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金乡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金乡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金乡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金乡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 A大肠杆菌、噬菌体 B霍乱弧菌、乳酸菌 C黄曲霉菌、青霉菌 D甲烷杆菌、酵母菌 答案: B 试题分析:细胞生物根据有无核膜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有颤藻、念珠藻、篮球藻、发菜)、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原生生物(单细胞藻类和原生动物)、真菌。噬菌体属于病毒,黄曲霉菌、青霉菌、酵母菌都属于真核生物中的真菌,故答案:选 B。霍乱弧菌和乳酸菌都属于原核生物中的细菌。 考点: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生物的分类,
2、学生要注意带菌字的不一定是原核生物。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属于简单题。 减数分裂过程中每个四分体具有: ( ) A 4个着丝点 B 2条姐妹染色单体 C 4个 DNA分子 D 2对染色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四分体是指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上的四条染色单体,因此每个四分体有 2个着丝点, 4条染色单体, 4个 DNA分子, 1对染色体。故答案:选 C。 考点:四分体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四分体概念的理解,属于简单题。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 ( ) A纯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 B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显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 C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
3、杂交产生隐性的后代; D杂种显性个体自交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后代。 答案: D 试题分析: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故答案:选 D。 考点:性状分离 点评:本题考查了性状分离的概念,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比较简单。 下面四图是同 种生物 4个个体的细胞示意图 ,其中 A对 a为显性 B对 b为显性 ,哪两个图示的生物体杂交后 ,后代出现 4种表现型 6种基因型 ( ) A图 1和图 3 B图 1和图 4 C图 2和图 3 D图 2和图 4 答案: C 试题分析:利用乘法法则可得,图 1和图 3生物体杂交后表现型 =11=1,基因型 =21=2;图 1和图
4、4生物体杂交后表现型 =11=1,基因型 =11=1;图 2和图3生物体杂交后表现型 =22=4,基因型 =32=6;图 2和图 4生物体杂交后表现型 =12=2,基因型 =22=4。故答案:选 C。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点评:本题考查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题型中学生乘法法则的应用情况,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属于简单题。 据科学家分析,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进化的速度要缓慢,按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分析其原因是 ( ) A海洋生物一般比陆地生物低等 B海洋比陆地环境相对稳定,故海洋中生物很少发生变异 C海洋比陆地环境相对稳定,故海洋中生存斗争进行得比较缓和 D海洋中弱肉强食,很多物种
5、还未进化到高水平就已经被淘汰 答案: C 试题分析:按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生物进化缓慢,是生存斗争较缓而造成的。生物生存与进化,最主要在于生存环境资源是否丰富,在海洋中,生境可供选择以及资源的丰富度要较陆地大一些,所以海洋生物生存压力小,从而很难有外部因素导致生物内部变异,所以进化较慢。 考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点评: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属于简单题。 人体发生酒精过敏时,身体的某些部位(如颈部)出现红肿,原因是细胞释放组织胺,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并且促使 ( ) A葡萄糖渗出,组织液减少 B血浆蛋白渗出,组织液增加 C葡萄糖渗出,组织液
6、增加 D血浆蛋白渗出,组织液减少 答案: B 试题分析: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使正常情况下不能透过的血浆蛋白渗出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致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生成多,回流少,较多的水分滞留在组织液中,导致组织液增加。 考点:过敏反应和内环境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过敏反应和组织水肿,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中档题。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 A钙离子 B呼吸酶 C葡萄糖 D血浆蛋白 答案: B 试题分析: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因此内环境组成成分一般不包括细胞内的物质和体外环境的物质,而呼吸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故答案:选 B。 考
7、点:内环境成分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成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 A组织细胞 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 C各级动脉和静脉 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答案: D 试题分析:内环境组成部分相互关系 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水泡中的液体属于组织液,由上 图可知,组织液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考点:内环境组成部分相互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内环境组成部分相互关系的识记情况和理解情况,属于简单题。 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 pH的变化趋势、引起 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 ) A降低
