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 T 1211-2016 平菇发酵料栽培技术规程.pdf
《DB41 T 1211-2016 平菇发酵料栽培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1 T 1211-2016 平菇发酵料栽培技术规程.pdf(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65.020.20 B 05 DB41 河南省 地方标准 DB41/T 1211 2016 平菇发酵料栽培 技术规程 2016-03-18发布 2016-06-18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1/T 1211 2016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食用菌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峰、赵建选、靳荣线、胡晓强。 DB41/T 1211 2016 1 平菇 发酵料栽培 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平菇发酵料栽培的术语和定义、栽培环境及场所、栽培季节、栽培品种、菌种制备、
2、培养 原料及配方、培养料处理、装袋接种、发菌管理、出菇管理、采收和病虫害防治。 本标准 适用于 平菇 发酵料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5483 石膏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9687 食用菌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NY/T 119 麦麸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
3、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 5358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 农业部第 62 号令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 2006 年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文件。 3.1 平菇 又名侧耳、糙皮侧耳、秀珍菇、蚝菇等。在生物分类学中隶属于真菌界、 担子菌门、层菌纲、伞菌目 、侧耳科、侧耳属。多数为丛生或叠生,菌盖贝壳形或扇形,颜色白色、浅灰色、灰色至黑色,菌柄多数侧生少数偏生,菌褶延生。 3.2 培养基 培养物生长所需营养物质的液体或固体混合物。 3.3 培养 指培育菌丝的过程。 3.4 DB41/T 1211 2016 2 生物学效率 单位数量培养料的干物质与所培养产生出的子实体或菌丝体干重之间
4、的比率。 3.5 接种 将菌种移植在培养基物中的方法。 3.6 无菌 不含活杂菌体的状态。 3.7 栽培 人工培育食用菌子实体的过程。 3.8 袋栽 在塑料袋内装料栽培的方式。 3.9 发酵 培养料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引起有机质的分解腐熟同时产生热量的过程。 3.10 翻堆 培养料在前发酵期间,为了调节水分、温度和通气,达到均匀发酵的目的而进行有规律的翻动交换位置的过程。 3.11 播种 将菌种种植在培养基物上的过程。 3.12 出菇 子实体逐渐长大并长出覆盖物的过程。 4 栽培环境及 场所 4.1 栽培环境 栽培环境 应符合 NY 5358 的 规定 。 4.2 栽培场所 4.2.1 日光温室
5、 由采光和保温维护结构组成,以塑料薄膜为透明覆盖材料,依据地势坐北朝南稍偏东,建造为宽度8m 9m,脊高 2.8m 3.3m,长度 30m 60m, 具备门、通风口等通风装置,能遮光、保温、保湿。 在寒冷季节 主要依靠获取和蓄积太阳辐射能进行平菇 生产的单栋温室 。 4.2.2 塑料大棚、半地下拱棚 塑料大棚:根据地势而建,南北走向、东西走向均可,但以东西走向为佳,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的圆拱形棚,其骨架常用竹、木或复合材料制成,顶高 2.0m 2.5m, 宽 度 6m 9m,长度 30m 60m。 具备门、DB41/T 1211 2016 3 通风口等通风装置,能遮光、保温、保湿,在冬季适当采取采
6、光增温措施可用于早秋和冬季平菇栽培的单栋大棚。 半地下拱棚:建棚时向下挖 30 ,四周用砖、空心砖砌墙或用土掺麦秸和泥垛墙 1m 1.5m,拱棚顶高 2.2m 2.5m, 宽 度 7m 9m,长度 30m 60m, 骨架常用竹、木或复合材料制成 ,上面覆盖蓝色塑料薄膜和草苫保温、保湿。 5 栽培季节 5.1 早秋栽培 宜选择在 7 月上旬 9 月 下旬均 种植 。 5.2 冬季栽培 宜选择在10 月初12 月下旬种植。 6 栽培品种 品种选用 应符合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的规定 。 6.1 早秋栽培品种 选择菌丝洁白、生长旺盛,出菇早、转茬快、生物学效率在 100%以上、抗病性好 、出菇温度 18
7、 28 的中广温 品种 ,如 新 831、新科 208 等 浅色品系 , 新科 106、新科 107等深色品系 。 6.2 冬季栽培品种 选择菌丝洁白、生长旺盛,出菇整齐、转茬快、生物学效率在 100%以上、 抗病性好、较耐 CO2、出菇温度 5 20的中低温品种,如新 831、新科 208 等浅色品系, 黑平王、 650、 99、豫平 7 号、新科108、新科 109 等 深色品系 。 7 菌种制备 菌种制备应符合 NY/T 528的 规定 。 7.1 母种制备 早秋栽培在 5 月上旬制备母种,冬季栽培在 7 月中旬制备母种, 采用马铃薯综合 培养基 ( PDA) ,玻璃试管做容器,采用高压
8、灭菌,在冷空气排净后, 当压力达到 0.14MPa 0.15MPa,温度在 126 128时,保持 30min,灭菌结束后,待压力降至 0,取出试管排放斜面;琼脂培养基斜面冷凝后,在无菌条件下接入母种菌丝,在 22 25温度条件下培养 6d 8d,菌丝长满试管 后 备用。 7.2 原种制备 7.2.1 麦粒原种制备 早秋栽培在 6 月上旬制备原种,冬季栽培在 8 月中旬制备原种,采用 麦 粒 作培养基,玻璃瓶( 如500mL 输液瓶)做容器,采用高压灭菌,在冷空气排净后,当压力达到 0.14MPa 0.15MPa,温度在 DB41/T 1211 2016 4 126 128时,保持 1h 1.
9、5h。当瓶内温度降至 30以下时,在无菌条件下,将备好的母种接到原种瓶内,在 22 25温度条件下培养 25d 左右菌丝长满瓶, 3d 5d 后即可使用。 7.2.2 棉籽壳原种制备 早秋栽培在 6 月上旬制备原种 ,冬季栽培在 8 月中旬制备 原种,采用 棉籽壳 作培养基, 专用菌种玻璃瓶或专用菌种塑料瓶做容器,采用高压灭菌,在冷空气排净后, 当压力达到 0.14MPa 0.15MPa,温度在 126 128时,保持 1h 1.5h。 当菌种瓶内温度降至 30以下时,在无菌条件下,将备好的母种接到原种瓶内,在 22 25温度条件下培养 30d 左右菌丝长满瓶, 5d 7d 后即可使用。 7.
10、3 栽培种制备 早秋栽培在 7 月上旬制备栽培种,冬季栽培在 9 月中旬制备栽培种,采用 98%棉籽壳 +1%石膏粉+1%石灰,也可另加入 5%的麦麸、适量的微肥做配方,按照上述配方拌料装袋,使用 规格 ( 直 径长)为17cm 38cm,厚度 0.004cm 0.005cm,两端开口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 ,常压灭菌,灭菌灶内料温达到100维 持 10h 12h。灭菌完成后,当料温降至 30以下时,在无菌条件下,将备好的原种接到栽培袋内,在 22 25温度条件下培养 30d 左右菌丝长满袋, 7d 10d 后即可使用。 8 栽培原料及 配方 8.1 栽培原料 玉米芯选用干燥、无霉变的玉米芯,使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41 1211-2016 平菇发酵料栽培技术规程 1211 2016 发酵 栽培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