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山东日照市高三4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山东日照市高三4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山东日照市高三4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山东日照市高三 4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显著不同,但在政治理念方面却有相同之处。相同之处体现在 A “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 B “天下一家 ”“大一统 ” C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 D “天人合一 ”“敬德保民 ” 答案: B 试题分析:我国古代奴隶社会时期实行的分封制、宗法制以及封建社会时期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都倡导 “天下一家 ”“家国一体 ”的统一理念, B项正确; A项主张实行分封制; C 是皇帝制度的特点; D 体现了 “天人合一、以民为本 ”的思想。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中国古代
2、政治制度的特点 1991年 9月 6日,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颁布法令:列宁格勒市恢复它的历史名称 圣彼得堡市。以下是对此举所表达的政治含义的议论,你认为最为确切的是 A与苏联的历史相切割 B否定列宁的历史功绩 C继承俄罗斯民族文化 D尊重本民族宗教信仰 答案: A 试题分析:列宁格勒市是以苏联领导人列宁的名字来命名的。苏联解体前夕,俄罗斯将列宁格勒市恢复它的历史名称 圣彼得堡市,目的是为了与苏联的历史相切割。故选 A。 考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苏联解体 1973年,某一国际组织号召其成员国要 “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 ”,
3、“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 ”这一组织是 A华沙条约组织 B联合国 C不结盟运动 D欧洲共同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的时间信息 “1973年 ”以及该组织的宗旨 “ 反对霸权、巩固独立 ”、 “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 ”,可以判断这一组织是 1961年兴起的不结盟运动。 A创立于 1955年,是与北约对抗的军 事政治集团; B联合国创立于 1945年,其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D创立于 1967年,目的是实现欧洲的一体化,通过欧洲的国际地位。故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多极化趋势 30年代初,苏
4、联中央主管经济的部门有 5个,到 1939年增加到 34个,1941年增加到 37个。部门的不断增多反映出苏联 A经济管理体制高度集权 B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C公有制经济占优势地位 D国民经济总量显著增加 答案: A 试题分析: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实行斯大林模式。中央主管 经济的部门数量不断增多,反映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不断强化,故选 A; B、 C、 D均与题干信息不符。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的内容 全球通史是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代表作。在其中第三编西方优势地位时的世界这样写到: “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
5、,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 以大殖民地帝国的形式 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 “这一时期对应的时段是 A 1500 1600年 B 1600 1763年 C 1763 1914年 D 1945 1991年 答案: C 试题分析:提取材料的关键信息: “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 ”、 “欧洲的霸权 ”、 “大殖民地帝国的形式 ”、 “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欧洲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故选 C。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 在探究英国责任内阁制特点时
6、,某同学摘选了下列史料。你认为其中有误的是 A “拥有下院多数事事可成,没有下院多数一事无成 ” B “就数量和重要性而言,下院十分之九的议案是通过政府之手 ” C “内阁,一个起进口作用的扣子,而被连接和紧扣的是国家的立法和行政部分 ” D “不同的部门应该保持依据一个自由政府的性质所容许的那样的独立和彼此分立 ” 答案: D 试题分析: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由议会下院获胜的多数党组阁,多数党领袖出任首任;内阁成员集体对议会负责;内阁掌握行政权,通过控制议会下院的本党成员控制议会的立法权。故 A、 B、 C都正确; D项政府各部门彼此分权、独立平等是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
7、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责任内阁制 1978年 2月,在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上,中央政治局批准了国家计委提出的关于经济计划的汇报要点,提出到 2000年以前,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许多省的工业水平将赶上和超过欧洲的某些工业发达国家。这表明 A党的工作重心实现了向经济建设的转移 B经济建设中左的思想观念没有得到克服 C思想解放大大调动了经济建设的积极性 D党对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认识脱离实际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78年 5月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978年 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故 A、 C均不正确;该文件依然受
8、到左倾错误的影响,急于求成,不切实际。故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会议召开的背景 1888年 4月申报载文:在雇佣女工的场所, “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 ”“各女工种种丑态,招摇过市,全不避人,廉耻扫地矣。 ”这反映出 近代社会新旧观念剧烈冲突 上海处于开风气之先地位 近代工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社会生活呈现半殖民地特征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雇佣女工 ”反映了近代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材料认为妇女同男子一起工作 “伤风败俗 ”,违背伦理道德,说明近代社会新旧观念发生剧烈冲突; 、 材料没有体现,故选 A。 考点:中国近
9、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 1937和 1938年的清明节,国共两党同祭黄帝陵。此举是为了彰显 A打倒列强推翻军阀的决心 B众志成城共御外侮的精神 C民主协商共建和平的追求 D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愿望 答案: B 试题分析: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1937和 1938年正值 国共合作抗日时期。两党同祭黄帝陵表明了国共两党众志成城、共御外侮、争取民族独立的决心,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史学大师陈寅恪说: “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
10、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 ”作者认为,研究历史应当 A尊重史实 B集思广益 C一分为二 D设身处地 答案: D 试题分析:作者认为研究历史应该 “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 ”,即设身处地,将历史人物及其学说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评价,故选 D。 考点:史学理论和常识 史学研究 方法 “官僚阶层过去为豪门大族所垄断,至此而改变为与绅士阶层相表里。军队中的将领逐渐失去了左右政治的力量,文官政治确立为统治帝国的原则 儒家单独的伦理性格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要,而必须掺和理智上的新因素,才能适应于新的环境。 ”材料所阐述历史阶段是 A战国 B秦朝 C唐宋 D明清 答案: C 试题分析:归纳
11、材料信息: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局 面被打破;绅士阶层产生;文官制度确立;传统儒学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据此可以判断材料所阐述的历史阶段是唐宋时期。这一时期实行科举制度,重文轻武,儒学融合佛道成分发展为理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程朱理学 综合题 ( 28分) “文明 ”一词,古今有不同的内涵和寓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人的价值判断里, “文明 ”也指 “文治教化 ”。 “文明 ”一词 其 核心内涵都在于 “文 ”,以 “文 ”
12、为体,以 “明 ”为用,文明即以文教化 那么,“文明 ”之意义何在?北宋石介作了很好的回答: “三纲,文之象也,五常,文之质也 尊卑有法,上下有纪,贵贱不乱 风俗归厚,人伦既正,而王道成矣。 ” 19世纪中叶前中国与欧洲的 “文明 ”观念 (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北宋人石介 “文明观 ”的出发点,联系相关知识指出其思想基础。( 6分) 材料二 洋楼层叠,大厦云连。建筑宏伟,雕刻优美。电线铁道,纵横如网。汽车马车,往来如梳(梭)。广大公园,环植四时花木。道平如砥,旁植乔树,都郁葱葱。微 妙之乐,来自空际 烟筒林立,上矗霄汉。吐气成球,漫 魅缥怼; 庞谔臁 纯 瘢 蒙硭咕常 垦衩裕 缌趵牙殉跞氪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山东 日照市 模拟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