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黑龙江哈六中高三一模文综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黑龙江哈六中高三一模文综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黑龙江哈六中高三一模文综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黑龙江哈六中高三一模文综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病,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阳明的 “良知 ”内涵是 A要有是非之心,关心民众疾苦 B加强道德修养,恢复良知本性 C努力去掉人欲,做到知行合一 D进学则在致知,明白道德之善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的 “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 “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 ”可知良知就是人的是非之心,它存在于人身上,与生俱来,看到生民之困苦就像自己的痛苦一样所以其
2、内涵为 A。 考点:古代中国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有学者指出,当前的世界已经不是 “国家组成的世界 ”,而是一个 “世界社会 ”,或者说世界已碎化为所谓的文明集团,并逐渐建立一个全球公民社会。该学者的这一观点主要强调全球化 A弱化了世界各国国家主权 B推动多极格局的形成 C利于世界政治秩序的形成 D激化了国家之间矛盾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的 “世界社会 ”、 “全球公民社会 ”可以看出这种观念在淡化国家和民族的色彩,故选 A。 考点:现代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法国浪漫主义的 “产婆 ”斯塔尔夫人说过: “忧郁的诗歌是最能
3、与哲理相一致的诗歌。忧郁较之其他心灵状态更深地进入人的性格和命运。 ”这种 “忧郁 ”主要反映了人们对 A资产阶级革命的呼唤 B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 C新社会制度的高度颂扬 D人性解放的渴望 答案: B 试题分析:忧郁是心情不好的表现,恰恰 能说明当时人们对自己面临的现实生活的不满,才会出现忧郁。 考点:现代世界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二战后,捷克斯洛伐克贝奈斯总统的民主联盟曾被视为东西方之间可能的桥梁,但在预定举行大选中将面临失败的共产党人在 1948年 2月夺取了政权。从当时国际环境看,这一变化反映出的是 A美苏两国关系的日趋紧张 B两极格局的形成导致国际形势紧张 C
4、 “冷战 ”形成导致欧洲的分裂 D马歇尔计划激化了欧洲国家内部矛盾 答案: A 试题分析:捷克斯洛伐克国内的两派之间的政治斗争的胜负反映了当时这两派所代表的国际社会中两种意识形态和政治势力的关系变化,所以选择 A。 考点:现代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规定:通过同生产者签订合同和对参与播种面积控制计划的农场给以直接补贴方法,使农场主自愿减少农产品播种面积。 1938年又通过新的农业调整法规定: “由新成立的商品信贷公司以略低于 1909 1914年 平价 的价格标准向农民贷款;如果农产品价格下跌至低于政府 定价,
5、则农民可以在市场上出售剩余农产品以归还政府贷款。 ”以上法令表明美国政府 A持续推动缩减农业生产规模 B着手调整农业的产业结构 C对农业调整方向发生了新的变化 D认识到稳定农业的重要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33年政府恶意的调整方式是直接补贴,而 1938年则是采用市场经济手段来调整,政府通过调整去影响市场供求关系,来达到调整农业的目的,故选 C。 考点:现代世界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下图是英国海外殖民地分布图(红色部分)。下面对这张图的分析和推理,正确的是 A这张图也反映了英国商品销售的范围 B工业革命推动英国成为世界最大殖民帝国 C英国 17至 18世纪侵占
6、殖民地的范围 D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地图看,北美洲的很多地方是英国的殖民地,可见是 1783年之前的殖民地,因为 1783年北美十三块殖民地通过北美独立战争取得了独立,就不再是英国殖民地了,故选择 C。 考点:早起殖民扩张 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 土地收归公有 给农民土地经营权 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调动 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 B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C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答案: B 试题分析: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本质是调整生产关
7、系,这样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 考点:近代中国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现代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孙中山在同盟会宣言中说: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这段材料说明平民革命 A是 “家天下 ”式的旧式革命 B是反满复汉的狭隘民族革命 C是实现君主立宪的平民革命 D是变革专制制度的国民革命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体现的是三民主义中的民权思想,所以排除 A;同盟会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故 C错;同盟会的革命属于资
8、产阶级民主革命,故 A错;材料体现的是民主思想,所以 D对。 考点:近代中国 近代中国的民主 革命 辛亥革命。 据统计, 19121916 年,北京政府颁布的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八十多项,主要内容有:解除对民间兴办工商业的限制;实行专利制度,奖励植棉、制糖、牧羊;对新办企业予以优惠政策,实行保息制度,对民族工业品及其原料减免捐税等等。这表明 A北洋军阀政府颁布了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 B资本主义发展 “短暂春天 ”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的政策 C实业救国和民主科学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两大思想主流 D南京临时政府高度重视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当时
9、北京政府颁布了很多有利于发展民族工业的措施,根据 1912-1916 年这个时间,可以推断是北洋军阀政府,而不是南京临时政府,所以排除 D,选择 A; B项错在了 “决定性因素 ”, C项材料体现不出来,故均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853年 5月 21日伦敦一家大茶叶公司的一段通信中写道: “上海的恐慌据报道达到了极点。黄金因人们抢购贮藏而价格上涨 25%以上,白银现已不见,以致英国轮船向中国交纳关税所需用的白银都根本弄不到 每年在这个时 候都已开始签订新茶收购合同。可是现在人们不讲别的问题,只讲如何保护生命财产,一切交易都陷
