體及其試驗摻配物等。 備考: 本標
2、準要旨不在強調有關使用它時的所有安全問題。使用者應建立適用之安全衛生之操作準則,並且在使用之前能決定規則範圍之應用性。對於特殊有害的聲明參閱各節備考。關於危害性資料及操作指引請參閱供應商之材料安全資料 (MSDS)。 2. 用語釋義 2.1 初沸點 (initial boiling point):第一滴凝結自冷凝管滴下時,觀察所得溫度即為初沸點。 2.2 乾點 (dry point):燒瓶底部最後一滴液體 揮發時之溫度為乾點,任何留在燒瓶邊壁或溫度計上之液體可不加考慮。 2.3 分解點 (decomposition point):第一次發生熱分解現象時之溫度。 2.4 終沸點 (final b
3、oiling point):蒸餾試驗所達之最高溫度為終沸點,此最高溫度通常於燒瓶底部油樣液體完全揮發後到達之。 2.5 最終 5 分鐘蒸餾點 (end point 5 minutes):達 95%餾分蒸餾溫度後 5 分鐘,若未出現乾點或終沸點時所顯示溫度。 3. 方法概要:本標準使用 100 mL 試樣,在相同條件下以簡單之批式分餾系統進行蒸餾。溫度計之水銀溫度在餾出物蒸出前,須與回流液達到充分平衡。由半浸沒式溫度計 (partial immersion thermometer)量取之沸點溫度,再經校正成標準大氣壓下之真實沸點 (true boiling temperature)。 4. 意義
4、及應用 4.1 本標準提供檢測揮發性有機液體蒸餾範圍之試驗方法,而相對揮發性可配合其他試驗來鑑定及量測有機液體之品質,因此本試驗法可作為評估是否符合規範之檢驗步驟。 4.2 本試驗法亦提供殘餾物 (residue)、溶劑回收量、加熱損失 (無法回收 )等之經驗值。在許多化工程序中有機液體常當溶劑使用,由於相對揮發性、殘餾物及可回收量等性質影響這些製程之效能,本試驗法在生產管制上非常有用。 5. 儀器裝置 5.1 蒸餾裝置:冷凝管、冷卻槽以及蒸餾瓶之金屬防風罩 (metal shield or enclosure) 部分參閱圖 1 與圖 2。 2 CNS 14830, K 61103 5.2 蒸
5、餾瓶: 200 mL 之硼 (矽酸 )玻璃,如圖 3 所示,且蒸餾瓶之容量及尺寸須符合表 1 之規定。 備考: 為避免新燒瓶發生液體過熱之現象,可於瓶底先沉積少許碳渣。夾取少許酒石酸置入新燒瓶之瓶底,加熱分解,並以水、丙酮沖洗烘乾後備用。 圖 1 蒸餾設備(本生燈式) 圖 2 蒸餾設備(電子加熱式) 冷卻槽蓋溫度計蒸餾瓶 冷卻槽氣體管通氣孔 圍屏 支撐板本生燈 紙板量筒加熱 石綿板 收集蓋 冷凝管冷凝器圍屏溫度計通氣孔燒瓶支撐平台燒瓶收集量筒 燒瓶支撐板電子加熱器支撐板高度調整鈕 加熱調整鈕電源開關 3 CNS 14830, K 61103 圖 3 蒸餾瓶 表 1 蒸餾瓶之容量及尺寸要求 容量
6、 mL 蒸餾瓶外徑mm 最大值 瓶壁厚度mm 最小值 瓶塞大小高度 mm 最大值 側管外徑0.5mm側管長度 3mm 與側管中心距離 3mm 頂部 底部 100 66 0.8 2 218 6 100 - 137 125 70 0.8 2 217 7 100 - 137 200 77 0.8 3 182 7 100 - 120 250 88 0.8 1 218 6 100 - 150 5.3 熱源:裝設可調式本生燈或電子加熱器,以提供第 7 節所述之穩定速率下蒸餾產物所需之足夠熱源。 對於較窄蒸餾範圍液體 (低於 2 )之蒸餾,電熱法除非經證實可與本生燈得到相對等結果下才可使用。 (參閱第 9
