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贵州遵义航天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学年贵州遵义航天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贵州遵义航天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年贵州遵义航天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 “粉丝 ”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 不足为训 。 B下午,今年的第一场春雨 不期而遇 ,虽然没有电视台预报的降水量大,但还是让京城一直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了一些。 C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晓霞尽染,鸿雁南飞, 江河日下 ,诗意油然而上。 D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然而北京国安足球队经过 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却 兵不血刃 ,最终以 3:0取得胜利。 答
2、案: A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词语所在语句的具体语境分析, B项, 不期而遇指没有约定而遇见,主语不能是春雨,此处应使用字面相近的 不期而至 ; C项, 江河日下 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 本句中用以形容自然景色为典型的望文生义; D项, 兵不血刃 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与原句中 经过90分钟激战 出现矛盾。所以选 A。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 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中国结 ”的全称是 “中国传统装饰结 ”, , , , , , ,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来
3、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 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 “中国结 ”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它是中华民族特有饿一种手工编制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此外,绳结还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 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很神圣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 注意里面的关键词 “当时 ”“同时 ”, 紧密相连, 因该放在 前, 谈到 “衣着 ”承启后文,应放到最后, “此外 ”表明前面还有应用,只能是 , 谈论到美学,承启 ,应放在 前,
4、只能放在开头,起总领作用。故选 D。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 A在这部对话式作品中,作者阐明了对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等被现代性所遮蔽的人类理想精神的张扬。 B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够慧眼独具,将之信手拈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C过于重视教育功能,文学作品会出现理性捆绑感性,思想大于形象,甚至全无艺术性,变成干巴巴说教的现象。 D批评学生首先要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否则批评过头或无端发泄愤怒,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或偶有小错的人受到伤害。 答案: C
