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2001年法律硕士(综合课)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2001年法律硕士(综合课)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2001年法律硕士(综合课)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2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01年法律硕士(综合课)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 1 法的预测作用 2 私法 3 法律的产生经历了一个从习惯到习惯法再到成文法的发展过程。 ( ) ( A)正确 ( B)错误 4 法律与道德是由一定的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 ) ( A)正确 ( B)错误 5 法的内容最终是由统治阶级的意志决定的。 ( ) ( A)正确 ( B)错误 6 法的社会作用直接体现法的本质和目的。 ( ) ( A)正确 ( B)错误 7 法律制定程序不同于立法程序。 ( ) ( A)正确 ( B)错误 8 法律的两大基本的、主要的构成要素是法律概念和法律规范。 ( ) ( A)正确 ( B)错误 9 法律后果
2、就是法律制裁。 ( ) ( A)正确 ( B)错误 10 法律机构在社会生活中的相对独立性是与法律职业专门化等因素相联系的。 ( ) ( A)正确 ( B)错误 11 司法机关应当积极主动地为市场经济主体服务。 ( ) ( A)正确 ( B)错误 12 在我国,法的渊源特指法的内容的来源。 ( ) ( A)正确 ( B)错误 13 法律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的总称。 ( ) ( A)正确 ( B)错误 14 行政处分与行政处罚一样,都是法律制裁的方式。 ( ) ( A)正确 ( B)错误 15 文义解释就是将被解释的法律条文放在整部法律中乃至整个法律体系中,联系此法条与其他法条
3、的相互关系来解释法律。 ( ) ( A)正确 ( B)错误 16 法律责任是由特定国家机关对违法者依据其违法行为而采取的惩罚措施。 ( ) ( A)正确 ( B)错误 17 法律事件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 ,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事实。 ( ) ( A)正确 ( B)错误 18 权利是可能的,义务是必须的。 ( ) ( A)正确 ( B)错误 19 按照法律规范内容的确定性程度,可以将法律规范分为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 ( ) ( A)正确 ( B)错误 20 法律的溯及力又称法律的溯及既往的效力。 ( ) ( A)正确 ( B)错误 21 立法体制就是有关立法权限的
4、制度结构。 ( ) ( A)正确 ( B)错误 22 法律与国家同时产生。 ( ) ( A)正确 ( B)错误 23 简述法的社会作用与规范作用之间的区别。 24 试论司法权的性质及其保障。 25 附带性审查 26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7 在英国,尽管 1215年的 _并不是近代意义的宪法性法律,但它对英国宪法的发展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 A)权利法案 ( B)自由大宪章 ( C)人身保护法 ( D)王位继承法 28 世界各国宪法实施保障的体制主要有 _。 ( A)立法机关负责保障实施的体制 ( B) 司法机关负责保障实施的体制 ( C)执政党负责保障实施的体制 ( D
5、)专门机构负责保障实施的体制 29 规定 “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是在对我国现行宪法进行_修正时作出的。 ( A)第一次 ( B)第二次 ( C)第三次 ( D)第四次 30 我国宪法规定的解释宪法的机关是 _。 ( A)全国人大 ( B)全国人大常委会 ( C)国务院 ( D)最高人民法院 31 根据我国宪法和选举法的规定,享有选举权的基本条件是 _。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 B)未被剥夺政治权利 ( C)在我国居住满 3年 ( D)年满 18周岁 32 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是。 ( A)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 B)基层政权机关 ( C)基层政权机关的派出机关 (
6、 D)基层群众性团体 33 我国宪法修改,由 _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 2/3以上的多数通过。 ( A)中共中央 ( B)国务院 ( C)全国人大常委会 ( D) 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 34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享有不受法律追究的权利是指在 _。 ( A)全国人大各种会议上的 发言 ( B)各种会议上的发言 ( C)全国人大各种会议上的表决 ( D)进行视察活动时的一切行为 35 根据我国宪法和基本法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 _除外。 ( A)司法终审权 ( B)外交权 ( C)国防权 ( D)货币发行权 36 我国公民广义的人身自由包括 _。 ( A)
