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度四川省资阳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度四川省资阳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度四川省资阳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度四川省资阳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的菌种在遗传时都能 B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酵母菌能大量生长繁殖,醋酸菌也能正常生长 C升高温度,对酵母菌的酒精发酵有影响,对醋酸菌的醋酸发酵也有影响 D为了防止发酵液受污染,应将选取的葡萄先去枝梗,再冲洗多次然后使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果醋制作利用的是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不能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所以 A 不正确。醋酸菌是好氧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所以 B不正确。应先将葡萄冲洗多次,再去枝梗,这样才能避免因先
2、去枝梗而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所以 D不正确。酵母菌和醋酸菌都有各自的最适温度,所以升高温度,对它们的发酵都有影响,故 C正确。 考点: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点评:本题以果酒和果醋制作为背景,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难度不大。 下列关于各种生物膜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线粒体基质是线粒体中生成 ATP的主要场所 B用蛋白酶处理生物膜可改变其组 成和通透性 C细胞膜和细胞器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共同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D叶绿体的类囊体上附着大量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生成光合产物的主要场所 答案: B 试题分析:线粒体中生成 ATP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内
3、膜而不是基质,所以 A不正确。因为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所以用蛋白酶处理生物膜可改变其组成和通透性,故 B 正确。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除了细胞膜和细胞器膜,还有核膜,所以 C不正确。叶绿体的类囊体上附着大量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反应的场所,但光合产物主要在暗反应阶段产生,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所以 D不正确。 考点:生物膜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生物膜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在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实验中,三位实验人员制作洋葱根尖装片的操作步骤( “+”表示操作, “-”表示未操作)如下表所示: 实验人员 操作 取材 解离 漂洗 染色 压片
4、甲 根尖 1 3mm处 - + + + 乙 根尖 1 3mm处 + - + + 丙 根尖 5 7mm处 + + + + 则甲、乙、丙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是 A细胞重叠、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 B细胞分散但看不到染色体、染色体着色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 C细胞重叠、染色体着色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 D细胞重叠、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着色清楚但看不到染色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由于甲没有进行解离,所以细胞与细胞没有分离开来而重叠在一起;由于乙没有进行漂洗,解离液会与染色剂发生反应,导致染色效果不好,所以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由于丙取材是在根尖5
5、7mm处,此处已不是分生区,细胞不进行有丝分裂,所以染色质不会变成染色体,但操作过程正确,所以细胞着色清楚但看不到染色体;故选 D。 考点: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点评:本题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为背景,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难度不大。 某生物兴趣小组就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进行了研究,获得如下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实验表明,温度、光照强度和 CO2浓度都会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 B当光照强度大于 7时,该植物在 15 和 25 的环境中合成有机物的速率 相同 C该植物可在较低温度、较弱光照的环境中快速生长 D随着温度的升高,该植物的
6、呼吸速率逐渐增强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实验只显示了两个自变量,即温度、光照强度,而没有体现 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强度的影响,所以 A不正确。当光照强度大于 7时,该植物在 15C和 25 的环境中积累的合成有机物的速率相同,但由于呼吸速率不等,所以光合速率也不等,合成的有机物的速率也不相同,故 B不正确。该植物在 5 、光照强度较弱的环境中, CO2的吸收速率上升较快,所以 C正确。该植物在 5 和 15 时呼 吸速率相等,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没有限制,当达到一定程度后该植物的呼吸速率反而会逐渐减弱,所以 D不正确。 考点:光合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要求学生识
7、记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因素的理解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细胞内很多化学反应都是在生物膜上进行,关于下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是抗体的合成场所 B 只发生在根尖分生区细胞 C 发生在叶绿体内膜 D 发生在线粒体内膜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抗体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是抗体的加工场所,所以 A不正确。 是细胞壁的合成,不仅发生在根尖分生区细胞,还发生在其它有细胞壁形成的地方,所以 B不正确。 是水的光解,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而不是叶绿体内膜,所以 C不正确。 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所以 D正确。 考点:生物膜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