5、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 ,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A“阐明 ”和 “张扬 ”搭配不当; B偷换主语,在 “成为 ”前加上 “使之 ”; D句式杂糅,删去“对 ”将 “造成 ”改为 “使 ”或把 “受到 ”改成 “的 ”。所以选 C。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 古代的精英移民团:士大夫在山水之间寻找桃花源 中国古代士大夫为何喜欢在山水之间寻找桃花源? 有人说,山水是中国士人的圣经,一点不假,中国士人对山水有一种乡愁式的眷恋,乡愁是自然生命里的一份人文
6、遗产,而那份潜藏在生命底色里的山水乡愁,才是士人精神的自由出口。而老庄哲学恰在山水与人文之间开凿了一条走向自由的通道,在审美领域筑就了一道精神独立的风景线。它对士人选择在山水间隐居的影响也异常深远。 中国士人的精神生活可以在自然山水中倘佯,也只有在山水里,精神才可能自由高蹈。山水诗、山水画、高山流水之山水乐,将人的审美诉求寄情于山水,将人文的关怀隐逸在山水里。山水远离朝廷,是隐逸者的家园。他们在这里观山阅水, 吐胸中块垒,笔墨底端,别开生面,自成一文泽笃厚的审美的文化江山。这样一座文化的江山,可耕田,能读书,采菊东篱,戴月荷锄,才是士人寻找的桃花源。 而浙江永嘉优越的地理位置,楠溪江不俗的山水
7、,是理想的桃源圣地。这块风水宝地,三面环山,一江入海,天然屏蔽了世外的纷扰。据永嘉县志 疆域记载这里的山川形势,所谓 “楠溪太平险要,扼绝江,绕郡城,东与海会,斗山错立,寇不能入 ”。王权的神经末梢亦少到达,很适于寻找桃花源的士人隐居。 一个寻找桃花源的精神团队,一个宗族的隐逸,要以富庶的山水托底。楠溪江的山水,遗世独立,山 高水长,气候宜人,土地肥沃,又有舟楫之利,是个殷实的盆地,足以支撑士人携带家族追求诗意于山水间的耕读生活方式。楠溪江地理隐蔽,却又天然地连山通海,为移民提供了开阔的精神领地与生活空间,至少在南宋以前,是一个现实版的桃花源。来此隐居的士人群体也非常有幸,穷则可独善其身,达亦
8、可兼善天下,出世入世两方便。 楠溪江的山水有福,迎来了具有文化建设能力的、给予自然以人文关照的士人安居。正是这种精英宗族移民模式、士人精神对自然山水建构的人文山水,才使楠溪江不是落草为寇的水泊梁山,也不是自守封闭的客家围屋土楼,而是士大夫精 神对山水信念的一次践履。 他们在山间溪边开田筑屋,聚族而居,创谱牒,建宗祠,将楠溪江两岸布置得诗意浓郁。泉涌如涓的水调,吟出山水绕桑榆的村韵,小桥观冷月碧落洒青石的夜晚,还有日落黄昏不如归去之牧笛奏出的幽幽乡情,这些是他们将自然的景致摄入到人文情怀的感发中,构造出的山水人文精神的画卷,而这才是士人的精神靠山。 六朝以后,永嘉建郡,中原衣冠南渡,文人墨客或访
9、山问水楠溪江,或游宦永嘉。真是楠溪江之幸,也亏得这好山好水,才配得起这些星光灿烂般的名宿。 南朝梁太守、骈赋大家丘迟以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 乱飞 ”之千古俪句,名满天下。不知是永嘉名胜感发了他,还是他的文采美饰了永嘉,总之,山水之美与人文精神相映发,原本就是中国文化的诗性审美所在。魏晋之高逸,流风遗韵到南朝,也多亏了士人的精神呵护,才使得楠溪江形成了桃花源般的一个自由空间。 【小题 1】下列 不属于 士大夫在山水间寻找桃花源的原因的一项是( ) A中国士人对山水有一种乡愁式的眷恋,而这份潜藏在生命里的山水乡愁,才是士人精神的自由出口。 B老庄哲学为士人在山水与人文之间开凿了一
10、条走向自由的通道,在审美领域筑就了一道精神独立的风景线。 C山水诗、 山水画、山水乐,将人的审美诉求寄情于山水,将人文的关怀隐逸在山水里,从而成为士人寻找的桃花源。 D山水远离朝廷,隐逸者在这里观山阅水,吐胸中块垒,笔墨底端,别开生面,自成一文泽笃厚的审美的文化江山。 【小题 2】下列关于永嘉山水适合隐居的原因的解说 正确 的一项是( ) A浙江永嘉地理位置优越 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天然屏蔽了世外的纷扰;而楠溪江的山水不俗 山高水长,气候宜人,是理想的桃源圣地。 B据永嘉县志 疆域记载这里的山川形势,可谓 “楠溪太平险要,扼绝江,绕郡城,东与海会,斗山错立,寇不能 入 ”,王权的威力无法到达,
11、很适于士人隐居。 C一个宗族的隐逸,要以富庶的山水为依托。楠溪江一带土地肥沃,又有舟楫之利,是个殷实的盆地,足以支撑士人携带家族追求耕读山水间的诗意生活方式。 D楠溪江地理隐蔽,却又天然地连山通海,为移民提供了开阔的精神领地与生活空间,在南宋以前,是一个现实版的桃花源。来此隐居的士人群体出世入世两方便。 【小题 3】下列关于 “楠溪江的山水有福 ”一句的含义理解 正确 的一项是( ) A楠溪江迎来了具有文化建设能力的、给予自然以人文关照的士人安居。这种精英宗族移民模式,使得楠溪江 不是落草为寇的水泊梁山,而是士大夫对山水信念的一次践履。 B士大夫在山间溪边开田筑屋,聚族而居,创谱牒,建宗祠,将
