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黑龙江省哈九中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黑龙江省哈九中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黑龙江省哈九中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黑龙江省哈九中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中国地理疆域特征明显:疆域外延为大海和高山、戈壁、沙漠等诸地理因素,北面是寒冷的西伯利亚,西北是难以逾越的戈壁沙漠,西南是险峻神秘的青藏高原,东部是最为浩瀚无际的太平洋。这种地理环境对中华文明的直接影响是 A中华文明缺乏异质文明相互交流影响的条件 B中华文明长期以农耕文明为主,具有封闭性 C中华文明主要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孕育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深化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的能力。材料反映了中国地理疆域特征是四面都是大海、高原、沙漠、戈壁,这种天然的地理环境阻隔了中国对外的文明交流。
2、中国内陆地理以大河和平原为主,使的中华文明主要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孕育,以农耕文明为主,政治上逐渐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故本题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特点和评价 2012年 10月 8日哈大高铁进入试运营阶段。哈大高铁、京哈高铁,犹如一条加速跑道,迅捷地串起东北四大城市,连通关内关外,标志着 “东北同城 ”的崭新生活即将开启。这表明 A新型交 通工具的革新使城市化进程加快 B中国的经济版图彻底地突破了地域界限 C人们的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正逐步形成 D改革开放以来区域性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高铁的运营,串起东北四大城市,促进了 “东北同城 ”的
3、开启。表明地区间联系在不断加强。故选 D。材料显示了东北四城的联系加强,故 A项的 “城市化 ”, B项中 “中国经济版图彻底突破 ”不符合材料内容; C项与材料无关;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指出: “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但十六年来,国民党自己违背了这个声明,以致造成今天这样国难深重的局面。这是国民党一个绝大的错误,我们希望它在抗日的洗礼中改正这个错误。 ”毛泽东当时设想的改正方案是 A国体 新民主主义国家政体 民主集中制 B国体 无产阶级专
4、政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 C国体 民主联合政府政体 国民大会制 D国体 工农联盟专政政体 工农委员会制 答 案: A 试题分析:材料选自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依据所学,毛泽东在抗战时期著作的新民主主义论论述了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政体是民主集中制。故选 A。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某学者认为 “帝国在政治上生来就是不稳定的,因为下属单位几乎总是喜欢享有更大程度的自治。而且这些单位的那些反对派精英几乎总是抓住机会采取行动以取得更大程度的自治。从这个意义上
5、说,帝国不会被攻克 ,而只会分崩离析。 ”这说明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 A反对派势力的强大 B地方势力的发展 C高度集中的体制的弊端 D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帝国在政治上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其管辖下的地方喜欢更大程度的自治,认为帝国的瓦解不会是外部被攻克,而是因为下属单位的自治导致分崩离析。故说明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下属单位的自治,即地方分裂势力的发展。故选 B。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苏联解体 美国学者狄克逊 韦克特的大萧条时代中提到: “在新政的这段蜜月期里,总统(罗斯福)和人民之间是真正的爱情婚配,双方也许都有少许的不理性,相信对方是绝对可靠的 但
6、话说回来,爱情毕竟是超越逻辑的。 ”下列各项措施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A强制推行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 B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恢复银行信用 C通过国家资助使中小企业继续生存 D以大地产为代价,增加中小农数量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新政的措施的对象是针对人民,让人民觉得可靠。 B是针对银行,目的是整顿金融秩序; C 是针对中小企业的,目的是恢复工业生产;故排除 B、 C; D项是对农业采取的措施,故排除;新政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故选 A。 考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写道: “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
