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安徽无为开城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安徽无为开城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安徽无为开城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安徽无为开城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钱穆曾说: “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 ” 下列选项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明内阁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 B明内阁不能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C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D明朝内阁无法制约皇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朝宰相废除后设立内阁,内阁官员尽管只是皇帝的秘书人员也无实际行政的决策权,但可以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所以 B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A C D三
2、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特征,故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创立内阁 某学校高三学生历史探究小组找到了下列一组图片,该小组成员为它们确立了一个主题,该主题最恰当的应是( ) A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 C民族资产阶级探索强国之路 D中国工业化的曲折发展历程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汉阳铁厂,大生纱厂和新中国的飞机制造厂属于不同性质的企业,但他们却共同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当然三种不同企业的先后出现折射出来社会的政治变迁和工业化的曲折发展历程,故答案:选 D。 考点:经济
3、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工业的兴起 新航路开辟导致了欧洲社会的大变革,出现了 “商业革命 ”。下列各项属于“商业革命 ”的是 ( ) A美洲的烟草、可可等出现在欧洲市场上 B世界各地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C西班牙、英、法等国纷纷进行海外探险 D金银贬值,封建地主地位下降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商业革命 ”无疑表现为商品交易种类和数量的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突破,显然 A项符合题意要求, B项强调的是世界联系的加强, C项强调新航路开辟对殖民侵略的推动, D项属于 “价格革命 ”,故答案:选 A。 考点: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马克思指出: “ 几乎独占了东印度的贸易及欧洲西南部和东北部之间的商业往来。 它的渔业、海运业和工场手工业,都胜过任何别的国家。这个共和国的资本也许比欧洲所有其他国家的资本总和还要多。 ”材料描述的是( ) A 19世纪的英国 B 16世纪的西班牙 C 20世纪的美国 D 17世纪的荷兰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这个共和国的资本也许比欧洲所有其他国家的资本总和还要多。 ”说明该国政体属性是共和国,由此可以确定答案:在 C D两项之间选择,同时材料文字 “几乎独占了东印度的贸易及欧洲西南
5、部和东北部之间的商业往来 ” 说明该国应该是欧洲国家,由此可以明确答案:选 D。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荷兰的殖民扩张 下图为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图表,根据所学知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处所在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a处所在的历史时期,英、法、美等国主要使用的工业能源是煤 b处所在的历史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得到广泛的运用 b处所在的历史时期,电话、电报等通讯网络工具发展迅速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从图中曲线和坐标能明显出 a b两处分别处于 19世纪中期和 20世纪中期,结合所学
6、不难判断此时世界资本主义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三项表述符合史实, 项说法错误,电话、电报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产物,盛行于 19世纪末 20世纪初期, 1946年电子计算机已经诞生,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在古今中外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政策,它们在制定时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可到了后来却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下列选项与上述 说法相符合的是( ) 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
7、合所学能够判断出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在苏联起过积极影响,最后被苏联废止并未产生消极影响,不符合题意要求,同理 闭关锁国政策是清政府不得已而实行的对外政策,客观上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却因此造成了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总体来看弊大于利,也不符合题意要求, 符合题意要求,故答案:选B。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凯恩斯主义 若干小事件可以构成一个事件 ,若干事件又可以构成一个历史事实,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 A资本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阵营 两极对抗格局 B
8、罗马法 万民法 公民法 C欧共体建立 -西欧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 D斯大林模式 赫鲁晓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 “若干小事件可以构成一个事件,若干事件又可以构成一个历史事实,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 ”说明了历史事件具有明确的高低大小秩序,结合所学可以看出 只有 C项符合由小到大或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历史事件, A项中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属于并列关系, B项属于由高向低排列, D项中也是并列关系,故答案: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全球化的趋势的强化 西方人讲上帝
9、,中国古人讲 “理 ”学,两者最大的共同点是( ) A相信人之外神的力量 B用以约束人类欲望的无度膨胀 C宗教信仰 D今天都被人们所抛弃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西方宗教信仰还是中国传统理学,均强调对人欲望的约束和加以限制,所以 B项符合二者的共同点, A C两项只符合宗教的特征, 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理学中同样存在优秀精神力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程朱理学 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 “由吸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 ”,有的人 “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 ”。以此判断与
10、这两种观点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洋务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 B太平 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D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 “由吸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 ”强调中国对外来文化的融合与创新,这与辛亥革命的变革特征相符; “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 ”强调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明显是指新文化运动,所以答案: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影响 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 “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