12、自然的景致摄入到人文情怀的感发中,楠溪江两岸被他们布置得诗意浓郁,构造出山水人文精神的动人画卷。 C六朝时期,永嘉建郡,中原衣冠南渡,文人墨客或访山问水楠溪江,或游宦永嘉。真是楠溪江之幸,也亏得这好山好水,才配得起这些星光灿烂般的名宿。 D南朝梁太守、骈赋大家丘迟曾高度赞美过永嘉山水。魏晋之高逸,流风遗韵到南朝,也多亏了士人的精神呵护,才使得楠溪江形成了桃花源般的一个自由空间。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C 【小题 3】 D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先从文中找到士大夫在山水间寻找桃花源的相关语段,然后将选项带入进行比较分析,答题区间在第 段,此项是士大夫在山水间寻找桃花
13、源的具体表现,且 “成为士人寻找的桃花源 ”的是山水, C项,张冠李戴为 “山水诗、山水画、山水乐 ”了。所以选 C。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文意内容,将选项分别带入进行比较分析, A,曲解文意,原文是 “一江入海 ”、 “连山通海 ”,可见并非 “一面临海 ”; B,表述绝对,原文只说 “王权的神经末梢亦少到达 ”,而非 “王权的威力无法到达 ”; D,表述绝对(范围缩小),原文说的是 “至少在南宋以前 ”,而非 “在南宋以前 ”。所以选 C。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14、: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到论述 “楠溪江的山水有福 ”的语段,然后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发呢下, A, “使得 ” 原因列举不全面,还有 “士人精神对自然山水建构的人文山水 ”,另外还有以偏概全, “对山水信念的一次践履 ”叙述主体是 “士大夫精神 ”; B,整合有误, “将自然的景致摄入到人文情怀的感发 中 ”是此句前所说的吟诗作赋的人文活动,而非 “开田筑屋,聚族而居,创谱牒,建宗祠 ”等活动; C,范围缩小,原文是 “六朝以后,永嘉建郡 ”,且不合题意、张冠李戴,此项说的不单纯是 “山水之福 ”,还有 “文人之幸 ”。所以选 D。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阅读下面的
15、文章,完成后面题。 周汝昌: 65载红楼情 京梅 1918 年,周汝昌降生。先生自幼聪慧,少年时就常听母亲讲红楼梦的故事,后来又从母亲手里看到古本石头记。然而,真正使他步上 “研红 ”之路的,是著名学者胡适先生。 1947年,一次偶然的机 遇,周汝昌在燕京大学图书馆发现了曹雪芹好友敦敏的诗集,并根据其中六首吟咏曹雪芹的诗,写下了第一篇红学文章,发表在当年的民国日报上。已是名家的胡适见到后,主动给他写了一封信。从此,两人有了交往。 1948年,周汝昌向胡适借阅他收藏的极为珍贵的 “甲戌本 ”( 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胡先生慨然允诺。当年暑假,周汝昌将这部书带回老家,花费两月时光,用墨笔和
16、朱笔工楷把书抄录一遍,并向胡先生提出建议:应当依据甲戌本,加上庚辰本以及有正书局的戚序本,整理核订出一部接近曹雪芹原著的版本,不要再宣扬、散 布那种被伪续者大肆删改的程乙本了。见到周汝昌的信,胡先生当即回复说: “这是笨重的工作,故二十多年来无人敢做。你若肯做此事,我可以给你一切可能的便利与援助。 ” 正是从那一天起,周汝昌开始了他长达 60多年的 “红楼 ”之旅,一直到他生命的尽头!历经种种曲折,直到 2004年 5月 1日,一部 10卷本的石头记会真(对 11种红楼梦古抄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 )才正式出版。 一愿已酬,然此时距他当初慷慨激昂向胡先生提出建议已历 56年矣!
17、周汝昌百感交集赋诗道: “五十六年一愿偿,为芹辛苦亦荣光。 ” 周汝 昌出版的第一部红学专著,是 40万字的红楼梦新证,其时 (1953年 )他正在四川大学任教,后来听说此书在当时的北京文代会上差不多人手一册。红楼梦新证后来也成为毛泽东的枕边书。毛在他自己的文章评读五部经典小说中,有两处提及该书。 周汝昌是一位博学、勤奋的真学者,其治学初以语言、诗词理论、笺注、赏析和中外文翻译为主,国学基础博厚,一生著作可谓等身,自 1959年出版 范成大诗选后 ,又连续出版白居易诗选杨万里选集诗词赏会岁华晴影等古典文学和诗词的研究专著数种,而他自己也极善诗词,所作诗 词曾得到著名学者钱钟书的赞叹。此外,周汝