7、、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此其大者,尚有小者,不胜枚举。 ”这反映出鸦片战争后 A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 B中国原有的经济形态遭到破坏 C耕织分离改变了资源流 向和配置 D列强以商品输出为主的经济侵略加快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造成国内手工业者失业,传统的手工业开始衰败,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关于农产品的商品化和国内资源流向,材料中没有提及,故 A、 C不选;材料反映了列强以商品输出为主的经济侵略形式,没有反映其侵略的进程,故 D 与材料不符。选 B。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
8、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自然经济的解体 马克思指出: “中国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合成一个强大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 ”材料中 “强大的革命 ” A根源于近代民族矛盾的激化 B形成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C提出的某些思想具有近代化因素 D促进了传统小农经济的瓦解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可知,这场 “强大的革命 ”的推动因素是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其表现形式有宗教的、王朝的、民族的,结合所学可知,是太平天国运动。其爆
9、发的根本原因是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 A错误;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形成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B错误;太平天国政权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意在维护落后的小农经济,而天平天国后期颁布的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故 D错误,选 C。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 在中世纪,自然灾害、疾病和饥饿时常降落到人们的头上,现实的苦难与关于 “上帝之博爱 ”的说教严重冲突。因此近代技术革命承担了表现上帝之博爱的责任,正因为如此, “技术的革新常常被看作是基督教复兴的组成部分,其原因恰恰是技术革新减轻了手工劳动的沉重负担。 ”这说明 A教会对科学研究的肯定促进了近代科学的进步
10、 B中世纪的科学研究受到了宗教的排斥和鄙视 C归于上帝的荣耀成为当时技术革命的主要动机 D基督教的复兴运动是近代技术革新的重要前提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 “因此近代技术革命承担了表现上帝之博爱的责任 ”、“技术的革新常常被看作是基督教复兴的组成部分 ”由此可以看出近代技术革新会使发明者获得上帝般的荣耀,这成为近代技术革新的主要动机。故选 C。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近代科学技术的兴起 中国史学家马克 认为: “马丁 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信徒皆教士 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这鲜明地反映了
11、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其中马丁 路德对文艺复兴的深化表现为 A将斗争矛头直指罗马天主教会 B主张将世俗权力置于教会之下 C带有个性自由的人文主义倾向 D有利于推动民族国家的形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观点是宗教改革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 “印记 ”可理解为宗教改革对文艺复兴 的继承, “深化 ”则可理解为宗教改革对文艺复兴的发展。依据所学,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追求个性自由是二者的共同点,故排除 A、 C。马丁 路德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会权力,这有利于推动民族国家的形成。故 B错误,选 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公元 426 年,东
12、罗马帝国发布谕令 “承认帕比尼安等五人的论著具有法律渊源的效力,由以上五人援引的其他法学家也受到同样的承认。在发生歧义的情况下,多数人的观点有效;如果持不同意见的双方人数相等,帕比尼安的观点处于优势地位;如果找不到后者的观点,审判员还可 以根据自己的裁量做出决定。 ”由此可见罗马法的重要特点是 A创制机制灵活、多元 B内容丰富、应用性强 C高度逻辑化、体系化 D内容庞杂、体系完备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中罗马帝国肯定了帕比尼安等五人的论著具有法律渊源的效力,同时又制定了在发生歧义的情况下,多种方式、途径的解决方案。这些都体现了罗马法机制上的灵活、多元,并不是对罗马法内容、体系的介绍总结。故