7、節造成蒸餾過熱突沸之因素以及參閱參考 X 第 X1 節中電熱器使用之注意事項。 ) 5.4 蒸餾液回收裝置 5.4.1 手動蒸餾液回收裝置:使用 100mL 之量筒,刻度 1mL,總高度介於 250 至260mm 間。 5.4.2 自動蒸餾液回收裝置:根據自 動蒸餾儀器操作手冊中所述之回收裝置,除刻度外,均須符合第 5.4.1 節之尺寸規格。 5.4.2.1 自動蒸餾液面偵測裝置:自動蒸餾液面追蹤 /記錄裝置之解析度需達0.1mL,準確度則為 1mL。 5.5 溫度量測裝置 5.5.1 手動蒸餾溫度計:參照表 2 之半浸沒式溫度計,並符合 CNS 14823石油類試驗用玻璃溫度計標準規範及參閱
8、第 10.1 節校正,建議使用冰或蒸汽之標準方法來進行溫度計水銀球的校正。 5.5.2 自動蒸餾溫度感應器:溫度偵測系統可採用熱電偶 (thermocouple)或阻抗型溫度計 (resistant thermal sensor),但需與對等之校正過水銀球玻璃溫度計具有相同溫度延遲與精密度。溫 度計必須定期校正。校正可依不同的感測探針,選取不同的標準精密電阻,並以電位計 (potentiometer)校正。另一種校強化瓶口強化瓶口強化瓶口 燒圓燒圓燒圓 強化瓶口 4 CNS 14830, K 61103 正方法則是利用蒸餾純甲苯 (純度 99.9% ),再比較熱電偶或阻抗型感溫計與水銀溫度計所
9、顯示之溫度差異。 備考:在本標準蒸餾之手動操 作條件下,使用半浸沒式溫度計,甲苯所顯示的沸點為 110.6(經大氣壓力校正)參閱表 4。 表 2 溫度計 CNS 14823 之溫度計編號 IP 範圍, 刻度 2CA62CA-5 +300 1.0 3CA73CA-5 +400 B14C - 38 82 0.1 37C 77C -2 +52 0.2 38C 78C 24 78 0.2 39C 79C 48 102 0.2 40C 80C 72 126 0.2 41C 81C 98 152 0.2 42C 82C 95 225 0.2 102C 83C 123 177 0.2 103C 84C 14
10、8 202 0.2 104C 85C 173 227 0.2 105C 86C 198 252 0.2 106C 87C 223 277 0.2 107C 88C 248 302 0.2 A這類溫度計較其他溫度計之溫度感應遲緩,不適用於窄蒸餾範圍之液體。 B301以下(含)刻度為 1, 301以上細分刻度為 1.5。 6. 危險性 6.1 注意事項:某些溶劑、 化學品中間體,尤其 (但不僅 )醚類及不飽和化合物,儲存時極易形成過氧化物。而這些過氧化物蒸餾過程,尤其當到達乾點時,可能產生激烈爆炸。當某些化學品長期儲存若形成過氧化物時,這些材料必須先進行過氧化物分析。一旦過氧化物濃度達到危害濃度,
11、必須特別小心處理,例如在蒸餾前先設法分解過氧化物,隔離試樣且不要進行測試。 6.2 大多數溶劑及化學中間體均易燃,在操作蒸餾裝置時,最好使用適當之承接盤(catch pan)與防護罩 (shielding),以遮擋蒸餾瓶意外破裂時濺出之液體。 6.3 提供有效通風以保持蒸餾裝置附近溶劑蒸氣濃度低於爆炸濃度下限,且亦須低於一般之工作區域之安全限制值。 7. 儀器裝置之準備 7.1 手動蒸餾裝置 5 CNS 14830, K 61103 7.1.1 使用鐵絲捲繞無絨之軟布或其 他適當方法,將冷凝管清洗乾淨,並予以乾燥。 7.1.2 使用符合待測液體需求規格之 溫度計,若無特別要求,可參閱表 2,選