10、于停顿。 ”材料中的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经济危机制约了中英贸易 B李秀成率领太平军大举进攻上海 C太平天国运动引起了社会动荡 D英法美在上海展开租界争夺大战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时间 “1853年 ”和 “现在人们不讲别的问题,只讲如何保护生命财产,一切交易都陷于停顿 ”应该推断出当时是太平天国运动引起了社会动荡。 考点: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载: “近年士大夫享太平之乐,以其聪明寄之剩技 吴中缙绅,则留意声律。 ”广志绎载: “又如斋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尚古朴不尚雕镂,亦皆商、周、秦、汉之
11、式,海内僻远皆效之。 ” A西学东渐导致封建士大夫兴起研究西学之风 B资本主义萌芽导致江南地区贫富差距明显 C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文化复古潮流 D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江南地区休闲文化盛行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中提到的士大夫崇尚 “声律 ”、 “皆以紫檀、花梨为尚 ”体现了士大夫开始钟情于市民所关注的休闲娱乐生活,这应该是明朝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 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著名史学家吕思勉曾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作这样的评述: “书经 洪范载 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 此以(一)君主(
12、二)卿士(三)庶人(四)龟(五)筮,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 ”材料反映出的主要观点是 A中国早期政治极具神权 色彩 B中国早期政治充满迷信愚昧 C中国早期政治实行等级制度 D中国早期政治带有民主遗风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 “此以(一)君主(二)卿士(三)庶人(四)龟(五)筮,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 ”的叙述,定吉凶时据数量而不是根据级别,所以可见带有民主色彩,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综合题 (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柏林墙大事记 1948年 6月 24日:前苏联军队构筑封锁线把柏林一分
13、为二,使柏林成为冷战时期东西方对抗的最前沿。 1961年 8月 13日:民主德国决定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随后关闭勃兰登堡门,在分界线上建筑了隔离设施,总长达 165公里,通称 “柏林墙 ”。 1989年 11月 9日下午 6时 57分:民主德国宣布从即时起开放边境。聚集在柏林墙附近的德国人很快就拆除了这个横在德国人中间的高墙,史称 “柏林墙倒塌 ”。 (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慨述与 “柏林墙 ”建立相关的形势。( 8分) ( 2)试归纳 “柏林墙倒塌 ”对欧洲局势产生的影响。( 7分) 答案:( 1)形势 :美苏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对立;美苏争夺霸权激烈;德国分裂;两德是美苏对峙(冷战
14、)的前沿。( 8分) ( 2)对欧洲局势的影响:加速了德国的统一;有利于德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有利于缓和欧洲紧张局面;加速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加快了 “冷战 ”结束的步伐。 试题分析:( 1)根据时间 1961年去将所学知识中的这一时期国际形势和德国的国情迁移到题目中来即可得出答案:。 (2)结合所学知识和 1989年这一时间,从对德国、对欧洲和对冷战局势几个角度思考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雅尔塔 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 15分
15、)【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历史上进行过多次选举制度改革: 1832年选举改革法,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扩大选民队伍。该法实施后,城市和乡村共新增选民约 20万人。 1867年的改革中进一步降低了选民资格,重新调整了某些议席的分配,使一些工人贵族拥有了选举权。 1884年改革统一了城市与乡村选民的财产资格标准,城市工人也有了选举权。 191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选举法规定,男性公民从 21岁起,妇女从 30岁起,享有普选权,此外还降低了居住资格及收入限制,同时还建立了平等的选举区,但仍规定了部分人可以享有复票权。 1926年选民居住资格由 6个月减为 3个月。 1
16、928年妇女取得了与男子平等的选举权。 1948年的人民代表选举法废除了营业处所、伦敦市和大学选区的“复票制 ”,实行 “一人一票、一票一价 ”的平等选举权制。 1969年的人民代表选举法规定,凡年满 18岁的公民,依法均享有选举权。至此,英国现代选举制度中的核心精神自由、平等和普遍的选举 才真正较为完整的确立起来。 ( 1)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国 1832年议会改革的背景和影响。( 7分) ( 2)纵观英国议会改革的历程,体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8分) 答案: (1) 背景: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日益壮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影响:大大加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
17、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也促使英国的政治格局发生变化,推动了代议制的发展。( 4 分) ( 2)财产资格的限制逐步取消;居住资格的限制放宽;妇女逐步取得和男子平等的选举权(或男女性别的限制取消);实行 “一人一票、一票一价 ”的平等选举权利(或废除投票中的复票权);选举区选民人数与议员人数的划分日趋公平。( 8分,任答 4点即可) 试题分析:( 1)这一题的背景和影响都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所以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只要所学理解并记忆,不难答出。 ( 2)根据材料中的 “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 ”、 “选民居住资格由 6个月减为 3个月 ”、 “妇女从 30岁起,享有普选权 ”和 “妇
18、女取得了与男子平等的选举权 ”、“实行 “一人一 票、一票一价 ”的平等选举权制 ”、 “建立了平等的选举区 ”等信息,即可得出答案:。所以解题的关键是要准确而全面的提取有效信息。 考点: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欧洲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近代世界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汉书 食货志载: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据史记载: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疆、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 、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黑龙江 中高 三一模文综 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