7、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 B)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 C)住宅不受侵犯 ( D)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37 全国人大常委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 _的职务。 ( A)国家行政机关 ( B)审判机关 ( C)中央军事委员会 ( D)检察机关 38 根据法律规定,各级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和助理审判员必须是年满 _的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 A) 18周岁 ( B) 20周岁 ( C) 23周岁 ( D) 25周岁 39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
8、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请以这一规定来分析宪法规范所具有的最主要的特点 ) 40 左传 .昭公六年记载: “ 商有乱政,而作 _;周有乱政,而作_。 ” 41 在清朝, 是中央主审机关, _是中央监察机关。 42 所谓 “殷彝 ”,指的是商朝的法律。 ( ) ( A)正确 ( B)错误 43 汉朝以律、令、格、式为基本的法律形式。 ( ) ( A)正确 ( B)错误 44 “八议 ”制度的正式确立始于北齐律。 ( ) ( A)正确 ( B)错误 45 在汉朝,皇帝交办的刑事案件,称为 “诏狱 ”。 ( ) ( A)正确 ( B)错误 46 唐朝末期,法律上已经确立了 “刺配刑 ”。 ( ) (
9、 A)正确 ( B)错误 47 元朝曾在法律上将境内公民分为高下四等,以实施同罪异罚的原则。 ( ) ( A)正确 ( B)错误 48 清末的变法修律活动直接导致了中华法系的解体。 ( ) ( A)正确 ( B)错误 49 1912年公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国家政体问题上,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 ) ( A)正确 ( B)错误 50 1929年至 1930年公布的中华民国民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 颁行的民法典。 ( ) ( A)正确 ( B)错误 51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随即颁布了中华土地法大纲。 ( ) ( A)正确 ( B)错误 52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的成文法是指
10、_。 ( A)宋国的 “刑器 ” ( B)邓析的 “竹刑 ” ( C)晋国的 “铸刑鼎 ” ( D)郑国的 “铸刑书 ” 53 下列法律中不属于汉律 60篇的是 _。 ( A)九章律 ( B)傍章律 ( C)金布律 ( D)朝律 54 “亲亲相隐 ”原则是 _在法律上确 定下来的。 ( A)春秋时期 ( B)汉朝 ( C)唐朝 ( D)明朝 55 封建制五刑正式确立于 _。 ( A)北魏律 ( B)北齐律 ( C)开皇律 ( D)唐律 56 唐律规定,如果 “嫁娶违律 ”, _ 。 ( A)独坐结婚者 ( B)独坐主婚者 ( C)结婚、主婚皆坐 ( D)结婚、主婚皆不坐 57 汉唐法律在刑罚适
11、用上采取 _。 ( A)从轻主义原则 ( B)从重主义原则 ( C)从重从新主义原则 ( D)从重从旧主义原则 58 元朝专理宗教审 判的机关是 _。 ( A)枢密院 ( B)宣政院 ( C)道教所 ( D)大宗正府 59 1902年,清政府任命了两位修订法律大臣,一位是沈家本,另一位是 _。 ( A)张之洞 ( B)劳乃宣 ( C)刘坤一 ( D)武廷芳 60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宪法是由哪个政权公布的 ?_ ( A)孙中山政权 ( B)袁世凯政权 ( C)曹锟政权 ( D)蒋介石政权 61 南京国民政府的司法审判制度实行 _。 ( A)四级三审制 ( B)三级三审制 ( C)三级二审制
12、( D)二级二审制 62 唐律疏议 .名例规定: “诸断罪而无正条者,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人罪者,则举轻以明重。 ”(简要回答其含义 ) 2001年法律硕士(综合课)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 1 【正确答案】 法的预测作用是指人们根据法律可以预先估计人们相互间将怎样行为以及行为的后果等,从而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合理的安排。 2 【正确答案】 私法主要是指关于个体与个体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部门的总和,包括民法、商法、家庭法等。 3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法律的产生经历了由习惯到习 惯法再到成文法的漫长过程。最初作为行为规范的习惯,表现为只对个别、具体的人和事进行调整,在个别调整的基础