12、取涵蓋待測物整個蒸餾範圍且刻 度最小之一支溫度計。將此溫度計藉由軟木塞固定於蒸餾瓶頸中間,並使溫度計之收縮室 (如果是 2C 或 IP62 型溫度計之水銀球 )之頂端位於蒸氣管與瓶頸接頭處之底端 (參閱圖 2)。 備考:比起將溫度計的浸泡刻度畫線對準在其他位置來的重要。 7.1.3 參閱第 8.1.3.1 節及第 8.1.3.2 節,調整適當的加熱隔板。 備考:對於低沸點物,開始試驗前須先將設備冷卻至常溫。 7.1.4 將冷凝槽注滿如表 3 所列適當溫度的水。 備考: 當蒸餾純 化合物時,通常需先確認冷凝槽之溫度須高過該化合物之結晶點。 7.1.5 取適量試樣,調整其溫度至表 3 所列適用之溫
13、度 。 7.2 自動蒸餾裝置:自動蒸餾裝置之組裝請直接參考儀器之操作手冊。 表 3 溫度 初沸點, 冷凝槽溫度, 試樣溫度, 低於 50 0 3 0 3 50 70 0 10 10 20 70 150 25 30 20 30 高於 150 35 50 20 30 8. 操作步驟 8.1 手動蒸餾步驟 8.1.1 使用有刻度 的量筒,量取經調溫後試樣 1000.5mL。將蒸餾瓶自裝置上取下,將此測試樣品倒入瓶中,倒完後讓此量筒再傾滴 15 20 秒。 備考: 對於粘稠 液體,需要較長時間以使試樣完全倒入蒸餾瓶,但滴料時間不宜超過 5 分鐘,且不讓任何試樣進入蒸氣管。 8.1.2 蒸餾瓶的蒸氣管先
14、套上一充分 滾壓妥且鑽好孔的軟木塞或適當材料的塞子後,再插入冷凝管,以使兩者能緊密結合。調整加熱包以使瓶頸保 持垂直,並使蒸氣管延伸入冷凝管 25 50mm,並讓瓶底穩固 在加熱包之槽中。插入第 7.1.2 節所述之溫度計,並在冷凝管出口處接上回收量筒 (不需乾燥 ),其出口約深入回收量筒至少 25mm,但不得低過量筒之 100mL 刻度位置。若蒸餾物之初沸點低於 70,則蒸餾過程須將回收量筒浸入透明之水槽,保持槽溫在 10 20間,並利用平板蓋子將量筒上方蓋住,以避免冷凝管之水氣進入量筒內。 8.1.3 對於具有不同蒸餾溫度之不同 材料,必須適度的判斷以選取較好操作條件並獲取可接受之準確性與
15、精密度。一般通則建議如下: 6 CNS 14830, K 61103 8.1.3.1 初沸點低於 150材料可建立下列操作條件。 (a) 隔熱板直徑, 32mm。 (b) 加熱速率從開始加熱到蒸出第一滴蒸餾液,約 5 10 分鐘。蒸氣由瓶頸之蒸氣管上昇到側管時間,約 2.5 3.5 分鐘。 8.1.3.2 初沸點高於 150材料須建立下列操作條件。 (a) 隔熱板直徑, 38mm。 (b) 加熱速率從開始加熱到蒸出第一滴蒸餾液,約 10 15 分鐘。而蒸氣由瓶頸之蒸氣管上昇到側管時間,必須快到能於加熱 15 分鐘內蒸出第一滴蒸餾液。 8.1.4 調整供熱速率,讓蒸餾依每分鐘 4 5mL(大約每
16、秒兩滴 )速率進行。當第一滴蒸餾液滴下時 (初沸點 ),移動回收量筒以讓冷凝管尖碰觸回收量筒之一側管壁。記錄收集到 5、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以及 95mL蒸餾液時,蒸餾溫度計顯示之溫度。 8.1.5 不改變加熱設定下繼續 95%以上之蒸餾,直至觀測到乾點。記錄此觀察到乾點溫度 (參閱第 2 節 )。若未觀測到乾點 (亦即未達乾點前發生裂解之現象:瞬間產生大量蒸氣或濃煙 ;或蒸餾溫度計已達最高讀數,瓶底仍殘存著液體 ),則記錄結果。 8.1.6 當乾點未能得到時,報告蒸餾 溫度計觀察到之最高溫度,或終沸點。當分解現象發生,瞬間產生大量蒸 氣或濃