13、选A。 考点: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清代书法家笪重光所著书筏: “将欲顺之,必故逆之;将欲落之,必故起之;将欲转之,必故折之 将欲行之,必故停之。书亦逆数焉。 ”其书法理论体现了 A儒家的中庸思想 B道家的辩证观点 C法家的变革思想 D墨家的尚贤精神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 “顺 -逆 ”、 “落 -起 ”、 “转 -折 ”、 “行 -停 ”可以看出这些词的意思都是相反的。道家老子认为事物有向相反方向转化的规律,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故本题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礼记 中庸: “哀公问政。子曰: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
14、,则其政息。 ”这句儒家箴言 A说明人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B说明法律制度是解决统治问题的根本 C体现了 “为政在人 ”的人治思想 D体现了关爱百姓的民本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原始史料的能力。依据材料中的 “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可以看出儒家认为为政的关键在于人,材料中的人并非指 “人才 ”、 “百姓 ”,而是强调统治者本人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故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 综合题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0世纪初爆发的日俄战争是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标志之一,阅读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15、 15分) 材料一 配合着中国政局的变幻和中东铁路深入中国东北腹地的修筑, “远东政策 ”的指向性日趋明朗, 沙俄欲变中国东北为殖民地的 “黄俄罗斯 ”计划成为了 “远东政策 ”的核心,虽然这时的 “黄俄罗斯 ”计划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但是独占和吞并中国东北,并建立一套完整的殖民体系的终极目标始终没有改变。“黄俄罗斯 ”计划使日本大为惊骇。它竭 尽全力地一再确保自己大陆政策能够有效地施行。不过目标一致利益相悖的两项政策,势必会在推行的过程中有所碰撞。 郭瑞沙俄 “黄俄罗斯 ”计划始末 材料二 战争的伟大属性现在表明得特别明显,这就是在事实上,在千百万人的面前揭露出一项只有少数觉悟的人才明白的人
16、民和政府间的不一致。一切先进的俄国人,俄国社会民主党,俄国无产阶级对专制制度的批判,现在已被日本武器的批判所证实 。战争远未结束,但是它每延续一步都将促使新的伟大的战争,人民反对专制制度的战争。 列宁旅顺口的陷落 材料三 就在日俄宣战后的第三天, 立宪派的中外日报即发表社论,认为长期以来都是白种人打败黄种人,而这次战争将使人认识到 “国家强弱之分,不是由于种而是由于制 ”,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立宪可以富国强兵、可以救亡图存,甚至某些原先反对立宪的守旧人物也转而倾向支持立宪。 凤凰网日俄战争影响深远 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一关于日俄战争性质及原因的认识? ( 4分) 材料二和材料三对日俄战争的认
17、识有何相似之处?结合相关史实,说明你是否同意这两则材料对这场战争的认识?它对当时的中俄两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1分) 答案:( 1)性质:一场帝国主义 的殖民争霸战争;( 2分) 原因:日本和俄国为争夺中国东北,矛盾激化;( 2分) ( 2)俄国失败源于政治制度的落后( 2分)。同意,( 1分)明治维新使日本建立君主立宪制,而沙俄依然是沙皇专制;( 2分)。中国:推动全国性立宪运动的形成,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4分)。俄国:俄国爆发了反对沙皇专制的革命, 1905年革命( 2分)。 试题分析:( 1)依据材料反映了,俄国的 “黄俄罗斯 ”计划和日本的大陆政策,其共同争夺的是中国的东北。
18、在两国推行各自的计划中爆发了日俄战争。由此可以理解日俄战争的性质及原因。 ( 2)依据材料二中 的 “战争表明 一切先进的俄国人,俄国社会民主党,俄国无产阶级对专制制度的批判,现在已被日本武器的批判所证实 ” ;材料三中的 “战争将使人认识到 国家强弱之分,不是由于种而是由于制 ”,可以概括出日俄战争,俄国战败暴露了俄国社会制度的落后;第二小问结合所学日俄两国的政治制度的不同进行回答;第三小问根据材料二中的 “战争远未结束, 将促使新的伟大的战争,人民反对专制制度的战争。 ”、材料三中 “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立宪可以富国强兵、可以救亡图存, 守旧人物也转而倾向支持立宪。 ”,结合所学可以总结出日俄
19、战争对中、俄两国的影 响。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 梁启超对 “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 ”的比较表 甲 欧洲旧思想 乙 中国旧思想 丙 欧洲新思想 一、国家及君主、人民,皆为神而立者也,故神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 三、治人者为一级,被治于人者为一级,其地位生而即定,永不得相混。 三、治人者为一级,治于人者为一级,其级非永定者,人人皆可以为治人者。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黑龙江省 中高 学期 二模文综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