8、、 CO2、 Na2CO3 B降低、乳酸、 NaHCO3 C升高、 CO2、 H2CO3 D升高、乳酸、 NaHCO3 答案: B 试题分析: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会进行无氧呼吸,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乳酸会使血液 pH略微降低,但是机体中的 NaHCO3会和乳酸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进一步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从而维持血浆 PH值的相对稳定。故答案:选 B。 考点: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维持 点评: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稳态中的 PH值,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和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体外受精完成后即可直接进行胚胎移植操作 B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全能
9、性,它可发育成新个体 C卵裂期胚胎细胞数目在不断增加,有机物的总量不断减少 D通过胚胎分割产生多个相同后代的繁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答案: C 试题分析:体外 受精完成后需培养到桑椹胚或囊胚才能进行胚胎移植操作;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可诱导其发育成器官,但不能发育成新个体;通过胚胎分割产生多个相同后代的繁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故正确答案:选 C,胚胎发育的早期营养物质来源于受精卵中卵黄,因此随着细胞数目的增多,有机物的总量不断减少。 考点: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和胚胎工程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较多,包括胚胎移植、胚胎分割、胚胎干细胞以及早期胚胎发育,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在 DNA 测序工作
10、中,需要将某些限制性内切酶的限制位点在 DNA 上定位,使其成为 DNA 分子中的物理参照点。这项工作叫做 “限制酶图谱的构建 ”。假设有以下一项实验:用限制酶 Hind , BamH 和二者的混合物分别降解一个 4kb( 1kb即 1千个碱基对)大小的线性 DNA 分子,降解产物分别进行凝胶电泳,在电场的作用下,降解产物分开,如下图所示。 据此分析,这两种限制性内切酶在该 DNA 分子上的限制位点数目是以下哪一组? ( ) A Hind 1个, BamH 2个 B Hind 2个, BamH 3个 C Hind 2个, BamH 1个 D Hind 和 BamH 各有 2个 答案: A 试题
11、分析: 由图 1 可知,单独用限制酶 Hind 将该 DNA 分子切割成 2 种片段,说明有 1个切点;图 3单独用限制酶 BamH 将该 DNA分子切割成 3种片段,说明有 2个切点。故答案:选 A。 考点:限制酶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审题能力、识图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属于中档题。 离体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在适当培养条件下发育成完整的植株,离体动物体细胞却没有发育成动物的成熟个体,原因是 ( ) A动物细胞内没有成套的遗传物质 B动物细胞的全能性随分化程度提高而受到限制,分化潜能变弱 C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太小 D动物细胞的全能性低于植物细胞 答案: B 试题分析: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但是
12、随着分化程度提高,细胞质的全能性受到限制,因此离体动物体细胞不能发育成动物的成熟个体,故答案:选 B。 考点: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点评:本题重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简单题。 科学家用小鼠骨髓瘤细胞与 B淋巴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细胞,经培养可产生大量的单克隆抗体,所用的 B淋巴细胞是来自 ( ) A骨髓的 B淋巴细胞 B脾脏的能产生抗体的 B淋巴细胞 C胸腺的 B淋巴细胞 D脾脏经过筛选的,能产生单一抗体的 B淋 巴细胞 答案: D 试题分析:杂交瘤细胞集合了两个细胞的优点,骨髓瘤细胞的无限增殖, B淋巴细胞的产生特异性抗体。 B淋巴细胞的获取途径是:通过对小鼠注射特定的抗原蛋白,然后
13、从小鼠体内筛选获得能产生单一抗体的 B淋巴细胞。故正确答案:选 D。 考点:单克隆抗体 点评:本题考查了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在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一个表达载体的组成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 有了启动子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 mRNA 终止子的作用是使转录在所需要的地方停止 所有基因 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完全相同的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内容。一个表达载体的组成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由于目的基因的不同,所以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也是不同的。其中,启动子是与 RNA聚合酶结合的位点
14、,控制着转录的开始;而终止子控制着转录的结束。 考点: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基因型为 AaBbCc(独立遗传 )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正常情况下 (不考虑交叉互换 )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的种类数比为 ( ) A 4: 1 B 3: 1 C 2: 1 D 1: 1 答案: C 试题分析: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 4个精子,而它们又 22相同 所以共有 2 种;而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种卵细胞,所以为 2:1。 考点: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种类 点评:本题考查了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减数分裂的产生子细胞的区别
15、,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诱变育种可以改良某种性状,这是因为 ( ) 后代性状较快稳定; 提高突变率,增加变异类型; 控制某些性状的基因突变成等位基因 ; 有利突变体数目多。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自然突变频率很低,人工诱变可大大提高突变频率从而增加变异类型,并且一般地突变基因都是变为其等位基因;但突变频率仍然是很低的,因此,一般来说不可能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同时都发生突变,且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本身有害。 考点:诱变育种 点评:本题属于对诱变育种优缺点的考查,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农作物育种上,采用的方法有: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它们的理论依
16、据依次是 ( ) 基因突变; 基因交换;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诱变育种一般使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诱导基因发生突变;杂交育种是将两个个体具有优良性状集中到一株植物体内,利用了基因重组;多倍体育种是使染色体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属于染色体变异;单倍体育种是使染色体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减少,也属于染色体变异。故答案:选 A。 考点:生物变异与育种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生物变异与育种,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离子态无机盐(如 Ca2+、 K+等)的生理作用不包括( ) A维持细胞的形态 B调节细胞内的 pH C细胞的结构物质 D维持细胞的正常生
