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湖南省浏阳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地理卷.doc
《2010年湖南省浏阳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地理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湖南省浏阳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地理卷.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0年湖南省浏阳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地理卷 选择题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图中 是我国四个地理区域,由各区的面积和人口比,可知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是 A B C D 【小题 2】地理界线 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主要原因是 A地形条件不同 B水热条件不同 C土壤条件不同 D光照条件不同 【小题 3】 III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风力较小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B 【小题 1】根据图示各区的面积和人口比,可知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
2、是南方地区 。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小题 2】 P是秦岭 -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南北地区水热条件不同。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小题 3】 III区为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河谷地区气温较高,风力较小。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我国既有铁路干线第六次大面提速后,在提速干线上旅客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 200千米以上,并首次实现了旅客列车追 踪间隔 5分钟。这标志着我国既有铁路干线提速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这次铁路大提速主要应用到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和
3、地理信息系统 【小题 2】据提速动车组时刻表,乘坐下表中那一次的旅客到达终点时看到太阳最接近正南方向 注:长春( 4353N; 12520E) 长沙( 2811N; 113E) 西安 (3415N; 108 55E ) 广州 (2300N; 113 11E) A D21 B D201 C D584 D D776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小题 1】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
4、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所以本题选择 D 选项。 【小题 2】本题考查地方时的计算。太阳最接近正南方向,地方时为 12:00。长春的经度为 12520E,比北京时间早,所以北京时间为 13:31,已过正午;长沙经度为 112E,比北京时间迟,北京时间 11:15,长沙未到正午;西安比北京时间晚 44分,所以未到正午;广州比北京晚 28分左右,所以时间最接近正午。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图是 “某地地形简图 ”, M点位于 36o34N。两中学生分别到达 P、 M点,测量并计算出两点相对高度是 288米。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
5、】两学生测量当地海拔高度,所用最便捷的技术是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小题 2】图中 P、 Q 两点之间的四条小路中,起伏最小的是 A B C D 【小题 3】冬至日正午, M峰顶的影子正好移至 P点,则 P、 M之间的水平距离大约是 A 300米 B 400米 C 500米 D 600米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小题 3】 C 【小题 1】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
6、;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所以本题选择 B 选项。 【小题 2】本题考查等高线图的判读。根据图示:图中 经过两条等高线, 只跨过一条等高线,地势起伏最小。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小题 3】该地纬度为 36.5N,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为 30, M峰顶观云亭与 P之间的相对高度约为 300米,则则 P、 M之间的水平距离约为 3001.732米。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读图: “我国东部地区某地土地利用变化图 ”,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在图中量得王村到张庄的水平距离为 3cm。则该图的比例尺约为( ) A
7、1 240000 B 1 100000 C 1 60000 D 1 30000 【小题 2】图中区域农业生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过度垦殖,造成水土流失严重 B现代工业的发展,大气中 C02含量的增加,导致本区气候变暖 C为适应瞬息万变的消费市场改变生产结构 D为脱贫致富采取了调整农业结构的措施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1】根据图中王村和张庄的纬度间隔约为 1,所以两地的实地距离为111km60。所以图中的比例尺 =3cm/111km601 60000。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小题 2】根据图示:图中小麦产区变为稻田,丘陵上的苹果园变成了柑橘园
8、,0 等温线向北移动,说明该地气温升高。所以主要原因是气温的升高。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云南,彩云之间,一个神秘多彩的名 字。云南,遥远的边陲秘境,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地方。 2000年,全国 14个省会城市中,打算外出旅游的人数占本地居民的 39%,其中有 25%的人表示会选择云南作为旅游目的地。统计资料显示,最近数年间,云南每年接待游客的总数均雄居中西部省区之首。 【小题 1】云南旅游资源的优势表现在 ( ) 壮美多姿的自然风光 众多的名胜古迹 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 令人敬仰的革命纪念地 A B C D 【小题 2】昆明 石林 九乡 阿庐古洞 邱北、普者黑奇观
9、之旅,山、水、林、洞交相辉映,其形成原因是该地区岩石为 A岩浆岩 B石灰岩 C花岗岩 D变质岩 【小题 3】云南拥有从海南岛至黑龙江之间的各种气候特征,其原因是 A复杂的地形条件 B跨多个温度带 C森林广布 D天气变化无常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A 【小题 1】本题考查旅游资源的分类。云南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地貌类型为喀斯特地貌,少数民族多。所以云南旅游资源的优势表现在壮美多姿的自然风光和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所以本 题选择 C选项。 【小题 2】本题考查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是因为流水的溶蚀,可溶性岩石被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溶解。石灰岩属于可溶性岩石
10、。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 3】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云南地势崎岖,相对高度大,纬度低,所以水热状况随纬度变化大。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某地有座山酷似一卧佛,每年都有几天,在太阳下山时,可见到太阳徐徐从卧佛口中落下,形成 “卧佛含丹 ”的地理奇观。该地主管部门在 2003年 9月 16日隆重推出 “卧佛含丹 ”节,这个时段可以观赏到 “卧佛含丹 ”奇观。 下列时段,还可观赏到 “卧佛含丹 ”的是 A春分前后 B夏至前后 C冬至前后 D立秋前后 答案: A 根据叙述: 9 月 16 日位于秋分日前后,太阳接近于从正西方日落,春分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太阳也从正西方日落。所以本题选
11、择 A选项。 十几年来,引黄济青工程累计向青岛市内四区供水超过 10亿立方米,完全满足了青岛市的用水需求,确保了青岛市的稳定发展。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引黄济青工程最直接的环境作用是 A使青岛市民用到了洁净的水 B使济南恢复了 “泉城 ”的美誉 C减缓了青岛城市地面的下沉和海水的倒灌 D改善了青岛的小气候,增强了城市的 “雾岛效应 ” 【小题 2】引黄济青工程每年从 11、 12月至次年 2月进入引水季节,其原因是 A冬季山东降水稀少,青岛缺水最严重 B冬季黄河水含沙量较低,同时可避开春秋农业用水高峰 C青岛市冬季工业生产需水量最大 D冬季黄河流域的降雪对引黄济青工程的水源有一定的补充作
12、用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B 图为我国四省区水稻、小麦、棉花、油菜播种面积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 A新疆、湖北、安徽、河北 B河北、湖北、安徽、新疆 C新疆、安徽、河北、湖北 D安徽、河北、新疆、湖北 【小题 2】下列四种经济作物适合在甲省种植的是 A甘蔗 B油菜 C甜菜 D花生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1】 C 下图为我国生态退耕和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情况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由于政策原因,我国耕地逐年减少,生态退耕减少耕地比重最大的一年出现在 A 1998年 B 2000年 C 2002年 D 2003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湖南省 浏阳 中高 学期 第三次 阶段性 测试 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