8、,要求学生识记生物膜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下图为某同学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变形虫细胞核功能的实验,据此推断不正确的是 A RNA首先在细胞核中合成,然后释放到细胞质当中 B细胞核可能通过控制 RNA的合成间 接控制细胞的代谢 C若核质分离较长时间后进行移植,则 B组实验细胞质中也能发现 15N的RNA D A组培养液换用 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进行实验,不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从 A组同学首先在细胞核中发现有 15N的 RNA,说明 RNA首先在细胞核中合成,然后释放到细胞质当中,所以 A正确。 R
9、NA能指导酶的合成,而影响细胞的代谢,所以说细胞核可能通过控制RNA的合成间接控制细胞的代谢,故 B正确。由核质分离较长时间,所以细胞核中原来合成的 RNA已经分解,因此,再进行移植, B组实验细胞质中很难发现 15N的 RNA,所以 C不正确。因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只能合成 DNA,不是 RNA的成分,所以 D正确。 考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细胞核功能的理解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下图表示一株生长迅速的植物在夏季 24h内 CO2的吸收量和释放量,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用单位时间内 CO2的吸收量和 CO2的释放量表示(图
10、中 A、 B、 C表示相应图形的面积)。下列表述不合理的是 A在 18:00时和 6:00时, 该植物光合作用有机物合成速率为零 B假设该植物在 24 h内呼吸速率不变,最大真光合速率为 85mg h C该植物在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代数式可表示为 A+CB D中午 12:00时左右,与曲线最高点所对应的时间相比,该植物叶绿体内 C5的含量上升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 18:00时和 6:00时, CO2的吸收量和释放量为零,表明此时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相当,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 CO2量相等,所以 A不正确。最大真光合速率为净CO2的吸收量
11、+呼吸作用释放的 CO2量 =“78+10=88“ mg h。中午 12:00时,由于气孔关闭,细胞内 CO2减少,导致叶绿体内 C5的含量上升。 考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点评:本题以植物在夏季 24h内 CO2的吸收量和释放量为背景,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难度中等。 为了验证细胞膜是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并将其在空气 -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下列细胞实验与此结果最相符的是 A酵母菌细胞 B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C醋酸杆菌 细胞 D鸡的红细胞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
12、可知:要想与气 -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结果最相符,除了细胞膜就不能有其它的膜结构。在酵母菌细胞、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和鸡的红细胞中,都有核膜和细胞器膜,只有醋酸杆菌细胞,属于原核细胞,没有核膜,除了核糖体外,也没有其它细胞器,所以选 C。 考点:细胞膜的结构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细胞膜结构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细胞膜是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的理解。 某同学欲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并对该菌进 行计数,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将土壤用无菌水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B在无氮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可用来鉴定分解尿素的细菌 C可将未接
13、种的培养基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作为对照 D同一浓度的土壤稀释液应至少涂布三个平板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将土壤用无菌水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便于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所以 A正确。不是在无氮培养基中,而是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可用来鉴定分解尿素的细菌,所以 B不正确。生物实验的原则之一是对照实验,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作为对照,排除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可使结论更有说服力,所以 C正确。同一浓度的土壤稀释液应至少涂布三个平板,这样求得的平均值更接近真实值,所以 D正确。 考点:微生物的分离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微生物的分离的相关知识,考
14、查学生对土壤中筛选出微生物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下图表示一定条件下将胡萝卜的离体组织培育形成试管苗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将离体组织接种到培养基中不需无菌条件 B图中 过程分别表示脱分化和去分化 C利用此过程获得的试管苗均为纯合子 D若是菊花组织培养则 过程需要光照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将离体组织接种到培养基中需要无菌条件;图中 过程分别表示脱分化和再分化;利用此过程获得的试管苗与植物相同,原来是纯合子,则仍是纯合子,原来不是,则也不是,所以 ABC都不正确。进行菊花的组织培养,一般将 PH 控制在 5.8 左右,温度控制在 20 度左右,并且每日用日光灯照射 12
15、小时,所以 D正确。 考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植 物组织培养过程的理解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图甲是 H2O2酶活性 (v)受 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 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 O2量随时间 (t)的变化。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改变正确的是 A pH=c时, e点为 0 B pH=a时, e点不移, d点右移 C适当降低温度, e点下移, d点右移 D H2O2量增加, e点不移, d点左移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pH=“c“ 时, e点不为 0,因为过氧化氢不稳定