11、侣。 ”这里的第二个 “权威 ”最可能的是( ) A上帝 B罗马教皇 C君主 D马丁 路德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 ”说明第二个 “权威 ”是指自由信仰的对象,即上帝,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强调信仰自由具有绝对的权威,但信仰的对象是上帝而非教皇,所以答案:选 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霍克海默 阿道尔诺说: “在启蒙精神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有一定的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 ”在启蒙运动中受到批判的 理论 或观点 包括( ) “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12、 ” “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 ” “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 “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的权力借自教皇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启蒙运动的核心是 理性,即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但与此同时启蒙思想家康德在总结启蒙运动是强调法律是理性的体现,所以启蒙思想家拥护法律,更主张建立法制社会,所以 不会是启蒙思想家的反对对象,排除 ,答案:选 B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 “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
13、的变革,即产业革命。 ”下列各选项中,符合这一规律的是( ) A电磁感应理论 电动机、发电机 第二次工业革命 B内燃机 汽车、飞机 第二次工业革命 C相对论 电子计算机 第三次工业革命 D牛顿力学体系 蒸汽机 工业革命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问题强调的是按照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逻辑顺序组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内容不难判断出 A项符合上述题意特征, B项中内燃机和汽车、飞机同属技术革命范畴, C项中相对论并不是电子计算机产生的理论, D项中蒸汽机也并非是牛顿力学体系的直接产物,故答案:选 A。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14、第二次工业革 命 钱理群天地玄黄记载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 “小品 ”: “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 路不拾遗 ,谁曰不宜! ”小品所反映的 “路不拾遗 ”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 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 ”深刻描绘了国民政府发行的纸币法币贬值的严重现象,结合史实不难得出此种现象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统治区通货膨胀严重,国民党滥发纸币造成了法币的急遽贬值,故答案: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
15、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放战争 “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 中国古代政府的 干预 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 ” 下列情况与材料中观点不相符的是( ) 闭关锁国 朝贡贸易 市坊制度 官营专卖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突出强调的是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巨额财富,结合史实不难发现 闭关锁国的推行阻碍了对外贸易,不利于国家获取贸易税收; 朝贡贸易更是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市坊制度的破产更是国家对商品经济发展干预弱化的表现,
16、所以 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 官营专卖有利于国家获取高额垄断利润,故答案: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作出了如下评价: “(它 )就是一个 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 ”这一制度是 (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刺史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 ”是指元代前期行省只是中央中书省(宰相府)的临时派出机构,代行中书省的职能,故名
17、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但后期行省逐渐演变为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故答案:选 C, A B D三项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行省制度 史学家孟森在清代史中指出: “至于鸦片一案,则为清运告终之萌芽。盖是役也,为中国科学之实验,为中国无世界知识之实验,为满洲勋贵无一成才之实验。 ”从全球化的角度看,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 A中国科学落后 B满洲贵族人才的缺失 C中国军事的落后 D中国无世界知识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问题要求从从全球化的角度看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即从整体性史观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的原
18、因,结合所学史实可知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对世界形势的愚昧无知,这与清政府长期实行 “闭关锁国 ”政策有直接关系,故答案:选 D, A B C 三项与世界整体形势或局势无关。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据 1938年 4月 9日英国路透社电讯说: “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天津至江 苏南京的浦口)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 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 ”上述报道的战役( ) A打破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B
19、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C极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D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中的时空特征 “1938年 4月 ”和 “津浦线 ”可知此次战役是指台儿庄战役,这是中国国民党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也是中国军民取得抗战 以来的最大胜利,故答案:选 D,A项是指淞沪抗战的积极作用, B C两项是指平型关大捷。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德国驻华公使哈豪森向首相柏特曼的一件呈文中称: “在英国的对华商业中心,扬子江区域内,日本是英国最尖锐的竞争者。 这个矛盾可能因中国变乱更为显著。但是,只要英、日同盟
20、要求在新中国有一个决定性的作用,共同利益将促使其他列强一致行动 ”。这里的 “新中国 ”是指( ) A中华民国 B太平天国 C中华人民共和国 D南京汪伪政权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扬子江区域内,日本是英国最尖锐的竞争者。 这个矛盾可能因中国变乱更为显著 ”是指辛亥革命爆发后英日矛盾在长江流域日益突出,但为了维护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共同利益和根本殖民利益,帝国主义国家变化联合起来向新生的中华民国政权施加外交压力,所以答案:选 A, B C D三项与上述史实不符合。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影响 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安徽 无为 开城 中学 高三上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