18、昌的书法也极有造诣,自谦 “不是书法家 ”的他,自幼研习欧楷笔法, 20岁后深研 “兰亭 ”,所写瘦金体,刚风俊骨,墨采焕然。只是受视力所限, 70岁后便极少动墨,这也是周汝昌书法作品存世稀少的原因。周先生还擅长京剧,据说当年燕大舞台上, “周氏小生 ”曾经倾倒过无数 “粉丝 ”。 有人说,曹雪芹痴,写红楼梦用了 10年;周汝昌更痴,研究红楼梦用了 65年!从青年时起,周汝昌双耳便逐渐失聪,戴助听器还得别人在他耳边高喊。 1975年他的左眼又因视网膜脱落失明,右眼则需将两个高倍放大镜叠 在一起才勉强可以看书写字。此后的岁月,他几乎每天就是趴在一张简易的旧折叠桌上,凭着仅存的一丝视力,将自己的所
19、思所想写在小纸片上,由他女儿将它们誊写在稿纸上、敲击到电脑中。近年,他的双目已完全失明,仅剩余些许听力,写作也只好改成了口述的方式 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老人才思泉涌,后又出版了谁知脂砚是湘云红楼真本等数部专著。 红楼梦对广大读者有着巨大的魅力。时至今日,这魅力之后则是无数巨大的商机。近年来,围绕红楼梦研究,不知不觉间已形成了一条巨大的商业产业链,从出版、影视、旅游,到各种文化活动、学 术会议 据估算,一本红楼梦产值已达数十亿!红楼梦正迅速成为很多人眼中的 “金楼梦 ”。而被公认为中国红学三泰斗 (胡适、俞平伯、周汝昌 )之一的周先生,却一直蛰居在一幢小楼内,过着在常人看起来俭朴至极的晚年生活。
20、周先生只是很快乐地沉浸在他的研究中。他说: “我心中常有几段妙曲,几幅佳画,几声入耳之言,几处动人之色,又何须外求乎? ” “百读红楼百动心,哪知春夜尚寒侵。每从细笔惊新悟,重向高山愧旧琴。只有英雄能大勇,恨无才子效微忱。寻常言语终何济,不把真书换万金。 ”这便是这位泰斗级学者 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 统知识分子最值得骄傲的精神写照。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周汝昌先生一辈子痴心于研究红楼梦,成为中国红学三泰斗之一,既与胡适的影响密不可分,更是其母亲引导的结果。 B石头记会真是周汝昌先生历经 56年的研究而完成的红楼梦古抄本的汇校勘本,是当今红学版本
21、研究之最。 C红楼梦新证在当时的北京文代会上差不多人手一册。后来也成为毛泽东的枕边书。这说明红楼梦大受欢迎。 D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如红楼梦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周汝昌简朴的生活,周汝昌和 胡适研究红楼梦的不同方法等。 E本文基本上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周汝昌先生痴迷于红楼梦研究的事迹,赞美了 “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 ”的精神。 【小题 2】周汝昌先生的博学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说明。( 6分) 【小题 3】文章最后说 “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最值得骄傲的精神写照 ”,从文中看,周汝昌先生身上体现了哪些 “最值得骄傲的精神 ”?请简要概括。( 6分) 【小题 4】周汝昌先生身体不便,
22、生活简朴,却 “很快乐地沉浸在他的研究中 ”。请根据文章内容,就 “苦和乐 ”这一话题谈谈你的感想。( 8分) 答案 :【小题 1】答 E给 3分,答 B给 2分。答 A给 1分。答 C,D不给分 【小题 2】 治学初以语言,诗词理论,笺注,赏析和中外文翻译为主。 国学基础博厚,研究领域涉及古典文学和诗词等多个方面。 极善诗词。 擅长书法,极有造诣。 擅长京剧。(第 1点 2分,其它各 1分) 【小题 3】 对学术研究的认真、勤奋、刻苦精神, 56年成一书。 身体多病却依然坚持研究与写作,执着于追求。 轻物质,重精神。(每点 2分,共 6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4】示例:耕耘的人生有一分苦,
23、却能收获十分快乐。周汝昌先生身体多病失聪失明,生活俭朴不富裕,但 他不以为苦,因为他有追求,有目标,他把全部精力都用在研究学问上并从中获得平常人体会不到的快乐。在现代社会中,我们要正确看待苦与乐,坦然面对人生旅途中的各种困难,不要过多在意物质上的享受,努力追求精神上的快乐与满足。像感动中国人物赤脚医生赵春燕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可从传主的品格精神及文本的写法等角度分析, A项,原文说“真正使他步上研红之路的,是著名学者胡适先生。 C项, “这说明红楼梦大受欢迎 ”不正确,应是说明了周汝昌先生的研究成果被人认可。 D项,文中没有关于 “周汝昌和胡适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学年 贵州 遵义 航天 高级中学 高二上 学期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