17、理功能 答案: C 试题分析:无机盐的生理作用有: a、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 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b、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细胞形态、渗透压)如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 c、维持细胞的酸碱度。故答案:选 C。 考点:无机盐的生理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无机盐的生理作用,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下列物质属于单体的是( ) A脂肪 B麦芽糖 C脱氧核糖 D核苷酸 答案: D 试题分析:单体是指能与同种或他种分子聚合的小分子的统称,是能起聚合反应或缩聚反应等而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简单化合物。单体一般包括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等,故答案:选 D。
18、 考点:单体 点评:本题较简单,考查了学生对单体和多聚体的理解,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用显微镜观察,若在 40下的视野中均匀分布有大小一致的 160个细胞,则换用 80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为( ) A 10个 B 20个 C 40个 D 80个 答案: C 试题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物像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或体积,因此视野范围内的放大倍数是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的平方倍。若在40换用 80后,放大倍数是原来的 2倍,故则换用 80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16022=40。 考点: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点评: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这是学生的易错点,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19、,属于中档题。 下列结构或物质中不含有核糖的是( ) A解旋酶 B ADP C HIV D核糖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核糖属于糖类中的五碳糖,是 RNA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ADP 是由一分子腺嘌呤、一分子核糖、两分子的磷酸构成的; HIV病毒是由 RNA和蛋白质构成的;核糖体也是由 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故答案:选 A。解旋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包含核糖。 考点:核糖的功能 点评:本题考查了核糖的功能及 RNA的分子结构,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中档题。 下述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物种
20、形成包括突变、选择、隔离三个环节 D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答案: D 试题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有: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因此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故答案:选 D。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所含的全部基因。每个个体所含有的基因只是种群基因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点评:本题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内容,属
21、 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对细菌耐药性产生机理的叙述,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 A细菌耐药性的获得是由于基因突变等方式获得耐药性基因并表达的结果 B抗生素的使用使病原微生物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 C耐药性增强是由于抗生素对细菌的变异定向选择的结果 D耐药性增强的过程中细菌种群耐药性基因频率增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物变异是不定向,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耐药性增强是由于抗生素对细菌的变异定向选择的结果。故答案:选 B。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点评:本题属于易错题,学生往往会认为 是抗生素的使用使病原微生物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属于学生理解的误区,本题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22、,属于中档题。 对于 “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 ”,不正确的描述是 ( ) A低温诱导出的染色体数目变化将引起可遗传变异 B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 C用根尖分生区作材料,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全过程 D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 答案: C 试题分析:低温诱导可使植物染色体数目加倍,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往往选择中期观察染色体,因此可以观察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都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加倍。故 ABD三项正
23、确。而在观察植物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解离步骤使细胞失去活性,故不可能观察到细胞的动态变化。 考点:染色体变异和观察植物有丝分裂的实验 点评:本题将染色体变异和观察植物有丝分裂的实验两个知识点有机结合,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 不同植物间远源杂交不亲和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是由于不同植物的花粉与柱头组织细胞之间相互拒绝、不能识别,花粉管生长受阻,不能到达子房所致,这一现象最可能与柱头细胞的哪种物质有关?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上称作 ( ) A硼;生殖隔离 B磷脂;地理隔离 C糖蛋白;生殖隔离 D糖蛋白;自然选择 答案: C 试题分析:不同植物的花粉与柱头组织细胞之间相互拒绝是由细胞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山东省 济宁市 金乡 中高 学期 期中考试 生物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