13、上形成了人民共同的典型的行为规则或习惯。随着国家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开始由国家机关来认可一些行为习惯,从而使原始社会的一般规范 习惯逐渐转变为习惯法。这种习惯法和习惯相比已经有了质的变化,它是由国家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习惯的认可又发展为国家的广泛立法,出现了成文法,即以成文形式出现的法律,它是由立法者能动地、预见性地、系统地制定出来的法律,如汉漠拉比法典、摩奴法典 等,就是成文法。成文法的优点在于比习惯法具有更大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因此本题选对。 4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由经济关系最终决定、按照善恶标准来评价并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
14、念和传统习惯维持的规范、原则、意识的总称。道德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特点在于:第一,它评价人们行为和思想的标准是善与恶,包括公正与偏私、光荣与耻辱、正义与非正义等等;第二,它依靠社会舆论、社会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持。 而法律的实施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这是法律 规范区别于道德等其他社会规范、技术规范的重大特点。即使国家强制力不等于强制力,即使有些技术规范、宗教戒律、家训族规等不是法律规范,但也可能具有某种强制力,当事人不得不服从。道德规范也不具有同法律一样直接的、足以强制人身的执行力,而更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缺乏明确的表现形式。当人
15、们对道德上的权利与义务发生争执时,一般也没有像法律那样的权威机构对其中的是非曲直明确作出裁决,即使有这种裁决,也是舆论性质的,缺乏像法律那样的权威机构保证其实施。故本题选错。 5 【正确答案】 B 【 试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在阶级社会,一国范围内的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通过国家立法机关的立法活动,上升为国家意志,这样的法律不仅是惟一的、而且是具有阶级性的。也就是说并非一切统治阶级的意志都是法,而只有被奉为法律,即体现在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人人必须遵守的、由国家强制力保障的 “法律 ”中的统治阶级意志才是法。进而,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又是由统治阶级
16、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法在本质上具有物质根源 (物质渊源 )性和物质制约性。即法的阶级意志性归根结底又决定于法的物质制约 性。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指相当广泛,一般是指地理环境、人口状况、生产方式,其中有决定性意义的是被一定生产力水平所制约的生产关系、经济条件。马克思说过: “只有毫无历史知识的人才不知道:君主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不服从经济条件,并且从来不能向经济条件发号施令。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 ”归根到底,任何统治阶级都不能不顾一定经济条件的要求而任意立法。故本题选错。 6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法的社会作用是指法律作为社会关系调整
17、器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它是经过 法的规范作用而产生的。与法的规范作用不同,法的规范作用是基于法的规范性特性,即根据法是一种调整人的行为的规范这一基本事实进行考察的;其作用对象是人的行为,它是一切法所共同具有的;而法的社会作用则是基于法的本质、目的和实效进行考察的,其作用的对象是社会关系,并依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而形成差别。规范作用是社会作用的手段,社会作用则是规范作用的目的,规范作用具有形式性和表象性,而社会作用则具有内容性和本质性。实现规范作用的前提是颁布法律,即把法律告诉人们,法就能发挥规范作用;而实现社会作用的 前提是法律被运用,被实施,主要通过人们的法律行为或产生
