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学教育中如何传承传统的内容与方法.ppt
《在中小学教育中如何传承传统的内容与方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中小学教育中如何传承传统的内容与方法.ppt(2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在中小学教育中如何传承传统的 内容与方法,程方平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内容,导语:缺失文化传统的发展是最严重的迷失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博大精深 中国传统教育的方法具有原创精神 如何了解与学习传统文化 结语:传统是根,根深叶茂,导语: 缺失文化传统的发展是最严重的迷失,在中小学的文化教育中缺少传统内涵,我们做的将不是“中国梦”,未来的中国人也难成为“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 中国不少青年一代(官员后备军)的崇洋媚外,缺少自信,问题全在学校和社会的引导,中国的国际地位来自于自尊,而非暴发户式的张狂 文化的丧失仅需50年:台湾1895-1945,文化和尊严已经丢失;越南的悲哀;黑人的“根”
2、100年的回顾与教训,应有危机感,恶补可能都来不及如今教汉字教到全世界,中国人自己却不明白中国字,韩国、日本更珍重(2000汉字;中国当代常用汉字70%日本创)传统,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中国的中国人,应首先知晓中国文化,中国的学校才能继续成为中国文化复兴的中坚,其中校长和教师的责任使命重大 学子、社会与国民的自信、自觉、自强要有自知为基 非洲裔中医,坚守医德,在红河培训3000乡村医生,献出儿子,令国人汗颜教师与成人社会应是文化方面的精英与引领者学子的榜样,应能以一己的学识、魅力引领学界和社会理智地把握历史与现代和未来的关系 传统文化的复兴、传承与弘扬要从学校教育开始,中小学教育的本质就是传承和
3、弘扬文化,传统的蒙学、小学和大学,传说中的夏商周开始有文字、学校,并有层次,此前? 蒙学胎教开始0-7或8岁,语言和基本行为习惯,很重要! 小学7或8岁-15岁,成人,文字加礼仪。到汉朝独尊儒术,开始有细致的分化,班固汉书艺文志“小学”主要是文字之学,同级别的“孝经”是小学阶段的道德习惯教育,包括管子弟子职等,隋书经籍志四库分类初步形成,加佛道经典。到朱熹理学集大成,更重视基础,专门编“小学”集合古今道德行为规范,仍以先秦传统为主。 大学15岁以后,学习各类专业、哲学、探究未知领域。名称繁多:太学、国子学、四门学、算学、律学、书学、道学、医学、鸿都门学(艺术)、书院、崇文馆、弘文馆、崇玄学、同
4、文馆等,有官学、私学,体制内外之别,“国学”内涵:,*传统的经史子集,汉代已经确立,有不断丰富、充实和拓展。 *明清对比“西学”,有“中学”含义,在国外称“中国学”,在中国应涵盖“中国传统文化”清末章炳麟等人曾专用。陈垣等一生奋斗并鼓励将中国学优势夺回中国。 *中国国家提倡的学问,national有行政等级和价值输出意味。 *在新中国格局中有更广大的包容:伊斯兰教文化、藏文化、各少数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科技文化等,也包括中国的文革、改革开放和发展历史经验等。 *国学应有分类、分层,包括本土性、民族性、地方性等更为细化、生活化的内容,更倾向精神和文化,教育的传统是一面镜子,中国教育的发展不能缺少
5、中国教育史这面镜子!,有文字的历史最短,3500-7000年 有文字记载的传说历史有7000左右(丝绸、茶、灰陶、彩陶、红陶) 有考古发现的人类历史有200万年 人类和动物有语言的历史有600万年,教育发挥作用在语言产生,甚至在此之前就存在。 而今天的教育主要依赖文字,其效果自然不理想。 任何教育的改革都需要认真、深入的反思,目的是更好地把握本质和关键。人类对可资借鉴的历史还应重新认识。 从“三个面向”解读立足、自我、历史和根本,“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模式”须有中国的传统!,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博大精深,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是三字经、千字文可以包括的 所有纯正的 中国人都应有中国传统文
6、化的素养,而不仅仅是文史政老师的专利! 书法家协会提倡增加“书法老师”编制,显然对传统、对现实均不甚了解,在未来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还会有乱象丛生,原因就是对传统文化及其价值基本不了解。张之洞书目答问、纪晓岚四库提要可帮我们大开眼界 经史子集;还有多民族的文化朦胧的理性之光,还有更多“医经”、“算经”、“相马经”等,互证,融通。各领域、各行业均以德艺双馨为标准。崇尚独立、求真、有标新立异的创造性;包括道-哲学;法-科学;技艺-经验多个层次; 传统文化=儒家?更广阔,各行各业的生活,经过验证的对真善美的认识与体验的记录和传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值得我们自己和全人类借鉴的内容非常丰富,概括起来包
