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章节练习试卷19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章节练习试卷19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章节练习试卷19及答案与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章节练习试卷 19 及答案与解析 简答题 第 26-27小题,每小题 6分,共 12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1 简述犯罪的基本特征。 单项选择题 第 31-50小题,每小题 1分。共 2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2 在我国,形式意义上的民法仅指 (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 B)民事普通法 ( C)民事单行法 ( D)系统编撰的民法典 3 我国民法调整 ( )。 ( A)所 有的财产关系 ( B)纵向财产关系 ( C)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 ( D)经济管理关系 4 甲住在乙的
2、楼上。甲经常在深夜以很大的声音放音乐,严重影响了乙的休息。乙要求甲关掉录音机,甲以 “我有权利在我的房子里放音乐 ”为由,拒绝了乙的要求。甲的行为违反了民法的 ( )原则。 ( A)公平 ( B)自愿 ( C)等价有偿 ( D)禁止权利滥用 5 从本质上讲,民法就是把一定社会 ( )发展的客观要求直接上升为法律规范; ( A)自然经济 ( B)商品经济 ( C)产品经济 ( D)市场经济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是 ( )。 ( A)一部民法典 ( B)我国民事基本法 ( C)我国民事特别法 ( D)我国民事单行法 7 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 ( )。 ( A)都是有偿的 ( B)都是无偿的 (
3、 C)一般是有偿的 ( D)一般是无偿的 8 违反公序良俗原则的行为不包括 ( )。 ( A)家庭暴力 ( B)在愚人节时与某人开玩笑 ( C)某企业与职工签订工伤概不负责的协议 ( D)串通投标的行为 9 “民法 ”一词由罗马法的 ( )延续而来。 ( A)万民法 ( B)市民法 ( C)公法 ( D)私法 多项选择题 第 51-55小题,每小题 2分,共 1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0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以下关于所有权归属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 ( A)遗失物由拾得人取得所有权 ( B)
4、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由国家取得所有权 ( C)加工物由加工人取得所有权 ( D)漂流物由失主取得所有权 11 所有权的相对消灭原因有 ( )。 ( A)客体灭失 ( B)转让 ( C)抛弃 ( D)主体死亡 12 善意取得应当具备的条件有 ( )。 ( A)标的物必须是依法可以流通的动产或不动产 ( B)让与人无移转动产所有权的权利 ( C)受让人通过有效交换而取得动产 ( D)受让人取得动产时出于善意 13 下列选项中,不适用善意取得的是 ( )。 ( A)杜冷丁 ( B)头疼片剂 ( C)梅花鹿 ( D)野生动物 14 下列属于所有权继受取得的有 ( )。 ( A)买卖 ( B)互易 ( C
5、)赠与 ( D)继承 15 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下列财产应当认定为国有财产的 有 ( )。 ( A)城市的土地 ( B)国防资产 ( C)无线电频谱资源 ( D)公路 16 在我国,下列事实中,占有人能以先占取得所有权的是 ( )。 ( A)甲从垃圾桶中拾得废旧电子表一块,可依先占取得所有权 ( B)甲在路边拾得撞树而亡的野兔一只,可依先占取得所有权 ( C)甲在路边拾得人民币 10万元,可依先占取得所有权 ( D)甲在路边拾得文物一件,可依先占取得所有权 17 以下各项中属于所有权继受取得方式的是 ( )。 ( A)继承人取得遗产的所有权 ( B)刘某用手表换王某的收音 机 ( C)小王接受其
6、男友赠与的一枚金戒指 ( D)小赵从商店购买了一台冰箱 18 甲家的牛丢失后被乙拾得,甲要求乙返还该牛,乙提出了下列请求,依法应予支持的是 ( )。 ( A)请求甲支付报酬 200元 ( B)请求甲支付为看管该牛的误工损失 30元 ( C)请求甲支付该牛所吃的草料款 20元 ( D)请求甲支付该牛因治疗花去医药费 100元 法条分析题 第 59小题, 10分。要求符合立法原意和民法理论。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 62条规定: “民事法律行为可以 附条件,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在符合所附条件时生效。 ”试分析该条法律规定。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 58
7、条规定: “下列民事行为无效: (一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 (二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入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 (三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 (四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五 )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 (六 )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 (七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 试分析该条 法律规定。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章节练习试卷 19 答案与解析 简答题 第 26-27小题,每小题 6分,共 12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1 【正确答案】 犯罪是
8、指刑法规定应当受到刑罚惩罚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即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都是犯罪,但是情节 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其基本特征是: (1)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社会危害性既是行为构成犯罪的根据,又揭示了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反映了犯罪与社会的关系,说明了国家将一定行为规定为犯罪并加以刑罚惩罚的理由,揭示了犯罪的社
9、会、政治内容。 (2)刑事违法性。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基本法律特征,是划分犯罪行为与一般违法行为的基本界限。只有当一个行为既具有社会危害性,又具有刑事违法性时,才能被认定为犯罪。一方面,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是刑事违法性的基础。一个行为如果不具 有社会危害性,就不应当被刑法规定为犯罪;另一方面,刑事违法性是社会危害性在刑法上的体现。一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或早或晚都会被国家立法机关规定在刑法中。因此,只有当一个行为既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同时也违反刑法规范,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具有刑事违法性时,才能被认定为犯罪。 (3)应受刑罚惩罚性。犯罪是适用刑罚惩罚的前提,刑罚是犯罪的法律后果。所以,
10、应受刑罚惩罚性也是犯罪的一个基本特征。如果一个行为不应当受刑罚惩罚,也就意味着它不是犯罪。 犯罪的这三个特征是密不可分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 的最本质特征,是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的基础,而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则把犯罪与其他违法行为区别开来。因此,这三个特征对于犯罪都是必要的,并且是任何犯罪都必须具有的。 单项选择题 第 31-50小题,每小题 1分。共 2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2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本题考核对概念的正确理解,形式意义上的民法仅指成文的以民法典命名的法律规范,在我国即指中华人民共和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法律硕士 专业 基础课 章节 练习 19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