18、一定的法律关系。因此法的社会作用也可以说就是法律目的的实现,即法的实际目的。故本题选对。 7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法律制定程序即立法程序,是指在法律制定权的国家机关在制定、修改、补充或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步骤和方法。二者完全相同,故本题选错。 8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法的要素是指法律由哪些基本因素或元素构成的问题,一般认为法律由原则、概念和规范三个要素构成。法律原则是法律规范的基础或在法律中较为稳定的原理和准则。法律概念是指在长期的法学研究和法律实践基础上对经常适用的一些专门术语进行抽象、概括所形成的具有特定的法律意义的概念。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19、,反映掌握国家政权阶级的意志,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故本题选错。 9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后果是指法律规范中规定的、人们在做出符合或者违反该规范行为时,会带来什么法律后果的部分。法律后果分为两类:一是肯定式后果,包括对合乎法律规则行为的允许、保护或奖励等;二是否定式后果,即对违反法律的行为所给予的法 律制裁。本题中的命题因为表述不够完整而成为错误的命题。 10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法律职业本身是随着社会分工而发展起来的。在早期的社会生活中,由于社会结构与社会生活比较简单,人们发生的纷争依靠习俗或习惯得到解决,社会上的 “执法者 ”主要凭借其深
20、厚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就能够胜任裁判是非的角色,而不必经过专业化的职业训练。后来,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和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化,出现了法律,法律也变得越来越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那么法律的专业化和职业的专门化就成为社会生活的必需。社会分工的细化和专门化使得人们在面对自己职业外的世界时感到茫然和无知,他们对职业外事务与纠纷的处理就越来越仰仗于专家。这时,几乎在所有的社会都出现了一个界限明确并形成独立阶层的集团,即法律专家。因此,法律的专业化和职业的专门化就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法律的专业化和职业的专门化,必然导致法律机构在社会生活中的相对独立性。这种独立性是与以下因素相联系的,如社会分工、职
21、业专门化和由此带来的职业垄断化、法律的权威性等。法律职业机构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法律审判机构的独立性,检察机构的独立性和律师协会组织机构的自治管理上。因此,该命题 是正确的。 11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了解司法的特征,需要把司法权与行政权进行比较。首先,司法具有非服从性。行政权的管理关系存在官僚层级式的服从性,司法权的管理关系则是非服从性的。行政权可以接收领导者的命令,哪怕是错误的命令,通常也以服从为天职,从而保证政令畅通。而司法权不存在官僚层级上的服从关系,它不服从命令。因此,要求法官服从任何上级指示都是妨碍判断的。司法权的判断性要求法官执行既定的规则标准, “惟法律是从 ”是司法
22、的本质体现。因此,司法的服从性不是司法的特征。其次,司法具有公平优先 性。行政权的价值取向具有效率优先性,司法权的价值取向具有公平优先性。管理贵在神速和有效,判断贵在公正和准确。从某种意义上说,行政的任务是促进和保证产出更大的馅饼,而法院的使命则是在既定规则和程序过程中判断馅饼分配的合理性。因此,公平优先性是司法的一个特征。第三,司法具有形式性。行政权更注重结果的实质性,但司法权更注重权利过程的形式性,相对于国家权力的目标,诸如政治局势稳定、经济效益增长、道德秩序健康、民众生活安宁等等,行政权结果的实质性是指行政主体企望和追求百分之百地符合这些目标,而司法权并不直接以这些实质 目标为自己的目的
23、,它是以制定法既定规则为标准,以现有诉讼中的证据为条件,以相对间隔于社会具体生活的程序为方式,作出相对合理的判断,以接近上述这些目标。因此,形式性是司法的一个特征。第四,司法具有稳定性。行政权在发展与变化的社会情势中具有应变性,司法权则具有稳定性。行政权必须及时适应各个时期的社会变迁情势,但是司法权的本质决定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的司法政策、司法态度、司法标准、司法体制、司法人员等等。鉴于上述论述,故本题选错。 12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在中外法学中,法律渊源是个含义丰富的 概念。从法律思维方式的角度看,法律渊源实际上指法官等职业群体对什么样的法律性资料具有法律效力的认定。从法律适用的
24、角度看,法律性资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立法机关或经立法机关授权的机关,通过立法活动所制定的各种法律文本,如法典、单行法规、条例,以及认可的习惯和国际条约等;另一类是通行于社会中的各种正义观念、善良风俗和法理学说等。在法律适用过程中,法官等职业法律群体,首先要对各种法律性资料进行识别,以确定其在个案中是否有法律效力,具有哪一级别的法律效力。所以,我们不能把法律渊源简单地视为法律的表现形式,法律的表现 形式仅仅是对各种法律性资料的分类。当然,我们更不能望文生义,把法律渊源看作法的内容的来源。因此,该命题是错误的。 13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关于法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2001 法律硕士 综合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