7、括以下几十个方面:,1、哲学与美学:道、易、阴阳、五行、仁、中庸、无为、和、通、诚、气、器、理、化、宜等重要概念,提倡和而不同、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探索人性善恶(性善、性恶、性三品等理论并存,并对各类社会治理和教育产生影响)、长于整体或系统思维、阴阳博弈为统一整体、探索对变化的适应等,自先秦就有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且有源源不断的各类继承与创新; 2、道德、法律与制度:道德法律与礼仪规范并重互补、礼免其前刑禁其后、 提倡道德实践、以身作则、具有民主传统,提倡仁义、诚信、守法、廉政、公正、公平、礼貌、伦理,有监督监察机制、巡抚制度、私访传统,有法学及其教育的传统,注重法学高级人
8、才的培养(官学中有律学,科举考明法),对暴政(秦、隋等朝末期)和治世(汉武帝、唐太宗、清康熙乾隆时代)进行总结(有资治通鉴、贞观政要等)等;,3、文化与宗教: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化”(产生影响、深入人心)的作用,提倡三教融合、以儒治国、以佛治心、和而不同、兼容并包、注重对外来宗教的学习及其中国化的改造、多宗教相安共营社会平安、宽容和鼓励文化的多样性(地方性、民族性等)、注重对民众民俗的影响,注重宗教对自主性、善行的激励与开发; 4、科学与数学:提倡求实和实用、注重实验(如炼丹、冶铁、医药等)和实录(如医学的验方、诸多行业的秘传技巧)、使用直观位制计算及其工具(算筹、算盘)、具有质疑问难的
9、科学传统精神、构建中国逻辑(综合墨子、佛教因明、印度数学、阿拉伯数学及逻辑的资源丰富自身)、促进各行业的众多发现(各类发明、创新)、多种方式和体制并存互补(如数学兼有二进制、十进制、十二进制、十六进制等),数学教育发达,有系统的算经和官方算学,以及科举考试的“明算科”,著名的数学家人才辈出; 5、农林牧副渔各业:重农思想、讲究轮耕、休耕,长于蚕桑、茶叶和各种农作物,原产和引进多种粮食产品、菜果等并注意改良、水土特质与种养植的关系、动物驯化与品种改良、注重环境保护,且有相应的专业研究和教科书,农谚等经验的积累准确且实用;,6、医学与预防、养生:注重辨证医治、强调人自身的协调能力和抵抗力、提倡积极
10、预防、针灸、经络、与体育和饮食等结合,看重心理、情绪等作用的影响,积极推进家庭医学和大众医学、设立各级医学和进行医学知识普及,最早有彩色解剖图(藏医)、医学模型(宋代铜人),发明麻醉术和以毒解毒的痘(免疫技术)、植物动物药学发达、推行气功、健身体操(易筋经、五禽戏等); 7、天文历法:注重农历研究与测量实验、研究星象、调整历法、对节气的运用与研究、开展相关领域的多元化争论(各教派、学派代表),有独到的天文、星象、天气预报的理论和方法,也有官方和民间的人才培养规范,有许多经典著述; 8、地理:将地理作为地方发展重要依据,地图的绘制、山河的勘察、注重地理在经济、商业、农业、军事、外交、主权、领土、
11、民俗、宗教、文化艺术、旅游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9、水利:治水以疏导为主、探索分流(堰)、注重江河统和、对水质关注(食用、茶用、医用、农用、军用等)、因地制宜开展水治理、政府兴修水利、形成各类水生态、强调水与民生关系等,10、建筑业:创造斗拱、发展各类功能性建筑、建造木结构大型建筑和地方风格建筑 ,使用多种建筑材料(泥土、石材、陶瓷、铜、铁、木、竹等)、规定建筑等级和规格,有营造法式等相应的标准和教科书,建筑师可做尚书,注重建筑与环境关系,园林有中国特色; 11、商业:很早探讨义利关系、倡导取之有道、契约诚信、打击投机倒把,探讨钱庄融资、典当模式、鼓励商人参与国家安全和建设,建立各类市场与边贸
12、,有商帮、商会的传统,地域性商帮有文化色彩,也有自律精神; 12、军事:多兵种(水军、陆军、骑兵、民兵、家丁、火器、辎重保障等)建设,有36计、孙子兵法、鬼谷子、六韬等兵法著述和思想、提倡非军事解决方式、注重战后的休养生息与政府的无为而治、运用屯田制、保甲制等寓兵于民、以农养兵,最先发明火器(热兵器)并用于民用; 13、外交:注重和平共处、礼尚往来,态度不卑不亢,通过和亲、互市、遣使、馈赠等方式接好邻邦,注意通过官方(使节、商业、文化等)和民间(宗教、文化、艺术等)交流调节关系,自省“夜郎自大”的问题,面对列强不屈不挠、强调自主抗争,善于总结外交经验;,14、计量:度量衡标准统一,量器规范,但
13、同时在不同行业使用十进制、十六进制、二进制、十二进制等,并有换算方法,坚固精确计量和模糊计量; 15、手工业技术:有平等精神,墨子为其代表,讲究职业道德,有百工分类,提倡精益求精、着眼于发现规律与诀窍、家庭传承有序、师徒制严格,在制陶、制皮、象牙雕刻、铜器、金银镶嵌、玉器、瓷器、农具、冶铁、纺织、服饰等行业创造力极强,各行业组织有行会和行业神、有行业规范,技术有评定标准,能力强者亦可有途径为官; 16、语言文字:统一文字可通古今4000-5000年(从简化字可方便迁移至繁体字、篆字、钟鼎文、甲骨文等)、多方言合用一种官方文字、不同民族文字在区域内流传使用达几十种,不断优化简约汉字、保持并兼顾形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小学教育 如何 传承 传统 内容 方法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