16、,所以酶即使是失效的,过氧化氢也会分解,所以 A不正确。 pH=a时,酶的活性下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降低,所以 d点应该是右移,但过氧化氢最终都分解了,所以 e点不移 ,故 B正确。 由于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所以适当降低温度,酶的活性下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降低,所以 d点应该是右移,但过氧化氢最终都分解了,所以 e点不移 ,故 C不正确。 H2O2量增加,而酶的活性不变,所以 e点上移, d点右移,故 D不正确。 考点:酶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要求学生识记酶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 pH影响酶活性的理解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澳大利亚生物学家从蓝藻中提取到了一种被称作叶绿素 f的新叶绿素,它能够
17、吸收红光和红外光进行光合作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素 f主要分布在蓝藻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B叶绿素 f能够吸收红光和红外光,可利用的太阳能的范围与类胡萝卜素相同 C叶绿素 f具有与叶绿素 a和叶绿素 b相同的生理功能 D用纸层析法分离蓝藻细胞中的色素不能获得 5条色素带 答案: D 试题分析: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除核糖体外,没有叶绿体等其它细胞器,所以 A不正确。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所以 B不正确。叶绿素 a和叶绿素 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所以 C不正确。因为蓝藻细胞中的色素只有叶绿素 f,没有叶绿素 a、叶绿素 b和类胡萝卜素,所以用纸层析法分离,不可能获得 5条色素带
18、,故 D正确。 考点:光合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中色素的种类及功能的理解。 媒体报道的的主要成分是脂质,但还有许多致病、致癌的毒性物质。下列有关 “地沟油 ”主要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元素一定是 C、 H、 O、 N B是生物体内主要的能源物质 C一定引起细胞糖蛋白减少 D遇苏丹 III染液可能呈现橘黄色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地沟油 ”的主要成分是脂质,而脂质有组 成元素一定是 C、 H、 O,有的还可能有 N,所以 A不正确。而脂质中的脂肪遇苏丹III染液呈现橘黄色,所以 D正确。生物体内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
19、脂质中的脂肪是生物体内主要储能物质,所以 B不正确。虽然 “地沟油 ”中有许多致病、致癌的毒性物质,但不一定能引起细胞癌变,而导致细胞糖蛋白减少,所以 C不正确。 考点:细胞的化学成分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细胞的化学成分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化合物组成及功能的理解。 细胞周期的运转是十分有序的,是基因有序表达的结果。基因的有序表达,使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按 G1-S-G2-M时期的顺序 (图中的 M表示分裂期, G1、S和 G2组成分裂间期,其中 G1、 G2表示 RNA和蛋白质合成期, S表示 DNA合成期 )周而复始地进行。如图表示周期中的某种生理变化的发生与其对应时期的关系,其
20、中正确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是否充分长大是间期准备阶段,而M表示分裂期,所以 A不正确。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 M分裂期的后期,所以 B正确。 S表示 DNA合成期,所以 DNA复制是否完成应该看 S期,而不是 G1 期,所以 C 不正确。细胞分裂是否完成是看分裂期有没有进行到底,而不是看下一个周期中的 G1期,所以 D不正确。 考点:有丝分裂 点评:本题以有丝分裂周期中的某种生理变化的发生与其对应时期的关系为背景,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难度中等。 下列为有关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关系图,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图 1中,
21、若光照强度适当增强, a点左移, b点左移 B图 2中,若 CO2浓度适当增大, a点右移, b点右移 C图 3中, a点与 b点相比, a点时叶绿体中 C3含量相对较多 D图 4中,当温度高于 25C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 1中, a点的限制因素是 CO2浓度,而不是光照强度,因此光照强度适当增强, a点不移, b点左移,所以 A不正确。图 2中, a点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因此 CO2浓度适当增大, a点不移, b点右移,所以 B不正确。图 3中, a点与 b点相比, a点的 CO2浓度比 b点的高,而此时光照强度又不高,产生
22、的 ATP和 H较少,所以叶绿体中 C3含量相对较多,故 C正确。图 4中,当温度高于 25C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仍在增加,但呼吸作用强度也增强,有机物积累量开始减少,所以 D不正确。 考点 :光合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要求学生识记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理解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下图表示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 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和 都具有双层生物膜 B 和 都能产生少量 ATP C 和 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D甲、乙分别代表 H、丙酮酸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是细胞质基
23、质, 是线粒体基质, 是线粒体内膜;甲代表的物质是丙酮酸,乙代表的物质是 H。在有氧呼吸 的第一、二阶段都只产生少量 ATP,第三阶段产生大量 ATP。所以 和 都具有双层生物膜是不正确的。酶具有专一性,不同的生理过程所需的酶不同,所以 和 所含酶的种类不都相同,故 C不正确。 考点:细胞呼吸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要求学生识记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的理解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光合作用产物的运输路径,设计如下实验:将图 1所示的植物( a表示叶片, b表示茎、 c表示果实、 x表示某种气体)放入光合作用最适的温度和光照强度下培养,并随时记录。
24、a、 b和 c三处放射性含量的数值如图 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根据实验要求应该用氧元素做放射性同位素实验研究 B X中该元素转化为氧气分子的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 C若适当提高温度,则图 2中的 S1和 S2的值都将变小 D t1时刻不是光合作用的结束点, S2的值表示种子的呼吸量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根据实验要求应该用碳元素而不是氧元素做放射性同位素实验研究,所以 A不正确。 X中碳元素转化为有机物而不是氧气分子的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所以 B不正确。因为实验是在光合作用最适的温度和光照强度下进行的,所以再适当提高温度,酶的活性反而减弱,导致图 2中的 S1和 S2的值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度 四川省 资阳市 第二 学期 期末 质量 检测 生物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