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详细教案.doc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详细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详细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进入第四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所谓的专制时代晚期其实就是指我国明清两代的政治形态,大致时间是在 14 世纪到 19 世纪的中后期。这个阶段是我国专制主义达到顶峰的这样一个阶段,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了解明清时期的专制主义是如何达到顶峰的。 一、明朝专制主义的强化措施: 1、废丞相 首先我们来学习明朝的君主为了强化专制主义所采取的措施。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呢,我想问问大家平时在家是不是都很爱看电视剧啊, 你们有 没有看过关于古代宰相的电视剧呢?比如有很出名的宰相刘罗锅等等,是吧。那大家知不知道这部电视剧讲是哪个朝代的故事啊?这部剧讲的是
2、清朝时候的事情,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呢?清朝的时候还有宰相吗?对,通过我们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古代的丞相制度是由谁建立起来的啊?对,是由秦始皇建立。那么又是由谁废除的呢?对,是由明太祖朱元璋废除的。所以说清朝根本就不可能有宰相这种职位存在,那宰相刘罗锅这部电视剧也就犯了一个很大的知识性的错误。 通过学习我们说秦始皇为什么要设丞相呢?对,就是因为全国政事太多,因此他需要帮手来为 自己分担政务,并且还在丞相之下设立了六部,所以秦设丞相的时候,丞相是属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那为什么朱元璋又要废除丞相制呢?好,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本17 页右边的这个资料卡片,通过这段资料我们可以得出,朱元
3、璋废丞相的历史原因,第一个就是设丞相是秦速亡的原因之一,第二个则是丞相是各朝专权乱政的根源。好,那这是废丞相的历史原因,那么废丞相的直接原因又是什么呢?其实明朝不是一建立起就废除了丞相制,明朝建立初期在政治上是沿袭元代的制度,在中央机构设中书省来总管全国各种政事,并且还设立了左右丞相,而丞相对政务有专 决权,他统率百官对皇帝负责。到了 1376 年的时候,明太祖废除了元朝的行省制,并设立了三司,也就是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来分别掌管地方上的行政、军事还有监察事务,但是这三司是隶属于中央的相关部门来管理,所以没过几年,就导致中央的左右丞相权利过大。最终到了 1380 年,爆发了“胡惟庸案”,胡
4、惟庸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但他当上丞相后由于权利的扩大就导致他变得骄横跋扈,久而久之使得君权与相权的矛盾逐渐激化。于是在 1380 年,朱元璋以“谋不轨罪”下令诛杀胡惟庸及其九族,并且由此还杀掉了胡惟庸的党羽前后总共有三万多人,历史 上称之为“胡惟庸案”。所以我们说朱元璋废丞相的直接原因就是:地方上废行省设三司后,宰相权力过大,导致“胡惟庸案”。从此朱元璋规定子孙后代不准立丞相,而把相权分给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由皇帝直接管理。那通过这样的一个变化我们可以看到皇帝的权利又增强了,所以其实朱元璋废丞相的根本原因还是什么?就是为了强化皇权。由于相权过大威胁到了皇权,于是就把丞相制给废除了。
5、自此秦汉以来沿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彻底废除,全国军政大权由皇帝一人独揽。 2、设内阁 好的,那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达到了高度集权的目的, 但是全国繁杂事务集皇帝一身的情况又出现了,明朝皇帝们要如何解决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明朝内阁制度的形成过程。当初秦始皇为解决这一问题是通过设立丞相对吧,但是朱元璋不行啊。于是他委派了一些有才学且办事较稳重的中下级官员跟随他的左右以便随时接受顾问 ,这些人就被称之为殿阁大学士,他们是皇帝身边的侍从顾问,很少能够参与决策。这样的一个设置也为后面内阁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到了明成祖朱棣 时,他选拔翰林院 的 官员入值文渊阁, 因此这些官员也被称为文渊阁大学士,他们的