17、煙,通常伴隨著蒸餾溫度刻度下降,記錄此溫度並報告為分解溫度。假如並無預期之溫降發生,則記錄到達 95%蒸餾溫度後,經 5 分鐘所顯示之最高溫度。並報導為 5 分鐘終點溫度。這個標誌表示在時間限制下, 真實終點溫度無法得到,在任何情況下,將不超過 95%蒸餾點後 5 分鐘。 8.1.7 讀取並記錄大氣壓力。 8.1.8 蒸餾液經由冷凝管滴盡,讀取 其總量並記錄之,此為其回收率。對於非粘稠液體,若蒸餾範圍在 10以內,其蒸餾總回收率應不低於 97%。對於粘稠液體以及,蒸餾範圍 10以上之寬廣蒸餾範圍物質,其蒸餾總回收率只須達 95%。若回收率未達上述標準,則須重複此項試驗。 8.1.9 假如出現任
18、何殘餾物,待其冷卻至常溫,並將其倒入 0.1mL 刻度之小量筒中,量其體積並記錄之。並記錄以 100 減去回收量與殘餾量之和,此為蒸餾損失率。 8.2 自動蒸餾步驟 8.2.1 利用自動蒸餾之回收量筒量取 1000.5mL 之已經調整至適當溫度的試樣。將此試樣倒入蒸餾瓶中,倒完後再讓此回收量筒再傾滴 15 至 20 秒。 (參閱第 8.1.1 節備考 ) 8.2.2 依照操作手冊,將蒸餾瓶接上冷凝管,並裝上溫度量測裝置。 8.2.3 依照操作手冊開始蒸餾試驗。 9. 造成過熱 ( super heating)之因素 7 CNS 14830, K 61103 9.1 一般而言,蒸氣環境之溫度超過
19、蒸氣與液相平衡之溫度即為過熱。下列因素將導致發生過熱,必須加以避免。 9.2 火焰直接接觸到燒瓶使用之瓦斯火焰應 以下列步驟避免接觸到規定部分以外之燒瓶。 9.2.1 選取正確尺寸及特定孔徑之石綿板,孔徑必須為沒有不規則度之正圓。 9.2.2 必須使用無龜裂及無裂縫之石綿板。 9.2.3 將燒瓶緊貼石棉隔熱板上方中央之孔洞。 9.3 加熱:瓦斯燈放置的地方、位置及火焰特性須依下面方式小心處理。 9.3.1 熱源直接在燒瓶下端加熱,任 何之變化將導致周遭大部分空氣被加熱至較燒瓶更高溫度。 9.3.2 火焰最好不要有太大接觸區,應保持無光耀 (nonluminous)。 9.3.3 瓦斯燈之 高度
20、保持在,使無光耀 (nonluminous)的完全燃燒區低於石綿板約43in.(20mm)位置。 9.4 外來 (extraneous)的熱源任何外來的熱源,像陽光直接 照射燒瓶將造成過熱。 9.5 設備的狀態設備用後隨即再用必須特別小心,尤其對於低沸點物質,測試前更應先將設備冷卻至常溫。 9.6 電加熱器之使用電熱器通常較易造成突沸,因此須先測試確認可與瓦斯燈得到同樣效果才可使用。電熱器引起之突沸可以藉加熱器設計之選擇、加熱區之集中化以及構造上儘量少採用陶瓷材料等 得到改善,但顯然無法完全避免突沸。實施上述改善,主 要可減少 (但非完全排除 )蒸餾瓶下方沿著石綿瓦週圍之外來熱輻射量。 (參閱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CNS148302004METHODOFTESTFORDISTILLATIONRANGEOFVOLATILEORGANICLIQUID 挥发性 有机 液体 蒸馏 范围 试验 PDF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634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