6、 职权就是帮助皇帝处理 全国 政务 并且有 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权 。明朝的 内阁制度由此正式确立了下来。到了明宣宗时,改文渊阁大学士为内阁大学士,他们的权势和地位都有所提高,并且明神宗还授予了这些阁臣票拟权。所谓票拟权就是说阁臣收到奏章后,可以先替皇帝拟写出处理意见,用笔书写在一张小票上并把这个小票贴在各个奏章上面,然后交给皇帝看。那皇帝对于这些呈上来的奏章呢,又拥有批红权,所谓批红就是指皇帝对阁臣票拟后的奏章的一个审定,如果审核过了话,就让太监把阁臣的意见重新抄一遍然后交给下面的人执行就可以了,那审核不过的话就再商量。那内阁大学士票拟权的出现也是明朝内阁制度得到发展的表现。到了明 神宗时期
7、,可以说是内阁制度的一个全盛时期,为什么说是一个全盛时期呢?因为这时内阁大学士改名为内阁首辅,那大家知道的明朝著名的首辅有谁啊?对,内阁首辅张居正,这一时期别说什么票拟权的扩大,就连皇帝的批红权都落到了内阁首辅的手中,所以说明神宗时期是内阁制度的全盛时期。 3、对内阁制度的评价及其弊端 也由此有人这样说过,说内阁首辅是没有宰相名义的宰相,大家想想这句话,你们觉得内阁首辅能够等同于宰相吗?内阁制又能够等同于宰相制吗?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思考一下,大家可以结合前面所学过的有关宰相也就是丞相制度的知识与我 们刚刚所学的内阁制来做一个比较。好的,首先我们说内阁制和宰相制的相同点是什么?对,他们都是辅助皇
8、帝处理全国政务的对吧。那么他们的不同点又有些什么呢?我们说宰相是有法定地位的对不对,宰相是有制度保障的一个职位,比如说三公九卿制里就规定了三公中有宰相这一职位,但内阁大臣们有没有法定的这样一种地位呢?对,没有,因为他们只是被皇帝提拔来帮助他处理全国政事的人,并且他们不像宰相是拥有一定的决策权的,他们只有提供建议的这样一些权利,是皇帝身边的侍从顾问,不能正式统领百官,因此内阁大臣对皇权不但没有制约作用,反而加强了皇 帝的权利,但是宰相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皇权起到约束作用。所以说内阁首辅和宰相是不可相提并论的。由此呢,我们也可以对内阁制度做出一定的评价,第一:内阁始终不是中央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9、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第二: 内阁 制度 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阁臣职权大小、地位高低完全由皇帝随意而定,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那 这就是对内阁制度的一个评价。 除此以外 我们 通过学习 知道,明神宗的时候内阁权力大 大增强 , 批红权落到了内阁首辅的手中,并且内阁首辅还 侵夺了六部的职权, 这就直接 威胁 到了皇帝的权利 ,所以皇帝呢就任用自己身边 更亲近的 太监去牵制内阁,于是乎宦官专权 的局面就又 出现了,宦官参政,妨碍阁权也是导致明代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 所以我们又可以总结到内阁制度的弊端就是 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导致明代政治日益黑暗。 过渡: 以上我们所学
10、到的废丞相和设内阁是明朝君主专制得到强化的措施,那么清朝君主专制又是通过哪些措施得到强化的呢? 明朝到中后期皇帝昏庸、宦官干政、政治腐败,最终在明末农民战争的沉重打击下,于 1644 年灭亡 。但是 明朝灭亡之后,农民军并没有取得全国的胜利,而是被入关的满清八旗军队 所 打败,在北京建都,标 志着清王朝建立。清朝建立 之初 , 也就是皇太极时期, 中央政权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 同时 还保留着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所谓议政王大臣会议 是中国清代前期满族上层贵族参预处理国政的制度它的 其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凡军国大事都由其决定,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时候在一定程
11、度上 皇权 是 受到限制 的 。 所以 到了康熙年间 ,康熙皇帝为了扩大皇权,在 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之外,还设立了南书房 。南书房 本是康熙帝读书处。翰林入值南书房初为文学侍从随时应召侍读侍讲。常侍皇帝左右备顾问论经史谈诗文,皇帝每外 出巡幸亦随扈。皇帝即兴作诗发表议论等皆记注,进而常代皇帝撰拟诏令谕旨参预机务。 这样三足鼎立 的局面 , 使得它们 相互牵制, 达到了扩大皇权的目的 。但是到了雍正时期,他还是觉得内阁的权利太大了,于是就在内阁之外另设一个机构,这便是军机处 。 二、 清朝专制主义强化的措施 1、 军机处 大家现在可以阅读一下课本 18 页有关军机处的内容,了解一下军机处设立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制 时代 晚期 政治 形态 详细 教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